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類遷徙非常複雜,基因檢測對譜系檢測的結果並不十分可靠

2020-11-23 關注我的國

香港《南華早報》6月17日文章,原題:你是誰?DNA檢測助中國人追溯先祖腳步 26歲的李軍(音)是贛州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從小在江西長大。但他經常琢磨他們家什麼時候定居於此。於是,當堂兄從一家承諾檢測家族淵源的DNA檢測公司拿來試劑盒時,李軍高興地在一個瓶子裡留下唾液,然後寄回去。他還從基因公司下載了應用程式,並註冊了自己的信息。

4周後李軍拿到檢測報告,報告確定了他的疑問:他屬於百分之百的南方漢族,但他的祖先一部分是傣族。李說:「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我想知道祖輩的異族通婚是什麼時候發生的。現在我知道家族圖譜的基本脈絡了。」

如今中國很多年輕人像李軍一樣,轉向基因檢測,探尋自己來自哪裡這樣的大問題。迅速增多的直銷基因檢測公司令這種探尋既不昂貴又挺方便——一項基礎家譜檢測,加上一些健康風險分析,價格通常不到500元人民幣。

一家市場調查公司近日的報告顯示,中國基因檢測的市場價值今年將達117億元人民幣。從2015年到2017年,共有143家基因檢測公司成立。這些公司檢測染色體某些點位的DNA標記,然後把它們與參考資料庫中族群特定DNA標記進行比對,看在何種程度上染色體組相同,從而得出屬於某一種族的概率。不同公司使用的方法和資料庫不同,結果可能也有差異。很多基因檢測公司允許客戶下載他們的基因數據,到第三方公司進行分析。除了家族圖譜,客戶還能獲得有關自己健康、個性特徵或潛能的報告。

專家表示,基因檢測者不必對譜系檢測的結果過於當真,因為這些結果在科學上並不十分可靠。人類遷徙非常複雜,很難用幾個基因標記就蓋棺論定,需要人口遺傳學專家來進行分析,並且需要詳細的分層和大資料庫。此外,東亞人的遷徙尤其複雜。▲(作者莊屏卉,傳文譯)

