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在河南三門峽澠池縣果園鄉,今年69歲的胡水成老人正在街頭做米花糕,每一年冬天,胡師傅就會開著他的三輪車,拉著做米花糕的工具走街串巷,這門手藝是他自己摸索出來的,這一幹就是十五年。
米花糕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主料都是用大米加工的爆米花,輔料多用花生,胡師傅做的米花糕是「來料加工」,一般攤子擺好,火生起來,鄉親們就會從家裡帶來大米、花生、白糖、紅糖、油等食材,然後胡師傅根據配料加工成米花糕。
做米花糕的第一步是先把大米加工成爆米花,胡師傅說爆一鍋要八分鐘,可以盛二三斤大米,隨著砰的一聲爆響,煙氣和爆米花的香氣瀰漫開來,這一聲巨響就像是胡師傅的廣告,大家聽到響聲就會聚攏過來看熱鬧,而後回家拿米來做。
鍋裡倒上油,胡師傅開始炒花生,這些花生是一位鄉親精心挑選過的,春節到了,來做米花糕的人很多,老人做的多是給兒孫們解饞,這些手工做的東西沒有超市裡賣的精緻,但他們覺得用自己的米做出來的放心。
炒焦的花生和潔白的米花在盆子裡攪拌一下,接下來胡師傅還要生火熬糖稀,用糖稀把這兩者緊緊的結合在一起。
塑料壺裡的糖稀是胡師傅事先準備好的,也有顧客自己從家裡帶來白糖或者紅糖現熬,胡師傅身後籃子裡的柴火也是顧客從家裡帶來的,等於說顧客不但要提供食材,還要自帶柴火才行。
在三輪車上有兩個用白鐵皮做的長方形盒子,胡師傅把攪拌好的材料倒在盒子裡,然後用工具抹平整,米花糕的厚薄取決於材料的多少,多了做出來就會厚一些。
把食材攤平之後,胡師傅開始拿一個用木頭做的工具來回在上面壓,他說壓的越瓷實越好,到時候切出來不會掉渣。
胡師傅說從臘月開始就格外忙,只要天氣晴好他就出來擺攤,加工一鍋收費10塊錢,一天下來也能收入二三百元錢,他說現在老了,就是出來玩兒,人多在一起能說說話,比在家閒著強。
米花糕吃起來香酥可口、又甜又糯,在零食缺乏的年代,這是孩子們的心頭好,只不過現在能買到的零食太多了,很多人來做就是為了嘗嘗這懷舊的味道,正是這種情感也讓胡師傅的手藝在春節裡大受歡迎。攝影記錄|張春光(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原創作品,請尊重勞動,如轉載文末需加下圖,否則視為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