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中,記載了一料熟地膏,用的就是熟地一味藥,煎熬3次,分次過濾、去滓、合併濾液,用文火煎熬濃縮至膏狀,兌入蜂蜜成膏。
功能滋陰補腎、添精益髓,用於治療血虛發熱、精髓不充、腰腿酸軟。
在《景嶽全書》中另記載一料兩儀膏,用熟地黃500克、紅參120克、蜂蜜120克共同熬製,功能大補氣血,治療勞損。
張景嶽說,精氣大虧,諸藥不應,或克伐太過,耗損真陰,虛在陰分,精不化氣者,莫妙於兩儀膏。
又說,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服用兩儀膏調補元氣,尤為神妙。
形體消瘦,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遺精,潮熱盜汗病症,服之有補虛療損的作用。
其他如《溫病條辨》的專翕大生膏,《百一選方》的百花膏,《祝味菊先生丸散膏方選》的滋補下元膏,以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的益壽固元膏、健身長春膏等補益膏方,藥味多至三十餘種,但均是將熟地作為膏方的主藥的。
將熟地浸酒的做法也很常見,據說乾隆帝最愛喝的養生藥酒就是龜齡酒和松齡太平春酒,其中都用到了熟地和當歸。
在日常的菜餚中,也可以放入熟地,以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
如宋代醫書《太平聖惠方》中的熟地黃芪羊肉湯,取熟地50克、黃芪50克、當歸20克、白芍15克及生薑大棗,與750克羊肉共同燉煮,可以起到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的作用,有助於調治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等。
另有一道熟地豬蹄煲,取熟地20克、酸棗仁10克、豬蹄500克,按常法煲熟食用,可滋陰補腎、補血安神,用於調治眩暈、心悸、失眠多夢、心煩不安、潮熱盜汗等。
老中醫施科普文章「名人善用熟地,熟地成就名人」 刊登於11月17日《中國中醫藥報》養生版。
施仁潮主任中醫師坐診時間安排
周一上午:杭州方回春堂國醫館城西館
(古墩路69號)
周二上午:杭州湯養元中醫門診部
(中山中路323號)
周二下午:杭州桐君堂中醫門診部
(體育場路474號)
周三上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古翠路234號)
周五下午: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門診部
(慶春東路雙菱路102號)
周六上午:北京同仁堂國醫館
(平海路12號)
周六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三門診部
(大井巷86號)
周日上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一門診部
(安榮巷11號)
周日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二門診部
(中山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