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護士嫁給中國將軍,64年間從沒回家,女婿是兩彈元勳

2020-12-02 爾格說歷史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自古以來愛情一直是年輕男女追求的目標,要找到能夠和你相濡以沫另一邊又談何容易。

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距離越來越短,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卻並沒有隨之拉近,導致想要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變得異常艱難。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關於愛情的唯美故事,一位遠嫁中國的日本女護士,64年間從未回家,而她所生下的女兒卻被後人記住,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出生經歷,初識百裡。

1890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的佐藤屋登是一家普通工人的後代,因為見慣了許多因為疾病纏身而痛苦不已的病人,而選擇做一名白衣天使,從小便開始學許多醫護知識。

之後戰爭爆發,佐藤屋登被派到了中國繼續開展醫護工作,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遇見了終生的伴侶——蔣百裡將軍。

清政府滅亡不久,而這時的蔣百裡則是擔任保定軍校校長,因為向北洋政府討要軍費遭到拒絕後,憤怒的回到了府中。

終日鬱鬱寡歡,於是舉槍自殺,得知這個消息後,北洋政府緊急派出醫生救治,其中便包括年輕的佐藤屋登,還好子彈雖然擊穿了蔣百裡的身體,但卻並沒有擊中身體的要害,也算是撿回來一條命。

但還是需要醫治,可身體上的傷痕可以依靠醫生來治療,心裡的傷痕卻沒有辦法可以調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於是醫生建議蔣百裡長期靜養,尤其是需要心理安慰,而這時袁世凱也得知了這個消息,於是立馬放話說道:「必須留一人照料蔣百裡。」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日本醫生決定將年輕貌美的佐藤屋登留下照料蔣百裡的日常起居,希望這樣可以讓這個一軍之將重新振作起來。

但隨後他們發現,蔣百裡在恢復期間仍然存在著自殺傾向,於是便又向佐藤屋登下達了一個命令,那便是在照顧他的日常起居外還要勸誡其不要輕生。

而在佐藤屋登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蔣百裡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來自海外的姑娘,並且佐藤屋登還和他說:要以國家為重,國家培養一個像他這樣的將領,屬實不容易,死固然是輕鬆的,但只有活著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

而被她這樣的一開導,蔣百裡覺得言之有理,便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並且有了想要與這位善解人意的日本護士相伴終生的想法。

但是在蔣百裡病情有所好轉之後,佐藤屋登便聽從上級的命令回到了京城。

看著自己的心上人消失在了自己眼前,蔣百裡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為了想要更快的見到佐藤屋登,於是蔣百裡辭去了保定軍校校長的職務,準備奔赴京城休養生息。

緣定今生,愛情開始。

或許是上天的安排,蔣百裡來到京城後,住進了一家日本醫院,而碰巧的是佐藤屋登也在這家醫院工作,得知這個消息後,蔣百裡一下子來了精神,便開始瘋狂的對她進行追求,但或許是礙於民族的關係,佐藤屋登對其的追求一直沒有回應。

於是蔣百裡便拜託自己的主治醫生希望他能向佐藤屋登轉達自己的愛意,於是蔣百裡的主治醫生對佐藤屋登說:「蔣百裡委託總統,總統委託日本公使,公使委託我向你說明,蔣百裡希望你能嫁給他。」

但隨後這名日籍醫生又告誡佐藤屋登不要嫁給蔣百裡,而佐藤屋登則表示,自己現在並沒有想成家立業的心思,於是便決定離開醫院回到日本以此來避免與蔣百裡的接觸。

而蔣百裡在得知佐藤屋登回到日本,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積極,不斷的寫信給她,並在信中表示:我是因為你的安慰為你而活下來的,若你再不理我,我便失去了生的希望,將會在你面前告別這個世界。

