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回應來了丨Pupil's research undergoes investigation

2021-03-01 CHINADAILY

The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nounced on Monday that it has launch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a study by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that won an award in a national-level youth technology contest. The institute said that the author is a child of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The work focuses on a colorectal cancer related gene study, and won third prize at the 34th 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 (CASTIC), an annual event held by major institutions like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attracts around 10 million young contestants nationwide every year. It also won first prize at a provincial-leve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 in South China's Yunnan province.

The work was released on the CASTIC official website and its publicly-released information shows that part of i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Kunming institute, with the only researcher a sixth grader, surnamed Chen, from the Panlong district of Kunming city, the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thepaper.cn reported.

The pupil's work is based on a gene that Chinese researchers previously identified from domestic animals adaption to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environment. A related study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in December 2019.

Zhang Yaping and Chen Yongbin, two corresponding authors of the study, are from the Kunming institute, while another two are from th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hat's mor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Chen Yongbin, from the Kunming institute, overlaps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ed study by the primary student, according to media reports.

The student also wrote in his experiment notes released online that he was brought into the Kunming institute to join research work with "Teacher Chen" and "Teacher Yang", who some netizens believed are parents of the young student as they helped him finish his work.

The child's experiment notes indicate that he had little knowledge about genes and even searched on the internet what genes are when beginning his research.

His work sparked wide questions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young age of the author, with many questioning that it may have involved academic fraud. "He said he needs to check what gene is on internet, it is even dubious as to whether the child has learned anything about biochemistry," one netizen commented.

Some said that the level of the research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graduate students or even doctoral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ine or life sciences.

"You seem to tell me that a two-year-old toddler can just walk and overtake Usain Bolt in the sprint. Doing hard research is not as good as having good parents," another netizen questioned.

"This is a misuse of precious national resources for personal gain, and it should be punished," one netizen commented.

Source: Global Times

Click here for audio and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相關焦點

  • 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耿美玉團隊和綠谷製藥新藥被質疑未獲批准,官方回應:主動撤回申請 7 月 6 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一則簡訊,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GV-971 國產阿爾茨海默治療藥物「九期一」的文章提出質疑。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原標題:雲南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症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小學生研究基因與癌症關係拿大獎!水平堪比博士!父母身份...
    來 源丨本文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殷俊)、每日經濟新聞、上遊新聞、澎湃新聞、丁香園、半月談近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引發質疑。
  • 小學生獲得癌症項目全國大獎,學術造假行為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近日,雲南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基因課題獲得全國大獎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網絡。全國大部分網友都表示這種癌症基因的項目讓一個小學生拿了獎,真的是把全國研究生、博士生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據了解該小學生所獲獎的項目是研究結直腸癌的突變基因,而這種項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來了也沒有說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時候我國也出現了一些中學生能夠在知網上發表論文的情況,但那好歹是中學生,現在研究癌症基因的這種高端項目,獎項竟然被一個小學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網友所言:中國科研主力原來是小學生。
  • 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其父致歉
    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和質疑。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唯一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收回獎牌和證書 獲獎小學生父親...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起譁然!近日,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引發關注。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決定撤銷該項目所獲的「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了獎,你研究癌症停留在MTT活性檢測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曝光#最近,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叫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在學術圈引發了一場小地震,對癌症領域有過了解、甚至正在從事或已經完成相關研究的碩博們也紛紛對此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 餘鵬鯤:小學生研究癌症 究竟壞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餘鵬鯤】近期昆明6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參加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作品《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引起了廣泛質疑,人們懷疑主要原因是小學生完成這樣的研究不太可能。該作品曾經獲得了雲南省小學組一等獎以及全國三等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謎團:他似乎連基因都搞不清楚,卻能研究...
    曾帶隊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的王申(化名)老師看到「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時判斷。王申所說的項目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完成人是雲南省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的陳同學。
  • 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武漢科協回應:系獨立完成
    近日,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涉事項目《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獲該大賽三等獎。網友則質疑前述小學生完成該項目的可能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該獲獎項目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獲獎名單》中。其公示信息稱,「本項目研究通過建立裸鼠癌症模型,並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
  • 小學生論文獲獎令眾多高材生「震驚」,水平能進中科院?官方回應
    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表聲明,因研究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的昆明小學生,其父母系本所研究員。該研究所已對此事展開調查。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有1名昆明小學生憑《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大賽3等獎。該研究項目還曾在省級大賽上獲1等獎。而在公示的研究者1欄,只有該學生陳某石1人的姓名。獲獎名單一經公布,引起網友質疑。
  • 學術頭條:卡介苗確實降低了新冠死亡率,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 中科院回應:已成立調查組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一事在網上引發熱議。中國南方與東南亞人群舊石器時期遺傳聯繫獲揭示7月11日,《人類遺傳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科學家團隊關於距今11000年左右的中國南方地區貴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廣西隆林人線粒體全基因組的研究成果。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引質疑 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員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系研究員之子
    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院長父親回應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癌症獲獎」後,武漢一對小學生姐妹「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獎再度引發熱議。7月16日,這對小姐妹的父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先生回復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稱,他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由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王茜全程指導完成,王茜是其愛人的朋友。
  • 小學生4天學會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癌症獲科創大獎,這是真的嗎?
    昆明出了個大新聞,一位6年級的小學生,在4天時間裡,從沒有接觸過基因的懵懂少年,居然學會了基因編輯的技術,並且開始進行癌症方面的科學研究,還憑藉這方面的成果,一舉拿到了青少年科創大獎。後一種人就去翻了翻這哈字的背景,結果還真的發現這孩子的父母是中科院的研究人員。我們不能否認天才的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各行各業都有天賦出眾的人,作為普通人,我們根本理解不了他們。
  • 2名武漢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其父為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繼《11歲「神童」研究癌症獲獎》事件之後,又一小學生的研究被網友質疑。 該項目內容是「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裡面提到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
  •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 超出小學生認知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近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一名研究癌症相關基因獲獎的小學生火了。其研究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個造假者升天,無數個科學家墜落
    7月13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