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 在活細胞中無痕合成磷脂質導致濃度依賴性細胞凋亡效應

2021-02-28 王初課題組

大家好,本周我給大家分享一篇PNAS上的文章,」 Traceless synthesis of ceramides inliving cells reveals saturation-dependent apoptotic effects」,,本文的通訊作者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Neal K. Devaraj教授,該課題組的研究興趣是用自下而上合成生物學和分子成像問題的化學選擇性反應的設計。

 

我們都知道磷脂質(ceramides)執行著多種細胞功能,包括胰島素抵抗、程序性細胞死亡和腫瘤抑制。雖然磷脂類在細胞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但是由於它的穿膜性太差,導致在體內研究磷脂類的作用變得十分有限。目前研究磷脂類的方法,主要是非天然的短鏈磷脂類,因為它的穿膜性比天然的長鏈磷脂類好,但是在生理活性上無法完全比擬天然的長鏈磷脂類。最近,光保護的磷脂類已被開發用於將磷脂類遞送至巨噬細胞,但其生物活性和其他細胞系的功效尚未見報導。

 

然而,在本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策略,該方法是通過使用兩種細胞滲透性和化學選擇性結合配偶體原位合成天然磷脂類來克服這些問題。在生理條件下,作者運用脂肪酸水楊醛酯,鞘氨醇選擇性地反應在細胞中產生天然磷脂類,作者將這種方法定義為TCL(無痕磷脂類連接)。作者發現脂肪酸水楊醛酯化合物3具有優異的水解穩定性,在16小時內顯示出很少的降解(<2%),並且對於潛在的競爭的生物分子絲氨酸溶血鞘磷脂,則不存在著TCL反應。

 

作者研究了磷脂類誘導的細胞凋亡是否會受TCL反應的影響。作者發現,細胞的活力不受單獨化合物3的影響,但與化合物3和鞘氨醇一起孵育,則會導致細胞活力顯著地降低。通過對細胞死亡率的定量以及用螢光檢測caspase3/7的活性顯示TCL產生的C16:0的磷脂類會導致細胞凋亡的caspase活化,並且作者驗證了之前存在著一個假設,即C16:0磷脂類通過向線粒體招募蛋白質Bax來發揮其促凋亡功能,從而引發線粒體膜通透和引發細胞死亡。

 

由於細胞會產生多種N-脂肪醯基的磷脂類,然而不同種的磷脂類化合物在細胞中發揮的作用卻不清楚。因此作者合成不同飽和度和碳個數的脂肪酸水楊醛酯化合物,並且在細胞中產生了不同的磷脂類,並研究了磷脂類結構對細胞活力的影響。與鞘氨醇對照相比,使用TCL遞送完全飽和的C16:0或C18:0磷脂類導致細胞活力顯著降低。相反,我們觀察到單不飽和C18:1或C24:1磷脂類則不會導致細胞活力的降低。並且C16:0或C18:0磷脂類能夠招募Bax蛋白質,而單不飽和C18:1或C24:1磷脂類則不會導致招募Bax蛋白質。

 

總之,作者用原位合成的方法,直接在體內合成磷脂類。TCL使我們能夠研究C16:0磷脂類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並證明磷脂類飽和度是細胞凋亡的重要調節劑。使用TCL的未來研究將有助於理解原位生成的磷脂類的代謝及其對內源性脂質水平的影響。

 

