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物演通論中的「辯證邏輯」

2021-01-11 騰訊網

好壞、對錯、正反、陰陽等二元對立的邏輯方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太熟悉不過的一種邏輯形式了,他們同屬辯證邏輯;

但是辯證邏輯本質是什麼?

很多人一定回答不上來!也就更別說能完全弄清楚與形式邏輯、知性邏輯、理性邏輯的區別了。

但重點是辯證邏輯為什麼至今仍能在大部分的人類生產生活中發揮巨大作用,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這種較為原始的早期邏輯形式為什麼能作為上億人的基本邏輯形式?

本篇文章就用一個宏觀演化的維度解讀辯證邏輯。

01

辯證邏輯的本質

辯證邏輯的本質是「定性定概念」;

可以這樣理解辯證邏輯,辯證邏輯的主體是把依存的對象定性為A(定性也就是把具體的事物整頓為概念,比如將具體的樹整頓具體的圖像或者文字),而把其他諸元定性為非A,於是這樣就能高效快速的完成對A的識辨判斷,從而塑成主體對A的高效識辨自動化模型

也就是說,人類將「相對主義」的定性邏輯並以此在動蕩狀態中為自身尋求定位的方式稱為辯證邏輯,這就使得人類一旦遇到眾多複雜信息時,能夠一分為二的有效無效快速決策並快速行動。

「比如我們會主觀的覺得天氣有冷熱之分,但這都是相對個體或者部分人而言的,因為同樣的溫度對胖子來說可能不冷,而對於怕冷的普通人來說就算是很冷了,所以說,相對的定性只是大概的定義對立,而不具備更細節「量」的規定,但這高效到近乎自動的辨別就足以讓每個人知道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添衣或者減衣。

這是完全依據主體自身的情況而做出的高效率行為,而這背後就是最原始的辯證邏輯」

但同時要知道辯證邏輯建立的是狹隘、籠統的表象模型

因為辯證法的「對立同一」或物極必反的循環往復,又或是二元對立的螺旋上升,都只是狹隘視角下的表象,是最粗陋的模型,並不能真正的揭示表象下的深層本質;

像我們平常所了解到的一切生物均由生死輪迴、時空往復、或者周期更迭都是特定狹隘視角(即本段「狹隘的中點」)下的表象,而從拋開時空的熵增角度來看,萬物都只有一個耗散方向,而沒有「量化」的對立概念的;

「比如中國古代的陰陽文化,無論是一分為二,還是合二為一,又或者論述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總歸都是一個互相纏繞說不清內涵的混亂模型,無論如何你都無法量化陰陽,更別說界定某個界點,所以這種對立同一的邏輯在人類今天所處的世界就無法有效處理更大的信息量,也無法提供更深刻的邏輯模型」;

所以要更有效的處理信息;

就必須根據信息的需要,定量的細化邏輯模型;

如把陰陽定性定量的建立起彼此的聯繫,或者把陰陽換成內涵更確定可以定量的概念,甚至進一步細分為其他概念。

那麼這時候「對立同一」的概念就自然被不對立的其他一系列統一的概念替代或消解了.

02

辯證邏輯是理性邏輯的基礎

理性邏輯和辯證邏輯都遵循對偶感應律

都是為了實現主體和對象的一一對應,因為無論是辯證邏輯還是理性邏輯都是感應屬性代償,都是為達成依存而派生出來的,都是邏輯存在,都作為感應屬性代償的產物

邏輯都是主體自身存在度遞弱愈發失穩失位的代償產物,其代償的目的是為了主體能獲得足夠的依存條件;

辯證邏輯是定性的開端,理性邏輯是定量的開端

可以這麼說,辯證邏輯是知性邏輯到理性邏輯的過渡,是人類最原始的一種概念邏輯思維,是形式邏輯代償不足下的屬性代償增益,也是初級概念形成時,尋求概念內涵和外延而建立的最粗糙的邏輯工具;

而概念的建立是人類推理邏輯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概念的確立,人類才與動物直觀式或自動式的邏輯形式徹底分隔開,辯證邏輯創造的概念是人類徹底與動物劃出分界的開端;

因為辯證邏輯之前的生物完全是憑藉生物自身的體質性狀自帶的特性,而且在辯證邏輯之前的知性邏輯是幾乎沒有概念的;

