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天冷就該多吃「大魚大肉」,那麼「冬季吃肉禦寒」這一說法,在營養學上,是否符合人體健康的需求呢?
一方面,食物在消化時本身會釋放出熱能。另一方面,肉類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具有很高的食物熱效應(可達30%),進食消化它們的過程中,會刺激人體產生額外的熱量消耗,幫助身體「產熱」。所以,多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來保暖,不無道理。
但是,長期攝入過量會給身體帶來健康負擔。第一,熱量超標,易導致肥胖。第二,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第三,蛋白質過量,增加腎臟負擔。
那麼,冬季飲食禦寒,除了吃「大魚大肉」,還有什麼別的妙招嗎?
1.適量吃魚禽肉,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像火腿、煙燻肉、臘肉這類加工肉類由於鹽分過高,會增加患高血壓、胃癌等風險,也需要少吃。
2.保證充足蔬菜水果。例如柑橘類、獼猴桃、鮮棗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應吃300-500克蔬菜和250-300克水果。
3.以豆製品代替部分肉類。大豆、豆腐、豆乾的蛋白質含量高,必需胺基酸的組成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
4.巧用香辛料烹飪。在菜餚中放點薑片、薑黃、肉桂、辣椒等香辛料,在不增加熱量攝入的基礎上,增加身體散熱,達到溫暖的效果。
來源:人民健康網
編輯:楊立明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微信號:zrzyb-syyd
主辦:自然資源部離退休幹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