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常見的十大抗腫瘤藥

2020-11-22 39健康網

  1、奧沙利鉑(Oxaliplatin)

  由瑞士Debiopharm公司研究開發,法國Sanofi公司生產銷售,1999年10月在法國率先上市,隨後在歐洲、南美等地上市。我國於1999年批准進口奧沙利鉑注射劑。此品對大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多種動物和人類腫瘤細胞株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2、異長春花鹼(Vinorebine)

  又名長春瑞濱、去甲長春鹼,由法國PierreFabre公司開發,1989年法國上市,1992年在國內上市。此品是一種半合成的第四代長春花屬生物鹼,上市劑型為靜脈注射劑,規格為10毫克誜10毫升,是廣譜抗腫瘤藥。

  3、紫杉醇(Paclitaxel)

  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開發的一個全新植物抗癌藥,1993年10月首次在美國上市,國內首次上市的時間為1995年。該產品主要以抑制腫瘤細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腫瘤體積逐漸縮小,而非直接殺死白細胞。

  4、多西他賽(Docetaxel)

  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研製開發並生產的一種新型抗腫瘤藥物,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細胞瘤。1995年4月首次在墨西哥上市,隨後在英、美、法、意、德、日等地上市,1996年進入我國,自2002年起先後有多家國內企業開始生產仿製品。

  5、吉西他濱(Gemcitabine)

  由禮萊公司開發,1995年在瑞典、荷蘭、芬蘭和南非等地首次上市,1999年12月批准在國內應用。此藥是二氟核苷類抗代謝抗癌新藥,為去氧胞苷的水溶性類似物,最初開發時用於抗病毒。目前,該藥已批准用於治療胰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用於治療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正在進行。

  此產品毒性較低,其作用機制比較新穎(掩蓋性DNA鏈中斷而阻止DNA合成),是一個有前途的聯合化療藥物。

  6、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由Roche公司開發的口服氟代嘧啶類抗腫瘤藥物,1998年先後在瑞士、美國上市,於1999年11月開始在中國進行註冊臨床試驗,由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5個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進行臨床試驗,主要用於治療結腸直腸癌。

  7、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由Roche公司開發,1998年在英國上市,2001年全球的銷售量已達到17億瑞士法郎。該產品是一個重組的嵌合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用於難治性的單分化或濾泡型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標誌著單克隆抗體進入臨床治療階段,開創了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新途徑。

  8、羥基喜樹鹼(Hydroxycam pothecin)

  由中科院藥用植物所開發,1996年在國內首次上市,上世紀70年代在國內開始生產。此藥對多種惡性腫瘤有效,目前除應用於消化道腫瘤、肺癌、生殖系統腫瘤外,在白血病等其他腫瘤的治療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

  9、吡柔比星(Pirarubicin)

  由日本MeijiSeikaKaisha(明治制果)製藥株式會社開發,1988在日本上市,1993年在國內上市。本產品抗腫瘤活性與多柔比星相當或略高,對肺轉移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效果應用表明,此藥對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等有較好療效;局部動脈灌注及膀胱內給藥較全身給藥療效高。

  10、表柔比星(Epirubicin)

  由義大利FarmitaliaCarloErba公司開發,1984年12月首次在義大利上市,在國內上市時間為1998年。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阿黴素)的換代產品,二者的區別在於阿黴素氨基糖部分中C4羥基的反式構型,此藥的骨髓毒性和心臟毒性均比多柔比星低。由於本品的肝清除量較高,肝動脈給藥後,其血漿清除率也比靜脈給藥高,所以多用於局部化療如肝動脈插管給藥或腹腔內化療。

