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 2020 | 陸紅教授:幽門螺桿菌的精準治療,抗生素該如何選擇?

2020-11-30 醫脈通

CGC 2020 | 陸紅教授:幽門螺桿菌的精準治療,抗生素該如何選擇?

2020-11-03 來源:醫脈通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辦,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於2020年10月29-31日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大會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陸紅教授以「耐藥機制與幽門螺桿菌的精準治療」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醫脈通現為您呈現如下。


————————



陸紅教授

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長,衛生部消化內科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1992 年 7 月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系(獲學士學位),2003 年 6 月獲博士學位。曾在在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從事細菌遺傳學博士後研究。長期從事幽門螺桿菌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為什麼幽門螺桿菌(Hp)的根除困難重重?

 

Hp看似位於體內(胃內),但實則並未進入細胞,只是通過黏附作用存在於黏液層中。因此,感染者在服入藥物後,藥物無法通過局部作用殺菌(Hp),而是經小腸吸收入血後,通過血循環到達胃上皮細胞,再隨著細胞的分泌到達黏液層而起作用。

 

由於黏液濃度才是殺菌的真正有效濃度,許多藥物即使經體外研究證實有效,但由於其無法被分泌至黏液層,也無法殺菌。

 

此外,即使部分藥物能成功被分泌至黏液層,但也有可能在胃酸的作用下迅速失效,或經過胃液的稀釋後藥物的黏液濃度低於有效濃度。

 


根除治療中,除了抗生素,為什麼要聯用其它藥物?

 

1.抑酸劑

 

抑酸劑本身無根除Hp的作用,但能通過提高胃內pH值、減少胃液兩種機制增加Hp對抗生素的敏感性。這類藥物包括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和鉀泵抑制劑。

 

2.鉍劑

 

能通過局部作用減少細菌的附和。


根除治療中,你真的明白各抗生素的區別嗎?

 

一、β內醯胺類:阿莫西林



(1)作用特點:

 

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嚴重依賴於pH。

 

該藥的最低抑菌濃度較低,但是其胃黏膜濃度也低(因此陸紅教授認為,高濃度給藥的根除效果更佳);耐藥少或者罕見,副作用小。此外,它沒有β-內醯胺酶,無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引起肝損)。

 

(2)精準使用:

 

由於阿莫西林的活性受抑酸劑影響很大,需聯用強抑酸劑,以延長胃內pH升高的時間;此外,阿莫西林是呈時間依賴的抗生素,日劑量可多次給予,甚至可以做到tid、qid。

 


隨著pH值的升高(即使用強抑酸劑),阿莫西林的最小抑菌濃度下降

 

陸紅教授引用了日本一項研究,研究發現在克拉黴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的聯合治療下,與bid相比,tid帶來的根除率顯著上升;但從tid到qid,根除率的變化並不明顯。因此,教授認為,從患者的角度出發,tid更易於接受,能提高患者依從性。


縱坐標:根除率;

橫坐標:(各個柱狀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bid、tid、qid。


縱坐標:根除率;

橫坐標:(各個柱狀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bid、tid、qid。


大劑量、分次給與阿莫西林、PPI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二、大環內酯類:克拉黴素

 

(1)作用特點:

 

克拉黴素的最低抑菌濃度低,抗菌活性中度依賴於pH。半衰期長,因此,bid就滿足治療需求。該藥可產生交叉耐藥(若患者對阿奇黴素耐藥,則也對克拉黴素耐藥)。副作用較大(心悸、神經系統副作用),藥物相互作用大(與鈣離子拮抗劑、他汀類藥物等可產生相互作用),因此用藥前須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與用藥史。

 

(2)精準使用:

 

克拉黴素的耐藥有「全」或「無」的特性。患者若已發生A2143G位點的突變,則克拉黴素的有效性為0,若未發生突變,則機體對此藥物敏感,治療效果佳。耐藥率15%-20%是經驗性使用的閾值(ITT根除率<85%)。


目前,我國的原發耐藥率較高,為20-40%,而繼發耐藥率更是高達90-100%,只要使用過一次,再次用藥的耐藥率近乎100%)。藥敏檢測(培養MIC和分子生物學方法)有效。

 

三、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1)作用特點: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最低抑菌濃度也非常低,黏膜彌散能力佳,抗菌活性中等程度依賴於pH,存在抗生素後效應( post antibiotic effect),指南提及該藥的使用頻率應為bid,但陸紅教授認為0.5qd足夠。該藥較安全,可用性強。

 

(2)精準使用:

 

