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2020-06-16 頭條紅人精選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電磁保健鞋墊促進血液循環,再不搶就沒了!

——長時間不關機,手機輻射竟然能夠致癌!

——震驚!這些家旁邊就是小區變電站,你還安全嗎?

面對爸媽分享的這些「關心」如何接招?今天,我們找到科技領域優質創作者@奧卡姆剃刀 ,請他來聊聊這些年和謠言「鬥爭」的故事。


從三尺講臺走向網絡世界


「賣剃刀的都搞科普啦?」一直以來,奧卡姆剃刀都有這個煩惱。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源於同名的科學原理。「它指的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要像一把尖利的剃刀,把假設、想像都剔除掉,儘可能還原事實。」

同樣,這也是他做科普的初衷。

接觸網際網路科普之前,奧卡姆剃刀已經在通信領域幹了30餘年,知識根基就是這時打下的。

「小時候特別想當兵,飛機飛彈學不上,就報了個通信專業」。大學畢業,他去做了報務教員,日常收發電報。這段工作經歷中的所得,也被奧卡姆剃刀以通信小知識科普的形式,分享到頭條上。

從本科到博士,奧卡姆都選擇了通信專業;此後他也一直從事通信工作。他說,「這不只是興趣愛好,也是專業特長。」

1997年,奧卡姆剃刀決心考研。千禧之年,他第一次站上講堂,將通信知識傳授給更多人。

五年後,磁鐵能預測地震等偽科學論調甚囂塵上。在奧卡姆剃刀看來,這些都是打著科學旗號的謠言,他十分想反駁還以真相。於是,從三尺講臺到網際網路,他邁出了第一步,開始在新華網科技論壇和中國通信網C114上寫科普連載。

比如,面對懷孕必穿防輻射服謠言,奧卡姆剃刀在網上闢謠,「基站電磁輻射能量低,那點微弱功率,甚至比不上我們每天曬的太陽。」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每天喝一杯紅酒的人,身體會更健康」。到現在,很多人都以此為宜。

奧卡姆剃刀再一次做了打破「幻象」的人:每天都能喝上紅酒的人大多是有錢人,他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比普通人要好。「如果他們不每天喝酒,可能會活得更長」。。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在網上科普久了,奧卡姆剃刀還會被粉絲布置「作業」。雖然現在他應對自如,但回想剛開始在上網做科普那會,還是有些不適應。自認為講得十分清楚了,卻有不少網友說他的科普內容晦澀難懂。漸漸地他意識到,教師是面對同一年齡段、一定學識的人教學,而網際網路不一樣,受眾面廣且受教育程度不一,所以在科普時應儘量用詞簡單、多舉例子。「不是給同行讀的,是給公眾科普的,這才是正確的思維。」

現在,奧卡姆剃刀每次創作完,首先給讀初中的兒子看,兒子懂了,自己的科普也寫得差不多了。


行走的「5G教科書」


在網上科普10年後,奧卡姆剃刀看到更大的機會。2015年,他入駐頭條,開始了網際網路科普的第二階段。

打開他的頭條主頁,會發現奧卡姆剃刀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老本行」。只是在通信領域裡更聚焦了,長期追更的粉絲,戲稱他為「5G教科書」。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在@奧卡姆剃刀這裡,5G的新奇體驗,讓人一探現代世界的奇妙。

「5G最大的兩個特點,就是萬物互聯和極低時延」,乍一聽還是很抽象。聽奧卡姆剃刀一舉例,好多人就懂了。

「有了5G,挖掘機師傅不用去工地,在空調屋裡就能幹活。」這並非開玩笑,而是「萬物互聯「在建築行業的未來應用。技工師傅可以通過5G技術遠程操控挖掘機,也能到寫字樓裡坐班工作。「藍翔出來的高材生可能還得再進修」,有網友調侃道。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由此可見,未來各行各業都有「遠程辦公」的可能。在軍事上,坦克可以通過5G實現無人駕駛,未來的坦克編隊,只需要一名乘務員,就能遠程調度所有坦克的行進和射擊。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極低時延「在醫學上的進展也尤為突出。過去由於網絡時差延遲,病人可能已經奄奄一息了,電腦那端還沒監測出這個信號,所以遠程手術帶有極大的風險性。但在未來,依託於5G技術,遠程同步治療將成為可能,偏遠地區的人也無需跑到大城市裡就醫,在當地醫院就可以實現。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在驚訝於5G未來應用的同時,「4G網速是不是下降了?」成為人們更為關心的現實問題。

