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等發現泌乳量和乳汁分泌的調控新機制

2020-12-02 騰訊網

母乳餵養不僅有利於新生兒的健康發育、成長和減少眾多新生兒疾病的發生,且能降低產婦眾多疾病如乳腺癌等的發病率。儘管如此,只有約20%的婦女能在產後6個月時保持純母乳餵養其新生兒,其中產婦泌乳不足是最常見和重要的原因。然而,人們對於泌乳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

2020年1月17日,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及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的焦保衛研究員、雲南大學的王璐副研究員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易萍主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聯合研究成果:TDP-43 facilitates milk lipid secretion by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Btn1a1 and Xdh,發現了泌乳量和乳汁分泌的調控新機制。

通過比較哺乳類和非哺乳類的基因組序列,研究團隊發現RNA結合蛋白中TDP-43可能在泌乳中發揮重要作用。利用乳腺特異性敲除小鼠,研究團隊發現TDP-43敲除導致其餵養的幼鼠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甚至死亡,進一步實驗證實TDP-43基因敲除的母鼠產奶量顯著下降。TDP-43敲除導致下遊基因Xdh與Btn1a1的RNA穩定性下降,從而引起TDP-43敲除鼠的乳腺上皮細胞乳脂分泌異常,大量脂滴堆積在乳腺上皮細胞內,進而出現泌乳量顯著下降,幼崽營養不良(圖1)

圖1. TDP-43在乳脂分泌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

為確定TDP-43表達是否與臨床產婦泌乳不足相關,研究團隊收集了臨床產婦的乳汁樣本,從而實現間接分析產婦乳腺上皮細胞中TDP-43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泌乳充足的產婦(純母乳餵養組)的 TDP-43 表達顯著高於泌乳量適中產婦(混合母乳餵養組),而泌乳缺乏產婦(奶粉餵養組)中TDP-43 表達最低。

這些數據說明TDP-43 的低表達與產婦泌乳不足顯著正相關。該研究揭示了乳脂分泌的新機制,同時也為產後缺乳提供了可能的分子機制,為臨床早期篩查和幹預提供理論基礎。

據悉,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趙麗敏博士和柯浩博士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及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的焦保衛研究員、雲南大學的王璐副研究員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易萍主任為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受到了黃勳梁斌施鵬李禮陶永光陳策實王文研究員的建設性幫助和支持。

論文連結:

本文來源:BioArt

BioWorld

BioWorld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已有20萬學者關注,現組建生命科學/醫學/科普領域研究生/教授/科普交流群。如需進群,請長按下面二維碼,添加管理員微信。

溫馨提示:添加管理員微信時請備註(姓名/學校/專業/職位, 科普愛好者請備註「科普」,否則不予通過),以便我們邀請您進入相應交流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所揭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新機制
    昆明動物所揭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相關蛋白TDP43穩定性調控新機制 2021-01-07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7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動物所發現線粒體調控細胞中蛋白質穩態的新機制
    蛋白質穩態的失衡和線粒體的功能障礙是衰老和衰老相關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二者的發生可能互為因果,但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佺課題組的科研人員發現,定位於線粒體外膜的線粒體自噬受體蛋白FUNDC1能夠與定位於胞漿的分子伴侶蛋白HSC70相互作用。
  • 昆明動物所揭示去泛素化酶BAP1促進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機制
    昆明動物所揭示去泛素化酶BAP1促進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機制 2015-10-09 昆明動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策實領導的腫瘤生物學實驗室通過多年研究證實KLF5在三陰性乳腺癌中高表達,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生存和遷移,是三陰性乳腺癌一個潛在治療靶點。然而,KLF5作為一個轉錄因子不是藥物直接作用的理想靶標,找到正向調控KLF5表達的酶作為抗癌藥物靶點具有重要價值。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中國廣播網】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細胞清除病原體新策略和效應...
    【中國廣播網】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細胞清除病原體新策略和效應分子 2017-05-05 中國廣播網 李健飛 中 小】 語音播報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
  • 營養所研究發現內質網應激介導血糖紊亂的新機制
    內質網應激IRE1通路參與肝臟血糖調節的信號機制9月12日,PNAS(《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PKA phosphorylation couples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
  • Diabetes: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餐後血糖調控的新機制
    大多數動物,包括人類,在其一生中都不斷經歷進食和飢餓的周期循環。進食後以葡萄糖為主的血糖急速上升,而血糖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則是糖尿病最主要的特徵,同時餐後的高血糖也是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併發症的主要原因。機體有多種機制參與了餐後血糖的調控,其中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機體外周組織對血糖的吸收,從而降低血糖。
  •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2017-09-27 昆明動物研究所 在姚永剛指導下,昆明動物所博士研究生徐敏和博士張登峰等對報導的AD腦組織表達譜數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整合分析,以探究AD發展過程中基因表達譜及調控網絡的改變,尋找AD發生過程中起關鍵節點作用的上遊調控因子。研究人員收集了目前為止最大的AD相關腦區表達數據集並進行整合分析,獲得了穩健的AD差異表達基因集,構建了精細的AD調控網絡。
  • 研究發現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基因印記和種子休眠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擬南芥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DOGL4基因的印記和種子休眠的新機制。基因印記是指父母本來源等位基因之間發生顯著表達差異的一種表觀遺傳現象。在植物中,基因的印記表達主要出現在胚乳中。擬南芥中含有4個DNA去甲基化酶,其中DME特異在雌配子的中心細胞中表達,它通過去甲基化作用調控了胚乳的基因組印記。然而,其它更廣泛表達的去甲基化酶是否參與了基因組印記的調控仍未知。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
    Plant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來源 | 遺傳發育所編輯 | 王一,BioArt植物Rodriguez實驗室前期的研究工作分別發現,參與內膜運輸途徑的ESCRTs(Endosome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s)複合體組分VPS23A和FYVE1/FREE1,通過識別ABA受體PYL4,能夠介導ABA受體進入內膜運輸途徑,從而進入液泡中進行降解,最終影響ABA受體的定位和蛋白穩定性(Belda-Palazon et al., 2016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研究發現氧依賴的分泌型細胞內吞體通道調控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課題組在研究員張雲的帶領下,前期從雲南兩棲動物大蹼鈴蟾(Bombina maxima)中發現了脊椎動物第一個新型孔道形成蛋白和三葉因子複合物CAT(發明專利ZL200810058028.5;PLoS One, 2008)。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爬行動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進化的遺傳機制
    過去基於生理、組織形態等方面的研究發現,胎生進化伴隨卵殼退化、胚胎附著、胎盤發育、受精卵延長滯留、免疫耐受等方面相應的改變。然而,這些變化的遺傳機制尚屬空白。  要解答這一問題,首先需要選好研究的模式系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領導的課題組在長期積累的研究基礎上,最終挑選了沙蜥屬物種作為研究對象。
  •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細胞極性是真核細胞的一個基本屬性目前,有關GAPs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aro2/3/4)表型,發現ARO2、ARO3和ARO4在根毛突起和根尖生長過程中功能冗餘
  •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 昆明動物所等在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和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萍團隊長期關注幹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獨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