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化場景中,如何以大前端視角提升流量變現效率?

2020-11-28 億歐網

商業變現,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永恆話題。

如何激活用戶?流量怎樣變現?原有非盈利產品如何向商業化產品演進?以及純商業化場景的研發與實現,都是決定一款網際網路產品能否最終「落地」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衡量網際網路企業是否以及能否發展至下一個階段的重要指標。

隨著後移動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完成了從流量運營到用戶運營的思維變遷,這種變遷直接決定了商業化產品研發的方向,大前端在其中的價值也就越發突顯——從廣告的觸發、展現、點擊,再到最終的轉化都有大前端發揮的空間。

為了探索商業化場景下大前端技術的最佳實踐案例,GMTC 特別邀請到了來自百度的原生商業大前端技術負責人陳敏亮老師,並做了一次採訪,希望可以為正處在商業化進程中的企業,帶來一些啟發。以下是採訪內容:

 1.GMTC:陳老師您好,請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以及目前在百度負責哪些工作。

陳敏亮:我是 2008 年畢業進入百度的,在百度有啊電商方向,參與了這個方向從 0 到 1 的過程。當時整個前端界還處於從 Table 布局邁入 DIV 布局的時期,『表現與內容分離』等概念也才剛剛出現,不過我們部門團隊起點非常高,前後端都有非常多大牛,比如前端就是月影大牛帶隊,因此有啊前端幾乎是當時業界的最佳實踐。

之後大約在 2011 年中從百度離開進入開心網,當時的開心網已經規模非常大,因此我的工作重點是核心功能重構。

第一個『燙手』的項目是開心網整站 IM 的重構,當時挑戰還是比較大的,幾萬行代碼,幾乎完全的面向過程和零文檔,時間也只給了 1 人 / 月;當時的策略也比較簡單,完全拋開原有代碼(1 個月時間想先搞懂這堆代碼再開發是幾乎不可能了)僅從線上功能 + 後端接口出發梳理產品需求,然後從零開始設計 + 開發,最終大約在 3 周左右完成第一個版本,代碼精簡到 1 萬行左右。

新方案中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設計點:當時因為還沒有 web socket 因此採用 long-polling 實現和後端通信,與此同時又有不少用戶會在多個 tab 中同時使用開心網,這就會給伺服器增加很大的壓力,新的設計會在多個 tab 中競選一個 polling proxy,由它負責和後端通信以及向其他 tab 派發消息;唯一的 proxy tab 被關閉後其他 tab 中會立即重新競選新的 proxy;此外,還將多 tab 之間 IM 窗口狀態同步由後端同步優化為純前端同步,整體減少了不少的冗餘請求。在完成 IM 重構後又基於 Bigpipe 以及插件化等技術對主站進行了重構,甚至在最後還基於 PhoneGap 開發了一款獨立的移動端遊戲。

在 2013 年初重新回到百度,在 FEX 以及貼吧先後負責了基礎組件庫、框架以及創新 APP 等方向,在這期間也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技術探索,包括 React Native 的全 APP 實踐(感興趣可見 17 年 QCon 分享)以及 WebRTC 方向等;

最近幾年專注商業變現領域,負責手百信息流、好看視頻、貼吧等原生場景變現,探索大前端技術 & 理念(動態化、圖形渲染、GraphQL、Low Code 等)、邊緣輕 AI 等技術在變現場景中的應用以及大前端團隊在商業變現業務中的邊界突破與價值提升等。

 2.GMTC:「大前端商業化」這個概念出現的還比較早,您認為它的核心是什麼?

陳敏亮:流量變現本質是用戶與客戶的連接,從大前端視角又可以拆分為用戶與流量 C 端的連接以及客戶與支撐平臺 B 端的連接,最終構成用戶與客戶間的連接。

商業化場景中的大前端仍然是『前端』,角色職責中依然有業務交付、用戶體驗、效率、質量等等,大前端的最大優勢在於與用戶(廣義)的零距離接觸,從下往上具有對內容的表達與解釋能力,從上往下又具有對用戶行為的感知能力。

我認為『大前端商業化』的核心是在用戶與客戶連接的場景之下,並且在大前端的基礎職責之上,進一步挖掘與發揮大前端的優勢能力,提升用戶與客戶的連接效率。

 3.GMTC:商業變現產品相比常規用戶產品,其大前端技術具備更強的業務導向和效果導向,這一點具體是如何體現的?