其任何行為完全靠身體本能式、經驗式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生存、繁衍,直到辯證邏輯的原始概念出現,才真正開啟了理性邏輯的起點,人類也才徹底與其他動物拉開差距,因為概念一開始建立,人類就能通過概念上的軟態模型進行歸納,從而減少實際操作

為了方便理解,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

「假設有一群人和一群猴子在火星看到一種紅色的果子,果子是否有毒是不知道的,於是其中一個人和一隻猴子前去嘗試,結果這個人和這隻猴子拉肚子、腹瀉,但是人類會將這個果子整頓為紅色和形狀的基本概念,凡是類似果子吃了都會拉肚子,於是在人群中形成大家都遵守的公理;但是猴子並不會整頓為這樣的定性概念,以後遇到這種果子仍舊會吃,直到猴子演變出一看到或者聞到這種果子的氣味或者看到這種形狀就會產生難受的感受的時候,猴子才不會去吃它」

這就是概念產生的巨大影響!

概念的產生使得人類的認知飛速前進,而辯證邏輯就是概念的開端,也就是理性邏輯的最基礎階段,因為理性邏輯的運行完全是概念的運行

唯有邏輯進化到把「相對主義」的定性得更精細的矢量化、標準化,才能走進理性邏輯的信息處理方式。

03

辯證邏輯比理性邏輯更普遍、更有效

越前衍的邏輯越穩定、越高效

儘管說理性邏輯相對辯證邏輯更高級、更複雜化,處理的信息更多,但是辯證邏輯卻一定比理性邏輯更穩定、更普遍、更直接有效;

因為我們知道物演的分化過程就是殘化過程,殘化的過程就是後衍主體愈發失穩失位的過程,而所謂失穩、失位,就是指主體與自然的銜接關係(即依存關係)越來越不確定、越來越搖蕩、越後衍的存在者失穩失位程度越嚴重,所以辯證邏輯要比理性邏輯更為穩定、普遍、有效。

人類作為最後衍的存在者,失位程度最嚴重;

辯證邏輯模型所覆蓋的信息量已經遠遠不能維護人類的穩定存在,於是人類這個種群不得不代償出最強烈的精神邏輯、自由意志、理性邏輯,其目的也就是為了更好的追索自己的依存殘體或依存條件;

這也就是說,日益失位、失穩的存在狀態使人類的精神包括辯證邏輯、理性邏輯得以代償而呈現為出高度動蕩的認知狀態

「比如說科研中辯證邏輯儘管迅速被理性邏輯取代,但理性邏輯建立起來的科學理論被證偽的速度越來越快,顯而易見,越低端的邏輯代償越穩定,這也是辯證邏輯在生活中的運用比理性邏輯更有普遍更加有效的原因」

但無論是辯證邏輯還是理性邏輯都是為了實現「應」

簡一律是「對偶感應律」下為達成「應」而把多信息化為「一系」的基本原理式點狀處理邏輯(基本原理即是終極的感知之點),而理性邏輯簡一律的達成是通過度的排序來完成的,而不是在物極必反的對立同一達成的;

辯證法同樣遵循對偶感應律,所以本能的追求循環往復的自圓狀態,這種自圓也是把多信息化為「一個圓」的點狀處理(圓也是一個點),是屬於二者物極必反的對立同一.

也就是說,無論是簡一律「一系」的基本原理,還是辯證法的「對立圓滿」,都是簡約原理下為了和「應」實現一一對應的對「感」的簡約處理.

04

老子黑格爾以辯證邏輯建立的學說

無論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動」,還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都是基於辨證的邏輯思維方式,而辯證邏輯僅僅只是知性邏輯過渡到理性邏輯的過渡型思維模型,是一種相對比較原始含有初級概念的思維邏輯;

老子辯證論的來源;

老子時代可以視為人類文明的開端,信息量極低;

人們眼看著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周期盈虧,農業完全根據四季氣候變化;

於是認為是輪迴的宇宙觀、認為生命就是由弱到強、由強到弱,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那麼以這樣的局限的觀念去直觀觀照所看到的的世界,就必然限於辨證論

所以你會覺得老子的學說幼稚及局限。

這是因為老子提出反對人類文明化;

提倡倒退,回歸到原始氏族社會,追求小國寡民、人更愚、事更簡、物更樸,他以為倒退就能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只是辯證邏輯下的思維誤區;

