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功利主義的革命怪獸

2021-01-15 斷箭DUANJIAN
衝進白宮瓷器店的野牛

川普的能量還不足以撬動(或扭轉)世界秩序,但會給他的祖國留下巨額的負資產和需要修復的傷痕。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其著作《道德重要嗎?》一書中,對1945年以來的14位美國總統進行了評分,其中給川普的正式評級是「不完全」——而他的排名則位居最末尾的那25%。

約瑟夫.奈在書中這樣評價川普以及他4年任期對美國的影響:「從長遠看,歷史學家會嘗試探究川普的這段總統任期,究竟是代表著美國在全球角色的重大轉折,或是一場微小的政治事故」?

筆者認為:川普如果得以連任,美國將在「孤立主義」思想的裹挾之下,逐漸(或斷然)退出美國構建於一戰之前的世界秩序,美國將不再是維護秩序和制定規則的「霸主」。美國如果與世界拉開距離,相當於「默認」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各自為戰的結果可能就是世界混戰,地緣戰爭,貿易壟斷,資源掠奪將成為新常態,此時的美國將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第二或第三大國也將被迫捲入這場「無規則競爭」——屆時,所有國家都將為動蕩的世界支付成本。

而川普如今已經連任無望,拜登新政府即將推出的「重返全球化」,將斷然叫停已經形成思潮的「孤立主義」,逐步修復川普用4年時間對美國「領導者」地位的削弱與破壞。然而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極端對立已經形成,分裂態勢將在川普離任之後愈演愈烈——這是川普製造的「政治事故」,而拜登正在試圖將其改造成「轉折點」。

無論現在的美國變成了什麼樣子,我們都不應抹去一個事實:美國對世界文明秩序是作出過貢獻的。

一戰之前(包括一戰),歐洲之所以長期陷於戰火的漩渦,都是因為對本國及本民族利益的無原則追求。美國認為世界和平需要一套統一的價值觀,所有國家應按照政治自由,民族自決,公平競爭,武力應被多邊組織制約等國際規則行事:違背者將受到懲罰——在此之前,人類社會一直盤垣於叢林法則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

美國的威望正在被川普削弱

在這種思想基礎的指導之下,美國總統威爾遜通過在巴黎和會上的努力成立了國聯,《凡爾賽合約》在1920年1月10號正式生效——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一套世界性的規則,威爾遜功不可沒。

二戰的爆發,羅斯福總統將再次陷入「孤立主義」的美國帶回了全球序列。戰爭結束後,各國都在尋找規避戰爭威脅的辦法。最終被確定的仍然是威爾遜主義的延續,並由二戰後重要的參與國,在國聯的基礎上締造了聯合國。

聯合國的「全球化」特徵,先後催生了安理會,世衛組織(WHO),巴黎協定(IMF),郵政聯盟(UPU),教科文組織,世貿組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等國際性組織與機構——儘管美國會利用主導者的身份,利用,左右甚至把持這套充滿「美式價值觀」的世界秩序,但國際社會在聯合國的羽翼之下,讓協調關係,互相保全,抵制戰爭和貿易協作等深具衝突風險的國際事務,有了妥協與商討的機制與條件。

然而川普正在試圖將美國帶離國際體系,切割之後的美國將回到羅斯福之前的「孤立主義」(甚至是「門羅主義」),美國在卸去國際擔當的同時,也將失去對全球的掌控能力。

美國脫離了世界,地球當然不會停轉。但美國一旦離開這個世界,將意味著不再遵守兼顧各國的國際規則。其保守勢力必將搬出(或制定出)一大堆有益於本國的國內法,挾美元之勢,持軍力之悍,以科技之強,對抗,掠奪甚至打壓其他國家與聯盟——強國一旦私慾過旺,世界將無公平可言。

儘管二戰結束至今,美國對世界的長臂幹涉,在美國內部以及與其他國家之間存在尖銳分歧,但是自由主義的價值理念仍然能夠獲得廣泛支持。

威爾遜總統

川普的當選及民粹主義訴求,雖然基於2008年經濟危機所造成的衰退加劇。但其實更多來自與種族分離,婦女角色和性別認同有關的兩極文化變革。川普的反幹預主義理念比較受大眾歡迎,但是他對美國國家利益的狹隘性,交易性,商業化的定義,以及對聯盟和多邊機構的質疑,卻不能反映美國的主流意見。因為從1974年截止2018年,支持積極介入世界事務的民眾始終在孤立主義之上。