(實習編輯:臧書文)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對比
    作者 | 菜菜近日,業內相關諮詢機構公布了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物。從藥物類別看,中美差距較大。2019年,美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均為創新藥,而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中,有4個為傳統化療藥物。但也可以側面反映,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升級換代空間巨大,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藥取代傳統化療藥而走進榜單。
  • 國內抗腫瘤藥市場:植物藥增長快,中藥製劑潛力大,單抗藥物將是最大...
    抗腫瘤藥品類眾多,且單一品種大都針對不同的細分疾病領域。隨著抗腫瘤藥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和部分現有品種適應症的增加,以及單抗藥物等新藥研發上市,重磅級的抗腫瘤新藥呼之欲出。全球抗腫瘤藥市場很大程度上由創新藥物驅動,新藥的不斷湧現和推廣,以及原有產品在適應症上的不斷擴大,使得市場快速擴張。2014年全球十大暢銷品牌藥物中,前10位藥物銷售額已高達800多億美元。其中,癌症治療藥物佔3席,分別是羅氏的利妥昔單抗(美羅華)、貝伐單抗(阿瓦斯汀)和曲妥珠單抗(赫賽汀),三藥銷售額總計約200多億美元,佔全球前10位產品近三成份額。
  • 100+億市場爭鋒!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盤點國內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據米內網數據顯示,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終端抗腫瘤化藥已達到了765.15億元市場規模,同比上一年增長了13.23%。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步步提高,大健康意識和精準醫療需求日新月異。
  • 抗腫瘤藥物市場增長迅速
    數據顯示,抗腫瘤藥自從2007年超越降血脂藥後,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領頭羊,2012年的銷售額超過700億美元。  700億美元蛋糕待分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未來10年全球抗腫瘤藥物的市場空間依然很大,原因有兩點。
  • 國內外抗腫瘤藥物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同時,單抗、激酶抑制劑等新型抗癌藥物持續推向市場,助推抗癌藥物市場快速擴張。據IMS數據統計,抗腫瘤藥自從2007年超越降血脂藥後,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領頭羊,2012年的銷售額超過了700億美元。儘管有一些重磅藥品面臨專利懸崖的困境,然而由於各大藥企熱衷於腫瘤藥物研發,後續產品及時補充,使得抗腫瘤藥物在疾病治療領域將繼續佔據絕對優勢。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圖4 1997-2017年FDA批准的抗癌藥物分類數據來源:國家藥監局2017 年全球前10大抗腫瘤藥全部為靶向藥,其中6種大分子靶向抗腫瘤藥(單抗、細胞因子),4種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2017年前十藥物合計銷售額共540.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4%,佔2017年全球抗腫瘤市場份額達47.9%。
  • 藥理學家韓銳追憶抗腫瘤藥研究—新聞—科學網
    今年88歲的藥物所科學家韓銳便是他們當中的一員,與韓教授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藥物所的會議室,這是一位中等身量、穿著樸素、聲音洪亮的長者,幾番交談,言語間讓人感受到爽朗、質樸和坦誠的性情,韓教授同時代的科研工作者們出生於風雨如晦的舊時代,經歷了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研究生涯,參與了科學技術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發展,豐富的人生經歷也沉澱了歲月洗鍊後獨有的返璞歸真和從容平和。
  • CDE公開徵求《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為切實鼓勵創新,引導開展科學有序的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藥品審評中心組織撰寫了《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本指導原則的前言和背景,介紹了撰寫背景和目的。聯合開發依據部分,介紹了在開展聯合給藥的探索性臨床試驗前,應具備的合理性依據。
  • 蘿蔔硫素抗腫瘤研究有望產業化
    原標題:蘿蔔硫素抗腫瘤研究有望產業化  在美國《時代》雜誌推薦的十大健康食品中,西蘭花的抗癌作用名列第四。從西蘭花中提取的植物成分——蘿蔔硫素是所有天然抗癌物質裡效力最強、效果最好的活性成分,被各國科學家視為明星抗腫瘤因子。但在每1000克西蘭花中,僅能提取出蘿蔔硫素0.5克,因此被譽為「抗癌黃金」。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抗腫瘤藥物海內外市場巨大IMS數據顯示,2010-2014年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複合增長率為6.5%。2014年其市場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美國佔40%的市場份額),預計到2020年將以6%的複合增速上升至1500億美元。
