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娶

2021-02-24 漢典文化傳播

這是「婚喪嫁娶」的「娶」字,是個會意兼形聲的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左邊是「女」,右上邊是一手揪住一隻耳朵,即為「取」。②是小篆的形體,與甲骨文相一致。③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娶,取女也。」如《左傳•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大意是:起初,鄭武公在申國娶妻,名叫武姜。又如《西門豹治鄴》:「苦為河伯娶婦。

 

「娶妻」之「娶」本可寫作「取」,如《詩經•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意思是:取妻靠什麼?沒有媒人辦不成。《史記•吳起傳》:「吳起取齊女為妻。」在這個意義上,後世均寫為「娶」,可見「娶」字是會意兼形聲的字,應為「從取從女,取亦聲」。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兼形聲字。從女從取,會迎取女子成親義,取亦聲。甲骨文「娶」所從的「女」在「取」旁左邊,《說文》篆文在「取」旁下部。《說文》:「娶,取婦也。《左傳·隱公元年》:「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戰國文字或以「取」為「娶」。《九店楚簡》 59·29:「取(娶)妻,家(嫁)女。」這種意義的「娶」讀為qǔ。《集韻·虞韻》:「娶,缺,人名。《荀卿子》有閭娶子奢。」這種意義的「娶」讀為xū。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www.zdic.net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

相關焦點

  • 細說漢字:搜
    原為會意字。像以手持火炬在屋內搜索之形,本義是搜求。 《說文》作「
  • 細說漢字:孛
    構形不明。商周古文字「子」上從「豐」,戰國文字訛為也  ,《說文》小篆始從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此前韓國國內使用的文字有漢字和諺文(韓文)。諺文是一種表音文字,有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簡單來說就類似我們國內使用的漢語拼音。發明這個諺文的是15世紀的韓國統治者世宗大王,他召集了一批的知識分子,以漢字為基本,創造了這一整套的諺文體系。
  • 「漢字是韓國的!」
    在宣傳片的1分20秒,畫面上出現了漢字,寫著「韓國有句古話叫『百聞不如一見'。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隨即輿論一片譁然。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說的是漢宣帝時期老將趙充國受命平定羌族的事情。何時成為韓國的了?我不了解韓國的歷史,也不知道漢宣帝時有沒有韓國,但我知道東周時期有個諸侯國叫韓國,位於現今我國的西北地區。
  • 過半韓國人:不懂漢字生活不便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李大明 韓國最新民調顯示,對韓國人來說,漢字的意義仍然舉足輕重,對他們的生活方便性具有重要影響,過半數人認為不懂漢字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據韓聯社7日報導,韓國蓋洛普在「韓文節」前發表民調結果,根據韓1004名成年人的問卷調查,在「不懂漢字是否會感到生活不便」的選項中,有54%的韓國人選擇「生活不便」。2002年也曾進行過類似的調查,當時超過70%的韓國人認為漢字對生活很重要。
  • 獨創:漢字轉Emoji的功能
    👎  我們想到乾脆搞個狠的:把所有漢字都做到Emoji的對應,然後所有成語都可以有對應的Emoji了,那麼就可以有幾萬個Emoji猜成語的內容出來了,而且相對來說比較準確。👍  於是最近幾個月我們開始對以前的一把刀詞典(https://18dao.cn)系列裡的中文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幾個網站進行改造,添加了新欄位,同事進行分工合作,每個人都做了一部分漢字到Emoji的對應工作,算是有了一個基礎:漢字Emoji對照表https://zhongwenzidian.18dao.cn/emoji一級漢字Emoji對照表
  • 純乾貨 | 容易讓人誤解的日語漢字
    日本和中國都是寫漢字的國家,在國際上都是屬於漢字文化圈,日本人在遠古的時候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
  • 文字戰爭:朝鮮半島廢除漢字始末(一)
    「忠武公李舜臣」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注名……似乎都在說明這個國度曾經的歷史。一、中華藩邦用漢字古代的東亞,中國是幾乎唯一的文明來源地,中華的文字禮法,典章制度對周邊地區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地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 「安」當選日本2015度漢字 日本時事
    視頻:日本公布2015年年度漢字 「安」字當選,時長約1分49秒清水寺住持森清範揮毫寫下
  • "宋旦漢字藝術展" 在芝加哥開幕 傳承中華文化
    信息 "宋旦漢字藝術展" 在芝加哥開幕 傳承中華文化 2016-07-31 14:04: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記住:「中國漢字」不是'Chinese Word'
    學了英語漢字還是我們最親切最熟悉的字,那麼漢字的英文表達是什麼?
  • 漢字故事:「囡」和「囝」到底怎麼理解?
    縱觀世界文字,就數中國漢字獨具特色,堂堂正正方塊字,穩穩噹噹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多人一直痴迷於漢字的研究?因為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那漢字「囡」和「囝」如何解釋?「囡」和「囝」,看樣子很可愛這兩個漢字,看模樣是挺可愛的,大家知道它們的讀音嗎?「囡」字,裡面一個女,外面一個方框,讀【nān】。
  • 你不知道的日語:「ごちそうさま」的漢字是?
    日語學習者大多數不擅長漢字,但是也有人對漢字抱有濃厚興趣。雖然稱不上是提問,但是前幾天從她那兒聽到了一聲這樣的「嘆息」。
  •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了最能反映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有一個字竟上榜了三次!
    今天,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京都東山區清水寺公布了最能反映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 字述一年:用一個漢字總結剛剛過去的2017年
    這些漢字中,既有自嘲和調侃,比如說中國熱門的年度漢字「窮」和「衰」。也有對國際局勢、國家發展的關注,比方說新加坡年度漢字「恐」。這些漢字,不僅僅代表了我們心頭的一絲疑慮、一絲擔心,更加代表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待。讓我們來聽聽美香姐在新年的第一天會選擇哪個漢字總結她的2017年:美香:各位微信的朋友你們好,我是美香,我現在在新加坡的一家咖啡廳。
  • 春節特惠|讓AR字卡顛覆枯燥的漢字教學!
    無論是母語學習者還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漢字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怎樣讓漢字教學有趣又高效一直是困擾很多家長和教師的難題。
  • 英媒:「災」字當選日本2018年年度漢字
    日本選擇漢字「災」作為2018年的年度漢字,這一年日本遭受了致命的洪水、地震和風暴的襲擊。日本電視臺直播了這一年度公告,京都清水寺的住持森清範用毛筆在一塊巨大的白色紙板上寫下了這個漢字。此次活動的組織者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表示:「很多人都經歷過地震、暴雨、颱風和熱浪等自然災害的威脅。」
  • 困惑 |日文裡的漢字,究竟怎麼讀?
    在日語裡經常會看到漢字,也令熟悉中文的我們,有一種不懂日語也猜到大概的感(cuo)覺(jue)。這也是我從一眾外語中,選擇學日語的原因。
  • 「密」字當選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
    本文經共同社授權原創轉載12月14日下午,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範揮毫寫下當選2020年年度漢字的「密」字。
  • 英語知識:「中國漢字」千萬別翻譯為「Chinese word」!
    就算是學了英語,漢字還是我們最親切最熟悉的字,那麼漢字的英文表達是什麼?Chinese character  [ˈkærəktə(r)] ✔..中國漢字是象形文字,方框字,上世紀50年代為了方便學習才發明了拼音,所以,漢字需要用單獨的詞來表達,就是Chinese character.漢字是這樣表達,但是世界上大多數語言都是字母拼成,他們都有字母表,比如英語有26個字母,所以,英文單詞是字母組成詞彙,那一定是用English word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