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我們信仰新聞」 ——《財經媒體寫作指南》序

2021-01-09 騰訊網

《財經媒體寫作指南》

李菁 著

後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20年6月

細算,李箐和我同事,已經25年。

她大學畢業即當記者,當記者即幹財經新聞,20年前參加《財經》雜誌,10年前隨我一起創辦財新傳媒。從記者幹到名記者,而後又是編輯,副主編,一直在財經新聞領域且佳作不斷。她除了新聞專業的基礎教育,金融專業的研究生學業,還兩次去美國「充電」,分別在加州大學(伯克利)新聞學院和北卡大學(教堂山)新聞學院進修,其間和我都有交集——前一次是2007年,我也曾在伯克利短期客座;後一次是去年,她在北卡大學做一年訪學,恰逢財新在華盛頓有活動,我特請她前來聚會兼採訪。在他鄉而逢故知,總是很傾心很暢快,不過,以李箐做事低調、樂天知命的氣派,很少談學習或採訪的艱難,也不表雄心大志。及至去年夏回國,說這次寫了一本書,令我著實有點吃驚。

想她在美國一年,要照顧同時在讀中學或小學的一雙兒女,要上課又要研究寫作,必是不易的,讓我感嘆李箐那平素深藏不露的刻苦。當然,我也深知其人,相信她的書必是一如既往地舉重若輕,明白曉暢,立即應允作序,以求先睹為快。

數月後,拿到即將編輯出版的書稿,一氣讀完。我覺得寫得相當好。此書基於李箐24年的財經新聞實踐,也基於她在美國一年的最新觀察研習,能給財經專業新聞人全景式啟發,也有助於研究者對美國商業新聞近20年的發展變遷有基礎性了解。徐曉是責任編輯,題書名《財經媒體寫作指南》,頗為點睛。

32年前我第一次訪美,有機會駕車遍訪20多個州,行數個月,訪數百人,每到一地都訪問當地的報紙,還在美國大中小三家報紙分別實習。後來寫過一本書《美國報海見聞錄》,是用中國報人的眼光來看美國報紙的第一本書。這使我對彼岸的新聞業產生很大的興趣。過去二三十年間,我也因為工作關係和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結識了許多美歐主流報刊的頭面人物。

不過,我當年觀察和記載的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處於鼎盛時期的美國報業帝國。這些年,新技術革命持續,網際網路覆蓋,社交媒體風行,對傳統報業的衝擊何止是翻天覆地!新聞業發生了什麼實質性變化?過去百餘年形成的客觀公正準則、編採流程、專業運作方式和職業道德規範這些專業主義標準,是否及如何存在?新聞業向何處去?這些問題都極為令人關注。這些年雖然與國際同行有不少交流,但仍然需要獲得更全面的回答。

另外,我當年只是從業四五年的《工人日報》記者,不懂經濟學也不擅財經新聞。自1992年以後才跨入商業報導之門,此後又有《財經》到財新前後20年,見證和記載中國這些年的開放崛起,從國內和國外多重視角理解了經濟發展和規律,更理解了新聞業角色作用,也漸窺財經新聞之堂奧。我知道美國同行是極為看重政治新聞的,但從安然事件、次貸危機之後,也注意到他們對商業新聞的反思和調整。這方面,我陸陸續讀過一些文章,也和同仁們有交流,但終未有機會系統地研究和思考相關國際經驗。

李箐這本書,恰恰從上述兩個方面提供了答案,證實也提升了我的相關認知。

應當說,她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二,可讓財經新聞界的入門者或是學生收穫多多,算得上記者業務指南。對於我這樣的「資深新聞人」,也不無啟迪。算起來,我雖然入行較早,進入財經新聞領域的時間,卻比李箐不過多了兩三年。而且,她長年在證券金融領域,專業上更為精深。她的許多經驗體會,沒有機會與我敞開來交流過,比如說如何看財報、辨識分析師、在數據中找新聞、豐富信源等等,更何況這回在美國系統聽課、研習,其系統性和理論性又大有提升。