因為老子時代人類沒有獲取足夠的信息量,他不知道人道是天道的繼續,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類只是自然進程的一部分,回退是根本不可能的,回退只能是辯證邏輯的錯誤導向;

所以人類能倒退的思想都是直觀表象觀念下形成的辯證思維模型,因此決定了其局限,而且方式也顯得幼稚。

老子的思想歸根結底局限於辯證思維;

儘管辯證法是那個時代最高級的思維方式,但這種辯證的邏輯思維是受到當時信息量所規定的思維局限,人類是不可能倒退的;

「就比如說生命是單向運動的,從細胞開始分裂,並且每分裂一次就少一次,直至死亡,而任何物種同樣如此,不可能一直存在,總會奔向滅亡,只是細胞生存總時間的長短罷了,任何物類都有著一個自然限度」

黑格爾學說核心同樣也是以辯證邏輯為基石;

可以這樣說,亞里斯多德的形式邏輯是一個典型的「知性邏輯」,而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卻是一個不典型的「理性邏輯」;

而之所以說辯證邏輯是不典型的「理性邏輯」,只是因為辯證邏輯僅僅是理性邏輯的初級階段,無法澄清或窺觀理性邏輯的規律和本質,也就更別說能支撐理性邏輯所能包含的信息量;

要知道,黑格爾的邏輯學是為了整頓「知性邏輯」而生的;

但是黑格爾從未能弄清邏輯的本質和發生學原理,使得自己最終說不清知性和理性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黑格爾在辯證法的思維方式下把精神視為絕對,這是黑格爾的局限,所以說黑格爾基本的辨證論是無法囊括它廣闊的哲學學說的,這也就導致羅素說他的理論全是錯的。

黑格爾是如何用辯證邏輯勾銷本原存在的?

是因為黑格爾不清楚精神的本質是感應屬性代償,更不明白感應屬性的發生學原理,所以黑格爾把精神獨斷為絕對存在;

也就是黑格爾把人類的「知」或精神視為絕對的A,而萬物之「在」視為非A或A的轉化,從而勾銷了非A,以最簡單的邏輯方式處理了人類形上學的禁閉與康德自在之物的關係問題,也就是主觀與客觀割裂問題;

也可以說,「絕對精神」是黑格爾因為康德無法將彼岸的自在之物和人類此岸的精神認知合二為一而所創造的,於是勾銷自在之物,也就是否定了自在之物,但他最後仍舊沒有解決「知」和「在」的關係問題,而是在辯證邏輯裡胡纏。

黑格爾的辯證法也只是說明了知性如何過渡到理性;

而辯證邏輯僅僅是理性的開端,絕不包含整個理性,黑格爾的功勞也只在於證明了任何存在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

如果用黑格爾陳舊的辯證法來解讀感應屬性增益過程或邏輯分化運動,這隻說明了知性到理性是如何過渡的,也就是隨著信息量的增加,從同一律到簡一律的認知轉化過程中,必然有一個把整體信息一分為二後,再一分為多的逐步把握的過程,而辯證法就是一分為二的這個過程

「如我們最早對時間的認知是先二分為白天和黑夜,再細分為不同的時辰,然後在分為分鐘、秒」

重點是黑格爾的辯證邏輯;

處理的僅僅是現象與對象的「錯動」關係,這是主體感知屬性與客體可感屬性的錯動關係

所以黑格爾運用辯證邏輯整頓當時的「知」顯示了他對這種錯動的敏感覺察,但如何繼續貫徹人類相對穩定的知性認知和不斷增益的理性認知,達成廣義邏輯融洽,黑格爾並沒有解決;

而且,因為黑格爾並沒有認識到從知性邏輯到理性邏輯的邏輯運動規律或分化規律,自然也就沒能整理出延續了形式邏輯四定律的高端理性邏輯的四定律,反而過度使用了辯證邏輯,自然也就無法真正說清存在和精神的淵源和發生發展進程。

最後,辯證邏輯也僅僅是證明了形上學的禁閉

而與辯證邏輯相比,理想邏輯是理性的高級階段,黑格爾對這一點也有清醒的認知,所以稱其為「思辨理性」或「思辨邏輯」,但是理性邏輯是「識辨邏輯」(即知性邏輯)的後繼代償增益的產物

