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英文名稱發音窘境:語言障礙還是文化無知?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企業將自己定位為「國際品牌」,然而,他們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首先體現在該企業的英文名稱及其內涵上。中國企業在翻譯他們公司及其品牌名稱時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問題:首先,是否該直接從中文音譯成英文;如果有改動,那麼這個改動的幅度究竟該有多大;其他亞洲國家的公司,如日本,是如何翻譯它們的企業及其品牌名稱的。

早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書中,莎士比亞就一語道破名字的不朽意義:「一個名字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即便我們給玫瑰花取其它的名字,玫瑰這兩個字依舊芳香如故。」毫無疑問,莎士比亞是很有先見之明的,他隱晦地指出在消費者心中,名字本身會與名字所代表的物品形成一個非常緊密的聯繫,久而久之,只要消費者看到或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聯想起與該物品相關的消費體驗。即使在現代化今天,企業的品牌管理者也能從這位人類的啟蒙導師那學到一些真諦。

不過,只有當目標消費者能夠很容易地說出企業的名字時,這樣的聯繫才能建立起來。大多數企業在開發本國市場時都會為他們的品牌取一個能讓消費琅琅上口的名字,可惜這一點在他們開拓國際市場時往往被忽略了,尤其是在國外市場所在的國家和地區與本國的文化差異很大的情況下。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衝出國門,走向世界,去開闊那些與東方文化相異甚遠的國際市場時,他們就面臨著這個問題,即如何恰當地翻譯他們公司的名稱。例如,華為,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的領軍者,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驅,其公司名稱Huawei被大多數美國人念成Hawaii(夏威夷)。究其原因,為方便發音,不曉得Huawei的中文發音的美國人討巧地用Hawaii替代Huawei。顯然大多數美國人都不懂得中文,更不曉得該如何正確地說中文,為此,他們往往會通過二次直譯,將中國企業的英文名稱替換成他們自己熟悉又曉得該如何發音的英文單詞。

那麼,這個公司名稱翻譯的難題能夠解決嗎?其他亞洲國家在發展全球市場時是否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日本知名汽車生產商豐田公司(Toyota)最初的名字Toyoda源於它的創始人豐田佐吉(Sakichi Toyoda)。然而,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上,Toyoda這個名字顯然過於日本化,因此豐田公司就將它的英名名字改成Toyota。首先,日語中Toyota要用8個字母拼出來,而8在日本剛好又是一個幸運數字,這或多或少給暗示Toyota這個名稱帶有幸運吉祥之意。同時,Toyota中的字母T重複兩次,不僅便於消費者發音,而且也便於消費者記憶。很多國際知名企業都採用這種元音或輔音重複地形式來命名它們的品牌,例如Coca Cola(可口可樂),Kit Kat(奇巧巧克力),Lenovo(聯想)和Wahaha(哇哈哈)。

松下(Matsushita),一個歷史悠久的日本電器製造商,在全球擴張過程中也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改變了其企業名稱。自1935起,松下公司的全稱就是日本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叫法一直維持到2008101在這之前,松下公司也很有先見之明,早在1995年,就將旗下出口的音箱命名為「Panasonic」,1965年將它下屬的一個品牌命名為「Technics」。最終在2008110號,松下公司宣布取消其所有子品牌的英文名稱,統一用「Panasonic」來代替。這一決定得到松下家族的支持,他們深知對海外消費者說,「Matsushita」過於日本化,相反「Panasonic」則更容易發音,因此也更容易被人記住。或許華為公司可以借鑑松下的辦法,改變其公司的名稱,取而代之一個更容易讓外國人念出來的名字。

事實上,類似松下的例子在中國本土就有很多,例如總部設在深圳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公司(Zho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tment)的英文縮寫ZTE從一開始就被認定為該公司的英文名稱,為此中國以外,尤其是亞洲以外的消費者不用知道Zhongxing的中文發音也能正確的說出中興公司的名字ZTE

