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克隆性漿細胞腫瘤,其中位發病年齡約為65歲,生物學異質性強,臨床治療差異明顯。近年來,MM的危險分層及個體化治療策略成為臨床治療熱點。目前主要用於MM預後判斷的分期系統為R-ISS系統,即修訂的國際分期體系。對於這種分期體系,你了解多少呢?通過以下5個病例就能掌握。
病例1
患者男,62歲,花園勞作後出現左下背部劇烈疼痛。X光顯示L3和L4椎體壓縮性骨折;全血細胞計數顯示血小板計數正常,白細胞計數正常,血紅蛋白9.3,紅細胞平均體積94,實驗室檢查顯示鈣含量為11.6,總蛋白水平9.2,白蛋白水平3.7,肌酐水平1.6;血清蛋白電泳顯示單克隆副蛋白4.5g/dL,血清IgGλ型陽性,β2-微球蛋白3.4,乳酸脫氫酶(LDH)水平正常;骨髓活檢顯示60%的單克隆漿細胞;螢光原位雜交技術顯示4號染色體和14號染色體易位。
問題:根據R-ISS系統,你認為上述患者屬於什麼分期?()
A.R-ISS I期
B.R-ISS II期
C.R-ISS III期
答案:【B】(選中可見)
R-ISS系統不僅僅要考慮國際分期體系(ISS)分期的參數指標,還要考慮患者LDH水平和存在或不存在高危遺傳學因素。β2-微球蛋白<3.5、白蛋白>3.5、LDH水平正常且無不良遺傳學特徵,則為I期;而β2-微球蛋白>5.5、LDH水平升高或存在高危遺傳學特徵,則為III期;不符合I期和III期時則為II期。具體分期系統見表1。
表1 國際分期體系(ISS)及修訂的國際分期體系(R-ISS)
病例2
患者女,57歲,確診為R-ISS III期 IgGκ型多發性骨髓瘤。經過3個周期的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RVD方案)治療後獲得了很好的部分緩解。
問題:與5個周期的RVD方案+1年的來那度胺維持治療這一方案相比,自體幹細胞移植+2個周期的RVD+1年的來那度胺維持治療這一方案有哪些優勢?()
A.PFS和OS獲益
B.PFS獲益,但無OS獲益
C.總體生存獲益,但PFS獲益
D.PFS和OS均無獲益
答案:【B】(選中可見)
一項前瞻性臨床試驗曾對這兩種方案進行過比較。試驗中,700例新診斷MM患者經過3個周期的RVD誘導治療後,被隨機分配至5個周期的RVD方案治療組或自體幹細胞移植+2個周期的RVD方案治療組,兩組患者均接受來那度胺維持治療1年。結果顯示,移植組患者的中位PFS明顯延長(50個月 vs 36個月),兩組的4年生存率無顯著差異。
病例3
患者男,64歲,確診為R-ISS II期 IgAλ型多發性骨髓瘤。經4個周期的RVD方案鞏固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
問題:關於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和RVD方案鞏固治療對無進展生存(PFS)和總體生存(OS)的影響,下列哪項描述是正確的?()
A.ASCT+4個周期的RVD鞏固+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產生的PFS優於ASCT+來那度胺維持治療
B.ASCT+4個周期的RVD鞏固+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產生的OS優於ASCT+來那度胺維持治療
C.串聯ASCT+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產生的PFS優於單次ASCT+來那度胺維持治療
D.串聯ASCT或RVD+單次ASCT產生的PFS或OS均不優於單次ASCT+來那度胺維持治療
答案:【D】(選中可見)
III期StaMINA試驗是目前規模最大的ASC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研究。該試驗納入750例患者,並將ASCT與3種不同方案進行了比較。一組患者接受了單次ASCT+4個周期的RVD方案鞏固治療;一組患者接受了串聯ASCT治療;另外一組接受了單次ASCT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直至疾病進展。中位隨訪38個月,三組的PFS率分別為57%、56%和52%,OS率分別為86%、82%和83%。該研究結果表明,不管是單次ASCT+4個周期的RVD方案鞏固,還是串聯ASCT,產生的PFS或OS並不優於單次ASCT。
病例4
患者男,65歲,確診為IgGκ型多發性骨髓瘤,經過4個周期的RVD方案治療後獲得了很好的部分緩解,之後又接受了美法侖200 mg/m2和ASCT,並獲得了完全緩解。隨後,該患者接受了來那度胺的維持治療,隔3個月檢測CBC、CMP、血清蛋白電泳、尿蛋白電泳、κ和λ輕鏈。移植4年後,該患者的M蛋白升高至1.3g/dL,血紅蛋白降至10.2g/dL,骨髓活檢顯示有40%的克隆性漿細胞,提示疾病復發。目前,該患者又開始接受daratumumab、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聯合治療。
問題:與單獨的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相比,下列哪項描述是正確的?()
A.與Daratumumab、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產生的總緩解率等同
B.與Daratumumab、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產生的完全緩解率等同
C.Daratumumab、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產生的OS更優
D.Daratumumab、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產生的12個月PFS更優
答案:【D】(選中可見)
3期POLLUX研究探討了Daratumumab聯合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療569例既往至少接受一種方案治療的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療效。受試者被隨機分配至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治療組或來那度胺、地塞米松和Daratumumab聯合治療組。結果顯示,Daratumumab組12個月PFS率為83%(對照組為60%),總緩解率也明顯提高(92.9%vs 76.4%),其中完全緩解率也更高(43.1% vs 19.2%);兩組的12個月時OS率差異不大(92%vs 87%)。
病例5
患者女,43歲,無明顯用藥史,近期出現呼吸急促,水樣腹瀉2個月,體重下降20磅。實驗室檢查顯示血紅蛋白9.8,紅細胞平均體積正常。隨後患者進行了結腸鏡檢查和活檢剛果紅染色,質譜分析證實為輕鏈型(AL)澱粉樣變;血清蛋白電泳顯示血清單克隆蛋白濃度0.4 g/dL,lambda輕鏈陽性;骨髓活檢顯示有2%的漿細胞浸潤;骨髓活檢剛果紅染色也顯示澱粉樣沉積陽性;肌酐為2.1。
問題:開始治療前,需要進行哪項檢查?()
A.腎臟活檢
b.骨髓質譜分析
C.超聲心動圖、肌鈣蛋白和NT-proBNP
D.腰穿腦脊液分析
答案:【C】(選中可見)
結腸和骨髓活檢已經證實該患者未AL澱粉樣變性,因此不需要進行腎活檢和/或骨髓質譜分析。在缺少神經症狀的情況下,沒必要行腰椎穿刺。但必須進一步評估患者是否有心臟受累,基於肌鈣蛋白和NT-proBNP 2種心肌標誌物,應用美國梅奧分期系統進行危險分層。在接受移植治療的患者中,梅奧I期的患者在40個月時中位OS未達,而梅奧III期的患者為8個月。對於有明顯心臟受累的澱粉樣變患者,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治療會增加其相關死亡風險,因此一般不用於這類患者的治療。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Can You Identify This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R-ISS Stage?: Page6 of 6.CancerNetwork.201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