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做肺移植的手術室門口,我籤下了器官捐獻同意書……

2021-02-21 呼吸界

作者:胡偉傑(患者)

賀中日醫院肺移植科從去年3月份成立以來,已成功地進行了百例肺移植手術,給遊走在瀕臨死亡邊緣線上肺末期危重病人第二次生命、重生的生命!我本人就是這百例肺移植重生者的一員,今天就自己親身經歷、深切體會跟大家談談,肺移植前與肺移植後的感受。

我患慢阻肺、肺氣腫、肺大泡、還有肺纖維化已有十五年之久。在這十五年的時間裡,不知求過多少醫,吃過多少種藥,真是數不盡數。受盡了肺疾病的折磨也是無以言表的。平時只能依靠制氧機來吸氧,靠呼吸機來排出滯留在肺中的二氧化碳維持生命,但生命的質量差到了極致,活得生不如死。

到了2017年5月,我的病情發展到邁不開步伐,每走一步路,呼吸已極其困難,別無他醫,只在家裡等死。我兒子根據我的病情、病歷在中日醫院諮詢了陳靜瑜教授,後來又到中日醫院肺移植進行系統的檢查評估,當宣布我符合肺移植條件時,強烈的求生欲望、無比激動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我有救了,我有救了!

終於,2017年6月30日,在陳靜瑜教授妙手回春之術下成功地進行了右肺移植,至今己整整一年了。曾經羨慕別人能正常呼吸,曾經夢想著自己也能和他一樣正常呼吸新鮮空氣,如今都實現了。

回顧這一年多來,在中日肺移植科醫務人員的辛勤耕作,無私奉獻精神拯救了多少個像我一樣的危重病人。有些病友從術前的命懸一線,到術後危在旦夕,經歷了耐碳青雷烯的肺克、重症肺炎、CRE膿胸、心功純衰竭、休克等等;以及自己肺移植後第三天患橫結腸穿孔,再次進行了高風險的橫結腸切除和造瘻手術。我們這些曾經命懸一線的危重病人,如今每日登山、輕鬆踱步、一口氣行走六七八千米。

我們有幸趕上好時代、遇見好大夫,像我們這樣危重病人能奇蹟般地重生,這在亞洲的醫學史是絕無僅有的。這一年多來,我們在中日肺移植科感受到了無窮的關愛,許多個危在旦夕的生命獲得了重生,欣慰的是肺移植科所有醫務人員辛勤的努力和付出沒有白費,走在生死邊緣線上的患者一個個起死回生。再次慶幸我們趕上了醫學發展先進技術的好時代,我們肺移植者也將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每一天,讓重生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更有意義。絕不辜負中日肺移植科全體醫務人員所有的關愛、付出和期待。