見到這位將軍對自己竟然如此痴情,佐藤屋登也是感動不已,其實自己早已愛上了這位年輕有為的男人,但是礙於種族的關係,並沒有將自己的愛意表達出來。

但在她決定回到中國嫁給蔣百裡時,她的父親又站了出了拒絕這門親事,隨後佐藤屋登把信給父親看後,才同意了這門婚事。

於是在1914年冬天,這對苦命鴛鴦終於是得償所願結為了夫妻。而佐藤屋登還多了一個新的名字——蔣佐梅

婚後生活,世人皆知。

結婚後不久,蔣百裡便因病去世,而這時剛好又是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刻,於是蔣佐梅便受盡了世人的指責和謾罵,但是面對這些誤解,她並沒有選擇反駁,而是用行動證明自己。

因為有著豐富的醫療知識,蔣佐梅奔赴前線,作為戰地醫生為受傷的中國士兵提供醫療援助,

並且對於自己的後代蔣佐梅從來不會教授她們日語,而是選擇以中國母親的方式教導他們,入鄉隨俗,這樣的方式也向世人證明了自己。

1978年因病去世,並以一個傳統中國妻子的名義安葬在了這片土地。

而她的後代則要數三女兒蔣英最為出色,成為了著名鋼琴家和歌唱家,並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伯克利學院,更是在之後成為了錢學森先生妻子,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是讓人羨慕不已。

小結:

在這個物慾橫飛的世界,愛情似乎變得愈加的廉價,像蔣百裡將軍與蔣佐梅女士這樣唯美的愛情也變得越來越少。

離婚率和分手率也不禁讓人們覺得,這樣純真的愛情真的消失了嗎?

答案當然是沒有,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人對待愛情的態度都變的不一樣,愛情的廉價與珍貴不是體現在你們花了多少時間就在一起,而是你們經歷過了多少時間和事情之後,還想一直在一起。