左氧氟沙星的耐藥也呈「全」或「無」,原發耐藥也很高,達30%-40%,繼發耐藥達90-100%,藥敏檢測(培養MIC和分子生物學方法)有效。

 

四、硝基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

 

(1)作用特點:


此類藥物最小抑菌濃度較高,但黏膜(包括消化道黏膜與生殖系統黏膜等)濃度也高。活性不依賴於pH,因此抑酸劑對該藥影響較小。耐藥率高,但臨床意義很小(下文對此有所解釋)。副作用大。

 

(2)精準使用:

 

儘管此類藥物的原發、繼發耐藥率均較高(原發耐藥率達50-80%,繼發耐藥率100%),但我們仍可通過延長療程、增加劑量來克服耐藥性。從藥敏檢測來看,分子生物學方法無法檢測其敏感性,傳統的培養方法(培養MIC)有效。若檢測結果顯示患者對該藥物敏感,則用法為0.4 bid。若耐藥,仍可使用,但需加大劑量、延長療程。

 

五、四環素


最小抑菌濃度較高,黏膜濃度也高。活性不依賴於pH,價格低,但是可及性差。耐藥率極低,即使誘導突變,也很難出現耐藥現象。

 

六、利福黴素:利福布丁


2019年10月,該藥被美國FDA批准為抗Hp治療的三線用藥(與阿莫西林聯用),特點為原發性耐藥性極低,但繼發性耐藥高達100%,有血液毒性。最低抑菌濃度低,胃黏膜濃度高,活性不依賴於pH。

 

七、呋喃唑酮


最低抑菌濃度相對高,且黏膜彌散能力低,需大劑量給藥。副作用多,包括藥物熱、皮疹和末梢神經炎等,僅用於頑固性Hp的治療。

 

小結

 

全球範圍內,Hp的耐藥率呈進行性增高趨勢。其中,我國是克拉黴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高耐藥地區,雙重耐藥率也很高。



如何做到精準治療?狹義上的精準治療即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而進行的治療,而陸紅教授認為,廣義上的精準治療包括了經病史詢問後的經驗性治療。

 

在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以下簡稱「共識」)推薦的治療方案裡,1、2、6方案均囊括了耐藥率較高的抗生素,但是,增加鉍劑就能提升30%-40%的根除率。這種方案在國外被稱為三聯療法加鉍劑,在國際上也獲得了一定認可。


 

