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不會一帆風順,風險無處不在。存在風險不可怕,積極應對和處理就好,可怕的是處理不當,一旦不能妥善處理,很有可能使組織出現危機、陷入困境,甚至導致企業的失敗。因此,企業應該樹立風險意識,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有效地處理不確定性及其帶來的風險和機會。
風險管理目標
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力求各種經濟資源投入最小,來保障組織目標的實現。
損前目標
在損失發生之前的目標:經濟目標,依靠安全計劃、技術方法和各種保險進行經濟分析,預防潛在損失。當然,還要合法以及有社會責任感。
損後目標
在損失發生後,應去報一段時間內能夠部分或者全部恢復經營運作,然後是持續經營的目標,以及收益穩定的目標。
風險管理的方法
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
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企業應廣泛、持續不斷的收集與自身企業風險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評估。
進行風險評估
大數據時代,收集信息不是難事,但是收集後,企業要對各項業務管理活動以及重要的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其中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三個步驟。風險辨識是判斷各項活動中是否存在風險,如果有,是什麼風險;風險分析就是辨別風險的等級及其發生條件;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
制定風險管理策略
風險管理策略,指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標準,選擇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衝、風險補償、風險控制等適合的風險管理工具的總體策略,並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的配置原則。
制定和實施風險解決方案
方案一般包括解決風險的目標、組織保障和業務流程,所需要的條件或手段等資源,具體的應對措施以及風險管理等工具。
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
在風險管理活動過程中企業應該做好各項工作實施情況得到監督測評,便於檢測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