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黑磷光增抗腫瘤療效

2021-01-09 SZNEWS

【深圳商報訊】(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王若琳)近日,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評選結果出爐,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圍。據悉,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

近年來,二維黑磷納米片作為一種新型光熱劑,由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響應特性,在生物醫學應用以及臨床轉化領域中引起廣泛關注。深圳大學教育部二維材料重點實驗室張晗教授團隊,聯合美國布法羅大學Prasad教授、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研究院謝中建教授,提出「用黑磷光免疫療法可增強抗腫瘤療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全英文光學學術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

據張晗介紹,黑磷光免疫療法結合CD47抗體增強了抗腫瘤免疫反應。光免疫療法指光熱材料可以引起腫瘤組織局部溫度升高,導致腫瘤免疫原性細胞死亡,釋放出內源性危險信號,從而提高腫瘤免疫原性。

張晗團隊表示,鑑於黑磷具有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和光免疫性能,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
    經過三輪評選,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成功入入圍榜單,成為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之一。據悉,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機制。 據介紹,光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始於19世紀,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光對現代醫學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並由此誕生了生物光子學。
  • 深大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事件
    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機制。深大 供圖中新網深圳1月6日電 (記者 鄭小紅)記者6日從深圳大學獲悉,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近日獲評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鑑於黑磷具有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和光免疫性能,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
  • 新研究揭示黑磷光免疫療法可增強抗腫瘤療效—新聞—科學網
    據悉,光熱治療是腫瘤治療的一種新型療法,對於化療或放療失敗以及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是一種潛在的替代療法。光免疫療法指光熱材料可以引起腫瘤組織局部溫度升高,導致腫瘤免疫原性細胞死亡,釋放出內源性危險信號,從而提高腫瘤免疫原性。 近年來,二維黑磷納米片作為一種新型光熱劑,由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響應特性,在生物醫學應用以及臨床轉化領域中引起廣泛關注。
  • 腫瘤控制率近100% 華人科學家讓免疫療效翻了1.5倍!
    通常來說,我們將患者經過治療的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腫瘤不再繼續生長)以及疾病進展。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疾病控制率100%也就意味著幾乎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本研究對象是小鼠),腫瘤都不再繼續生長,甚至還有部分患者腫瘤實現了縮小。
  • 腫瘤也能預防了?急性微生物感染能抗腫瘤
    ,對部分患者有很好的療效。後來,又有人嘗試使用大腸桿菌、牛型分枝桿菌、埃及病毒等微生物治療各種腫瘤,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微生物感染治療腫瘤既然有這麼好的效果,為什麼沒有應用到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呢?由於這些早期臨床試驗是直接用微生物感染患者或使用微生物粗提取物向患者注射,這些治療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在那時,研究人員對微生物抗腫瘤的機制還不清楚,這些原因直接或間接地阻斷了利用微生物感染治療腫瘤的嘗試。
  • 抗腫瘤納米藥物的設計:問題何在,路在何方?
    儘管抗腫瘤納米藥物有各種不同的納米載體,現有抗腫瘤納米藥物設計大都基於三個原則來提高抗腫瘤療效並降低藥物副作用:(1) 納米藥物通過腫瘤的高滲透和滯留效應(EPR)來增加在腫瘤組織中的蓄集從而提高療效; (2) 長循環納米藥物可以減少體內網狀內皮系統對納米藥物的清除
  • PD-1/CTLA-4雙抗聯合抗腫瘤!|受試者|類固醇|腫瘤|-健康界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張曉實教授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在抗癌這場戰爭中,CTLA-4就是政委,動員更多能抗癌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戰鬥前線;而PD-1是司令,可以指揮和激勵戰鬥前線的戰士奮勇殺敵——一個政委+一個司令,抗癌戰爭取得勝利的概率大增。目前已經出現將二者融為一體的PD1/CTLA4雙抗藥物,我們稱之為二代PD1。
  • 中科院打造智能抗腫瘤藥物載體
    化療藥物在治療中取得抗癌效果的同時,其毒副作用同樣會對機體正常組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反而不利於腫瘤患者的治療和恢復。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馬光輝帶領的課題組了解到,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實現降低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多年來,抗腫瘤藥物的嚴重毒副作用一直受到科學界的極大關注。