當然,更讓我感到有意義的是她通過這些介紹所表達的價值觀,也就是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理念。李箐在北卡大學一年的學習和交流,是在2017到2018年間,從她的記敘可以看到,雖然經歷了過去20年的顛覆性衝擊,美國新聞界的專業主義價值取向沒有也不可能被顛覆。環境與平臺都在變,新聞表達的手法也不斷豐富,人們在艱難地尋求新的商業模式以支持新聞長青,但價值認知是不變的。李箐的書用了非常大的篇幅,講為什麼和怎麼來當財經記者,講得很細很全,既包括許多傳統的基礎的職業規範、原則和技巧,也包括版權保護、數據使用和社交媒體角色定位、信源使用。書中還專門講到美國商業新聞在近年來歷次市場泡沫中對自身角色的反思和調整,講得相當切近翔實。書中的這些內容,其實就是財經新聞的ABC,是專業人經年實踐的結晶。這說明,新聞是不會死的,而記者是職業也是專業。按國際同行們的說法,我們信仰新聞(we believe journalism)。

與歐美同行相比,中國的新聞人歷來更艱難。你想當個好記者,這些ABC就是你的起點;不想當,可以離開這個行業。但如果以為,這些基於價值共識的行規就真的變了,或者想改變價值想改變行規,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國際和中國的經驗,可能有時非常慘痛,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李箐這本書讀到最後幾章,會覺得份量愈重了。該書八、九、十這三章,分別講述了美國財經媒體發展中的教訓警示,以及這些年新媒體衝擊波面前的行業共識,均值得一讀。其中有些內容,是專涉傳播學理論的,我特別在此一提:

一是關於新聞的議程設置(agenda setting)理論。這是大眾傳播學領域最重要的理論之一,認為大眾傳媒主要通過提供信息和議題來決定受眾關注哪些事情,亦即設置公眾議程。北卡羅林納大學的唐納德 肖(Donald Shaw)教授是這一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不過,肖教授和他的同行馬克斯韋爾 麥庫姆斯(Maxwell McCombs)提出這一理論是在1972年。如今網際網路狂飈席捲之下的媒體已經河山巨變,社交媒體們樂於強調自己是「技術公司」,但其媒體屬性越來越不容置疑。

面對新形態的輿論場,當年風靡一時的議程設置理論過氣了嗎?李箐在北卡專門與肖教授面對面討論了這一話題。

肖教授繼續堅持自己的理論,其看法煞是有趣。他與麥庫姆斯提出這一理論後,多年來仍在繼續進行實證研究。近期,通過1997年、2008年、2012年三次對選舉場景的研究,他觀察到媒體議題與公眾議題(issue)的相關度發生了變化,可以看出議程設置從傳統媒體向社交媒體轉移,但是,傳統媒體在為社交媒體設置議程方面仍然有強大作用。

見李箐時,肖教授正在對2016年的美國大選開展研究,當然也一直關注川普總統的「推特治國」。他仍然認為,社交媒體帶來了信息多樣化的局面,而在互動過程中,傳統媒體在議程設置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可顛覆的。他用量化的方法表達了這種看法:前網際網路時代,議程相關度為+0.9, 目前媒體設置議程的權力被不斷分散,但力量仍然很強大,「我認為理想的傳統媒體與普通大眾之間的議題一致性係數,大概是在+0.70至+0.75之間。」

曾多次造訪中國的肖教授覺得,中國的情況要複雜得多,不能簡單套用美國的理論。信然。

二是關於「個人日報」(dailyme)。網際網路按個人需求推送的新聞,傾向於迎合讀者;社交媒體傳播的新聞,很容易圈層化。其結果如何呢?李箐以她的體驗為例,介紹了國際學者們用傳播學「信息繭房」( information cocoon)理論對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的剖析:如果人們完全能夠在海量信息中隨意選擇自己關注的話題,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個人日報」,則會導致繭房形成,失去接觸和了解不同事物的機會和能力。信息過載而且迎合性發布的結果,很可能是新聞的「不均衡性消費」, 最終導致社會意見的撕裂和兩極化。

