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年女性最易患抑鬱症;可以洗牙的微型機器人 一周科學

2020-12-06 騰訊網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楊 梟 陸 飛 郝春暉

責編 | 惠家明

1

中國農村老年女性最易患抑鬱症

圖片來源:Pixabay

近日,德國馬普學會人口所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中老年人患抑鬱症的風險與年齡、城鄉,以及性別等因素有關係。總體上說,女性患病風險高於男性、農村居民風險高於城市、老年人風險高於中年人。所以說,生活在農村的老年女性患抑鬱症的風險最高。相比之下,城市男性的患病風險在各個年齡段都穩定在較低水平。而在85歲及以上的人口中,農村居民的患病風險是城市居民的兩倍。研究還指出,抑鬱症發病風險之所以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異,主要是教育程度、退休狀態、婚姻狀態等社會經濟因素以及生理疾病所造成的。

文章鏈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15907

2

網際網路會影響生育嗎?

圖片來源:Pixabay

經常上網會影響人們生孩子嗎?這個問題看似奇怪,因為「網際網路」和「生孩子」 這二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義大利博科尼大學研究者卻在它們之間找到了有趣的聯繫。針對德國25至45歲女性的調查顯示,家中有寬帶的女性生育率更高。不過,這一規律僅適用於擁有大學學歷的女性。研究者認為,寬帶能使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從而使她們更願意生育孩子。比如說,寬帶能幫助女性在家遠程辦公,增加她們和孩子相處時間,也能提高生活滿意度,這些因素都可能促進她們的生育行為。

文章連結: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324728.2019.1584327

3

新型空調有望緩解全球變暖

炎炎夏日,空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舒適。但也因空調的出現,自1990年以來,全球能源消耗已增加兩倍,而排放的CO2又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變暖。本周,來自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文章,提出了一種新型空調的設計方案,期望有助於解決能源與氣候問題。該設計方案計劃改裝空調設備,使得它不僅可以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水,還會將它們轉化為氫氣。緊接著,多步化學過程將氫氣轉化為液態烴燃料,從而提供能量使空調運轉。這樣,空調不僅得以自給自足,同時還能減緩空氣中的CO2排放。目前,該設計方案實驗模型中的幾個關鍵步驟已經被實現了,但是距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片與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685-x

4

中國擬開啟近地小行星探索計劃

圖片來源:pixabay

近地小行星是一些體積很小,但是與地球軌道相交,甚至有可能撞擊地面的行星。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領域,日本和美國處於世界前列,他們都發射過探索近地小行星的太空船,而日本的隼鳥號甚至還將小行星物質樣本帶回了地球。據《自然》雜誌報導,現在,中國國家航天局也計劃開啟近地小行星的探索任務。中國探測器將首先造訪 「2016-HO3」 號近地小行星,這是軌道最穩定的地球準衛星之一。隨後,探測器將在火星之外進行為期七年的旅程,進入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並研究 「133P」 號彗星。據介紹,這項研究將探索有關太陽系小星體的形成和演化,同時將它們的成分與地球上的物質成分進行比較,進一步探究地球生命的起源。目前,這項為期十年的任務尚未得到正式批准,但預計會從2024年開始實施。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390-5

5

可以自動清除牙菌斑的微型機器人

圖源:Pixabay

很多人都有過洗牙的經歷,瞪著眼睛看到各色恐怖的器具在自己嘴裡進進出出,再聽著牙齒發出艱澀的摩擦聲,這種經歷想必不怎麼愉快。如果有一種微型機器人可以自動幫人們清除牙菌斑,同時又不會損傷牙齒的話,也許人們就不會懼怕洗牙了。為此,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團隊開發了一款性能優良的洗牙機器人,並將相關細節發表於《科學·機器人》雜誌。這款微型機器人採用非介入性的「無繩引導」控制方式,放進人類口腔之後會自動工作。利用氧化鐵納米顆粒(用於催化牙菌斑降解)和磁性材料(引導催化劑破壞牙菌斑基質),機器人可以有效殺死細菌、破壞細菌的基質,並清除碎片。該機器人體積極小,因此能進入很多傳統器具無法進入的區域進行清理。一旦這款機器人廣泛投入使用,洗牙或許會變成一種輕鬆的體驗!

