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溫熱鍋底、食材都易上火
「上周末,和幾個同事一起聚餐吃了火鍋。因為怕上火,我們沒有選很辣的湯底,選了清湯火鍋,不過吃了不少的羊肉。到了第二天,就感覺嗓子不太舒服,牙齦還有些痛。」12月1日,在市中醫院對面的開心大藥房,前來買牛黃解毒片的市民程凱說。對此,佛山市中醫院營養科張年副主任醫師就指出,在中醫看來,上火就是內生燥熱,使得人體出現各種「燥」的表現。而火鍋屬於溫熱之品,以川味火鍋最為刺激,吃多了常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溼邪,繼而出現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嘴唇燥裂等「上火」症狀。
除了鍋底,張年也提醒,食材不對也可能會引起上火。吃火鍋不少人愛以羊肉、牛肉等高熱量食物為主,而這些食物多偏溫性,如果內熱較盛的人,吃多了也會引起上火。此外,現在還興起了不少的中藥滋補火鍋。一般會在湯底中添加黨參、北芪、當歸之類的補益藥材,而對於體質屬於陰虛、溼熱的人或者虛不受補的人,則不但起不到滋補的功效,還會引致燥熱內蘊,這也是引起上火的一大原因。
注意:陽熱體質別吃麻辣鍋
要避免吃火鍋上火,張年就指出,首先要儘量少選擇麻辣的鍋底。由於廣東的氣候特徵,以及人的體質特點,與四川、重慶等地不同,吃麻辣鍋底很容易上火。為此,儘量要選擇清湯火鍋,尤其是陰虛或者陽熱體質的人。另外,還不要盲目選擇中藥滋補火鍋。
而在食材選擇上,吃火鍋時還要少吃牛肉、羊肉等,可以多用雞、魚肉代替。吃火鍋時還要注意犖素搭配,可以搭配一些寒涼性質的蔬菜,如豆腐、白菜、冬瓜、竹筍、海帶、蓮藕、蘑菇等。
此外,豆腐可謂吃火鍋最佳伴侶,它是含有石膏的豆製品,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還可發揮石膏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還可以在火鍋中加些蓮子,它具有滋補強身、清心、瀉火的作用。
搭配:打火鍋沾芝麻醬有助減熱氣
吃火鍋時,不少人還習慣吃辣椒、蒜等調料,或是沙茶醬、辣椒醬等蘸料,而這些不但會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害,也可能引起上火。張年建議,選擇醬料時,可以考慮芝麻醬,它比較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醬油、麻油等較清淡的作料也有助減少「熱氣」。為了預防上火,不少人還習慣邊吃火鍋邊喝涼茶飲料,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但陽虛體質的人,則不要多喝。另外,在吃完火鍋後,也可以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預防上火,或者吃一些雪梨、西瓜等水果,也可以幫助「去火」。
掌握吃火鍋的次數和時間,也是預防上火的重要途徑。火鍋吃多了容易上火,一周不超過一次,且每次最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火鍋裡的湯水煮久了,湯水就變得燥熱。
小貼士:吃火鍋,可以嘗試喝這些
吃火鍋時,可以喝些蘋果汁、橙汁、番茄汁等。此外,還可以喝點酸奶或植物蛋白飲料。這樣就能給胃腸道黏膜加個保護傘。而酸奶中的乳酸菌還能減弱一些有害菌在腸道中產生的毒素,預防因火鍋的油膩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引起的腹瀉、腹痛等。(文/佛山日報記者 閏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