其他的成功例子還有:中國移動(China Mobile),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以及中國人壽(China Life)。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保險集團,中國人壽的英文翻譯China Life很簡潔,很直接,也很理性。然而,中國人壽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平安公司,其名稱的翻譯卻差強人意。平安公司採用直譯的方式,將它的英文名稱直接翻譯為Ping An。儘管平安在中國市場有主導地位,但是由於其名字翻譯的不得當,它很難開拓國外的市場。Ping An在中國意味祥和,可是只有那些懂中文的老外才知道這個涵義。對大多數的外國人來說,Ping An既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也不容易念,往往還會造成一些誤解。譬如說An,說到這個單詞,大多數外國人會聯想到不定冠詞an,通常用於以元音字母開頭的名詞前,例如an apple(一個蘋果)。再者,Ping的發音很容易讓外國人聯想到一些嘈雜吵鬧的噪聲,與平安這個品牌祥和舒心的形象完全不符。

除了平安,還有一些中國本土企業的英文名稱翻譯得也不盡如人意,例如家電連鎖商國美(Gome)和蘇寧(Sunning),以及中國最大的空調製造商之一格力(Gree)。就拿國美來說,儘管Gome的發音對外國人來說很簡單,但是這個單詞本身並沒有什麼的意義。而且說到Gome,海外消費者很自然地就會想到與它拼寫和發音都很相近的英文單詞Gnome。更為不幸的是,Gnome這個詞字面翻譯過來是小矮人和土地神的意思,會讓人聯想到矮小的類人猿生物。

當然,品牌名稱的發音,意義及其所引發的聯想會因各國語言的不同而有相當的差異。不過有一條原則是不變的:在翻譯的時候,中國本土公司必須保證其英文名稱與他們的品牌形象相符,同時念起來又要讓人朗朗上口,方便記憶。以下為中國企業的英文名稱翻譯提供三點建議:

一、利用元音的重複: Coca Cola(可口可樂),Lenovo(聯想),Wahaha(哇哈哈)

二、利用輔音的重複KitkatCCTV(央視),Samsung(三星)

對國外消費者來說,這樣的重複不僅讓他們覺得念起來簡單,而且也記得牢。

三、以爆破音開頭:在語音學中,爆破音也被成為閉塞音,是指發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礙,然後氣流衝破阻礙而發出的音。與其他發音相比,爆破音需要口腔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發出來,這樣也有助於消費者牢牢地記住品牌名稱。Prada(普拉達),TCLKingfisher(印度啤酒公司),和Tongrentang(同仁堂)就是一些很好的例子。

中國本土品牌,例如華為,是在非常短的時間裡迅速成長起來的。除了同仁堂和其他少數幾個品牌外之外,大多數中國企業是在90年代中期之後才出現在國際市場上的。為了維持高速地擴張,毫無疑問,中國企業以及品牌必須注意他們的名字在英語中的發音和含義。在以上提及的例子中,多數公司只要稍稍改變一下他們的英文名字,就能夠讓外國消費者很容易地讀出來。

但是在改變公司名稱的時候,企業要遵循「最小不覺差」原則(just noticable difference,JND原則)。因為品牌名字大的變動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該品牌過去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幾百年積累下來的無形品牌資產,也會給消費者造成困擾。

毫無疑問,中國的企業需要繼續學習如何適應國際環境,提高他們的國際競爭力。但有意思的是,從長遠來看,中文極有可能取代英文成為全球的主導語言。為此,將來很有可能是歐美公司需要更好地掌握中文,研究如何用中文(而不是英文)更好地表述他們的品牌,以便更好地全球市場上銷售。

 

(作者:麥克·巴斯汀 編輯:陳璐)

 