而黑格爾使用辯證法的出發點是為整頓知性邏輯,是要解決康德遺留下來的此岸的「知」與彼岸的「在」(即自在之物)的關係問題,而事實上黑格爾並沒有真正解決「知」與「在」的關係問題,辯證法只是他無力解決問題時使用的一個蹩腳的工具,最終只有效證明了形上學的禁閉;

所以,要真正理解黑格爾,不是要學習他的辯證法,而是真正弄清「知」與「在」的關係和發生學原理,解決他沒能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感性邏輯、知性邏輯、辯證邏輯,還是理性邏輯,你都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模型,而模型的原始還是高級決定了其整頓信息的多少;

越是演化高級的模型,其獲取的信息、整頓的信息就會越多,能將其整頓的信息也就越多,而人類文明的發展以及人類個體、組織的成長都是模型的不斷更新迭代,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取足夠甚至過度的依存條件

而邏輯的演化發展也無非是從感性邏輯到知性邏輯、知性邏輯到辯證邏輯、辯證邏輯再到理性邏輯,這一脈演運是無縫連接,幾乎和整個生命史對應;

而人類今天就處於辯證邏輯到理性邏輯的交匯之處。

相關焦點

  • 淺評王東嶽的《物演通論》
    如果你對繽紛複雜的世界思緒混亂,如果你對人類社會找不到美感,那麼請讀《物演通論》。第一,物演通論的大概內容為什麼叫《物演通論》,因為他講的是宇宙存在的演化進程,而物質是演化的載體。第二,《物演通論》的地位《物演通論》屬於思想體系,他在哲學上屬於存在論,他比認識論和後現代哲學古老的多,作者王東嶽大師可能受東方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去看待整個宇宙,得出了宇宙歷史的規律。
  • 《物演通論》
    作者:無用學派來源:無用學派副標題:你讀幾百本書,不如認認真真讀研究一本「好」書本文分兩篇:這是第一篇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狹義哲學書的,除了老子的《道德經》,就是這本物演通論了,其尺度之大、構思之巧妙、邏輯之精密、洞悉之深邃,沒有任何一本書有如此力道,說它是中國當代最有思想的一本書也不為過.
  • 難懂的《物演通論》
    宇宙演運即造成物類衰變,生物進化就導致種系殘弱,文明前行則促進入寰危機;精神增益是載體趨弱的反比變量,信息擴張是物演分化的邊際效應,知識拓展是背離本真的天然尺度;社會結構是自然實體結構的一脈延伸,文明現象是生物智質代償的後續惡果,歷史進步是人類自取禍殃的必由之路。
  • 超級社群主網際網路日誌:物演通論
    最早接觸物演通論是混沌大學推薦,那個時候聽東嶽老師課程,被先生淵博的知識折服,真乃天人,先生說:《物演通論》正是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學思辨的結合。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宇宙進化過程中,越原始,越低級的物質或物種存制度越高,越高級,越進化的物質或物種,存在度反而越低。
  • 如何閱讀物演通論
    下面是我對如何閱讀物演通論的一些看法。我從2012年開始研究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到如今也有好幾年了。先生曾講,讀書=與作者對話。為什麼說讀書的本質是對話呢?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讀書,讀的是文字,文字的本質是什麼?文字的本質=語言的延伸=思想的延伸所以我們讀書讀的是思想。
  • 物演通論:為什麼說一個「演」字,道出萬物變化的本質?
    眾所周知,《物演通論》是王東嶽先生的大作。在這部大作中,他著重的探討了「萬物」的存在以及變化,用哲辯的方式為我們講解「萬物」的存在狀態,並揭開了其變化的本質。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即:一、「演」這一說法,就是沒有開始與最初對於「萬物」本質的論述,最著名的人物是達爾文,在《萬物起源》中,他提出「生物」的發展規律是物競天擇,即一切生物通過物競的廝殺之後,才得以留存下來,並與新的物種一直「物競」下雲,因為自然界選擇並存留最具生命優勢的物種,所以,「生物」變化的本質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這兩句針鋒相對的話是不是很令人驚悚?聽我細細道來。我先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很驚悚的標題: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忍不住拜讀了一下。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 《物演通論》所謂的遞弱代償根本解釋不了人類文明