文章連結: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4/29/eaaw2388

6

看到別人受傷,我為什麼也感覺疼?

圖片來源:Pixabay

當我們看到別人受傷流血,總感覺自己好像也很疼,可這是為什麼呢?先前的研究表明,這一特殊現象屬於「共情作用」。當人們經歷疼痛時,一個叫做「扣帶皮層」的腦區會被激活。有趣的是,人類如果看到別人痛苦,這個腦區也會被激活。於是乎,即使身體沒有受傷,人們也會有不適的感覺。那麼,扣帶皮層腦區裡的神經機制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讓「共情作用」得以實現呢?來自荷蘭神經所的研究人員通過最新研究發現,這很可能和該腦區獨特的「鏡像神經元」活動有關。在大鼠實驗中,一旦大鼠身體被弄疼,該神經元就會被激活。而當大鼠觀看其他大鼠輕度休克的場景時,該特殊神經元也會被激活,從而產生不適的感覺。如果使用藥物抑制這些神經元的活動,那麼大鼠就無法對其他同類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以說,共情作用的神經學機制關鍵就在於這種鏡像神經元。

文章連結: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9)30322-7?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相關焦點

  • 哪些人易患抑鬱症?
    陸崢:在特殊人群中,抑鬱症的發生率更高,慢性疾病9.4%,一般住院病人33.0%,老年住院病人36.0%,門診癌症病人33.0%,住院癌症病人42.0%,腦卒中病人47.0%,心梗病人45.0%,帕金森氏病病人39.0%。婚姻家庭變故的抑鬱症狀發生率80%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女性是第一易感人群。抑鬱症患者中,女性患者至少是男性患者的2倍。
  • 女性,別讓抑鬱症纏上你
    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女性更易患上「心病」。研究顯示,女性抑鬱症患病率為男性的兩倍。這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 腦科學日報:愛吃甜食會越來越「重口味」;體能差,更易患抑鬱症
    ,其重點是利用高度柔順的材料建造無馬達機器人,其中一些類似於在生物體中發現的機器人。 希伯來大學Shlomo Magdassi等人總結了用於軟機器人3D列印的材料領域的最新進展,包括高性能的柔性和可拉伸材料、水凝膠、自修復材料和形狀記憶聚合物,以及全印表機器人的製造(多-物料印刷,嵌入式電子產品,無束縛和自主機器人技術)。介紹了3D列印軟機器人製造中的當前挑戰,包括可用的材料和列印能力,並綜述了解決這些挑戰的最新活動。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目前開發的微型機器人有以下三大類:   (1)固定型微型機器人。其外觀像石頭、樹木、花草,裝有各種微型傳感器,可以探測出人體的紅外輻射、行走時的地面振動、金屬物體移動造成的磁場變化等,並將信號傳送到中央指揮部,指揮部可控制防禦區內的武器自動發起攻擊。   (2)機動式的微型機器人。它們裝備有太陽能電池板和計算機,可以按照預定程序機動進入敵人陣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3)生物型微型機器人。
  • 腦科學日報:愛吃甜食會越來越「重口味」;體能差,更易患抑鬱症
    ,其重點是利用高度柔順的材料建造無馬達機器人,其中一些類似於在生物體中發現的機器人。介紹了3D列印軟機器人製造中的當前挑戰,包括可用的材料和列印能力,並綜述了解決這些挑戰的最新活動。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 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
    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2018-05-22 08:39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法國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納米機器人系統,在一根厚度為75微米與人類頭髮一樣薄的光纖上建造了一個「微型房屋」。
  • 世界最小微型機器人有多小?
    雖然之前我們也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探索,但日前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微型電子機器人,並號稱其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是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的。該裝置採用了近10年前首次設想的推進系統,由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Oliver G.Schmidt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例如,能動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遊入目標區域並傳遞精確劑量的治療有效載荷,因此,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保持其治療功效,這是使用具有低定位功效的被動給藥方法時的常見問題。 另一方面,使用微型/納米機器人進行手術可能會到達無法通過導管或侵入性手術到達的身體區域,從而可以對組織進行採樣或將治療有效載荷深入患病組織。
  • 美國研製出世界最小的微型機器人(圖)
