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鍋別超過兩小時,放點豆腐可以清熱瀉火

2021-02-13 健康佛山
本周隨著冷空氣的到來,佛山將迎來持續的溼冷天氣。而不少市民都喜愛在這個時候與家人朋友打火鍋,各大火鍋店的生意也紅火起來。不過,吃過火鍋後,不少人會出現爛嘴角、口腔潰瘍甚至便秘、痔瘡復發等「上火」的症狀。為此,中醫專家建議,要減少吃火鍋而引起的上火症狀,可以在湯料選擇和食材選擇,以及食物搭配等方面多加注意。

  探因:溫熱鍋底、食材都易上火

  「上周末,和幾個同事一起聚餐吃了火鍋。因為怕上火,我們沒有選很辣的湯底,選了清湯火鍋,不過吃了不少的羊肉。到了第二天,就感覺嗓子不太舒服,牙齦還有些痛。」12月1日,在市中醫院對面的開心大藥房,前來買牛黃解毒片的市民程凱說。對此,佛山市中醫院營養科張年副主任醫師就指出,在中醫看來,上火就是內生燥熱,使得人體出現各種「燥」的表現。而火鍋屬於溫熱之品,以川味火鍋最為刺激,吃多了常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溼邪,繼而出現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嘴唇燥裂等「上火」症狀。

  除了鍋底,張年也提醒,食材不對也可能會引起上火。吃火鍋不少人愛以羊肉、牛肉等高熱量食物為主,而這些食物多偏溫性,如果內熱較盛的人,吃多了也會引起上火。此外,現在還興起了不少的中藥滋補火鍋。一般會在湯底中添加黨參、北芪、當歸之類的補益藥材,而對於體質屬於陰虛、溼熱的人或者虛不受補的人,則不但起不到滋補的功效,還會引致燥熱內蘊,這也是引起上火的一大原因。

  注意:陽熱體質別吃麻辣鍋

  要避免吃火鍋上火,張年就指出,首先要儘量少選擇麻辣的鍋底。由於廣東的氣候特徵,以及人的體質特點,與四川、重慶等地不同,吃麻辣鍋底很容易上火。為此,儘量要選擇清湯火鍋,尤其是陰虛或者陽熱體質的人。另外,還不要盲目選擇中藥滋補火鍋。

  而在食材選擇上,吃火鍋時還要少吃牛肉、羊肉等,可以多用雞、魚肉代替。吃火鍋時還要注意犖素搭配,可以搭配一些寒涼性質的蔬菜,如豆腐、白菜、冬瓜、竹筍、海帶、蓮藕、蘑菇等。

  此外,豆腐可謂吃火鍋最佳伴侶,它是含有石膏的豆製品,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還可發揮石膏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還可以在火鍋中加些蓮子,它具有滋補強身、清心、瀉火的作用。

  搭配:打火鍋沾芝麻醬有助減熱氣

  吃火鍋時,不少人還習慣吃辣椒、蒜等調料,或是沙茶醬、辣椒醬等蘸料,而這些不但會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害,也可能引起上火。張年建議,選擇醬料時,可以考慮芝麻醬,它比較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醬油、麻油等較清淡的作料也有助減少「熱氣」。為了預防上火,不少人還習慣邊吃火鍋邊喝涼茶飲料,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但陽虛體質的人,則不要多喝。另外,在吃完火鍋後,也可以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預防上火,或者吃一些雪梨、西瓜等水果,也可以幫助「去火」。

  掌握吃火鍋的次數和時間,也是預防上火的重要途徑。火鍋吃多了容易上火,一周不超過一次,且每次最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火鍋裡的湯水煮久了,湯水就變得燥熱。

  小貼士:吃火鍋,可以嘗試喝這些

  吃火鍋時,可以喝些蘋果汁、橙汁、番茄汁等。此外,還可以喝點酸奶或植物蛋白飲料。這樣就能給胃腸道黏膜加個保護傘。而酸奶中的乳酸菌還能減弱一些有害菌在腸道中產生的毒素,預防因火鍋的油膩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引起的腹瀉、腹痛等。(文/佛山日報記者 閏隨迎)