文章連結:http://www.pnas.org/content/115/29/7485

DOI: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804266115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細胞凋亡:優雅的落幕
    依據其功能亦可將其分為三組:1)凋亡啟動亞類(apoptotic initiation),如Caspase-2、8、9和10;2)凋亡效應亞類(apoptotic execution):如Caspase-3、6 和7,始終處於凋亡啟動類Caspase蛋白酶的下遊;3)細胞因子激活類(cytokine
  • 大蒜素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遷移並誘導其凋亡的機制
    ,也存在于洋蔥和其他蔥科植物中。成纖維細胞對不同程度的細胞變性、壞死和組織缺損以及骨創傷的修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背景:研究報導大蒜素具有抗纖維化作用,可抑制過度增生的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能力,但大蒜素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誘導其凋亡的確切機制尚未明確。
  •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區別
    細胞程序性死亡 概念:細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也常常被稱為細胞凋亡,是生物體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個由基因決定的細胞主主動的有序的死亡方式。
  • 細胞凋亡檢測——萬融實驗
    細胞凋亡或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細胞的生命現象之一,在機體的胚胎發育、組織修復及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的清除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細胞凋亡調節的失控可導致臨床各種疾病的發生,如腫瘤與細胞凋亡的抑制有關。
  • 靶細胞裂解死亡為何屬於細胞凋亡?
    效應T細胞的作用與細胞凋亡是什麼關係?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如何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 Tc的效應過程包括:效-靶細胞結合。在外周淋巴組織增殖、分化的Tc,在趨化因子的作用下向感染灶或腫瘤部位聚集。Tc識別並與相應靶細胞結合,在細胞接觸部位形成緊密、狹小的空間,使Tc選擇性作用於靶細胞;Tc的極化。Tc結合靶細胞後,Tc內某些細胞器極化,細胞器重新定向,從而保證Tc分泌的效應分子有效作用於所接觸的靶細胞;致死性攻擊。
  • 細胞凋亡之半胱天冬水解酶
    1.細胞凋亡之膜聯蛋白V細胞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機體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過細胞內基因及其產物的調控而發生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細胞凋亡途徑中各事件的發生是有時序性的,即各事件按先後順序依次發生,最終導致凋亡小體的出現,細胞隨後發生凋亡。
  • 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與細胞凋亡有關
    眼外傷所致的視神經損傷與凋亡有關,如Levin等報導1例在前段視神經病變的視神經凋亡,同時還報導了在正常的視網膜中Bcl-xl是Bcl-2的16倍,在視神經受損傷之後不久
  • 細胞凋亡的原理及信號通路
    一方面在生物發育過程中細胞凋亡可以清除沒有功能的、不需要的、不正常的和有害的細胞,優化組織器官的結構和細胞數目,確保正常個體發育。另一方面在生物體整個生命過程中,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功能異常的細胞,如癌變細胞、衰老細胞、被微生物侵襲的細胞等。細胞凋亡可以將這些細胞清除,並且由新誕生的功能正常的細胞替換。因此,體內細胞的誕生和死亡處於動態平衡,從而維持機體組織器官中細胞數量穩定和功能正常。
  • 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還有哪些方法?
    用SYTO染料標記細胞後,尤其是與PI染料共同標記時可以區分活細胞、凋亡細胞和壞死細胞,因此其最主要的應用就是檢測細胞凋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SYTO11、SYTO16、SYTO17和SYTO62等。
  • 兩細胞凋亡藥物聯合治療獲中美臨床試驗許可,「合成致死」機製成...
    近年來,國際學界對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機制治療癌症的技術思路愈加重視。合成致死機制,即生物體內多個基因共突變時,會造成無法被機體調控機制修復的DNA損傷,進而引發細胞凋亡。因此通過關鍵基因位點的共突變,引起的合成致死效應可用於癌症治療。
  • 「技術專欄」細胞凋亡檢測方法匯總!
    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螢光探針雙標記法作用原理:當細胞壞死時,質膜不完整,PI就進入細胞內部,它可嵌入到DNA或RNA中,使壞死細胞著色(紅色),凋亡細胞和活細胞不著色。
  • 兩細胞凋亡藥物聯合治療獲中美臨床試驗許可 「合成致死」機製成...
    近年來,國際學界對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機制治療癌症的技術思路愈加重視。合成致死機制,即生物體內多個基因共突變時,會造成無法被機體調控機制修復的DNA損傷,進而引發細胞凋亡。因此通過關鍵基因位點的共突變,引起的合成致死效應可用於癌症治療。
  • 細胞凋亡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託馬斯傑弗遜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自然》(Nature)雜誌上。
  • 細胞凋亡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凋亡普遍存在於生命界,在生物個體和生存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細胞在一定生理條件下一系列順序發生事件的組合,是細胞遵循一定規律自己結束生命的自主控制過程。細胞凋亡具有可鑑別的形態學和生物化學特徵。   在形態上可見凋亡細胞與周圍細胞脫離接觸,細胞變園,細胞膜向內皺縮、胞漿濃縮、內質網擴張、細胞核固縮破裂呈團塊狀或新月狀分布、內質網和細胞膜進一步融合將細胞分成多個完整包裹的凋亡小體,凋亡小體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在凋亡過程中細胞內容物並不釋放到細胞外,不會影響其它細胞,因而不引起炎症反應。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匯總 ▎細胞凋亡概念及檢測方法.
    細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種有序的或者程序性的細胞死亡方式,是細胞受到特定基因調控後的主動性死亡過程,也是正常的細胞生理應答反應,凋亡的細胞最終將被體內吞噬細胞處理。過度的細胞凋亡將直接導致組織器官功能的下降;而對於癌細胞來說,凋亡過程中斷則意味著癌症的發展和擴散。
  • Nature:炎症與細胞凋亡
    專題:Nature報導美國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雜誌上。
  • 細胞的衰老、凋亡以及癌變
    2、細胞衰老的特點 (1)細胞的含水量減少、萎縮、體積變小,新陳代謝速度減慢。比如,皮膚乾燥、皺縮。 (2)酶的活性降低,例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減少頭髮變白。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細胞凋亡研究全攻略
    細胞凋亡的特徵在於被稱為半胱天冬酶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激活,半胱天冬酶參與了400多種蛋白質的限制性蛋白水解。啟動細胞凋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內在細胞死亡通路和外在細胞死亡通路,兩種通路都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    內在細胞死亡通路由Bcl-2蛋白家族控制,其通過線粒體透化作用來調控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