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天冷了,在家用熟地燉點羊肉豬蹄補補腎吧

2021-02-12 老中醫施


  在《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中,記載了一料熟地膏,用的就是熟地一味藥,煎熬3次,分次過濾、去滓、合併濾液,用文火煎熬濃縮至膏狀,兌入蜂蜜成膏。

  功能滋陰補腎、添精益髓,用於治療血虛發熱、精髓不充、腰腿酸軟。


  在《景嶽全書》中另記載一料兩儀膏,用熟地黃500克、紅參120克、蜂蜜120克共同熬製,功能大補氣血,治療勞損。

  張景嶽說,精氣大虧,諸藥不應,或克伐太過,耗損真陰,虛在陰分,精不化氣者,莫妙於兩儀膏。

  又說,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服用兩儀膏調補元氣,尤為神妙。

  形體消瘦,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遺精,潮熱盜汗病症,服之有補虛療損的作用。


  其他如《溫病條辨》的專翕大生膏,《百一選方》的百花膏,《祝味菊先生丸散膏方選》的滋補下元膏,以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的益壽固元膏、健身長春膏等補益膏方,藥味多至三十餘種,但均是將熟地作為膏方的主藥的。

  將熟地浸酒的做法也很常見,據說乾隆帝最愛喝的養生藥酒就是龜齡酒和松齡太平春酒,其中都用到了熟地和當歸。


  在日常的菜餚中,也可以放入熟地,以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

  如宋代醫書《太平聖惠方》中的熟地黃芪羊肉湯,取熟地50克、黃芪50克、當歸20克、白芍15克及生薑大棗,與750克羊肉共同燉煮,可以起到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的作用,有助於調治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等。

  另有一道熟地豬蹄煲,取熟地20克、酸棗仁10克、豬蹄500克,按常法煲熟食用,可滋陰補腎、補血安神,用於調治眩暈、心悸、失眠多夢、心煩不安、潮熱盜汗等。


老中醫施科普文章「名人善用熟地,熟地成就名人」 刊登於11月17日《中國中醫藥報》養生版。

施仁潮主任中醫師坐診時間安排

周一上午:杭州方回春堂國醫館城西館

(古墩路69號)

周二上午:杭州湯養元中醫門診部

(中山中路323號)

周二下午:杭州桐君堂中醫門診部

(體育場路474號)

周三上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古翠路234號)

周五下午: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門診部

(慶春東路雙菱路102號)

周六上午:北京同仁堂國醫館

(平海路12號)

周六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三門診部

(大井巷86號)

周日上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一門診部

(安榮巷11號)

周日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二門診部

(中山中路)