相關焦點

  • 專家:基因檢測證實,外星人就人類身邊
    當然,這樣的說法也不過是一種臆測,畢竟人類並沒有找到任何長頭人存在的證據,直到1928年秘魯的一位考古學家朱利奧特羅發現了長頭人存在的考古學證據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遠古文明和原始土著所崇拜的長頭人是真實存在過的。當時,朱利奧特羅在秘魯南部的一個叫做帕拉卡斯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非常精緻、宏大的墓地,裡面葬著300多個長頭人的屍骨,這其中就包括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長的頭骨。
  • Sci Rep:國內首個基於消費級基因數據構建的中國人高精度父系祖源...
    該工作基於來自消費級基因檢測的 2139 名中國男性 Y 染色體數據,構建了更高精度的中國人父系祖源圖譜。對於人類基因組來說,Y 染色體是決定人類性別的染色體,因其只在男性中出現,而且不會有同源重組現象,可以忠實地保留父系信息,在分子人類學中,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和遷徙有著重要意義。
  • 罕見病基因檢測,結果解讀更重要
    然而,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僅僅依賴基因檢測等技術手段的進步並不能為罕見病的診治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必須藉助於更多領域、更多學科的配合,特別是臨床遺傳學專業人員對檢測結果的科學解讀,才能真正造福於罕見病患者。
  • 揭開基因檢測的面紗:預測疾病 倫理困境
    中國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基因檢測項目負責人吳彬認為,基因檢測的發展歷程在2003年時進入一個「地理大發現階段」。他指的是2003年,人類基因組完整圖譜繪製好了。   在基因地理大發現後,人類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主要研究基因與人體功能、身高、疾病、智商等特徵的關聯。
  • 40%的基因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專家:僅一種情況癌症基因檢測有臨床...
    一種是檢測原始結果的錯誤,例如檢測結果顯示你有某個會提高乳腺癌遺傳風險的基因突變,但實際你並沒有這個突變;另一種是解讀的錯誤,即檢測出的某個突變被解讀為高風險,但實際上這個突變並不會提高風險。」 WeGene聯合創始人陳鋼說。 但陳鋼認為,這一論文並沒有披露足夠全面完整的信息。
  • ...遺傳病基因檢測、民用基因檢測(比如採集點口水看你的祖先是誰...
    ,比如胎兒遺傳病基因檢測、民用基因檢測(比如採集點口水看你的祖先是誰),可靠度高嗎?,可靠程度可以諮詢醫生,要注意各種胎兒基因檢測技術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在適用範圍內技術應該是可靠的,但所有的實驗都有誤差。
  • 基因檢測,你準備好了嗎
    【科學向未來】     如今,「精準醫學」「腫瘤治療的伴隨診斷」「個體化醫療」等成為媒體熱詞,這預示醫學正在進入一個大眾基因檢測與治療的新時代。那麼,基因檢測到底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是否可靠?
  • 上海大學教授:血譜比紙譜更可靠
    那可不一定,就算有家譜為證,也未必可靠。       「重視傳統的中華民族,現在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譜,但是紙譜的真實性值得推敲,而血譜卻是科學的方式,用這種新方式,可以精確地甄別出家譜的真假,釐清更多的家族傳承的謎團。」上海大學教授史定華日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 瑞金新技術(十二)| 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基因突變組合(panel)檢測
    )檢測是血研所臨檢實驗室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的基於液相探針捕獲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覆蓋100個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檢測,具有高準確性、高靈敏度、高覆蓋均一性、高捕獲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篩查。
  • 基因檢測靠譜嗎?對比了 3 家檢測結果,我們發現...
    通過原始數據兩兩交叉比對,找出他們都檢測到的基因位點數量,再找出這些位點中,檢測結果不一樣的位點數量,用這兩個數據算出不匹配的比例。2.現在能正確解讀數據的人才比較稀缺,人類對生物學的認知也有限,如果我們不能完全知道一個病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就不能通過基因檢測,解讀出完全準確的結果。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要價16800 專家:不靠譜
    】無需醫學背景、無需任何資質,加盟商賺取差價【專家告訴你】基因檢測主要應用於三方面遺傳病的診斷,腫瘤易感基因的檢測和藥物靶點基因檢測。比如,智商類項目中可以檢測孩子的操作智商、邏輯智商等,體育類項目可檢測孩子的空間能力、無氧運動能力等。待基因檢測結果出爐後,再由資深育兒專家結合結果綜合評定,向家長給出天賦專項培養的建議。而接受這樣一項聽似「高大上」的檢測,程序也並不複雜。前期只需一根棉棒,和一個基因檢測採樣盒,再把標本送到上海總部去檢測。「只需刮取口腔黏膜細胞,或者採集孩子的指尖血就可以。
  •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原標題:   湖南的陳阿姨在拿到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後惶恐不安了許久。這份報告顯示,她患食管癌、宮頸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需密切關注,並建議進行該疾病的全位點基因檢測。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孕婦產前檢測要羊水穿刺
    而港大深圳醫院體檢科負責人許醫生表示,目前基因測序雖在高端體檢中有所運用,用於判斷是否有罹患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但這種技術在體檢上並未成熟,也並未被證明是切實可靠的,因此各大綜合醫院的體檢部門未引入這種技術,目前主要是靠驗血、B超和內窺鏡等方式來判斷是否患有癌症。
  • 揭開基因檢測初創企業真面目:披著科學外衣的「星座文化」?
    消費級基因檢測結果遭質疑 缺乏科學性據知名科技新聞網站《Futurism》11月20日報導,不少人反映他們基因檢測的結果非常不準確,甚至給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2017年,一位名叫瑪麗的大學生將其DNA數據送往美國知名基因分析網站Genomelink--被稱為「個人DNA雲」--進行分析,但得出的結果確令她大跌眼鏡。
  • 譜牒文化丨基因檢測能不能證明族譜造假?
    除了合修族譜造假,還有種種原因家譜被毀或者沒有家譜,創修族譜,求大求全,不加考證,本著「儘量拉人頭的精神」修家譜,這種譜不會等到後人,三年五載後都會被人用基因檢測證明是「偽譜」,到時候處理起來就相當尷尬,扔垃圾桶吧,「譜書」中記載有父祖;供著吧,亂七八糟還有捏造的祖宗。
  • 為什麼說基因檢測公司會倒下一大批?
    「一個基因收集盒子成本幾十元,運費幾十元,再加幾百元的檢測、人工成本。如果收費幾百元,盈利空間十分有限,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意模式。」該創業者說。多位基因檢測行業專家也表示,這些早期消費級市場的基因檢測產品要想實現大規模盈利,僅靠售賣檢測產品這一條路非常艱難,最後只能通過各種方式降低成本。
  • 備孕二孩的家庭青睞基因檢測
    南方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臨床細胞基因組遺傳診斷專家陸國輝教授指出,「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屬於個體化的健康管理,內容包括有對家庭史的分析,評估家族成員遺傳性腫瘤發生在不同年齡段的風險率,對準確選用腫瘤基因檢測及其結果解讀給予指導等。
  • 基因檢測結果呈陰性?這可能是「虛假的安慰」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展了基因檢測項目,通過分析受試者提供的生物學樣本,檢測其基因變異,分析未來患上某種疾病的機率。但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檢測結果呈陰性,人們也不能完全放鬆警惕,因為這可能是「虛假的安慰」。
  • 明都教育科技做一次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基因檢測有哪些項目?
    這是人類對自身生命遺傳信息的第一次探索。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2代技術的普遍應用,基因檢測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全基因組測序,價格相對較高。能獲得完整的基因組序列信息,基本一輩子只做一次就夠了,排除基因突變因素,人們的基因信息非常穩定。
  • 基因檢測並非無所不能 理性看待基因檢測
    我國規範基因檢測  35歲的高齡「準媽媽」顧女士這兩日十分糾結。日前,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掛出通知,「緊急叫停」基因測序產品臨床應用。這意味著,基因測序產品和服務的臨床應用將面臨極為嚴格的「門檻」,這令不少像顧女士這樣準備選擇基因測序服務的人陷入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