陳敏亮:對於用戶產品,業務指標的提升核心依賴產品功能的持續迭代或者策略的優化,大前端在業務交付之外的技術對業務指標的提升權重會很低,它在用戶產品中對業務指標影響可以說是間接而有限的,我們會更多的從自身能做的優化出發去開展技術工作。例如如果業務指標是 DAU,那就不太可能基於此直接拆解出依靠性能優化提升多少 DAU,往往是定性的認為用戶體驗本身是關鍵的,對提升 DAU 是正向的,因此直接做了就好了。

在商業化的背景下,大前端的工作對業務指標的影響則會更直接。例如廣告的點擊率與廣告的展現元素強相關,元素的位置、色調、大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點擊,進而影響收入。

因此,商業化背景下的大前端可以以終為始地將業務指標的提升拆解 / 歸因到內容的表達解釋、用戶行為感知等優化等工作上,再輔以商業側更全面的數據評估系統與方法,便形成了更強業務 / 效果導向的風格與氛圍。

 4.GMTC:您認為大前端商業化的關注點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有哪些相應的變化?

陳敏亮:PC 時代到移動時代帶來的是用戶注意力的變化,從原來相對固定的時間、空間以及相對集中的注意力消費,到移動時代的時間、空間多變,並且隨著信息流化、視頻化的的逐步推進,用戶注意力越發的發散與多變。

這些變化會給用戶理解以致流量變現帶來不小的挑戰。但移動時代的到來不僅僅帶來了挑戰,也同樣帶來了機會。

不論是 Web 端還是 NA 端都擁有了更強大的能力,例如更強勁的性能,設備傳感器訪問能力等。基於此,大前端商業化的關注點從性能、穩定性等基礎關注內容擴展到用戶理解與更強的內容表達手段。

 5.GMTC:大前端團隊在商業變現業務中的該如何突破能力邊界,提升團隊價值?

陳敏亮:前面提到過『大前端商業化』的核心是在用戶與客戶連接的場景之下,並且在大前端的基礎職責之上,進一步挖掘與發揮大前端的優勢。體驗、效率、質量不論是在 C 端還是 B 端都是大家的基礎職責,也是立身之本。

在此之上的團隊價值提升重點是充分利用好團隊角色在內容表達與用戶行為感知兩方面的能力。

從 C 端看,內容表達重點是選擇合適的全鏈路創意表達與交互形式,在內容呈現給用戶之後能獲取用戶最大的注意力以及達成最大的轉化效果。是否合適需要考慮不同維度的因素,例如用戶、流量、設備等。