但川普將經濟上的危機感和製造業停滯,歸咎於「對美國不利」的貿易協定以及源源不斷的移民。川普將白人對少數族裔日益增長的人口比率和影響力的不滿情緒(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非常成功的與外交政策聯繫起來。儘管川普「回歸」的呼聲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川普用點燃民粹的方式,將自由與孤立的理念之爭升級為仇恨與對立——這把火直接點燃了「黑命貴」運動的火捻子。

川普之所以擁有7000多萬的支持者,是因為他所有的政策導向,都能找到與國家利益緊密聯繫的理由。

他認為,《巴黎協定》讓美國付出太多,但卻讓發展中國家受益。《全球移民計劃》會讓美國成為「難民大本營」。《伊核協議》在支持國家恐怖主義的同時,還能讓伊朗掙得盆滿缽滿。《人權觀察組織》不能保證以色列的人權,並限制了美國「伸張正義」的幹涉行為。《國際郵政聯盟》通過海外電商的運營,讓大量產品以低費率湧入美國。《國際貿易組織》對美國的海外貿易不公平。《世衛組織》拿了美國最多的錢,但並不為美國說話(或辦事)——看得出來,所有的理由都像雞血一樣打進了保守主義者的血管,同時用「美國至上」的榮譽感加深了他們「美國主人翁」的身份特徵。保守派認為,他們才是美國繁榮的創造者,他們有捍衛國家利益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不得不說,如果失去美國的支持,這些國際組織將失去很大一部分活動經費。更嚴重的是,由於美國的帶頭作用,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也會退出或者削減經費。如果想讓這些機構繼續運行,僅靠中國和俄羅斯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則遠遠不夠,最終將走向破產。總之,美國已經不再是世界眼中的「秩序維護者」了——100年前,充滿理想主義的美國學者總統威爾遜,打造了有益於世界的全球化基礎。100年後,充滿現實主義的美國商人總統川普,親手將威爾遜主義的全球化送進了墳墓。

盟友們已失去信任

功利主義的革命怪獸

謀求國家利益是任何一位領導人的政治理想,然而川普總統似乎從來都不會以變通,協商與妥協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他所有的決定都是非此即彼的「一刀切」。為了實現他眼中的「利益」,他甚至可以做到不計代價。

川普是個商人,資本的殘酷與嗜血在本領域內毫無問題,規則之內的貪婪,卑鄙,奸詐或陰險,不但不受指責,甚至可以作為成功典範被奉為行業寶典。

但如果把這種明目張胆的掠奪,複製於政治活動,必然會汙染政治哲學中自帶的「正義屬性」。他上任後的所作所為告訴我們,「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披風之下,包裹著無視規則的「野蠻愛國主義」。川普的野蠻操作,正在踐踏普世的倫理和國家的良心。

政治活動是最複雜,最微妙,最敏感,也最能檢驗智商與情商的一門學問,即使政治家所有的初衷都具有無可爭議的建設性,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必須在規則的約束之下貫徹與實施。

川普的「逆全球化」政策,不僅動搖了盟友體系之間的信任,歐洲和日韓也將不再認為美國能夠保護他們。不僅如此,川普還抨擊華盛頓的專業政客是服務於少數人的陰謀家,宣稱美國沒有言論自由和選舉公正,他無視所有的協議和規則(而這些東西大都凝聚著美國先輩們的心血),他辱罵媒體與移民,指責司法與國會,他將非法移民比作小偷和毒販,將歐巴馬視為外國人,讓「民左」中的少數族裔「滾回去」——總之,在他看來,除了「孤立主義」,這個國家已經沒有更多值得堅守與捍衛的精神財富了。然而他所反對的東西,恰恰是美國引以為豪的文明基石——川普在和整個國家作對,他犯了美國的大忌。

國家的矛盾無可避免,但優秀的政治家往往是傷痛的修復者,但川普的極端與偏執,反而將傷口越撕越大。他本來可以成為順應時代的變革者,但他卻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爭議重重的「革命怪獸」。

美國是第一強國,政治權謀與組織能力對於成功的美國總統至關重要,而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和環境洞察力的智慧與情商也不可或缺,但這些最重要的東西,恰恰是川普最欠缺的。也正是他4年來簡單粗暴的野蠻操作,嚴重削弱了美國的體制,聯盟以及吸引力。繼任者也將面臨一個被改變得面目全非的國家,修復與改良川普留下的政策產物,清償這筆龐大負能量所欠下的債務。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川普上任前,有過這樣的預言:「川普有可能讓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時代終結,也會讓美國領導的全球秩序終結」。