相關焦點

  • 神東一礦工正值壯年,卻籤下遺體和器官捐獻同意書!原因是…
    將愛心款送給白血病患兒彤彤後,肖永偉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沒事的時候,他就反覆上網查詢關於白血病治療的方法,發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此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漸漸在他心中出現。  一天,肖永偉在公園晨練,遠遠看見紅十字會正在進行義務獻血活動。望著那鮮紅的橫幅,肖永偉在原地來回踱步了幾分鐘。
  • 十大公證案例 | 親屬活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公證
    2.公證員應搜集證據材料證明捐獻人、接受人二者之間的關係,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二)申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審查1.應當審查人體器官捐獻者是否自願,是否受到一些組織或者個人強迫、欺騙或者利誘。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什麼是器官捐獻?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並不是這樣。很多人會誤解,以為死後捐獻器官就意味著遺體會被用作醫學研究,會被解剖,這是把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混為一談了。遺體捐獻一般是捐獻者遺體捐給醫療單位或者醫學院校,進行科研、教學之用。器官捐獻只是在人去世後,摘取可用的器官,用以救治他人的生命。目前,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等。
  • 醫院爭分奪秒完成2例捐獻6臺大器官移植
    12月3日晚上,安醫大一附院手術室裡燈火通明。24小時,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團隊完成了2例肝臟移植手術、4例腎臟移植手術。4個家庭的大愛之舉,讓6個生命在這裡開始了他們嶄新的人生。一名6個月大的嬰兒被判定為腦死亡後,家長含淚捐出了孩子的肝臟、腎臟和角膜。
  • 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因高血壓導致腦出血昏倒建水縣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梁偉告訴我們 患者在工作當中突然倒地送到醫院後CT檢查發現病人腦幹出血通過積極努力對症治療後病人的病情持續惡化出現了腦死亡和家屬反覆溝通病情之後家屬同意做器官捐獻
  • 法國器官捐獻新法:生前沒有提出反對 死後默認同意捐贈
    根據新規,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據英國《衛報》報導,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器官捐獻新法正式生效。該法規設置了「預設默許」原則,也就是說,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
  • 「活體器官捐獻」公證 體現人間真情
    父親把肝臟移植給兒子……這些關於活體器官移植的報導越來越多地見諸於報端給眾多等待移植的患者帶來希望但是活體器官移植卻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不久前,蘭州恆信公證處接到蘭州陸軍總院普外科電話,稱一患者需要對活體器官移植進行公證,希望我處為其提供幫助。
  • [EASL訪談]活體肝臟移植器官捐獻倫理下的東方與西方
    在屍體器官移植的肝源非常稀少,而且需要依據國家政策進行分配。大多需要肝臟的患者都必須要等待很長時間,在亞洲國家這個等待的時間還有可能隨著肝源需求的增加而延長。如果患者接受了認識的志願者供體的肝臟,並進行了活體肝臟移植,那麼就會大大縮短等待的時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活體肝移植和屍體肝移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手術。
  • 瑞士對器官捐獻的需求達到歷史最高峰
    法國從2017年元旦起引入「預設默許」器官捐獻新法,而瑞士仍然需要捐獻者或其親屬明確表示同意,才能捐獻器官。
  • 【關注】一附院薛武軍教授當選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器官捐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6年9月9日,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器官捐獻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一附院腎臟病醫院腎移植科薛武軍教授當選主任委員,燕航副教授當選秘書長,李楊博士當選工作秘書。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器官移植醫師分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教授、中國醫師協會會員部高峰主任出席本次成立大會。
  • 23歲護士不幸離世,捐獻器官讓2人重獲新生
    但她的大愛留在了人間——於媛媛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將使2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媛媛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不同的人生。▲同事們和手術臺上的於媛媛做最後的告別出生於醫學世家的於媛媛2018年7月份大學畢業後,入職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正式成為一名護士。
  • 巢湖市:90後接線員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8月16日,巢湖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接線員張欣晨收到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光榮地成為該基金會「施予受
  • 器官捐贈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由此可以看出,在器官如此缺乏的今天,希望更多的死者器官能夠被有效利用也是顯得十分重要的,但是事實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捐獻」還必須先通過法律和倫理等方面的審查,只有符合要求的患者才能夠進行自身的捐獻。那麼,對於能夠有資格捐獻的患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標準呢?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現實中的器官、遺體捐獻與民法典1006條的衝突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一條實際上繼承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的規定:「捐獻人體器官的公民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本號值班微信:yyyzwsgzh,歡迎醫療人添加這類事應該發生過多起,只不過沒報導出來,誰有關係,誰出錢多,誰可能先做器官移植
  • 一歲寶寶離世捐獻五個器官!九個月女寶移植肝臟「重生」
    但在悲傷籠罩時,父母做了一個偉大的抉擇:捐獻年幼女兒身上的器官挽救其他患者,讓那些家庭不再承受失親的悲傷。這帶著祝福的生命大愛,挽救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3位器官衰竭患者。1月27日,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的九個月大的女寶寶玲玲(化名)躺在浙大一院肝移植ICU病房裡,黑眼珠滴溜溜地轉動著,好像在找媽媽,而玲玲媽媽在ICU外期待著玲玲能快快康復,健健康康成長。
  • 身邊的感動|他接力了5人的生命,宣城第6例人體器官捐獻昨天下午完成
    7月10日,去世的徐咬齊被推進了宣城市仁傑醫院的手術室,他的遺體在上海、合肥專家的手術刀下,一雙眼角膜、一個肝臟、一對腎臟被取出
  • 包頭一男子意外離世,器官捐獻讓3人重獲新生
    1月7日一臺特殊的手術在內蒙古包鋼醫院進行51歲男子因二次腦出血導致腦死亡家人在悲痛之餘決定捐獻他的器官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