奧卡姆也就這個問題在頭條做了科普,「4G網速確實降低了,但並非是運營商的問題,而是源於4G不限流量業務。」

為了更便於網友理解,奧卡姆把不限流的4G套餐比作過去的大雜院:每戶交固定的水費後敞開用水,然後水管子整天開著,資源也就浪費了。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坊間有傳聞說「流量開一夜,房子都沒有」,奧卡姆剃刀在自己的節目《奧侃》中闢謠了,還是「流量、資費說雙封頂,外加階梯收費,會儘量合理化」。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我的4G手機還能撐多久?」面對5G商用,有人在奧卡姆剃刀的頭條評論區留言。這位「5G教科書」告訴大家:5G手機的全面組網,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預測到2025年,中國4G手機佔有率還能高達72%。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5G大火,奧卡姆剃刀的科普也向此傾斜。其實,在此之前,他做了不少通信類的科普,最出名的要數北鬥系統,這篇文章在頭條發出後,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相繼轉載,引起不小的反響。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如今,奧卡姆剃刀在頭條創作已有3年之久。關於「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這個說法,他頗有感觸。比如老百姓特別害怕基站輻射,奧卡姆剃刀認真研究了兩套理論,並且不間斷科普,但5G基站輻射依然是謠言之首。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如奧卡姆剃刀所說,「闢謠是長期的過程,科普永遠沒有盡頭」。


測試「狂魔」的頭條圈


作為通信專家,在「5G測速」這件事上奧卡姆剃刀樂此不疲,經常和頭條網友分享各地的測試結果。

從天安門廣場到大興機場,就連在電視臺做直播時,都不忘試驗一下。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別看奧卡姆剃刀在視頻裡一本正經科普的樣子,他的日常生活也是格外圈粉。

在電視臺錄製節目時,他趁閒暇時間跟粉絲分享錄製感想,視頻裡侃侃而談的奧卡姆剃刀竟然緊張起來。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通信專家也會有當「網紅」的煩惱,面對一堆化妝品手足無措,男用化妝品把一個學識淵博的科普人給難倒了。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結果還有網友留言讓專家好好學習化妝知識,「網紅也是有技術含量的」。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術業有專攻,「健身小白」在頭條發起關於深蹲的討論,粉絲十分熱情,紛紛在評論區分享健身經驗。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在@奧卡姆剃刀的頭條號裡,除了漲知識,你還能透過通信專家的「頭條圈」,看到他的另一面,了解他的日常。如今已有78萬頭條網友關注,等待更新。


視頻創作「首戰告捷」


奧卡姆剃刀的專業解讀、走心科普,讓粉絲收穫頗豐。在頭條,他的科普被308萬人點讚,4篇科普成千萬爆款,36篇獲百萬點擊。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視頻化是必然趨勢,它是一種輕鬆舒適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又能讓人們達到深度理解」,為了讓內容更直觀、用戶更好吸收,奧卡姆剃刀想做出一些視頻化的改變。

但在進行新嘗試之前,他還是猶豫了。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多年以來在論壇、網站、公眾號的內容創作,奧卡姆剃刀更多是以圖文為主,視頻創作還是一個陌生領域。「我是不是還要組建個視頻團隊?」,新形式的創作過程、額外的成本支出,是他比較擔心的問題。

一件事打消了他的焦慮。對接運營告訴奧卡姆剃刀,「視頻化創作不難,只要提供選題,頭條團隊來負責拍攝」,這解決了他大部分的問題。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於是,奧卡姆剃刀的第一檔視頻節目——《奧侃》出現了。他把它定義為「5G脫口秀」,讓人更懂5G,全面認知才能識別謠言。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一個5分鐘的視頻,轉換成演講稿就有1200個字,這對於大多數網民來說,很難讀懂文章含義。而視頻化後,創作人的語氣、表情、神態都是對內容傳遞的強化,更容易讓人接受和認同。」首次嘗試視頻之後,奧卡姆剃刀分享自己的感受。

《奧侃》也讓奧卡姆剃刀看到了創作的另一番生機。從「在家辦公,歐美網絡癱瘓」反觀世界電信基建,成了第一個百萬小爆款。看了視頻的網友們,對國家的通信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除了粉絲們的反饋,多年不見的老友也通過頭條看到了他,發連結過來問,「這是你嗎?」

也有用戶和同行資訊如何在頭條更好地創作,對此奧卡姆有自己的見解「「能不能做好做強,核心還是原創內容的持續輸出,缺一不可,如果有垂直領域的優勢,不要怕沒話題」。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如今,《奧侃》已經累計播放1.4億。奧卡姆剃刀口中和平臺的視頻化配合,其實是和去年生機大會上發布的「IP-UP計劃」息息相關。用20億的流量和1000萬資金,以獨家視頻定製,幫助更多創作者打造個人IP。和奧卡姆剃刀一樣,更多創作者加入進來,目前有70多位,其中不乏科普創作者和政經大拿。

