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光氧化還原催化的芳基/烷基放射性甲基化反應用於合成PET成像...

2020-11-27 科學網

金屬光氧化還原催化的芳基/烷基放射性甲基化反應用於合成PET成像配體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32:12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默克催化中心David W. C. MacMillan研究小組經過不懈努力,通過金屬光氧化還原催化的芳基/烷基放射性甲基化反應,實現了一系列正電子發射成像(PET)分子的快速高效合成。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25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研究團隊報導了一種廣泛適用的金屬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該反應可用於在合成後期向溴代芳基/烷基藥物分子前體安裝氚代或含11C的甲基,從而簡化了放射性配體的發現過程。為證明該技術廣泛的應用範圍,研究人員進行了20種氚代和10種11C標記的複雜藥物和PET放射性配體的快速合成,包括臨床中使用的[11C]UCB-J和[11C]PHNO的一步放射性合成。

研究人員還進一步概述了該方法在臨床前PET成像中的直接應用,以及該方法在自動化放射合成用於人體臨床成像示蹤劑的日常生產中的轉化應用。另外,該方法還可以拓展到其他多種同位素,包括14C,13C和氘的安裝中,非常有利於新藥項目的開發。

據悉,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的放射性配體是一種可用於在體內對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候選分子、神經退行性病變以及許多腫瘤靶點成像的高度先進的示蹤手段。儘管體外或體內的放射性配體示蹤普遍需要氚代或含11C的放射性同位素,但目前幾乎沒有用於合成這兩者的同位素標記方法,限制了PET放射性配體的發展。

附:英文原文

Title: Metallaphotoredox aryl and alkyl radiomethylation for PET ligand discovery

Author: Robert W. Pipal, Kenneth T. Stout, Patricia Z. Musacchio, Sumei Ren, Thomas J. A. Graham, Stefan Verhoog, Liza Gantert, Talakad G. Lohith, Alexander Schmitz, Hsiaoju S. Lee, David Hesk, Eric D. Hostetler, Ian W. Davies, David W. C. MacMillan

Issue&Volume: 2020-11-25

Abstrac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radioligands are highly enabling tracers which facilitate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rug candidate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numerous oncology targets. While both tritium and carbon-11 radioisotopologs are generally necessary for in vitro and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radioligands, there exist few radiolabeling protocols for the synthesis of either,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T radioligands. Here, we report a broadly useful metallaphotoredox-catalyzed method for late-stage installation of both tritium and carbon-11 via methyl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ecursors bearing aryl and alkyl bromides, simplifying radioligand discovery. To demonstrate the breadth of applicability of this technology, the rapid synthesis of 20 tritiated and 10 carbon-11-labeled complex pharmaceuticals and PET radioligands has been conducted, including a one-step radiosynthesis of clinically utilized [11C]UCB-J and [11C]PHNO. We have further outlined the direct utility of this protocol for preclinical PET imaging and its translation to automated radiosynthesis for routine radiotracer production in human clinical imaging. Last, this protocol has been expanded to the installation of other diverse isotopes, including carbon-14, carbon-13, and deuterium, an enabling fea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grams.

DOI: 10.1038/s41586-020-3015-0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15-0