用戶行為感知能力則能在用戶發散與多變的注意力場景中幫助我們更好的捕獲用戶興趣,更準確的理解用戶,這裡的核心是利用好 NA 端能力。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用戶參與率90% 變現貓互動式效果廣告助力蜻蜓FM商業化
    更重要的是,精細化運營可以提高變現效率,充分挖掘用戶的商業價值。  蜻蜓FM與變現貓的合作正是高效流量變現的經典案例。而變現貓則是國內領先的流量變現服務平臺,首創了基於運營場景的互動式效果廣告,在提升碎片化場景流量的運營效率的同時,有效挖掘了App運營場景下的增量流量。本次合作雙方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呢?  關於內容的商業化運營,蜻蜓FM的訴求很簡單:在儘量不打擾用戶、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創造收益,提高用戶活躍度和粘性。
  • Sigmob出席2020MS靈眸大賞 解析廣告商業化變現如何賦能遊戲增長?
    整體看來,持續買量的公司變少,但買量的產品數量越來越多,這意味著營銷在產品獲量中變得愈加重要,同時買量營銷的門檻也在顯著提升。面臨這樣的大環境,在保證ROI的情況下,持續投放廣告獲得用戶增長,除了增強團隊的投放優化能力之外,提升產品的整體付費情況也是關鍵所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者開始嘗試除內購外,通過廣告變現的方式增加收入,進而提升LTV。純IAA廣告收入的休閒遊戲會考慮如何加入合適的內購付費點; 重IAP內購的中重度遊戲開始通過廣告變現提升收入,保持遊戲裡面兼容兩種付費類型,即 「混合變現」遊戲。
  • Sigmob出席2020MS靈眸大賞,解析廣告商業化變現如何賦能遊戲增長?
    (SigmobCEO謝秀芳)本次峰會上,謝秀芳女士以【廣告商業化變現如何賦能遊戲增長】為主題進行了三大方面的解讀:面臨這樣的大環境,在保證ROI的情況下,持續投放廣告獲得用戶增長,除了增強團隊的投放優化能力之外,提升產品的整體付費情況也是關鍵所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者開始嘗試除內購外,通過廣告變現的方式增加收入,進而提升LTV。純IAA廣告收入的休閒遊戲會考慮如何加入合適的內購付費點; 重IAP內購的中重度遊戲開始通過廣告變現提升收入,保持遊戲裡面兼容兩種付費類型,即 「混合變現」遊戲。
  • 商業化產品經理應該了解的5種主流變現方式
    商業化產品經理,主要KPI是營收,利潤和ROI等指標。商業化產品經理更注重產品收入方式多樣和產品的持續營收能力。變現網際網路產品複雜多樣,但是變現方式都大同小異,每個成功的產品都有自己的變現之路,當然也有的頂級產品能覆蓋多種變現方式。作為商業化產品經理核心工作是在產品有限的資源內,如何實現產品收入的利潤的最大化。
  • 小程序流量主實戰技巧:三招提升廣告收益
    過去一年,小程序人均訪問次數提升45%,人均使用小程序個數提升98%。對流量主而言,意味著更大的商業潛力。(數據來源:微信公開課) 而要想充分挖掘流量價值,就離不開對流量的精細化運營,這也對流量主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快速提升廣告變現效率,實現可持續的運營?
  • APP流量高效變現,就找極光聯盟
    在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見頂,人口紅利銳減,獲客成本持續攀升的行業大趨勢下,移動開發者不再僅僅滿足於提升運營效率,他們更希望有專業的服務和產品來助力其提升變現能力和效率。同時,流量市場增速放緩,供需矛盾進一步明顯,傳統的流量變現模式效能逐漸降低,行業亟需更為專業、高效的解決方案。
  • 以翻譯產品為例,探討工具型產品商業化路徑
    在這其中,工具型產品的商業化道路卻頗為曲折,許多工具型產品雖然坐擁千萬量級用戶,卻無法很好的挖掘用戶價值和流量價值,將其有效的轉化為商業價值。 什麼是工具型產品呢? 工具型產品是從用戶某個特定使用場景出發,解決用戶需求,提升效率的產品,比如天氣查詢、瀏覽器、計算器、輸入法、翻譯、軟體優化等等。
  • 從快手商業化演進看內容變現
    快手的內容商業化之路已經走了好幾年,給外界是「克制」與「提速」糾纏的印象。這種「慢思考,快行動」模式下的快手,為觀察提供了機會,結合快手高管數年間在各類媒體和發布會上的分享,窺見內容變現的行業演進。內容型平臺有三個內生的衝突,是商業化不可迴避的。1、平臺與創作者分蛋糕,是零和博弈在流量變現的思路下,廣告投放的收益在平臺與創作者之間分配,你多了我就少了,平衡感需要拿捏,這也是快手商業化克制的主要原因。
  • 2020微信廣告流量主大會全解析
    公眾號內容創作者只需一鍵,即可開通成為流量主,進而平臺支持其自動嵌入或智能嵌入廣告位,實現輕鬆無憂變現。交易型則指返傭商品CPS廣告,流量主可在返傭商品庫中挑選合適的商品,或在撰寫文章時添加導購內容,提升用戶購買轉化效果。目前有數以萬計的流量主參與在其中,優秀案例的月收入可達萬元以上。
  • 疫情下的手遊出海方向:人口紅利市場機會大,混合變現是大勢