相關焦點

  • 中國將軍感定日本護士,生女家喻戶曉,女婿兩彈元勳
    西方列強試圖瓜分中國,日本也試圖從中分一杯羹。整個中國硝煙瀰漫,人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戰爭之中。在這個亂世,一個美麗而又讓世人難以接受的愛情故事。心有大愛。"志趣相投,三杯兩盞酒我有知己,乘風破浪伴他。"兩人正是志趣相投相遇,相知相惜。
  •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64年未回國,如今女兒女婿,家喻戶曉!
    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抗日戰爭的出現讓無數中國人對日本這個國家開始有了負面的偏見,畢竟在這場戰爭中,日本人做出了太多慘無人道的事情。前幾天有個這樣的新聞大家應該聽說過:90歲陝西老太拒上戶口,死前道真實身份,身為日本人對中國很愧疚,這位奶奶當初因為戰爭跟著父母到了中國,後來在中國結婚生子,但是她一輩子沒有上戶口。因為她覺得日本對中國發起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帶來了太深重的苦難,作為一個日本人她覺得很愧疚。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攝 據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光學科學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為了保密,他20多年未公開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 31年前的今天,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31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29日,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他出自名門,與楊振寧是打小的朋友。
  • 兩彈元勳郭永懷:我國科學家堅守核武數據,堅持到生命最後
    大概我們都知道兩彈元勳錢學森院士,但是,和他同稱為兩彈元勳的郭永懷。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呢?說實話,對這位科學家,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聽了他的事跡過後,令我肅然起敬。因為他為祖國科研事業的發展,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兩彈元勳」鄧稼先:核試驗失敗受輻射患癌,住院百天大出血去世
    晚明萬曆年間,我國與西方的流通有所加強,國內的資本主義也逐漸興盛,但是隨著薩爾滸的慘敗,國內的天災也接連而至,最終山河破碎,萌芽階段的新興商業和資本也隨之沉寂。於是中國又被先覺醒的日本欺凌,日本借甲午海戰傾國之力奪得百年東亞霸權,中國也就被日本割了百年血肉,之後才在一次次亡國的危機中艱難奮起,終於在一片狼藉中重新收拾了山河,巨龍終於再次覺醒。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 直到1920年間,學有所成的他也被轉入哈佛從事了更加高難度的實驗。正是在此,葉企孫通過測量普朗克常量登上了世界物理巔峰,甚至成為了當時絕無僅有的華人科學家而聞名一時。
  • 此人為兩彈一星做出巨大貢獻,身價比錢學森還高,卻一直鮮為人知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的時候,中國的很多方面都是很不足的。但是就是在這樣困難重重,很多都沒有開過先例的情況下,中國的科學家們不停的摸索與探索,才造就了新中國的今天。像錢學森,兩彈一星鄧稼先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無不對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兩彈元勳鄧稼先研製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得了多少錢呢
    鄧稼先和楊振寧當年為原子彈爆炸成功,國家獎勵了1萬元,1萬元在當時的確是個不小的數字了,鄧稼先作為兩彈的主要負責人他死後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也被人稱為兩彈元勳。正是這些鄧稼先們放棄了外國優厚的待遇,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我們才能打破美國的核訛詐。使我們的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於這些忠誠於祖國的人,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更不會忘記!
  • 兩彈元勳郭永懷奉獻了生命,保住了數據!
    那一代人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靠著中國人的倔強,為中國的核事業接續斷路,點燃希望之光。在這期間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誕生了無數默默無人的民族英雄。他們便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激勵著後人不斷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斷奮進。
  • 兩彈元勳姚桐斌:為航天事業奠基,46歲時卻被悶棍結束生命
    這也標誌著,我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就當時的國際環境、國內狀況而言,我國的發展仍舊是步履維艱。這種艱難包括外部環境上,美國挑釁發動的韓戰,後來蘇聯的背信棄義,對我國的打壓;以及內部環境上,戰爭曠日持久之下百廢待興,工業基礎薄弱的現實等等。
  • 「兩彈元勳」為研究核武器 隱姓埋名28年
    創造世界紀錄的  「兩彈元勳」  「這次改變決定了我的一生。」從事氫彈的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  國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武器都是指氫彈。從理論到技術,氫彈都要比原子彈複雜得多。為了加快氫彈的突破,1961年1月,于敏被國家選派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
  • 探訪中國兩彈城 感受中國核武器探索的崢嶸歲月
    這裡就是中國兩彈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機關舊址。繼青海金銀灘原子城後,兩彈城成為我國第二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總部。1999年,23位為國家「兩彈一星」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于敏、王淦昌、鄧稼先等8位獲獎者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
  • 「兩彈元勳」鄧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來,我仍選擇中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  鄧稼先少年時光生活在國難深重的年代,七七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
  • 我國最厲害的科學家,一生培育了70多名院士,多半兩彈元勳專家
    大家好,今天要談談們國家的教育家,這位教育家培養了79名院士,是11個兩彈元勳的學生,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科學技術界有「三錢」,大家都知道中國人諾貝爾物理獎的獲獎者是楊振寧、李政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中國現代物理科學家宗師、清華大學第一任院長、物理系主任葉企孫。
  • 致敬「兩彈一星」 | 這位87歲的老院士專程拜訪闊別30餘年的「兩彈城」!
    他曾師從「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淦昌;1980年,他與鄧稼先等一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曾參與了亞洲最大的「閃光-I」強流脈衝電子束加速器的研製;——他就是中國「太赫茲之父」。「閃光一號」的建設得益於「兩彈元勳」王淦昌的堅持,「因為核武器的結構壞不壞完全要X光來診斷。王淦昌對X光非常重視,一定要造出大X光機來,要用加速器作X光源,當時在北京就做了一臺1兆伏加速器。」王淦昌看得更遠,他提出要搞大閃光,能夠模擬百萬噸當量氫彈,搞抗核加固。
  • 郭永懷:以烈士身份被追授的「兩彈元勳」
    救援人員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已然燒焦的屍體,他們是「兩彈元勳」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當人們費力地分開他們,一個保密公文包在兩人胸口處豁然出現,完好無損。公文包裡是二人至死也要護周全的、我國核事業的希望——郭永懷在青海核試驗基地發現的重要數據報告。郭永懷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的科學家。多年來,每憶及此,知情者無不淚目。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的這片院落,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舊址,現在被稱為「兩彈城」。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快速的復興,能夠取得如今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無數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在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中,核武器的研發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核武器能夠研發成功,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