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板鈦礦相TiO2介晶的合成及其儲鋰性能的研究

2021-02-24 X-MOL資訊

‍‍‍

TiO2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好和儲鋰體積變化小等優點,引起科學家們廣泛的研究興趣。但是,受TiO2本身固有的低導電性和離子擴散係數所限制,傳統的TiO2作為電極材料表現出不盡人意的儲鋰性能,特別是在大倍率充放電下比容量較低,比容量衰減幅度大。因此,開發和設計性能優異的新型TiO2電極材料仍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意義重大的工作。介晶結構材料作為一類新的超結構固體材料,由納米晶構築單元以結晶學有序的方式自組裝而成。理論上,組成介晶的納米晶單元在堆積過程中會形成豐富的孔道結構,使材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和孔體積,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傳輸,對電化學性能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

福州大學魏明燈課題組以無定型鈦酸鹽為前驅體,通過簡單的水熱法,首次合成板鈦礦相TiO2介晶。研究發現,板鈦礦相TiO2介晶是由尺寸約10納米的粒子單元以結晶學有序方式自組裝而成。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展現出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圖1)。

圖1 板鈦礦相二氧化鈦介晶的合成示意圖及循環性能圖。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福州大學博士研究生張偉峰

該論文作者為:Weifeng Zhang, Deli Shen, Zhenwei Liu, Nae-Lih Wu and Mingdeng Wei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Brookite TiO2 mesocrystals with enhanced lithium-ion intercalation properties

