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搜」字本為會意字。你看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宀」,表示古代的房屋,屋內有一個火把,右下角是一隻手,也就是說,手拿火把在屋內搜索。②是小篆的形體,仍然是由「宀」、「火」、「手」三部分組成。可是到了楷書③又偽變為「叟」,完全不像原來的形體了。後來因為「叟」字被假借為當「老人」講,那麼要表「搜索」之義,就只好在「叟」之左又增加了個提手旁(扌),變成了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搜」了。
「搜」字的本義就是「搜索」,如《莊子•秋水》:「搜於國中三日三夜。」也就是說:在首都搜索了三天三夜。由「搜索」的本義又可以引申為「尋求」,如在左思寫的《吳都賦》中有「搜瑰(guī歸)奇」的話,就是尋求珍奇之物的意思。
請注意:當「尋找」講的「搜」,古代還可以寫作「」,如《宋史•李植傳》:「選強壯,以重軍勢。」這裡面的「」字就是「搜」的異體字,現已廢除。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原為會意字。像以手持火炬在屋內搜索之形,本義是搜求。 《說文》作「」,從手,叜聲。 「搜」字本作「叜」,即「叟」。後來「叟」被借作他用,就在「叟」的左邊加「扌」,造出「搜」字表示本義。隸變以後作「搜」。常用義是尋求。晉左思《吳都賦》:「搜瓌(guī)奇。」 《文心雕龍·章句》:「搜句忌於顛倒,裁章貴於順序。」引申為搜索檢查,選擇等義。「搜」在古書中有時通「獀」,指打獵。《漢書·刑法志》:「春振旅以搜。」這些意義讀sōu。又讀shǎo,用於「搜攪」一詞中,意思是擾亂。唐韓愈《嶽陽樓別竇司直》:「炎風日搜擾,幽怪多冗長。」(方東傑)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www.zdic.net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