川普註定會離開的

然而美國制度中深刻而強大的修復功能,已經在挽回這次「政治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制度的本能及時踩住了美國與世界割裂的剎車,「深層政府」甚至不惜以舉國隱性力量「做掉」川普,並試圖創造一個新的轉折點。

相關焦點

  • 稅收的功利主義原則
    現代西方稅收理論家們較少使用功利主義一詞,但是,現代經濟學中卻充滿了功利主義的詞彙:「幸福」、「快樂」、「效用」、「效率」、「最大化」。稅法的經濟學家們視邊沁為他們的理論先驅,比如波斯納,稅法的契約論者也不否認經濟學中的功利主義本性。布坎南在宣揚「一致同意」的公共選擇理論的時候,也調侃說,經濟學家本性上都是功利主義者。
  • 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在倫理學上的討論,行動的後果應該受到估量
    作為一種後果生義理論,功利主義與其他種類的目的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對結果的估價。例如,亞里斯多德的美德倫理學將個人的優秀看做是內在善,那麼按照這種理論,最大地促進這些善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倫理利已主義也是目的論的,因為它要求一個人總是做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行為,這樣,利已主義的後果估的是對行動者個人利益的估價。
  • 阿馬蒂亞森:從功利主義看平等觀念
    功利主義的平等概念,可以從應用於分配問題的功利主義的善的概念派生而來。也許,最簡單的實例就是「純分配問題」,即在一群人中分配一個同質蛋糕的問題。③每個人分到的蛋糕越大,他獲得的功利就越多,而且,他只能從他所分到的蛋糕中獲益。隨著他所分到的份額的增大,他所獲得的功利的增加率會呈遞減趨勢。
  • 邢雲超:功利主義之潮起潮落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屬於倫理學範疇,最早出現於19世紀初的英國。哲學家遵循「某種行為提升幸福最大化(Maximum happiness)即為正確,反之錯誤」予以定義,傾向性地認為一個人的動機和手段與行為結果相形之下無足輕重。因此,對於個體行為的判斷準則是該行為對快樂和幸福正面影響及促進程度。功利主義是一種以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標準的倫理學說。
  • 鋼琴家孔祥東談音樂教育:功利主義誤人子弟
    功利主義影響音樂教育  最近,孔祥東忙著為向普通人普及音樂而奔走,他自己也收學生,教人彈鋼琴。但是昨天他毫不諱言「我很焦慮」。孔祥東所指的是他本人對中國音樂教育的現狀深深的擔心。他不久前就聽說,上海音樂學院取消了美術課,而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取消了音樂課。這個消息讓孔祥東很震驚。「其實藝術是可聽可看的。
  • 美大選之殤:打怪獸的人,自己成了怪獸
    打怪獸的人,自己成了怪獸 文|西子 與此同時川普也承諾到時確保權力順利交接。 按說,這場大選之戰到此可以結束了。 然而,從種種跡象看,一切都似乎還遠未結束,甚至有可能會有更大風暴到來。 ——這不,據最新消息,華盛頓現在開始進入戒嚴狀態,直到新總統宣誓就職後的第5天。也就是到1月24號。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關於道德(電車難題)的解讀大致可以分為自由主義、功利主義和德性主義、共同體主義等流派。總體來說,功利主義選擇者佔絕大多數,即人們大都傾向於把電車開到只有1個人的那個軌道上,從而挽救另外軌道上的5個人,說白了,就是犧牲少數人,拯救多數人。但這種功利主義做法就真的對嗎?時至今日,我們必須對這個命題加以深度反思和討論。
  • 伊朗核科學家遇襲身亡,川普一舉動存疑,革命衛隊誓言血債血償
    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海珊·薩拉米表示:「暗殺核科學家是阻止我們達到現代科學的最暴力的對抗手段。」同時他還譴責暗殺該國國防部門管理人員的行為,稱這宗「大罪」的實施者必將受到嚴懲。 另據《華盛頓郵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當天轉發了以色列資深記者約西·梅爾曼的推文,後者在推文中稱,對伊朗來說,法赫裡扎德的死亡是一次的重大心理和業務層面的打擊。
  • 墨子:俠之大者的功利主義
    這當中體現了墨家文化的功利主義、等價交換原則,以及"俠義"與"兼愛"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好處的思想。這有點像現在的投入與產出。 在西方,功利主義被分成三種:利己、利他、利絕大多數。 墨子的功利主義更多的是傾向於利他與利絕大多數。這從:"忠,以為利而強君也。""孝,利親也。""功,利民也。"這些說法中可見一斑。
  • 川普還有機會翻盤嗎?川普連任對股市的影響
    從目前美國大選結果來看,拜登暫時領先,但關鍵是,在統計當中的洲基本都是川普領先,把這些最終數據加入其中川普基本定下連任成功。這次若川普當選,對資本市場會產生什麼影響?  海外觀點:  拜登概念與川普概念  美國即將迎來萬眾矚目的大選。