網際網路超越了地域文化的聚集影響,爆炸式釋放信息,又讓用戶自行篩選信息。社會是不是更加民主呢?美國學者對此有懷疑有擔憂。特別是美國大選期間Facebook用戶信息被洩露事件發生後,防止信息操縱再度成為熱議話題,誤傳信息(misinformation)和謠言(disinformation)令人備加警覺。有學者指出,在網絡時代看似更加民主和自由的表象下,其實潛藏著對民主的破壞。

更深入地論證這類問題,當然不是一本小書幾個篇章可以容納的。不過,李箐這本研習財經新聞的著述,能夠走入政治學的範疇,觸及這些新媒體時代傳播學的重要理論問題,讓讀者有所知有所思,讓識者去討論去探究,我以為是很漂亮的「豹尾」了。

祝賀李箐。

相關焦點

  • 逐夢40年,致敬20人|胡舒立:激進改革,敢為人先的新聞「女教父」
    一個只有200多名員工的媒體團隊,創造出這樣的價值,遠超國內傳統媒體的人均生產率。胡舒立曾說過《財經》是啄木鳥:「不是為了把樹擊倒,而是為了讓它更直。」秉持著專業的新聞主義,《財經》在創辦後的十數年一直享有美譽。直到2009年7月,《財經》接連4篇稿子被「槍斃」,均是涉及敏感題材的文章。由於新聞採編業務不斷被幹預,胡舒立終於還是離開了《財經》。
  • 胡舒立入主《新世紀周刊》 新一期雜誌已出刊
    根據中改院的官方網站所披露的內容,對於胡舒立等人的聘任決定是在12月29日作出的。《新世紀周刊》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新聞雜誌,定位為綜合類新聞周刊,1988年10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主管兼主辦方是中國著名的智庫機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 胡舒立與財新網的故事
    一個月後,點燈熬油看完六本書的胡舒立趕到青島,拿著事先擬好的密密麻麻的提綱採訪吳敬璉。吳老感嘆道:「古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今信矣。」1994年1月2日,在該報改日報的第一期版面上,胡舒立的評論《改革沒有浪漫曲》,讓她開始在財經新聞界有了自己的影響力。二1998年,王波明找到胡舒立,希望能出一份與眾不同的主流雜誌。
  • 「最危險的女人」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振聾發聵
    在南方周末金子般的時代裡有著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話,「當你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當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 是的,新聞是腳寫出來的,閉門造「文」不是新聞;新聞是有講究的,儘管新聞專業主義存在爭議,但新聞不是宣傳,不能是宣傳應該是沒有爭議的。胡舒立認為,媒體起碼應有5個特質:第一個就是媒體服從公共利益,再一個媒體必須報導事實。
  • 致敬胡舒立和她創辦的「財新」
    人物檔案胡舒立在雲南胡舒立,1953年生於北京,文革時為北京101中學初一學生,曾經下鄉、當兵。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82年畢業進入工人日報社任職。1992年任《中華工商時報》國際部主任和首席記者;1998年創辦《財經》雜誌;2009年創辦財新傳媒任總編輯。
  • 財新社長胡舒立談內容付費:對自己內容有信心的媒體應該嘗試
    「我們是三年前開始嘗試付費模式,實際上是加入國際競爭這個行列,這是國際主流機構媒體在做的一個事情,是一個大趨勢,我們不可能避開這個趨勢,如果想成為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媒體,不斷實現內容價值,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轉向付費。於是財新就從前年開始做付費的實驗,我認為還是非常成功的,我們也非常有信心的。」胡舒立說。
  • 【峰會•啟幕】胡舒立:重建全球信任 第11屆財新峰會正式啟幕
    【峰會•啟幕】胡舒立:重建全球信任 第11屆財新峰會正式啟幕 2020年11月13日 10:13 楊皖玉
  • 騰訊入股財新:馬化騰相中胡舒立什麼 3年內IPO?
    如果撰寫近15年的中國媒體故事,胡舒立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名字。1998年1月1日,《財經》創刊號(當時刊名為《Money》)刊登關於瓊民源偽造業績的報導,讓這本雜誌一炮而紅。胡舒立後來說,當期大賣5萬冊。隨後,銀廣夏、基金黑幕,以及後來的非典、魯能,一次又一次讓這個身高一米五八,語速極快的女人處在風口浪尖,也一次又一次刷新她的知名度。