    美國研製出世界最小的微型機器人(圖) 2001年6月20日09:14 北京青年報   美國山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了世界上最小的微型機器人,這微型機器人體積只有1/4立方寸,體重小於一盎司
  • 小小的微型機器人可以穿越人類活體結腸
    普渡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個小小的長方形機器人,它的身材只有幾根人類的頭髮那麼寬,下圖中這個黑色末端的小長方形裝置就是它。這款小小的機器人可以通過在結腸中做端部翻轉的動作,並且已經在活體動物模型中進行了演示。
  • 科學大發現:未來可能會使用微型機器人來修復嚴重的神經細胞
    隸屬於韓國各個機構的一組研究人員創建了微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充當大鼠神經細胞網絡之間的橋梁。在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解釋了他們如何構造微型機器人以及它們如何充當神經網絡之間的橋梁。
  • 洗牙有害?食鹽有毒?2018年9月「科學」流言榜發布-洗牙,牙齒,食鹽...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支持。1、洗牙對牙齒有害?
  • 世界最小微型電子機器人由「噴氣發動機」推進
    來源:【cnBeta.COM】雖然之前我們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但日前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微型電子機器人,並號稱其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方式是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的。
  • 據中國運鴻肽家園新數據,抑鬱症不是年輕人的專屬
    據中國運鴻肽家園新數據,抑鬱症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在中國,每100個人中至少有3個身患抑鬱症的患者。有數據顯示,抑鬱症患病人群在全球累計超過3.5億人,中國患者數量高達5500人次。他們多為年輕人、孕期或孕後婦女以及老年人。
  • [動圖]感謝靜電 微型飛行機器人RoboBee可以在樹葉下小憩了
    通過靜電,這種機器人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附著在任何一個物體的底部,而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大大減少飛行器過程中所需的電量。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2013年,MIT研發出了這個小型飛行機器人--RoboBee,它的重量只有0.08克,其翅膀每秒最多可扇120次。當時,它需要一個微型小腳架才能降落,這也就意味著它只能在物體表面的上邊降落。而現在,這種局限已經被打破,不論是表面的上邊還是下邊,它都能輕鬆降落。這種小憩可不能只被認定為是一項簡單的技能,它還將能在小型中長期偵查機器人中扮演重要角色。
  • HAMR微型機器人現在可以在水上或水下行走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如果你是受昆蟲啟發的機器人的粉絲,那麼你可能喜歡RoboBee、VelociRoACH和哈佛大學的HAMR等創作。現在哈佛大學的HAMR微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穿越水面,自行下沉,並根據指令在水下行走。
  • 抑鬱症是一種需要專業治療的大腦疾病
    就可能是單相抑鬱症。另一種是雙相情感障礙:這類抑鬱症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鬱期,在兩者之間有情緒正常期。躁狂發作時,情緒亢奮或煩躁,過度活躍,急於表達,自尊心膨脹,睡眠需求減少。這兩類抑鬱症都可以是慢性的(即延續較長時間),時有復發,尤其是在無治療的情況下。抑鬱症是全球一種常見病,估計共有3.5億名患者。最嚴重時,抑鬱症可引致自殺。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
  • 最新發明: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RoBeetle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微型機器人日趨普遍,它們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以至於功率、控制力受限。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由電動執行器驅動,而由於電池的小規模(低於1.8兆焦耳每公斤)令機器人尚不能夠自主地工作。
  • 抑鬱症病人面部最具特異性
    另外,患有重度抑鬱症的病人面部最具特異性,首先,他們的嘴角往往是下垂的;其次,眉毛總是緊皺,整齊看起來像「Ω」;另外他們的雙眸往往看起來像含著淚珠,整體給人一種哀愁的感覺。二、臺灣心理健康副教授:免疫力低的人更易患上抑鬱症如今,抑鬱症已經快成為一個全球的問題。新聞上關於抑鬱症自殺的例子不在少數,因此無論是社會還是醫學界,對於抑鬱症的研究也一直沒有斷過。
  • 洗牙有風險嗎?什麼樣的人適合去洗牙?這幾類人必須安排上了!
    洗牙,相信對於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並且可能已經嘗試過,但一張圖片,卻讓很多人"刷新"了對於洗牙的認知: 牙齒好好地,為什麼要花錢買罪受? 聽說洗牙牙縫會變大? 洗牙是不是會傷害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