  • PD-1/CTLA-4雙抗聯合抗腫瘤!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張曉實教授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在抗癌這場戰爭中,CTLA-4就是政委,動員更多能抗癌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戰鬥前線;而PD-1是司令,可以指揮和激勵戰鬥前線的戰士奮勇殺敵——一個政委+一個司令,抗癌戰爭取得勝利的概率大增。目前已經出現將二者融為一體的PD1/CTLA4雙抗藥物,我們稱之為二代PD1。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來源:億歐作者:秘叢叢億歐大健康近日獲悉,為規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提高腫瘤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腫瘤患者健康權益,國家衛健委連續印發《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及《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0年版)》兩份重要文件,加強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 抗腫瘤藥物市場增長迅速
    數據顯示,抗腫瘤藥自從2007年超越降血脂藥後,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領頭羊,2012年的銷售額超過700億美元。  700億美元蛋糕待分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未來10年全球抗腫瘤藥物的市場空間依然很大,原因有兩點。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傳統化療藥物可分為烷化劑類、抗代謝類、抗癌抗生素類、植物類、激素類及鉑類藥物。它們大多數藥物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於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及複製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這類藥物缺點明顯,在國際抗腫瘤用藥市場上所佔比例不斷的減少,形成了以單抗(2014年佔38.4%的全球抗腫瘤藥市場)和抑制劑類(26.9%)為主導的格局。
  • 現在市場上常見的十大抗腫瘤藥
    此品對大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多種動物和人類腫瘤細胞株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2、異長春花鹼(Vinorebine)  又名長春瑞濱、去甲長春鹼,由法國PierreFabre公司開發,1989年法國上市,1992年在國內上市。此品是一種半合成的第四代長春花屬生物鹼,上市劑型為靜脈注射劑,規格為10毫克誜10毫升,是廣譜抗腫瘤藥。
  • 新抗原疫苗+PD1,療效大增!有效率59%
    PD1/L1已證明在多種腫瘤類型中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獲得長期的臨床益處。免疫聯合療法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免疫可聯合化療、靶向、CTLA4、放療等來增效,近日更是驚現PD1聯合疫苗的搭配方式!
  • CDE公開徵求《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隨著新藥研發的進展,腫瘤治療手段不斷增多、總體療效逐漸提高。隨著近年來我國在研抗腫瘤新藥種類不斷增多,研發環境日趨複雜,急需制定適合我國當前研發水平和監管環境的相關技術指導原則,明確抗腫瘤藥聯合開發的臨床試驗設計和獲益考慮。 二、背景 聯合治療的目的通常為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或提高治療便利性。對於腫瘤治療領域,聯合治療的核心目的主要是提高療效。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該論文研究的是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是一類超微粒子靶向、控釋體系,該體系對於實現抗腫瘤藥物提高療效, 減少藥物毒性和副作用意義重大。該論文報導了利用內源性小分子膽固醇疏水性修飾可德蘭衍生物--羧甲基可德蘭合成新型兩親性高分子聚合物,首次對多糖進行改性得到新型兩親性偶合物,製備了自聚集納米粒子並將其作為藥物的載體包覆抗腫瘤藥物表阿黴素,研究了藥物的包埋、釋放行為,考察了其抗腫瘤效應及細胞毒性,研究發現,通過合成新型兩親性高分子聚合物,製備的自聚集納米粒子抗腫瘤藥物載體,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效應。
  • Science|腸道菌群代謝物肌苷調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腫瘤效果
    即使有患者從ICB治療獲益,但是患者對於ICB治療敏感性存在明顯異質性,許多其他類型的腫瘤對於ICB治療具有抵抗性。因此,患者治療抵抗的機制亟待研究。最近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以影響抗腫瘤免疫反應。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可以預測ICB的治療效果。特定微生物組成調控ICB療效,用促ICB菌群輔助抗腫瘤免疫治療或將有助於克服ICB治療耐藥性。
  • 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對比
    作者 | 菜菜近日,業內相關諮詢機構公布了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物。從藥物類別看,中美差距較大。2019年,美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均為創新藥,而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中,有4個為傳統化療藥物。但也可以側面反映,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升級換代空間巨大,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藥取代傳統化療藥而走進榜單。
  • 新型抗腫瘤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藥物有望在中國誕生
    由於腫瘤是多階段形成的複雜性疾病,單一靶向的治療或單一靶點的藥物的療效都不理想,因此,整合治療成為公認的最佳腫瘤治療手段。在腫瘤的藥物治療方面,組合用藥已是常規臨床治療模式,但單分子多靶點安全有效治療腫瘤的藥物鮮為人知。
  • 健康報 丁健:把抗腫瘤藥物研究做到頂尖
    今年年初,該所掌門人丁健院士領銜的「拓撲異構酶Ⅱ新型抑制劑沙爾威辛的抗腫瘤分子作用機制」研究又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讓腫瘤患者吃上好藥我的最大願望就是多研發出幾種有效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一類抗腫瘤新藥,讓腫瘤患者吃得起藥、吃上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