相關焦點

  • 趙麗穎英文發音被嘲笑,非科班出身的尷尬?
    趙麗穎英文發音被嘲笑,非科班出身的尷尬?文/陸地上的海蠣子現在全世界學英語的熱情都很高漲,這其中又以咱們中國尤為突出。因為經濟實力騰飛了,跟全世界都要做貿易。打交道得多了,所以語言不過關肯定不行。從學生到白領,無一不需要學好外語,明星們也是如此。
  • 聯洋英語培訓專家談如何掌握地道的英文發音
    近日,光明網教育頻道記者採訪到聯洋英語培訓專家Seaver,她就英語的學習方法分享了自己教學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心得,讓我們了解作為中國人如何掌握純正的英文發音。   Seaver:我覺得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原因,首先生理方面,中國人在講中文和講英文時的發音部位不太一樣。
  • 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學習方法,該放棄還是沿用
    英語的學習一直是很多學生心中永遠的痛,有的高中學生直到高考時候,英語考試仍然不及格,更有甚者直到高中畢業還在用漢字來標註新學英文單詞的發音。用漢字來標註英文單詞的發音,幾乎有九成的初學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香蕉banana標註「不拿啦」丶附近near標註「妮兒」丶桃peach標註「屁吃」……看到這萬千笑話著實讓人啼笑皆非。然而,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許多的英語老師並不反對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英語。那麼,面對這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學習方法,該放棄還是沿用?正方有個成語叫先入為主。
  • 霓虹金英語發音很爛?老師:最大障礙其實是同儕壓力……
    「日本中學生每次想要提升英語發音時,最大障礙就是「周遭的目光」了。自己一個人使用正規發音就會在班上成為異類,搞不好還會被霸凌。甚至還有僑生因此刻意學習日式英語了。」 推主shira自稱是高中老師,他撰文批評日本喜歡打出頭鳥的社會文化嚴重拖累英語教育,讓許多想要提升英語發音的同學
  • 為什麼自閉症的兒童會形成語言障礙
    ,形成語言障礙。 3、發音器官畸形 一些孩子出現喉部畸形,由於口腔顎裂、唇裂及舌體畸形而形成語言障礙。主要特點是孩子可以發音,但說話不清楚。 二、後天因素:聽力異常導致語言障礙。 語言發展需要依靠聽力的輔助,很多聽力不健全的孩子都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 【福州星田兒童發展中心】兒童語言障礙及語言障礙的病因是什麼?
    當自家孩子好好的,突然出現語言障礙的時候,對家長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因為如果未能及時幹預治療,這將是伴隨孩子終身的痛。下面就跟著星田兒童教育發展中心的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兒童語言障礙,以及語言障礙的病因又是什麼。
  • 語言全球化影響各國文化 英語熱不會西化中國
    對此,孫有中教授有自己的見解:「印度有沒有被西方化還是一個值得辯論的問題。印度有殖民歷史,英語是其官方語言,而且很多時候,它的某些制度、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很英化,但當你看到印度人堅持著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時候,你就不能說印度文化已經被西方化了。一個民族文化最核心的東西還在,這種民族文化就還在。」
  • 語言的力量——電影《Arrival》推薦
    ,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宇宙觀,就像我們學會另一種語言的同時,就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東西,學會了某種語言,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擁有了這種語言使用者認識世界的方式和能力。故事中的主角正是因為學習了外星人的語言才擁有了外星人的某種能力,這是一種什麼能力呢?這真的科學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最後,Arrival在英文中有很多義項,小編覺得導演或者編劇把名字定為這個,並不僅僅是某個義項,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翻譯成《降臨》似乎有些唐突了,雖然「降臨」似乎也有某種象徵意義,但還是感覺少了些什麼。不像原詞那麼值得玩味!
  • 英語分美式發音和英式發音,學哪種好?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我們從小就被要求好好學英語,社會上各個英語輔導班層出不窮,一直很火熱。學英語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背單詞、看美劇、聽英文歌、看英文電影……,還有曾經席捲各大校園的「李陽瘋狂英語」到現在也是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國產手機品牌為何都喜歡用英文名稱和LOGO?