  • 胡舒立:「財新通」個人付費用戶超20萬 將推多種方式降低閱讀門檻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11月16日,第九屆財新峰會召開在即,財新社長胡舒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財新正在開展的付費閱讀大實驗進行了相關介紹。據悉,「財新通」個人付費用戶超20萬,續訂用戶數增長強勁,接下來,財新將繼續擴大讀者面,會推出多種其他方式,降低財新的閱讀門檻。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中美貿易戰」日趨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媒體也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和動向。其中,尤以財經媒體最為突出。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分析和發現當前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相關報導提供參考借鑑。
  • 雅思寫作範文——新聞媒體對生活的影響
    新東方網為同學們整理了雅思寫作範文——新聞媒體對生活的影響,供考生參考學習。   題目   News media have become influential to our lives, and some people think that is a negative development.
  • 媒體人歌單裡的diss與信仰
    本期全媒派(quanmeipai)邀請四位就職於不同類型媒體的「老師」,透過這一張張歌單的面具,來看看媒體人內心的diss與信仰。媒體人憋稿時都聽什麼?憋稿時聽什麼歌,因人而異。實用主義者讓音樂為我所用,浪漫主義者寫稿也要背景音。
  • 漢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上篇文章中我們簡單了解了漢字的讀音概況,今天一起學習關於現代漢語中標準化涵蓋的「四定」。四定包括:「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四部分。一、定量定量是為了確定漢語中用字的總量。大家雖然都是中國人,但是沒有人可以自信的說認識所有漢字,因為數量太多了。
  • 英語寫作指南:"affect"與"effect"的區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英語寫作指南:"affect"與"effect"的區別 2014-05-30 10:08 來源:滬江 作者:
  • 關於我們_第一財經
    自2008年2月創刊以來,雜誌長期致力於關注公司現象和報導商業新聞。自2019年起,《第一財經周刊》改為《第一財經》YiMagazine,以月刊頻次出版。《第一財經》YiMagazine雜誌將主要為關注深度信息、追求沉浸式閱讀體驗的讀者服務。
  • 商務寫作指南:attached和enclosed的區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商務寫作指南:attached和enclosed的區別 2012-07-17 09:00 來源:滬江英語網 作者:
  • 自媒體寫作與論文寫作,論證過程的區別
    自媒體寫作中,尤其是議論文寫作,我們需要對自己闡述的觀點進行論證。論文寫作中,我們也需要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推出自己的論點。那麼自媒體寫作有哪些論證方法?論文寫作有哪些推理方法?自媒體寫作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四種。論文寫作的推理方法有歸納推理、演繹推理、溯因推理三種。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自媒體寫作論證方法與論文寫作推理方法。
  • 御鑑城市未來丨以人居信仰為序,致意一城理想生活
    |文化|研學|地產|教育 一座名城,訴說深厚歷史一處匠心,迭新城市印記這是一次當代與傳統的奇妙碰撞久聞其名,終將相見亭城文旅,以人居信仰為序
  • 新聞媒體畢業論文附錄格式是什麼?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在為新聞媒體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學習使用附錄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常常被學生所忽視。一些學生認為附錄部分不像其他寫作部分那麼重要,它是可選的,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它也具有很多寫作目的和效果。附錄是很好的補充說明,是新聞媒體畢業論文正文寫作過程中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