相關焦點

  • 蛋白桑:清熱解毒桑葉燉豆腐
    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蛋白桑興農」微信公眾號,再點擊「關注」 ,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頂尖好文
  • 冬天清熱解毒的湯
    1、姜蔥豆豉豆腐湯原料:淡豆豉,蔥白,生薑,豆腐,黃芪,白朮,西洋參。做法:各物洗淨。中藥包裹好;蔥白切段;豆腐煎至微黃。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滾沸後改中火滾30分鐘,下蔥白,滾後齊藥包,下適量鹽便可。功效:散寒、清熱解毒、預防感冒、溫胃。
  • 邢臺北國超市◇年貨盛宴 ┃ 「二十五,磨豆腐」,豆腐還可以這樣做……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南宋朱熹有首《豆腐》詩:「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關於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的習俗,傳說是因為灶王爺上天后,各家各戶為了防備玉帝再派人下界查訪,吃豆腐以示清苦,從而躲過玉帝的懲罰。「豆腐」是「都福」的諧音,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祈福啦。
  • 寒冷冬天煲點豬扇骨湯,補鈣清熱防感冒!
    辛辣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但也帶來了上火、牙痛等頑固問題,讓人苦不堪言。豬扇骨是廣東人常用的煲湯材料,用豬扇骨熬湯,既香甜、又滋潤,再加上清熱的竹芋和可以預防感冒的胡蘿蔔,造就了這款令人回味無窮的冬令補品——胡蘿蔔竹芋扇骨湯。
  • 【民俗】地道的家鄉菜——油炸豆腐
    豆腐是一道傳統菜,在過年習俗裡,就有說到,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說當日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示清苦。這裡就不想去考究其緣起了。而豆腐對於客家人來說更是情有獨鍾,凡有客家人的地方,必有這道菜。每逢過年時節,在我們的家鄉,磨豆腐人家必是門庭若市,十二月二十五後,買豆腐的人不論早晚,都得排隊等候,每個人不是挑著一擔水桶,就是提著一個桶,多則買兩鍋(約二百塊豆腐),有兩大水桶,少則半鍋,通常家庭一般都要一鍋。
  • 砂鍋白菜豆腐:這個季節最喜歡吃咕嘟咕嘟冒熱氣的燉菜了
    點擊圖片  ▲  收藏本菜譜砂鍋白菜豆腐圖文 | Meggy跳舞的蘋果白菜3片豆腐大白菜、豆腐、帶皮五花肉準備好;大白菜的老葉子可以剝掉蒸包子,燉菜不宜用太老太幹的,要用這種水分多的脆嫩的;豆腐不用內酯豆腐就可以,鹽滷或者石膏點的豆腐能在湯汁中久煮而不碎,而且越煮越入味;帶皮五花肉有油脂,讓白菜葉吸收會更香。
  • 新年特輯③ | 二十五,買豆腐
    烹飪,被譽為自爆炸之後的第二藝術,簡單的食材,簡單的烹調,簡單的擺盤,就可以發揮大自然天然賦予萬物的基本屬性——能吃。今天,趙泓宇早早地在九點半起了床,為了烹飪富有地球特色的美食——豆腐,天蒙蒙亮,他便來到了野生豆腐的藏身地,冰箱。冰箱具有高緯度環境的典型特徵,寒冷的溫度使得這裡寸草不生,但勇敢的豆腐們早已在這裡生存,長達兩天的漫長進化使他們能夠適應這裡惡劣的氣候。
  • 舌尖上的城步 威溪鄉雪花村:「神仙豆腐」再現尋常百姓家
    「神仙豆腐觀音土,救苦救難解饑渴。」
  • 蔥燒豆腐很費飯
    王大廚「亞洲大廚」知名養生專家,美食家,微博籤約自媒體大霧霾天,聊點舒服的話題,做點清淡好吃的,犒勞在霧霾天下還能堅持開導自己的自己
  • 健康美食推薦:豆腐海帶湯