如在「我在頭條做科普——上頭條漲知識」系列科普視頻計劃中,大學老師@三一博士,在頭條開設《理程碑》,從工程技術角度做深度科普。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科技袁人袁嵐峰 ,以科學、工業、技術等領域為話題,打造短視頻科普節目——《科技袁理》,密集的知識輸出,被粉絲稱為科普界的「江湖百曉生」。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人大國關學院教授金燦榮@政委點金,從國際政治角度,解讀新聞背後的國際形勢。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通過《維為道來》輸出戰術知識,帶網友探究新聞背後的道理。

30多年鑽研通信領域,他給78萬人在線開課,網友:5G看他就夠了

當然,還有更多像他們一樣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正在頭條分享著他們的觀點與見識,解讀時刻發生在身邊的熱點事件。透過他們新穎獨特的視角、思考獨到的評論,也許,你對這個世界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也像奧卡姆剃刀一樣,在垂直領域有濃厚的興趣和紮實的內容根基,也歡迎你來頭條創作。

相關焦點

  • 開課吧孫志崗:數字時代,在線教育如何賦能人才
    疫情防控常態化促進了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更加快了我國數字經濟建設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步伐。2020年,對開課吧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開課吧孵化于慧科集團,今年8月26日正式宣布從慧科集團拆分,並獨立獲得A輪融資5.5億元人民幣,此次融資也是新職業在線教育歷史上最大單筆融資。作為數位化人才在線教育平臺,開課吧早已看準時機,乘勢而上,對自身的新職業教育生態圖譜進行持續迭代優化與精細化布局。
  • 95歲清華物理系教授在線開課公式:71+1=+∞
    這這是春季學期張禮與胡嘉仲聯合開設的「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堂現場。離上課還有一小段時間,張禮和胡嘉仲已做好調試、設置鈴聲、蓄勢待發!「張先生,在線上課您緊張嗎?」「哈哈,不緊張,有嘉仲在,我就放心了!」張禮笑言。「我把軟體、硬體都交給他。」
  • 首次開課吸引近十萬學員,他說英語也要講究說文解字
    令他沒想到的是,第一次開課就吸引了近十萬學員選課,有學員評價道:「很久沒有系統地梳理英語語法了,通過課程學習真的收穫了很多,老師用簡單的方法把複雜難懂的語法呈現出來,讓我發現了自己平時容易犯的錯誤,真是非常感激。」  去除水分,留下乾貨,讓學生學有所獲  高吸引力和高評價的背後,是朱湘軍數十年如一日對英語教學的堅持。
  • 數學史上為時300多年的懸案:費爾馬到底證明了他的猜想嗎?
    300多年過去了,「美妙的證法」始終沒有找到。 費爾馬大猜想幾經巨獎懸賞。包括歐拉、勒讓德、阿貝爾、狄裡克雷、索菲亞、庫麥……等等數學大家都曾染指,雖有一定成果,但是最終都未能獲證。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稱它為「生金蛋的母雞」。
  • 蒙恬率30萬人修築長城,他被胡亥逼死後,這30萬人哪去了?
    蒙恬,作為秦國名將,他沒有參加六國戰爭,但他對秦國的貢獻真的不小。秦始皇派他去抵抗邊境匈奴的時候,他手握30萬大軍,開始建造長城,消耗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在蒙恬的威懾之下,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可見蒙恬軍事才能不弱。
  • "多面手"陳守益:18年鑽研練就技術尖兵
    "2015年,陳守益轉崗應急通信,"愛學習、肯鑽研"的他迅速成為骨幹力量,參與貴州一類機動局掛牌、預備隊伍建設、保障能力提升、開展應急通信車升級改造等工作。2018央視春晚讓世界記住中國侗都貴州黎平肇興侗寨,陳守益也是萬千"幕後英雄"中的一員。
  • 在線職業教育告訴你,可能是廚師!
    因為他們希望交幾萬塊錢去上幾個月培訓班,就能夠找到8K-10K+月薪的工作。因為,IT在線教育還是與「就業」緊密相關的。目前在線職業IT教育領域還是有幾位佼佼者的。(1)開課吧開課吧成立於2013年8月,是中國最早專注於IT網際網路和數位化領域的在線教育機構之一,公司規模1700+人;主要面向數位化專業和應用人才提供Java、Web前端、數據分析、Python、人工智慧、產品、運營、智能物聯等熱門學科的體系化在線實戰賦能和進階課程。
  • 他為國防通信築起「鋼鐵防線」——記中科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
    原標題:他為國防通信築起「鋼鐵防線」 「一位無線通信領域的技術專家,在並非主流的傳統通信中,不問耕耘苦,甘當孺子牛,潛心鑽研數十載,為我國軍事通信築起一道鋼鐵防線!」這是業界對中科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校長王金龍的評價。這位軍事科研領域標杆性的人物,在網絡上鮮有「痕跡」,但他的科研成果,卻是守衛國家和人民安全的「國之重器」。
  • 【在線教學進行時】水利系教師各顯神通迎接開課「雲挑戰」
    【在線教學進行時】水利系教師各顯神通迎接開課「雲挑戰」2月17日,清華大學如期開課第一天,「雲課堂」上正活躍著幾百位精神飽滿的課程「主播」,他們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講解課程的同時,隨時根據分散在各地聽課學生的視頻反饋情況,調整自己的直播方式。
  • 紙上練出真功夫 他在澱粉衍生物領域攻堅克難30餘年