  • 川普的逮捕令來了!
    美聯社1月7日剛剛消息稱,伊拉克司法機構表示,他們對美國總統川普發出逮捕令,指控他暗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和伊拉克民兵組織領導人穆罕迪斯。 川普 資料圖 2020年1月3日,美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動襲擊,殺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
  • 歷史上的理察帕克與功利主義
    19世紀英國哲學家Bentham提出了以結果論為出發點的功利主義觀點,他認為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是人類活動的出發點,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才是最根本的原則。依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而言,案件中的做法有了其實施的正當性,帕克的死亡便不可以單單的看作一件謀殺案來評判,因為如果沒有人獻出生命,四個人都會遇難。
  • 霍布斯與他的怪獸「利維坦」
    霍布斯霍布斯與他的怪獸「利維坦」
  • 蘇萊馬尼葬禮舉行,其女兒致辭:川普不要認為一切結束了
    蘇萊馬尼葬禮舉行,其女兒致辭:川普不要認為一切結束了 1月3日,在伊朗德黑蘭,人們參加遊行抗議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被炸身亡。
  • 體育補習班折射應試功利主義
    可看看新聞,時不時又會看到這樣的報導:北京某中學想通過晨練的方式讓學生早起少睡懶覺,堅持一個月就不得不停止了,家長聯名寫信抗議「太摧殘孩子」;某地將長跑列入中考項目,「學生緊張家長擔憂」……因為考試才重視,說到底還是應試思維,是功利主義心態在作怪。疫情發生以來,84歲的鐘南山院士「南徵北戰」仍然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多次引發熱議,而鍾院士給出的健康秘訣就是堅持體育鍛鍊。
  • 伊朗3天內損失2員大將,美國和以色列唱雙簧,川普有更大計劃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1月27日,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遇武裝分子襲擊,11月29日,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穆斯林·沙赫丹遭遇無人機襲擊身亡,殺害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的兇手還沒有抓到,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又遭遇無人機襲擊,3天內伊朗損失2員大將。
  • 香港多數泛民議員想留任,港媒:此舉功利主義考慮太明顯
    有港媒直言,泛民此舉功利主義考慮太明顯,內部分裂也會加劇,未來處境將更加困難。「攬炒(同歸於盡)派」過去一直要求反對派集體總辭,但反對派態度曖昧。據香港《東方日報》18日報導,反對派17日召開近3個小時的閉門會議商討延任事宜。召集人陳淑莊會後發表聲明,宣稱經過「詳細鋪陳」及多番商討後,結果是「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議會戰線」。
  • 伊朗革命衛隊高官也遭暗殺,死在美軍營地附近
    據伊拉克官方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11月29日晚,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穆斯林·沙赫丹在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附近的加伊姆地區遭到無人機襲擊。當時沙赫丹和三名隨行人員正坐在車裡,襲擊發生後,車內四人當場死亡。
  • 川普向經濟學家拉弗授勳的深意
    美國經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表現並不搶眼,而八十年代美國經濟有了一個突然的飛躍,作為一個大型的發達經濟體它開始有了快速的增長,80年代供給學派革命主要起源阿瑟·拉弗的思想,使美國在那個時期生產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從以上對拉弗個人的描述,已經知道川普為何授予阿瑟-拉弗授予總統自由勳章了,裡面顯然夾雜著川普的私貨。
  • 被忽視的先驅——邊沁功利主義輿論思想闡釋
    作為經典民主理論的重要代表和功利主義哲學的奠基者,邊沁(Jeremy Bentham)從他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一功利原理出發來闡述其民主思想,他堅持「人民」在統治和被統治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個體選民、多數人統治和公共利益(邊沁稱之為「普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