相關焦點

  • 熟地怎麼吃補腎 推薦冬季養腎湯
    熟地,也成熟地黃,是由生地燻至黑潤而成,五色入五臟,熟地黃是黑色的,不錯,它就是補腎的。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有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的功效。原料:羊肉70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大棗數枚,生薑3片。
  • 範醫師:冬令藥膳 -- 十全大補
    實際上,十全大補湯是由四君子湯 (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 )及四物湯( 當歸、熟地、芍藥、川芎 ) 再加上黃耆及肉桂總共十味中藥所組成。中醫認為四君子湯是治療脾胃虛弱,氣虛的主方。而四物湯,是補血調血治血的總方,加上了大補脾肺及三焦氣的黃耆以及補腎命門火的肉桂。於是,十全就成了氣血兩補、行陽氣補命門火的大補方,因此冬日體寒體虛就十分適合用來進補。不過我一貫的藥膳觀念,首先一定要不難吃,能夠有點美味就更好了,這十全大補湯燉肉再調點佐料喝起來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
  • 小寒了,溫暖身心怎麼能不來一發羊肉爐!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天吃羊肉來調養身體的做法。所以呀,在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些牛羊肉和堅果類等,還可以結合藥膳來進行調補。今天令子的小寒節氣食譜是藥膳羊肉爐。藥膳羊肉爐羊肉溫性,能助元陽、補精血。熟地、當歸、紅棗能補血;黨參、黃芪來補氣;枹杞子滋陰;桂枝溫通經脈,陳皮健脾理氣。
  • 秋冬之季必備藥膳「補冬」
    即將進入冬季,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立冬節氣陰盛陽衰,慣吃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補冬」。
  • 冬至補四神湯,中醫師:顧脾胃
    俗語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但中醫師認為,寒冬進補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
  • 三款冬補藥膳 專對便秘 手腳冰冷 脾胃差
    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當歸鴨、燒酒雞等等,都是民眾常用的藥膳,如果補過頭了,恐易流鼻血、便秘。冬補是傳統的節令大事,依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冬令進補可暖身應付寒冬,又能調養身體。但需依個人體質,選擇不同藥材進行補冬。才不會補出口乾舌燥、口腔潰瘍、便秘、流鼻血等症狀。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涼補。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涼補。
  • 藥膳羊肉做法,一道特適合冬天下雪後的禦寒暖身羊肉吃法
    季是比較好的進補時節,我們可以通過改善飲食來達到強身健體和暖身禦寒之功效,今天趁著濟南的雪天,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的禦寒藥膳—藥膳燉羊肉,三個步驟,暖暖一鍋!老規矩,上圖鎮樓總的說來,羊肉比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而且比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都要少。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吸收,多吃羊肉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
  • 乍暖還寒的季節,來一款祛風溼補肝腎的羊肉煲吧!
    巴戟天巴戟天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的作用,特別適合腰酸腿痛、骨質增生的老年人或有運動損傷的人群使用。巴戟天羊肉煲:羊肉250克、巴戟天30克一起燉煮,可適當配伍生薑、黃酒、鹽進行調味,能夠補益腎經。
  • 推薦6份立冬食療進補養生藥膳食譜
    、藥燉排骨等藥膳「補冬」。將蔥姜爆炒後,加入適量水,把海參放入鍋內,水開後,加入調料,鴿蛋,用大火煮20分鐘後放入枸杞子,改為小火燉1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補肝腎,益精氣,豐肌膚。  原料:鹿肉300克,當歸3克,阿膠8克,紅棗10克,枸杞2克。  調料:鹽適量。
  • 每日一湯│冬蟲草燉水鴨補肺益腎,適合常抽菸的中年男人哦
    我國傳統滋補中藥材冬蟲夏草,具補腎助陽、補肺平喘、補虛損、益精氣的作用。所以,春節期間適合選擇冬蟲夏草進行補腎藥膳調養。  冬蟲夏草,簡稱「蟲草」,其味甘、性平,歸肺腎兩經,具補腎壯陽益精、補肺平喘止咳的作用。《本草從新》稱它「保肺,益腎止血,化痰」。《藥性考》一書說它能「秘精益氣」,具補肺強腎的作用。
  • 冬天的第一頓羊肉火鍋
    而說到秋冬滋補,那麼最合適的食材莫過於「羊肉」了。「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據《本草綱目》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益腎氣」,是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之佳品。常吃羊肉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羊肉的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包含有尼克酸,維生素A,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C,煙酸以及多種的礦物質等等的營養物質。
  • 【每日一膳】天冷要喝湯,當下最受歡迎的藥膳湯做法就在這裡了!
    熬藥膳湯第一步,將所有材料清洗乾淨後,一起倒入湯鍋當中。第二步,加入合適的清水大火燒開,水量應各人和各家庭需要可以有所增減。最後一步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2個小時以上,關火前放入少量的食鹽調味,放至常溫後就可以飲用了。 說到藥膳湯,烏雞黃芪黨參湯也算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了。
  • 為什麼你燉的雞湯不好喝?這些細節你不了解~
    防止呼吸疾病還能提高免疫力 每個刮著寒風的夜晚,都迫不及待的鑽被窩,然而你會發現,並沒什麼用;每到秋冬季節面色蠟黃,痛經的更痛、月經不調的更不調...取暖器,止疼藥都是治標不治本,開個方子吧,喝中藥一言難盡。
  • 【立冬養生食譜】羊肉燉蘿蔔+涼拌藕片+十全炆補湯
    材料:羊腿肉,蔥,姜,陳皮,料酒,白胡椒粉,鹽,雞精,香菜末。做法:1. 羊腿肉洗淨,切寸塊備用;2. 鍋中水沸後,放入羊肉塊,大火再次煮開,撇開浮沫,撈出羊肉,衝淨羊肉上的備水備用;3. 砂鍋水開後,放入蔥、姜、陳皮,放入羊肉、料酒、白胡椒粉,煮半個小時;4.
  • 冬季常吃羊肉好處多
    不僅可以補腎壯腰,而且還有非常好的調理腸胃功能的作用。那麼日常生活中羊肉的功效有哪些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羊肉蘿蔔湯製作:羊肉500克切塊,蘿蔔500克切塊,草果兩個(去皮),甘草3克,生薑5片,同放鍋內煮湯,湯煲好後加少量食鹽調味食用。功效:有補中健胃、益腎補陽作用。適用於病後體虛,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 冬天這樣吃羊肉,暖身又滋補!但4種人沒這個口福
    中醫認為,羊肉是溫熱食物,走腎經,入心經、脾經、肺經,具有補精血、補心氣、養心陽、療肺虛等功效,是很好的藥膳食材。但是,單吃羊肉又容易膩,每次吃羊肉時不妨加點「料」,能讓羊肉既美味又營養。羊肉加一物,營養翻倍1、羊肉 杜仲杜仲味甘性溫,可以補腎降壓、強壯筋骨,羊肉可以補虛,二者一起吃有溫經、散寒、補陽之效,也可緩解腰膝酸軟。做法:選用羊肉250克,杜仲20克,生薑適量。
  • 燉個豬蹄居然燉出一鍋綠色湯!整個人都不好了!
    4月4日下午周女士在槐蔭區沃爾瑪三樓生鮮區花了15元購買生豬蹄一個,回家後她將豬蹄放進家中冰箱冷藏上,並在5日中午左右將豬蹄拿出用鋁鍋清水燉煮。回到家後,她將豬蹄放進鍋裡燉煮十分鐘後,想用勺子撇去豬蹄湯上的浮沫時,發現湯的顏色不對勁,「沫沫發綠,湯也泛綠。」工作人員確稱,超市的豬蹄沒有任何問題,都有檢疫檢驗合格證書,每天進的都是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