    會上,Google大中華區變現戰略發展經理陶椰、TopOn商務VP楊雷分別從各自平臺的數據表現出發,與線上觀眾分享手遊出海的最新方向、產品商業化模型選擇以及廣告變現進階策略。此類國家或區域有著三個特點:處於人口紅利期;移動網際網路仍在發展;遊戲用戶在人口中的滲透率較低。手遊全球盈利表現方面,全球手遊廣告變現填充率、eCPM在近期開始明顯回升,這一現象表明廣告主已經適應新形勢,對市場恢復投放信心;IAP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手遊收入相比上一季度提升9%,美國、英國、北歐部分國家甚至提升了20%-30%。
  • 短視頻行業深度報告:快手,「商業化加速」進行時
    一、投資邏輯:網際網路公司發展進程中的對用戶活躍度及商業化能力的認知偏差可能會帶來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市場目前對快手的用戶和商業化能力可能存在認知偏差,而互聯 網公司發展進程中的對用戶活躍度及商業化能力的認知偏差可能會帶來投 資機會。
  • 再獲3.6億美元融資,估值半年翻倍,網際網路健身巨頭Keep能否擺脫流量...
    縱觀近幾年Keep的商業化探索,從內容社區,到實物電商,再到開設線下健身空間,以及推出健身直播課和智能硬體,幾乎每年Keep都會探索有效的流量轉化途徑,但效果卻並不理想。對於Keep而言,拿到新輪融資之後,如何持續增長和盈利,是接下來最重要的命題。
  • 對話Adrealm: 如何用區塊鏈技術提升遊戲廣告投放效率
    UPLTV創始人及Adrealm理事長謝峰認為,要收穫市場,需要做好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做好的產品;第二,要學會做好的廣告變現;第三,不斷提升買量投放的效率——「爆款依然會出現,但絕大多數遊戲都需要更現實地做好的產品,把變現做到極致,然後用最極致的推廣方式。」
  • 再獲3.6億美元融資,線上健身巨頭Keep能否擺脫流量焦慮?
    作為健身賽道的獨角獸,Keep收穫3億多用戶和1000萬會員的同時,也飽受盈利變現之困。縱觀近幾年Keep的商業化探索,從內容社區,到實物電商,再到開設線下健身空間,以及推出健身直播課和智能硬體,幾乎每年Keep都會探索有效的流量轉化途徑,但效果卻並不理想。2020年疫情影響下,家庭健身熱潮興起,Keep用戶與營收大幅度增長。受益於此,Keep於去年3月已實現整體盈利。
  • 擁有獨立遊戲基因的Roguelike如何實現商業化成功?
    我們都知道Roguelike遊戲強調隨機性,在遊戲中的職業、裝備、關卡、動作、技能、數值和遊戲規則等維度都可以成為突破口。Roguelike往往能給遊戲開發者帶來新的靈感,又能很好跟休閒玩法相融合,大大提升遊戲的可玩性,在偏休閒領域蘊藏著大量機會。
  • 「長內容+遊戲」泛文娛生態布局 觸寶能複製B站走過的商業化之路嗎?
    一方面,瘋讀小說的異軍突起,讓大家看到了觸寶在場景化內容應用和休閒遊戲之外,打造的又一增長極,網絡文學;另一方面,依靠「長內容+遊戲」的泛文娛布局,其商業衍生模式空間非常大。   這方面典型的像小破站,用優質內容+社區氛圍圈住核心用戶後,多元化的遊戲和視頻內容逐漸出圈,進一步提升變現潛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觸寶以瘋讀小說為核心的泛文娛內容生態布局值得關注。
  • 創業者八問:如何看透品牌生意的本質?
    1 有沒有可能在拼多多做中低價格帶的品牌 A:我們在拼多多上不是特別典型的企業。深入做了兩年下來,我基本能夠感受到,拼多多對於一些新增流量、新增網購人群的覆蓋度是比淘系廣很多的。 拼多多有這麼大的消費場景和需求,那我有沒有可能在拼多多上做出一個中低價格帶的品牌?
  • 如何提升淘寶流量和轉化率?
    很多淘寶賣家都想了解一些關於淘寶流量提升的方法,淘寶流量提升的方法其實是有很多種的,而每種的效果也是參差不齊的,如果方法對了,淘寶流量提升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下面流量補補為大家介紹下:怎麼提升淘寶流量和轉化率?
  • 小程序流量主怎麼實現變現?
    現在是流量時代,電視廣告費影響力已經遠遠不如媒體,所以在一時間誕生了許多知名自媒體行業。微信公眾號以及小程序也是媒體行業中用戶影響力最大的。 2018年7月10號,微信小程序廣告組建全量開放,包括小遊戲類目。也就是說,開發者今後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後臺自助申請開通廣告位,開通後可在小程序中接入廣告,按月獲得廣告收入。這也意味著小程序可以直接變現賺錢了。
  • 穿越流量焦慮 穿山甲如何成為生意增量夥伴?
    在流量分散,垂直媒體崛起的當下,企業需要一個一個去尋找、覆蓋這些流量平臺,不利於規模化營銷,也將提升企業成本。而通過整合垂直媒體,穿山甲為這些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了規模化增量空間。對以內容廣告變現商業模式為主的APP,通過穿山甲的服務,企業可以事先獲得一個較為準確的投放ROI,打通買量與變現。 而針對這一行業中內構付費為主的APP,比如重度遊戲、付費小說等,穿山甲則為企業提供每次付費出價和付費ROI的產品,更加靈活開放。 電商是穿山甲增長最快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