    王東嶽《物演通論》所講的核心思無非是:西學是對國學的解釋。遞弱代償無非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包裝,引入進化論加以混雜而成的另類。解決不了任問題,最多是給那些沒時間讀書,不願讀書的人普及一下哲學名詞與一些原理,沒有什麼創新,故弄玄虛而矣。
  • 知乎網友懟王東嶽《物演通論》,我就不服
    雖然沒有看王東嶽前輩的《物演通論》,百科了一下這本書和相關資料。知乎上「眼尖」的網友評論:劉德華第一梯隊的大神水平果然是高啊。另一位網友: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80年代前普裡戈金一伙人的遠平衡熱力學比他這個應該深刻多了。更有甚者,貶其為民科或民哲。很高興看到你們這幫師爹炮轟真正的哲學家,沒有爭議就沒有未來。
  • 一文看懂「存在」概念的前世今生
    背後又包含什麼樣的信息量,本文將用物演通論中的存在給出具體解讀.「存在」的內涵是打開物演通論大門的一把鑰匙,你只有真正明白「存在」本身的含義,你才能真正開啟物演通論的大門,或者說你才能稍微感覺不是雲裡霧裡.
  • 困擾西方哲學幾百年的康德二律背反被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消解
    那麼基於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我們來看看這些悖論究竟是如何被消解的. 由此,在遞弱代償的簡一律邏輯模型下得以消解; 萬物本為一系,本為同一,世界的本原是簡單的,始基存在是單一的、不可分割的存在,而後衍的萬物都是這個一的分化構合而成.
  • 《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嶽:中國文化絕不產生科學
    本文經混沌研習社(微信公眾號:dfscx2014)授權轉載,研習社是一所線上商學院,致力為創業公司培養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人才。演講者|王東嶽(哲學家,《物演通論》作者)東西方文明從起點上看來差別極小,一個是純粹的農業文明,一個是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
  • 一文看懂節能燈與LED燈的區別
    一文看懂節能燈與LED燈的區別 Lena 發表於 2020-03-15 14:52:00   隨著科技的進步,螢光燈,節能燈,LED燈等等越來越多種類的照明燈具出現
  • 恩格斯勞動概念中的手、腦與眼界的辯證邏輯
    從自然史和人類史的視角回溯恩格斯的勞動思想,可以發現,恩格斯是以手、腦與眼界的辯證邏輯為重要線索,構築出人的本質的生成、人的認知路徑的探索以及人文關切的價值尺度的理論基礎。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強調勞動的手在造就人和人的歷史中的重要作用時,更強調手「只是整個具有極其複雜的結構的機體的一個肢體」。手、腦與眼界是恩格斯從「複雜的結構的機體」中選出最能凸顯勞動創造力的身體器官符號,「如果人腦不隨著手、不和手一起、不是部分地藉助於手而相應地發展起來,那麼單靠手是永遠造不出蒸汽機來的」。恩格斯以此為前提展開一種不同於精神辯證法的生命存在與發展的歷史辯證邏輯。
  • 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通論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外國文學 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通論 ——《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通論》成果簡介
  • 一文看懂煙感報警器原理
    打開APP 一文看懂煙感報警器原理 發表於 2019-09-05 17:12:44   煙感報警器原理   煙感報警器其實是煙感或煙霧報警器的別稱
  • 科普丨一文看懂數字孿生—相關概念及內涵
    科普丨一文看懂數字孿生—相關概念及內涵 2020-11-24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文看懂MSDS
    看懂MSDS的重要性---有些朋友會提及在中國做化工等危險品產品的出口運輸,一般都需要上海化工研究院或北京迪捷姆(北京DGM)等出具專業危險品分析報告,另外MSDS在中國也有造假情況,所以能否看懂MSDS不是太重要。
  • 一文看懂軟性線路板工藝要求及流程
    打開APP 一文看懂軟性線路板工藝要求及流程 發表於 2018-03-11 09:01:29   什麼是軟性線路板   軟性線路板簡稱軟板也叫撓性線路板(FPC),是一種主要由CU(Copperfoil)(E.D.或R.A.銅箔)、A(Adhesive)(壓克力及環氧樹脂熱固膠)和PI(Kapton,Polyimide)(聚亞胺薄膜)構成的電路板,具有節省空間、減輕重量及靈活性高等許多優點,在生產生活中都有極為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