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協議顯失公平雖已履行仍可撤銷

2020-12-06 正義網

  2017年3月6日,陳某在某建築公司工地粉刷牆面時,因操作失誤從腳梯上掉下受傷。治療一個多月後,醫生建議陳某出院休養。陳某出院後,建築公司與陳某籤訂了工傷賠償協議書,主要內容是:由建築公司一次性賠付陳某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等共計8.5萬元,雙方就此事「一次了結,今後無涉」。次日,建築公司將8.5萬元打到陳某銀行帳戶上。5月底,經司法鑑定,陳某脊柱損傷為八級傷殘、雙側腕部損傷為九級傷殘。經初步計算,陳某依法應得的賠償數額可達17萬元。陳某遂要求建築公司增加賠償,但建築公司稱協議已經生效並履行完畢,不能再反悔。那麼,陳某現在可以反悔,要求賠償嗎? 

  從法律上看,該賠償協議既存在重大誤解,也顯失公平,陳某有權請求法院對賠償數額予以變更。重大誤解,是指當事人因對相對人的行為或者合同的標的發生錯誤認識,從而作出與自己真實意思相違背的行為,致使自己的利益遭受較大損失的行為。只要誤解已影響到訂約目的的實現,或者一旦履行就會給誤解人造成較大損失,都可認為構成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利用自身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等情形,在與對方籤訂合同中設定明顯對自己一方有利的條款,致使雙方基於合同的權利義務和客觀利益嚴重失衡。認定顯失公平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考察:一是考察合同對一方當事人是否明顯不公平。公平原則的實質在於均衡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二是考察合同訂立中一方是否故意利用其優勢或者對方輕率、沒有經驗。 

  本案中,雖然建築公司已與陳某達成了工傷賠償協議,但該協議系在陳某未就自己的人身損傷進行傷殘鑑定前籤訂的。陳某在籤訂協議時,對其傷勢嚴重程度缺乏應有認識,難以預見自己的損傷程度及由此可能產生的實際損失數額,而建築公司就陳某是否可能構成傷殘以及構成傷殘後所能獲得的賠償情況,也沒有盡到明確說明義務。因此,陳某在籤訂賠償協議時存在重大誤解。後陳某經鑑定分別構成八級和九級傷殘,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陳某可獲得的工傷賠償為17萬元,而建築公司只賠付了8.5萬元,該協議無疑是一份顯失公平的協議。根據合同法規定,對於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以及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但須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撤銷權,否則撤銷權消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據此,陳某應當自知道8.5萬元賠償款無法彌補其損失之日起1年內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決撤銷該份賠償協議,並重新確認賠償數額。 