    大豆可以直接烹調食用,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製成豆腐消化率可以提升到92%~95%。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乳腺癌和前列腺的發生。豆健腦的同時,還能抑制膽固醇的攝入。大豆蛋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不僅可以預防結腸癌,還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製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可調整乳腺對雌激素的反應,日本婦女尿中的異黃酮濃度為美國、荷蘭婦女的100~1000倍,這與日本人常食大豆有關,也是日本相與歐美國家相比乳腺癌發生率較低的一個原因。
  • 西紅柿炒豆腐:傳說中的「黑暗料理」,實則好吃下飯
    我們應該在這個夏季做點什麼好呢?讓孩子一吃一大飯,父母是最開心了。可以試試西紅柿炒豆腐。美味好吃,其酸甜清淡的口感,特別適合作為炎炎夏日人們餐桌上的早餐下飯菜。其實西紅柿炒豆腐這道菜的最大優勢是高鈣、富含維生素C。兩者搭配在一起炒,會使味道更加鮮美。而且還有一點大家要知道,豆腐要是做好了比肉還好吃,因為它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豆腐吃起來口感嫩滑,又包裹了番茄酸甜的口感。這一道番茄炒豆腐創意菜做出來,絕對能夠讓大多數人都喜歡上。我們來做一下吧。
  • 香煎嫩豆腐:咬一口就爆出汁來
    號外:市集雙十一大促將於11月8日(周二)晚上8點開始啦~市集Top100的經典好物全場折扣+包郵!
  • 冬季養生食譜之香菇豆腐鯽魚湯
    豆腐被稱為「植物肉」,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1、鯽魚收拾乾淨後,擦乾身上的水分,用鹽和料酒稍醃待用;2、豆腐切成1釐米厚的方塊,香菇洗淨頂部劃十字口;3、鍋燒熱後,用姜擦一擦,放上少許油,下鯽魚煎到兩面微黃即可;4、砂鍋加水燒熱後放入煎好的鯽魚,下入蔥姜蒜;5、加蓋,燒開後轉小火(如果想要湯色雪白,就用大火煲10分鐘),煲40分鐘;6、加入豆腐、香菇,再煮5分鐘左右
  • 綠色保健果蔬,清熱解毒魚翅瓜湯
    魚翅瓜還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降壓減肥等功效,譽有「綠色保健果蔬」之美稱。4款營養魚翅瓜湯,甜而不膩,清心止渴,嫩脆爽口。魚翅瓜玉米湯天氣燥熱,多喝一些清潤湯水對身體有益,魚翅瓜還能清熱解毒十分有營養。
  • 感恩生活:豆腐這3種做法,鮮到家了
    豆腐的質地非常的柔嫩,入口即化,味美養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營養也不容小覷,兩小塊豆腐就能滿足人一天對鈣質的需求,可以促進骨骼發育,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平常都是拿豆腐來入湯,今天分享3道超鮮美的下飯豆腐食譜給大家,豆腐包裹著濃濃的醬汁,鮮嫩又入味,看著就饞人。
  • 素養時光 | 冬至最宜補益五臟,芋頭扣豆腐和青稞紅棗粥滋補有度
    豆腐味甘性寒,是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清潔腸胃。脾胃不好的朋友還可以在烹飪時加點香氣馥鬱、溫中祛寒的桂皮,讓養護脾胃事半功倍。芋泥、豆腐入口即化,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一抹清香與柔軟。 食材:香芋、北豆腐、油菜、南乳汁、素蠔油、生抽、生粉、八角、姜 步驟:1、芋頭去皮,豆腐、香芋切成厚薄均勻的塊。2、油鍋燒熱,放豆腐煎至兩面金黃。3、素蠔油、生抽、鹽、南乳汁調成料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