Chem. Commun., 2018, 54, 11491-11494, DOI: 10.1039/C8CC06920D

導師介紹

魏明燈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9546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新型銳鈦礦/板鈦礦納米花電極材料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劉貴龍博士、劉獻明教授與香港科技大學金章教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吳宏輝副教授一起,開發了一種銳鈦礦/板鈦礦納米花電極材料,並揭示了其在鈉離子和鋰離子電池中的能源存儲機制
  • 蘇大:CNTs@MoS2/MoO2複合材料的同軸共生製備及其協同儲鋰機制
    研究表明,MoO2組分的低電位轉換反應得到完全的抑制,有助於提升了MoS2組分電化學脫嵌鋰的逆轉性,CNTs@MoO2/MoS2複合負極材料表現出快速穩定的儲鋰特性。鉬(Mo)基材料,如MoO2和MoS2等,具有高的儲鋰比容量(> 600 mAh/g),被認為是理想負極材料的備選之一。但是,由於其複雜的儲鋰機理,並且伴有多種相變、體積變化和界面副反應等發生,Mo基負極材料表現出差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亟需解決來提高其電化學儲鋰性能。
  • :引入罕見氯化鈣相TiO2,提升光催化水分解產氫效率
    許多類別的氧化物體系都具有多晶型,因此,基於氧化物體系的共生異質納米複合材料比較常見。以二氧化鈦(TiO2)為例,二氧化鈦具有金紅石、銳鈦礦和板鈦礦等多種晶相,人們可以合成銳鈦礦/金紅石、銳鈦礦/板鈦礦、金紅石/板鈦礦或銳鈦礦/金紅石/板鈦礦等結構的異質納米複合材料,已經實現這些材料在光催化、鋰離子電池、CO氧化和合成氨等的廣泛應用。
  • 過渡金屬配合物用於可逆儲鋰的容量和速率性能研究
    過渡金屬配合物用於可逆儲鋰的容量和速率性能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8:40 過渡金屬配合物用作可逆鋰存儲的容量和速率性能研究,這一成果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的
  • 中科大硒材料合成及其電化學儲氫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謝毅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可見光輔助光熱化學合成的新方法,成功地控制合成了微米管狀、亞微米棒狀、梭形納米棒狀、刺蝟狀納米棒組裝體等不同形態的特殊硒材料,研究結果表明硒材料形貌與結構對其電化學儲氫性能有顯著影響,如硒亞微米管的電化學儲氫性能明顯優於梭形納米棒。
  • 武科大提出協同摻雜助力C-S顯著改善軟碳負極材料儲鋰性能策略
    軟碳有著來源豐富與可控制結晶度,與電解液相容性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鋰電負極材料,但其較差的導電性與低的鋰離子擴散速率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利用雜原子修飾是改善其導電性,提升離子遷移率並穩定電化學反應界面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研究最為廣泛的是氮摻雜,與氮相比,硫擁有更大的原子半徑,在能源存儲方面是一種更有前景的摻雜元素,但硫較多以氧硫鍵形式存在,儲鋰活性位點損失較多。
  • 北工大《AFM》特定晶面選擇性修飾,獲得高性能鋰電負極材料
    導讀:本文通過結構設計、暴露特定晶面、TiO2和炭層同時包覆改性,大大提高了Li2TiSiO5(LTSO)材料的電化學性能。通過原位XRD和第一性原理計算作者還對反應的具體過程進行了分析表徵,為後續LTSO材料的研發和商業應用提供了參考和指導。
  • 北工大《AFM》特定晶面選擇性修飾,獲得高性能鋰電負極材料
    導讀:本文通過結構設計、暴露特定晶面、TiO2和炭層同時包覆改性,大大提高了Li2TiSiO5(LTSO)材料的電化學性能。通過原位XRD和第一性原理計算作者還對反應的具體過程進行了分析表徵,為後續LTSO材料的研發和商業應用提供了參考和指導。
  • 設計合成新型硼酸鹽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因此,硼酸鹽是設計合成新型光學晶體材料的優選體系。基於陰離子基團理論,BO3 平面基元具有不對稱電子云分布的π 共軛軌道,具有較大的微觀極化率,平行排列的BO3 平面基元利於使材料獲得好的倍頻效應和雙折射性質,這兩個參數直接決定了材料的雷射轉換效率和倍頻應用波段範圍。
  • 華人科學家揭示正極材料脫鋰和嵌鋰相變機理
    近日,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任職的華人女科學家Guoying Chen在《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發表文章闡述了正極材料LiXMn1.5Ni0.5O4(0£x£1)在嵌鋰和脫鋰過程中的相變反應機理。
  • 【科研進展】多相碳納米纖維/聚乙烯複合材料介電性能
    研究背景聚乙烯是應用最廣泛的工程塑料之一,具有諸多優良性能,如良好的加工特性、較好的耐化學試劑性能、高介電強度、高力學性能和低生產成本等,因此,聚乙烯已普遍應用於眾多工業領域,
  • 微生物合成Te納米晶及其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團隊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納米材料及其共軛聚合物複合材料優異的超快非線性光學特性,證實了其在超短脈衝產生、全光開關等領域的重要應用潛力
  • 鋰離子電池用金屬錫電沉積層的儲鋰性能
    結果表明:調整電沉積時間可以有效地改變錫沉積層的表面形貌;電沉積5 min獲得的網狀多孔結構的錫沉積層具有較大的不可逆容量和較好的電化學循環性能;電沉積較長時間製得的緻密顆粒狀金屬錫電沉積層具有相對較大的可逆儲鋰容量,但其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會出現容量衰退現象;錫顆粒尺寸的降低有利於改進顆粒狀金屬錫電沉積層的儲鋰性能;電沉積15 min製得的錫沉積層由粒徑較小的顆粒組成,經30次充放電循環後其可逆儲鋰容量為
  • 進展 | 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然而隨著充電電壓的提高,鈷酸鋰材料會逐漸出現不可逆結構相變、表界面穩定性下降、安全性能下降等問題,限制了其實際應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E01組王怡博士在禹習謙研究員和李泓研究員的指導下,發展了一種利用固態電解質材料Li1.5Al0.5Ti1.5(PO4)3(LATP)包覆鈷酸鋰的技術。
  • 中科院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提高鈷酸鋰電池的充電電壓可以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開發下一代更高電壓的鈷酸鋰材料已經成為科研界及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目前,鈷酸鋰電池充電截止電壓已經從1991年最早商業化時的4.20V逐漸提升至4.45V(vs Li/Li+),體積能量密度已經超過700Wh/L。然而隨著充電電壓的提高,鈷酸鋰材料會逐漸出現不可逆結構相變、表界面穩定性下降、安全性能下降等問題,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TiO2對電熔合成鎂鋁尖晶石的影響
    它具有耐高溫,熱膨脹率低,熱震穩定性好,耐侵蝕等優良的高溫使用性能,尖晶石質的耐火材料廣泛地應用於鋼包、活性石灰窯和水泥迴轉窯等熱工設備上。電熔鎂鋁尖晶石是通過三相電弧爐將輕燒鎂粉及氧化鋁加熱至熔融態,然後再緩慢冷卻而成為固態的鎂鋁尖晶石,電熔合成鎂鋁尖晶石較燒結合成鎂鋁尖晶石晶體粗大、緻密度高。但電熔過程電耗大,成本高。
  • 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
    但是由於Na離子的離子半徑較大,因此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用石墨材料中幾乎無法嵌入,而層間距較大的硬碳材料具有更好的嵌鋰特性,因此硬碳類材料是目前主流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硬碳材料首次庫倫效率較低,並且我們對於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還比較少,這也制約了硬碳材料的開發。
  • 上海科學家在微生物合成Te納米晶及其非線性光學應用方面取得重要...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團隊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納米材料及其共軛聚合物複合材料優異的超快非線性光學特性,證實了其在超短脈衝產生、全光開關等領域的重要應用潛力,該項研究展示出微生物合成技術在光子功能材料領域的優勢和特點。
  • 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提高鈷酸鋰電池的充電電壓可以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開發下一代更高電壓的鈷酸鋰材料已經成為科研界及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目前,鈷酸鋰電池充電截止電壓已經從1991年最早商業化時的4.20V逐漸提升至4.45V (vs Li/Li+),體積能量密度已經超過700Wh/L。然而隨著充電電壓的提高,鈷酸鋰材料會逐漸出現不可逆結構相變、表界面穩定性下降、安全性能下降等問題,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文獻筆記」文獻綜述類:相變儲熱材料相關研究進展
    但是,由於太陽能來源的間歇性,太陽能熱發電離不開儲熱系統,而儲熱材料是儲熱系統的核心,一般可以分為顯熱儲熱材料,相變儲熱材料和化學反應儲熱材料。由於相變材料的單獨應用難以獲得較理想的相變溫度和儲熱效果,常將相變材料與載體物質相組合來形成一種外形上可保持固體形狀、具有不流動性的複合相變儲熱材料,這也是目前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