而3、5、7方案是我國特色方案,含有在我國耐藥性較低的呋喃唑酮、四環素,因此,這些方案根除率較高。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專場:直擊前沿熱點,開拓診療思路
    >報告人:陸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2019年9月28日 14:30~14:50 幽門螺桿菌與多種上消化道疾病有關,1994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定為I類致癌原,對感染者的一級預防是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重點
  • [CGC&CCDD2017]呂農華教授|中國第五次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診治共識...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農華教授,在會上對第五次幽門螺桿菌共識進行了精粹解讀。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共識在2012年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共識的基礎上做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修改,同時與國際共識接軌,便於臨床醫生的應用。本次共識有兩個特點,第一,採取了陳述性的表達,也就是用一段話來闡述觀點。
  • 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技術轉化成果:蘭幽咀嚼片
    目前Hp感染者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抗生素三聯、四聯治療。隨著Hp抗生素耐藥性的逐年提高,四聯治療已成主流。同時,抗生素的採用方案和越來越高的治療失敗率,已成為困擾臨床治療Hp的主要難點。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 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作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困擾著許多胃病患者。數據顯示,中國人感染率高達55%以上,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到底怎樣治療、如何預防這一胃病的「罪魁禍首」?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進一步引發胃萎縮、腸上皮化生等,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因此幽門螺桿菌被公認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雖然感染幽門螺桿菌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引發胃癌,但是幽門螺旋桿菌長期存留體內,一定會增加胃部癌變的機率。」施瑞華主任強調,發現幽門螺桿菌後,必須及時進行根除治療。目前最常推薦的為四聯方案,即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的治療模式。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作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困擾著許多胃病患者。數據顯示,中國人感染率高達55%以上,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到底怎樣治療、如何預防這一胃病的「罪魁禍首」?12月11日至13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消化分論壇上,來自國內知名的消化學科專家圍繞幽門螺桿菌防治的最新進展廣泛討論。
  • 港大深圳醫院聯合4家醫院 首發深圳地區幽門螺桿菌抗生素耐藥數據
    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主導,聯合深圳市4家公立三甲醫院共同進行歷時20個月臨床研究,該研究團隊首次發表了深圳地區幽門螺桿菌抗生素耐藥率及抗生素耐藥相關風險因素,為臨床根治幽門螺桿菌抗生素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以菌試藥,降低耐藥性、顯著提升治癒率據統計,深圳市惡性腫瘤發病率持續明顯上升,年平均增長超過4%,其中胃癌為深圳市「十大」癌症之一。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祝蔭教授指出,目前「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這一觀點在我國醫學界中已經慢慢被接受,但仍有部分醫生存在顧慮,如根除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引起胃腸道菌群紊亂、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增加和幽門螺桿菌根除後容易再感染等。「在門診我們有時候會聽到患者這樣說,『xx醫生說不用殺菌,殺了出去吃頓飯又會被感染上』,那到底情況是怎樣的呢?」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幽門螺桿菌最全科普,看完你就全懂了!
    怎麼檢測幽門螺桿菌? 害怕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如何檢測呢? 首選C14或者C13呼氣試驗,無創,無痛、準確,30分鐘出結果。如何根除? 四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PPI)+抗生素1+抗生素2+鉍劑 PPI:PPI(拉唑類)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從而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濃度、增加抗生素化學穩定性和提高胃液內抗生素濃度。
  • 多篇文章解讀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生的神秘關聯!
    【3】Mol Cell:特殊小RNA分子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人類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doi:10.1016/j.molcel.2020.09.009全球有超過一半人機體的胃黏膜都攜帶有幽門螺桿菌,其在人的一生中通常並不會引發任何健康問題,但有時候幽門螺桿菌卻會引發機體炎症發生,甚至會導致胃癌的發生。
  • 超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我們該拿你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通常是採用四種藥物治療,藥物劑量大、時間長,其中包含兩種抗生素,藥物代謝對肝臟、腎臟有一定負擔,還可能產生一些過敏反應。出於胎兒、兒童生長發育影響等因素考慮,孕產婦、兒童以及嚴重肝腎疾病等患者不建議使用。  「我雖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清除它要吃抗生素,而且消除了一不小心又會感染,甚至還會有其他問題出現,所以我就乾脆不去治療。」
  • Hp感染及其相關疾病防控100問: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17-21問
    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劉文忠教授擔任主編,由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農華教授擔任顧問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防控100問》(簡稱:100問)已於近日完稿。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北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成虹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近幾年體檢項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為在體檢時發現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陽性,認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來就診。那麼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呼氣試驗陽性該怎麼辦呢?呼氣試驗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 幽門螺桿菌發現史
    >發現史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最先是由澳大利亞醫師Barry J.20世紀80年代初,澳大利亞珀斯(Perth)皇家醫院的病理學教授J. Robin Warren經常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胃活檢標本中找到彎曲菌樣的細菌,這種細菌易被銀染色法發現。他試圖從胃活檢標本中分離培養出該細菌,這一工作交給了該院年輕的消化科住院醫師Barry J.
  • 一文讀懂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是胃癌重要的危險因素,但有胃癌風險不等於一定會有胃癌結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終會成為胃癌。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生患胃癌機率預估約為 1.8%,絕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確實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 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該拿你怎麼辦
    &nbsp&nbsp&nbsp&nbsp幽門螺桿菌通常是採用四種藥物治療,藥物劑量大、時間長,其中包含兩種抗生素,藥物代謝對肝臟、腎臟有一定負擔,還可能產生一些過敏反應。出於胎兒、兒童生長發育影響等因素考慮,孕產婦、兒童以及嚴重肝腎疾病等患者不建議使用。
  • 「纏住」無數人的幽門螺桿菌,只能靠胃鏡確認?不,吹一口氣就行
    一般而言,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大都會得胃炎,也可能會有顯著的口臭、燒心等症狀出現。而說到檢查幽門螺桿菌,遠不只胃鏡這種痛苦的方法,還有碳13、碳14等非侵入性方法。之前的一篇文章《一半病例在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重點介紹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誘因和胃癌病發情況。這一次,家醫君要著重介紹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方法及治療。
  • 一半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如何對付這個「一級致癌物」?
    本文來源於丁香醫生 作者:Bruce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的老冤家。 早在 5 萬 8 千多年前,它就開始蹂躪我們老祖宗的胃。 經過千萬年的鬥爭,人的胃在進化,許多細菌都會被胃酸消滅。
  • 7億中國人都有「幽門螺桿菌」,到底用不用治?
    很多人看到體檢報告單上都顯示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上網一查不禁一驚,結果都顯示 幽門螺桿菌致癌! 究竟事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