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尹慧勇研究組發現線粒體特有的磷脂—心磷脂調節肝細胞癌(HCC)凋亡的新機制。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
肝癌位列全球腫瘤疾病致死率第二位。HCC作為原發性肝癌中最主要的一種亞型,其比例佔全球肝癌的70%~85%,其中新增肝癌病人的55%在中國。HCC癌細胞具有區別於一般正常肝細胞的特有屬性,如抗細胞凋亡、生長信號自給自足及顯著激活的增殖、侵襲和轉移能力等。近來研究表明肝癌細胞的這些特徵與其代謝重構密切相關,其中糖酵解異常和線粒體功能異常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較多,而脂代謝重構在HCC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還亟待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特有的心磷脂代謝變化在HCC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發現,癌組織中含量最豐富的心磷脂—四亞油醯心磷脂(TLCL)及其氧化產物均顯著下降,同時證明TLCL氧化產生大量的活性脂質親電體包括4-羥基-壬烯醛(4-HNE)等。通過體外細胞實驗證明心磷脂氧化、活性脂質親電體的形成與細胞凋亡密切相關。
《中國科學報》 (2016-11-21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