    其實這種國產品牌取英文名的事情真的不少見,最重要的還有一些國內品牌冒充國際大牌的,英文名稱的迷惑性是很強的,特別是是對於那些服裝品牌來說,相信不少人都有這個感覺,最主要的是英文名讓人覺得高端和國際化,OPPO和vivo的命名也有這個初衷吧!
  • 看到英文文獻就頭痛,如何克服文獻閱讀中的語言障礙?
    那些大神是怎麼克服語言障礙的?為什麼很少聽到他們抱怨英文文獻晦澀難懂呢?難道這裡面也有不可言說的套路?還是說因為他們英語極好?榮格格把各類平臺上相關的乾貨通通研究了一遍,然後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克服文獻閱讀中語言障礙的方法,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好嘞,接下來進入正題。
  • 潘瑋柏流利英文蘇到炸 純美式發音蘇到爆
    潘瑋柏流利英文蘇到炸 純美式發音蘇到爆時間:2017-07-10 21:1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潘瑋柏流利英文蘇到炸 純美式發音蘇到爆 江蘇衛視《我們相愛吧之愛有天意》本周迎來第六期節目播出。
  • 暫時性的發音不準終究會消失?你怕是連構音障礙的兇名都不曉得
    小編發現了一個問題:前來我們機構諮詢的小學員10個人中就有一半是構音障礙問題,剩下的一半被語言發育遲緩和口吃瓜分了。啥是構音障礙呢?構音障礙是指由於神經病變,與言語有關的肌肉麻痺、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所致的言語障礙,從大腦到肌肉控制的問題都會帶來構音障礙。
  • 連發音不準都能視作孩子的正常表現時,他們的語言會在哪兒?
    如果說話是一個孩子語言表達最基礎的東西,那發音就是最核心的所在。畢竟再會說話的人如果連發音都不能保證準確的話,那他又該怎麼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呢? 有人可能會覺得發音不就是張開嘴巴往外說的事情,有什麼困難的?
  • 兒童英語學習為啥發音不準,除了平翹舌不分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很多寶寶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出現的語音差異很大,甚至比母語出現的問題還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差異,畢竟語言啟蒙學習,母語先入為主,在語言的聆聽、模仿、發音、到形成語言思維、文字符號輸入、輸出,口語習慣等方面,都受語言環境的影響,所以,來自不同民族的幼兒容易接受當地的母語習得。
  • 中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嗎?
    原因就是英文有許多來自其他語種的根源。若單純一味的拿其他國家人不取英文名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要取英文名這事來批判,若不懂背後的緣由,豈不是與槓精為伍?多年來,許多西方人使用的名字很容易融入到歐洲,俄羅斯,非洲,和美國社會中,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名字與上述語言文化相接近。
  • 外媒:中國學生學英語非得取英文名字?
    SupChina新聞網3月4日文章,原題:為什麼中國學生不需要「英文名字」過去16年來,我一直在給很多英語非母語的學生上英語課。我的中國學生中有98%的人給自己取了一個「英文名字」——有的很不錯,有的很可笑。儘管多數外教認為這是在中國教書的一個現實,但我對此從沒感到舒服過。我希望所有的中國學生重新考慮他們所捲入的這種潮流。
  • 英國學者約翰·韋伯: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
    【摘要】英語起源於中國的觀點是否正確?通過夏朝曆法傳統分析及北鬥星崇拜、龍圖騰崇拜、黃帝發明指南車等傳說,論證英文「S」與中國文化的關聯性,尤其是與山東濰坊杞國、紀國的關係,管窺英文起源,正視文化自信。
  • 重慶流浪歌手參加好聲音火了 被質疑英文發音爛
    上周五,《中國好聲音》第四季開播。首期節目中,重慶石柱小夥譚軒轅以一曲《Still LovingYou》贏得了3位導師轉身。節目播出之後,他成了微博搜索榜上的紅人,也成了不少人的抹黑對象。對於一些言語有些過分的攻擊,他也曾予以回擊,稱對方是「幼稚兒童」、「要麼沒文化、要麼沒教養」等,不過很快就刪掉了。  昨日譚軒轅對記者講述了發博文的原因:「最開始是微博上有人冒充我,發自拍照,我發了一些東西,可能這個舉動讓網友覺得我很自大,說了一些不好的話。其實,只要不攻擊我的家人,我心態很好的,也沒什麼的。」  對於他流浪歌手的設定,以及他的故事,也有網友提出質疑。
  • 《ZEPETO》英文發音怎麼讀 英文讀法發音介紹
    導 讀 ZEPETO是最近非常火的一款遊戲,但是這個遊戲是英文的,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到底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