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出研究問題?四象限法

2020-09-13 科研小管家

關於如何提出一個有效的研究問題,大部分人都覺得有難度,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總是嘗試找一個他人沒有研究過的切入點。這是一種非常傳統而且人們使用非常多的提出問題方式,難度非常大。這種方式違背了一個常識——原始創新是別人沒有做過的東西,但是大部分創新都不是原始創新,而是跟隨式創新、模仿式創新、集成式創新,都是一些難度相對小的創新的狀態。

給大家介紹一種提出研究問題的方式—四象限法

在科研選題的第一個要素——「研究主題」環節中,我們講過先要確定自己的研究主題,才能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在研究主題的課程裡,我們還講到了研究主題的縮小。在這裡,我們同樣使用放大或縮小的策略,對自己的研究主題進行調整,從而推導出自己的研究問題。比如,在研究主題的「前面」放大或縮小,在研究主題的「後面」放大或縮小,這都是四象限法的基本策略。

下面,我們以非常火熱的「區塊鏈」作為主題詞進行講解。

前大後小:《五種區塊鏈共識算法的概念爭議》

前大後大:《五種區塊鏈共識算法的比較》

前小後大:《美國區塊鏈網絡去中心化程度的跨學科觀點》

前小後小:《美國區塊鏈網絡去中心化程度的POW方法》

上面的紅色文字,都是對「區塊鏈」這個主題詞的縮小。我們一起看一下具體的放大或縮小的策略。

第一篇,研究五種區塊鏈的共識算法。在「區塊鏈」前面,作者使用放大的策略——研究「五種」,在主題詞後面又去研究這五種區塊鏈共識算法的「理解上存在的爭議」,一下子把主題又縮小了,而不是泛泛研究這五種方法。

同樣是研究五種區塊鏈的共識算法,第二篇範文則是直接對這五種算法進行比較。很明顯,第二篇在主題詞的後面使用了放大的策略。

同樣都是研究網絡去中心化程度,在主題詞前面設一個定語,只研究美國的區塊鏈網絡去中心化程度,所使用的就是縮小的策略。同樣都是在研究主題的前面使用縮小的策略,主題詞後面又可以使用放大或縮小的策略。比如第三篇,研究關於美國區塊鏈網絡去中心化程度在不同學科的觀點,主題詞後採取的是放大的策略。