相關焦點

  • ...光氧化還原催化的芳基/烷基放射性甲基化反應用於合成PET成像配體
    金屬光氧化還原催化的芳基/烷基放射性甲基化反應用於合成PET成像配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32:12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默克催化中心David W. C.
  • 芳基羧酸的脫羧硼酯化反應
    芳基與烯基羧酸酯在眾多交叉偶聯轉化中被作為碳負離子的等價物。然而,脫羧轉化為硼酸或硼酯的反應仍受制於芳基羧酸的種類和轉化類型。限制因素主要是過渡金屬(Cu,Ag,Pd)催化氧化還原脫羧需要較高的活化能。最近,氧化還原脫羧的新方法如通過光氧化還原催化或通過引入氧化還原的活化基團(如NHPI酯)等已逐漸應用於脂肪族羧酸的交叉偶聯反應中。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MacMillan教授團隊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以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了脂肪胺非活化C(sp3)-H鍵及苄位C(sp3)-H鍵的三氟甲基化。該反應具有優異的β位選擇性,脂肪胺參與反應時無需保護基修飾,並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stry上。
  •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07 以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為首的國際團隊在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
  • JACS鎳光氧化還原催化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基化
    但是它的對映選擇性合成仍然充滿挑戰。目前的合成報導高度依賴於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親電或親核胺化反應。但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氨基化試劑或者繁瑣的步驟來製備α-官能化的羰基化合物(Figure 1b)。近年來,過渡金屬和光氧化還原雙重催化方法已經成為構建化學鍵的有效工具。
  • 《科學》:有機半導體材料遇見有機反應,滿足你對完美催化的所有想像
    ▎學術經緯/報導可見光引發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Richard M. Kellogg教授團隊首次將Ru(bpy)3Cl2、卟啉、曙紅等金屬配合物及染料用於可見光照射下鋶鎓鹽的還原反應。
  • 綠色化學技術的前沿方向之光氧化還原反應
    在他們的相互啟發之下,MacMillan從已經廣泛報導的太陽能轉化研究中得到靈感,利用一個家用螢光燈泡順利的使反應進行。具體操作是,他使用了一種催化劑,聯吡啶釕,這種催化劑可以吸收可見光中的能量,實現催化功能。這一創新應用使得化學合成翻開了新的篇章,使傳統反應所使用的極端環境轉而變得可控制而且溫和。常見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劑主要包括釕和銥的金屬催化劑,還有一些有機染料。
  • 專注催化,他今年發表4篇Science Nature正刊
    用於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的放射性分子在對各種複雜疾病的個體進行體內成像和檢測中非常有用,一般此類放射性分子必須含有氚(T)或11C。但是合成此類化合物的普適性方法還沒有。有鑑於此,普林斯頓大學David W. C.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4, 53, 1669),首次發現了鈀催化下經歷二氟卡賓途徑的溴二氟乙酸乙酯對芳基硼酸的二氟甲基化反應 (Org. Lett. 2016, 18, 44)。儘管二氟卡賓的金屬絡合物已經被分離,但是利用二氟卡賓金屬中間體進行催化的反應仍存在很大挑戰。
  • 科學網—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獲突破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 還原反應匯總
    十一、Et3SiH還原醛酮為亞甲基Et3SiH主要用於芳基酮或二芳基酮的還原。醯胺的還原也是合成胺基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其常常用於伯胺的單烷基化,一般將醯胺還原到胺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通過LAH在加熱回流下進行,但當分子內有對LAH還原敏感的官能團存在時,如芳環上有滷原子存在特別是溴和碘存在時(在此劇烈的條件下,容易造成脫滷),分子內存在其他的碳醯胺等等。
  • 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發展與之相關的高效引氟方法和手段,受到了合成化學家們的高度關注。儘管在過去的十年中,大量高效、新穎的氟化方法和反應相繼被報導,但大多使用的是商品化的「明星」氟化試劑,通常價格昂貴,而對於大量存在的含氟工業原料小分子氟烷烴的高效轉化卻鮮有報導。
  • 銥催化的乙烯基疊氮化物和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的高度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
    乙烯基疊氮化物,即包含共軛烯烴和疊氮化物部分的分子。由於最近開發了更方便的合成方法,因此疊氮化乙烯基化學越來越受到合成化學家的關注。自從Chiba開創性的工作以來,Lewis /Brønsted促進了疊氮化乙烯和C-親電試劑(即醛,亞胺,炔丙醇,對醌甲基化物)的酸偶聯反應,並成為直接解決醯胺和腈的方法。作者設想,路易斯酸和手性過渡金屬的協同催化作用可能促進乙烯基疊氮化物和C-親電試劑的不對稱偶聯。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自然》子刊:尋找致命毒物白磷正確的「打開」方式,直接合成有機...
    例如在合成有機膦化合物三芳基膦及相應的四芳基鏻鹽時,反應以P4作為原料,需與Cl2混合後將其氧化為PCl3、PCl5,隨後再利用合適的有機金屬試劑(如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鈉試劑)對其親核取代。淨反應過程並不涉及Cl原子引入,Cl原子來了又去,從原子經濟性角度考慮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但不使用Cl2又無法完成相應的轉化,從而帶來「夫雞肋,棄之萬不可,用之無所得」的窘境。
  •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2:56 近日,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教授Dawei Ma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銅催化
  • 封面文章:藥明康德開發出適於DEL的可見光介導的脫羧偶聯反應
    該方法採用α-胺基酸和羰基化合物分別作為親核部分和親電部分,實現了光氧化還原介導的sp3碳碳鍵偶聯反應,具有條件溫和、高效且底物適用性廣等特點,未來可實現百萬級化合物的合成,在DEL庫的構建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 【有機】二級胺催化的芳基及乙烯基硼酸的甲醯化反應
    一百多年以來,有機合成化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發展綠色高效的方法合成芳香醛和烯醛。經典的方法包括瑞穆爾-悌曼、維爾斯邁爾-哈克、加特曼-科赫和達夫等反應,但由於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毒廢物、步驟繁瑣等因素為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帶來沉重的環境負擔。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展更加高效、原子經濟的催化甲醯化反應,反應通常需要使用貴金屬鈀、銠等作為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以及劇毒的一氧化碳作為甲醯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