  • ACS Macro Lett:為抗腫瘤藥披上「天然抗菌衣」
    有一種神奇的囊泡,不僅自身具有優良的天然抗菌性能,而且還能將抗腫瘤藥包裹起來,直接送達癌症患者的病灶部位,集中優勢「兵力循此研究思路,課題組將人工合成的抗菌肽連接到天然高分子材料「殼聚糖」上,並進一步成功合成出高效低毒抗菌高分子納米囊泡。
  • 百靶競技愈演愈烈,中國製造的me too類抗腫瘤藥患者會買單嗎?
    近期,抗癌明星藥PD-1的醫保談判引起廣泛關注,國產創新藥和進口藥品同臺競爭,顛覆了長期以來中國藥企只能做仿製藥的狀況。現在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格局,已經從進口創新藥、國產仿製藥兩大板塊,發展為國產仿製藥、國產創新藥、進口創新藥三大板塊。尤其在PD-1治療領域,未來將由國產創新藥主導醫保市場。
  • 抗腫瘤藥物已成為國內醫院用藥增速最快類別
    目前,腫瘤外科學、腫瘤放射治療學、腫瘤化學治療學構成了現代腫瘤治療學的三大支柱,3種手段互有特點,互為補充。相對於手術和放療,近年來,化療的進展最為迅速,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腫瘤藥物已超過80隻,並且每年都有多隻新品上市,在臨床需求和新品上市的共同推動下,醫院抗腫瘤藥物市場成為國內醫院藥物市場增速最快的類別。
  • 每7分鐘就有人得癌症,腫瘤治療市場這三條賽道蘊含多少機會|創業藥...
    如此高的增速數字背後,蘊藏著腫瘤治療的巨大市場機會,也讓中國腫瘤醫療和醫藥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而腫瘤藥、醫療服務以及新技術治療的市場空間也引得國內外企業競相追逐。國內抗腫瘤藥物市場競爭格外激烈,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年版),抗腫瘤藥物種類已發展到七大類160多個品種。參與企業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羅氏、諾華、阿斯利康等跨國生物製藥巨頭,第二類是恆瑞、齊魯等傳統大型製藥企業,第三類是創新藥新銳企業,如百濟、信達、君實等。抗腫瘤藥物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上海等地。
  • 亞盛醫藥抗腫瘤新藥管線深度解讀
    談及中國的創新藥,無論是研發,還是投資,真正在中國火起來也不過是近幾年的光景。事實上,直到2015年CFDA大刀闊斧開展藥審改革之前,在國內做創新藥始終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一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都得審上一兩年,投資人對此興趣寥寥。僅以此論,類似亞盛這種從早年熬到今天且仍然活躍的新藥研發公司,無疑都是值得尊敬的。不過,相比其他同輩的明星藥企,亞盛的畫風有些特立獨行。
  • 抗腫瘤小分子藥研發商「華昊中天」獲數億元新一輪融資,要推進新藥...
    據了解,埃博黴素的抗腫瘤作用機理與紫杉醇相似,即能促進微管蛋白的聚合,從而誘導細胞凋亡,後者一直被世界公認為「近15年來發現的最主要的抗癌新藥」。相對來說,埃坡黴素為非紫杉醇類藥物,屬於廣譜高效抗癌藥物,且對耐受紫杉醇和其它多種化療藥的耐藥性腫瘤具有很好的療效,還能通過微生物發酵大規模生產,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也能克服由於紫杉醇的開發所造成環境汙染,市場潛力巨大;另外,其水溶性較好且結構比紫杉醇簡單,有可能獲得新型埃坡黴素衍生物,這些都使其一度成為國際抗腫瘤新藥開發的一個熱點。
  • 第四十九章 抗惡性腫瘤藥--第一節 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及分類
    第一節 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及分類   抗惡性腫瘤藥的主要作用是殺傷癌細胞,阻止其分裂繁殖。茲先介紹其分類與細胞增殖動力學內容。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的合成需要嘧啶類前體和嘌呤前體及其合成物,所以這一類型作用的藥物又可分為①阻止嘧啶類核苷酸形成的抗代謝藥,如5-氟尿嘧啶等。②阻止嘌呤類核苷酸形成的抗代謝藥,如6-巰嘌呤等。③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藥,如甲氨蝶呤等。④抑制DNA多聚酶的藥,如阿糖胞苷。⑤抑制核苷酸還原酶的藥,如羥基脲。
  • 抗腫瘤藥物研發現狀與趨勢簡述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收益越來越大,2017年,全球癌症治療費用已經超過1330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近960億美元。有研究稱,未來五年內,該領域研發資金能達到1800-2000億美元,5年複合增長率為10%-13%。在過去5年,有63個抗腫瘤藥物被批准,涵蓋24種不同的腫瘤類型。
  • 30年,中國在罌粟籽油抗腫瘤領域從0做到領先
    罌粟籽油因其在分子量、油滴特性、脂肪酸結構、碘化合成效果、選擇性沉積和人體吸收方面的優勢,自上個世紀上半葉就被國際上的尖端醫學機構選為抗腫瘤製劑的第一載體。主要應用在俗稱「癌症之王」的肝細胞癌(HCC)的臨床治療中。
  • 百濟神州:中國腫瘤創新藥龍頭還是燒錢黑洞?
    行業分析:腫瘤創新藥行業需求和滲透率的不斷提升  得益於頂級的創業團隊,百濟神州從創立就瞄準了一條黃金賽道:腫瘤創新藥。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19-2023年全球藥物市場CAGR約5%,2023年達約1.6萬億美元,全球腫瘤市場CAGR約為11%,2023年達2500億美元,佔全球藥物市場的16%,明顯高於全球處方藥市場增速。  全球腫瘤市場高速發展,中國腫瘤市場增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