第四篇,只研究美國區塊鏈網絡去中心化程度的其中一種方法(POW方法),採取的正是縮小的策略。

總之,藉助四象限法,我們可以在研究主題的前面和後面採取放大或縮小的不同策略組合方式,由此提出研究問題。

作者:科研寫作學院

相關焦點

  • 戰略規劃的四象限法
    戰略規劃的四象限法  我這裡要給大家提一種工具,來幫助大家認識。有兩根軸,縱軸的底端是今天、短期,頂端是長期、三至五年。橫軸的左邊是內部,右邊是外部。所謂內部,就是一個機構、一個企業能夠靠自己做的事情。要想一個機構獲得更大的發展,取決於右上象限,要有長期、外部、系統性的觀念。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從右下或者左下兩個象限向右上象限發展。
  • 考研時間管理 四象限法教你分清輕重緩急
    「四象限」法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在考研備考過程中,時間管理尤為重要,直接影響考研備考的效率和效果。
  • 做時間的主人——時間管理初步階段(四象限工作法)
    在這裡介紹一下時間管理初步階段的工具之一——四象限工作法。四象限工作法最早是由著名的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分為四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而且不緊急。
  • 試試四象限法
    那麼,這一講我們就來介紹一種讓孩子做事更條理的方法「四象限」法。孩子做事沒條理,讓四象限法來幫忙四象限法又叫作「時間管理矩陣」,是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套時間管理理論。根據「緊急」和「重要」兩個維度對工作進行劃分。那麼就可以將要做的事情分為四類: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
  • 時間管理緊急事情處理辦法:四象限工作法
    這裡犯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腦滿症,第二個是緊急麻痺症。第一個腦滿症,問題是需要做的事情特別多、塞滿大腦,事無巨細均想完成,結果心有餘而力不足,事情完成度很低,導致個人充滿焦慮和壓迫感。究其原因是與工具相比,人腦更擅長思考,而非信息存儲。當大腦記錄過多任務時,會產生焦點負擔,焦點越多,心智消耗越大。
  • 怎樣告別忙忙碌碌,告別平庸?掌握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就行了
    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要事第一》裡面提出了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理論上講,掌握了這個法則,任何人都能成為成功的人。什麼是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史蒂芬.柯維把一個人要做的事情根據緊急度和重要度分為四類(四象限):第一象限的事:這個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要性,無法迴避也不能拖延,必須首先處理優先解決。比如生病住院,重要的會議工作等。
  • 時間管理四象限和二八原則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不同的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 你在使用四象限時間任務管理工具嗎?
    知道哪裡出現問題了嗎?證嚴法師靜思語裡面曾說過:「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的努力的方向」。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工作活生活很亂的時候,其實是自己的時間管理出了問題,自己沒有管理好自己有個情景劇叫《亂了頭緒的經理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整個課程在指導我們如何使工作、生活變得更加有條理,主要有六個步驟:自我管理、制定計劃、確定先後次序、合理安排時間、管理他人、授權。
  • 四象限分類的工具
    用四象限分類去找方向一、四象限是我常用來分類的,以前在看《金字塔原理》的時候,芭芭拉明託提出的一個思考工具MECE法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被常稱為「不重疊,不遺漏」,當時還不懂什麼意思。通俗版的,就理解為四象限。
  • 高大上的四象限思考方法
    發現很多都用到了四象限分析方法,比如時間管理,情景領導和波士頓矩陣等。本文對這些方法做了羅列。大部分內容並非原創。四象限是一種對事物屬性進行組合細分的方法。簡單的說他是把兩種屬性按照正反進行兩兩組合,得到四個象限。這兩種屬性是相互獨立的。然後針對不同的象限,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對策。這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但是使得思維更加深入和準切。
  • 怎麼在滴答清單上實現四象限工作法?
    忙碌之後確實需要緩緩,但是朋友,你還記得第一象限裡的「要事」嗎?所以,減少在第三象限的忙碌,儘早處理第二象限的事情,合理分配時間,去做對你而言重要的事情,才是四象限理論的核心。一、利用清單創建四象限系統如果你的事情不太多,那麼使用這種方式可以快速搭建起簡易的四象限任務系統。
  • 看圖思考,在個人規劃四象限中,我在哪個象限?
    01 看圖、看人物、看表情看圖說話,看圖寫作文,是我們學生年代時常見的一種作文形式,一般而言,畫面比較簡潔,寓意卻是無窮,不同的人看圖的角度不同,討論的問題也各有不同,十分有趣。下圖「個人規劃四象限」,不知你看到了什麼?
  • 時間管理法——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主張對事情按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劃分,把事情分為「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
  • 實施OKR,卻不知道四象限看板?
    針對傳統寫作方式、溝通不及時、處理的工作量大、信息透明度不高等問題,精益思維視角的「」看板管理思想替代了傳統工作協作方式。在OKR的管理過程中,OKR看板作為OKR規劃實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使組織內各層級的目標信息可視化,減輕了業務溝通的障礙。
  •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的使用方法
    四象限管理法是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工作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一是既重要又緊急;二是重要不緊急;三是緊急但不重要;四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01四象限管理方法的內容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是一些危機,迫切問題,在限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處理客戶抱怨、生病開刀住院、公司品牌危機處理等等。
  • sem四象限分析法
    四象限分析法是SEM中一個常用方法,我們把帳戶內的關鍵詞按照橫坐標X=消費,縱坐標Y=轉化(若無轉化數據,替換為轉化率、點擊率均適用)按照以下四個象限進行分類:
  • 「二八」法則道出本質,「四象限法則」幹出實效
    二八法則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維弗烈度·帕累託提出,該法則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什麼意思呢?經濟學家指出,人類80%以上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也就意味著金字塔底下的人永遠佔大多數。
  • 整合四象限
    整合的前提是分化,混沌一片的世界從來不需要整合,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並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問題,更何況要切換不同的世界觀。但分化的目的不是為了製造分裂,而是為了能更加客觀地看世界。首先,人類因其自身觀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在內外圈上可分為兩種世界。外在世界即一切可被他者觀察、測量和界定的客體世界。內在世界即代表人類內心活動的主體世界。
  • 四象限法則,「兩學一做」必須處於第一象限
    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這就是關於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在「四象限法則」中,「兩學一做」應該處於哪個象限?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兩學一做」必須處於第一象限。
  • 你了解的時間四象限矩陣,可能一直都是錯的
    01—四象限矩陣存在哪些問題?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又名時間管理優先矩陣、要事第一法則、艾森豪法則等。核心內容是將事項按重要和緊急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然後按照順序來處理。大部分的文章會對四象限的劃分進行說明。但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發現這個理論在實踐中存在兩個問題:1.難以快速確認事情的重要和緊急與否一件事具體怎樣算是重要?怎樣算是不重要?什麼程度算緊急?什麼程度算不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