  (作者單位: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相關焦點

  • 達成交通事故賠償協議後,受害人可否再次起訴要求賠償
    2013年10月21日,雙方經婺源縣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除承擔原告住院期間的醫療費外,另一次性賠償原告住院期間的誤工費、護理費、夥食補助費、營養費及財產損失費等共計人民幣6500元,該款項被告已全部履行完畢。
  • 這些合同屬於可撤銷的合同,千萬別上當!
    在民事法律行為中,存在可撤銷的法律行為,其中就包括可撤銷的合同情形。可撤銷合同,是指當合同訂立後存在特定的情形時,有法定撤銷權的一方可主張撤銷該訂立的合同,是的合同自始無效。對可撤銷合同的理解,結合《合同法》第54、55條,《民法總則》第147--152條,可有如下內容:1、可撤銷合同的類型四個類型: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包括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因欺詐訂立的合同(未損壞國家利益);因脅迫訂立的合同(
  • 試論國家賠償歸責原則之反思與完善
    然而,違法責任原則 通過十餘年的司法實踐的運作和檢驗,其設計上的缺陷已漸露倪端,在理論界和司法實 務界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違法責任原則已不能適應現實需要,其功能性缺陷主要表現 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法責任原則的片面性  違法歸責原則不能科學地涵蓋我國國家賠償制度中存在的歸責原則,也不能準確反映國 家賠償的全部特徵和內容。
  • 合同可撤銷的四種類型及區別
    合同的籤訂,系合同雙方就某一事項達成合意的真實意思表示,尋求的是一種公平公正的交易行為。若一方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並非其真實意願,在滿足下述四種法定情形時,受損一方可申請撤銷。一、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情形包括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四種情形:(一)顯失公平。《民法總則》第151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 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行使,有哪些?
    那麼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行使,有哪些?網友諮詢: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行使,有哪些?3、合同一方當事人因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或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可以行使撤銷權。
  • 合同存在可以撤銷的5種情況
    02 二、因顯失公平訂立的合同 顯失公平,是指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困境、缺乏判斷能力(信息不對稱)等情形而訂立的如果履行對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 被迫高價購買口罩,可撤銷合同
    不可抗力的構成應同時具備以下要件,即合同已成立、尚未履行完畢;發生了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客觀情況的發生導致合同義務不能履行。2. 認定不可抗力的關鍵要素。情勢變更的構成應同時具備以下要件,即合同已成立、尚未履行完畢;合同成立的基礎條件或者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該重大變化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不可歸責當事人且不屬於商業風險;繼續履行原合同約定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2. 認定情勢變更的關鍵要素。
  • 淺談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
    [3]故意是指締約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產生合同無效、不成立或被撤銷,能給相對人造成損失的後果,而仍然進行這種民事行為,希望或者放任違法後果的發生。過失是指締約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合同無效、不成立或被撤銷造成相對人信賴利益損失,因疏忽大意沒有盡到告知、照顧、協助等義務,雖然預見到了但輕信其不會發生的主觀心理狀態。締約過失責任之所以得以成立,是因為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具有一定的可責之處。
  • 拆遷補償協議籤訂了後能撤銷嗎,可以反悔嗎?
    徵收拆遷時,籤訂了協議書能否反悔及撤銷?近期有網友諮詢,或者在日常的律師答疑的過程中,有人會提到如果徵收拆遷的時候,有的人籤訂了不管是意向書還是一些協議之後,會發現其他人比自己家補償的多,覺得很不公平,又想反悔。
  • 費天勝訴來鳳縣政府撤銷行政許可案
    來鳳縣人民政府與陳冬雲、費紅英在原安置補償協議的基礎上已重新籤訂新的安置補償協議並已履行,費天勝訴稱的土地審批手續已不復存在,相關補償也已包含在對陳冬雲、費紅英的補償之中,不存在另行補償情形。來鳳縣人民政府註銷和收回費天勝土地使用行政許可程序合法,撤銷內容符合法律政策規定,沒有損害費天勝合法利益,請求駁回費天勝的訴訟請求。
  • 這些法律依據可證明協議無效
    4、第十五條 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 二級建造師合同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原則  1.全面、適當履行的原則  2.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3.公平合理,促進合同履行的原則  4.當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的原則  二、合同履行的主體(合同內主體有效)  合同履行的主體包括完成履行的一方(履行人)和接受履行的一方(履行受領人)。
  • 最高法最高檢明確7種特殊情形可申請國家賠償
    原標題:久拖未果案 受害人可獲國家賠償京華時報訊(記者王曉飛)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於辦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疑罪從掛」案件(也稱為久拖未果案件)受害人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 律談|論債權人撤銷之訴對原合同履行之影響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立法含義來看,債權人撤銷權制度針對的是行為,而不是合同效力,是對「債務人違法減少責任財產的行為」進行撤銷,從事實上恢復至先前狀態,確保債權人利益。並不否定合同的民事效力,也不影響合同主體向對方主張違約責任。正是基於該理論,將債權人撤銷權制度規定於「合同履行」一章,而沒有否定合同效力。
  • 和員工籤訂競業限制協議,卻不給任何補償,員工違約是否要賠償?
    張某、李某違反雙方籤訂的保密合同,洩露本公司的商業秘密,對所造成經濟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劉某雖未與公司籤訂保密合同,但公司曾通過網絡向其公布了公司的保密制度,其中規定了員工有保守公司秘密的義務,劉某違反了該規定,同樣承擔賠償責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經審理,裁決駁回了某公司的申訴請求。
  • 債務承擔與履行承擔在司法中的辨析 | 案例精選
    合同約定向第三人給付的條款,第三人可分別基於合同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主張其權利。基於確定性原則,因故意所致的純粹經濟損失應予賠償。因過失所致的純粹經濟損失,根據當事人之間關係的緊密性予以區分:當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並非直接關係時,純粹經濟損失不予賠償;當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無區隔時,則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根據行為人注意義務的履行情況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