    在姚獻平的實驗室裡,他隨手拿起一張白紙,用指尖摩挲著紙面的紋理,對著記者侃侃而談。姚獻平是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造紙化學品、澱粉衍生物領域的研發工作,被業界尊稱為「澱粉大王」。
  • 一名通信兵與他的光電線纜產業王國
    沒有創新企業寸步難行,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恆的主題  他,曾是一名雷達通信兵,帶著通信情結與夢想回到家鄉,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民營光纖光纜廠;  他,十年如一日,堅持創新發展,如今,創辦的企業已是中國光纖光網、電力電網領域規模最大的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進入全球光纖通信前3強,光纖全球佔有率超過15%,到2018年,有望成為光纖通信全球第一。
  • 「影帝」範偉,混跡娛樂圈30多年為何0緋聞?看他妻子是誰就懂了
    「影帝」範偉,混跡娛樂圈30多年為何0緋聞?看他妻子是誰就懂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對於我們國內的那些明星藝人來說,雖然很多人都發展得非常好,但能上春晚的卻非常少,畢竟春晚節目組對於藝人的要求和水平一直都非常高。
  • 700萬人為他早起!多年以後,我才真正聽懂了陳奕迅……
    即便是免費演出而且全程在室外,Eason也絕對沒有一絲敷衍,堪比錄音室級別的在線水準,簡直是一場華麗麗的聽覺盛宴!從頭到尾,直播間的粉絲尖叫就沒停過,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聲嘶力竭的吶喊和激動的心情。微博網友們更是開心如過年一般,分分鐘把演出送上了熱搜。
  • 「宅健身」火了:17萬人一起看直播 連瑜伽墊都賣瘋了
    「宅健身」火了:17萬人一起看直播 連瑜伽墊都賣瘋了 2020-02-21 10:31:15 來源:中新經緯  |  作者:吳曉薇 | 字號:A+ | A- 宅在家20多天之後,一些人再也按捺不住想要運動的心情
  • 這版孫悟空堪比六小齡童,看了這麼多年沒認出來,網友:原來是他
    說起孫悟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他是所有版本中最經典最深入人心的孫悟空。但是有一版的孫悟空堪比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就是圖上這位,他叫丁健。再看看他和六小齡童站在一起真的認不出來,看下圖。這兩個一個是六小齡童一個是丁健。一個是真悟空,一個是假悟空。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隨著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傳統的CDMA移動數據傳輸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需求促使更為高效的通信運營模式的出現,5g網絡的研發與調試的速度相比於前幾代通信模式更為快速。世界移動大會-上海近日在滬成功舉辦,展會中展示了許多關於5g網絡的新型研究成果,通過這些研究得以窺見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5g網絡,性能的指數提升   不同於傳統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5g網絡相比於4g網絡,極大的擴展了傳輸的帶寬與能夠負載的信息量級,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於行動網路傳輸視頻流的性能提升,減少卡頓,提升畫面質感,單位時間傳輸的有效信息量更多。
  • 俞灝明微博發自拍,網友看了狂笑,心疼他3秒
    俞灝明曾經是快男出道的,出道後先涉足了主持人的領域,加入了天天兄弟,因為他帥氣的外表,當時也是吸引了不少的迷妹。那時候錢楓也不胖,天天兄弟的顏值也算是非常高的。後來各種機緣俞灝明開始拍戲,那個流星花園裡面的翩翩少年卻因為一部戲的意外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 今早6點,700萬人一起看了陳奕迅演唱會!網友:鬧鐘定好了,沒想到…
    今早6點,700萬人一起看了陳奕迅演唱會! 20分鐘,5首歌,約700萬的在線觀看人數。
  • 中國航空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在5g沒有辦法覆蓋的領域,可以使用衛星網際網路來達到彌補,這樣一來才能夠真正的實現5g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候,一共用了26年的時間,可是我國目前開始建設衛星物聯網,預計只需要三年的時間這,完全展現了我國這些年來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進程,中國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中國了,而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進步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 費曼在線p圖,圖片搞怪,看到了他有趣的靈魂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催催綜合啊,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費曼在線p圖,圖片搞怪,看到了他有趣的靈魂,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幾年前熱播的爸爸去哪這檔親子類節目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而且大家對這檔節目的評價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