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鯽魚塞肉、鯽魚湯、蔥烤鯽魚,這些都是江浙人家的家常便飯。上海人講的蔥烤鯽魚,可不是用烤箱「烤」,而是用小火慢慢地收幹,令菜入味,「熇」或「焅」的意思。
蔥烤鯽魚用的是小鯽魚,魚小「烤」起來比較容易入味。這菜味道比較濃厚,吃不完,剩下的可接下一頓,魚小點,一次吃個一條兩條,免得一條大魚開膛破肚的不好看,也容易壞。還有,魚小,也便宜。這是我做人家的想法。
美國沒有河鯽魚,只有海鯽魚(非洲鯽魚,味道完全不搭介。倒是有一種藍腮太陽魚bluegill sunfish,味道和鯽魚接近,釣友們應該都知道。其它可用來紅燒或蔥烤的魚雖然不少,但都不如河鯽魚那麼鮮嫩。最難的一點,個頭都太大,很少半斤以下的。洋人不吃小魚,小魚是給大魚當飼料的。我倒是常挑小魚買,魚櫃檯的師傅也快認得我了,每次只買一點點,大約摸是家裡養了只貓。
將小鯽魚稍許擦一點鹽,翻剝去鱗,剖腹,去髒,摳腮,洗淨,魚籽塞回魚肚皮。鰓後的咽喉齒一定要處理掉,否則魚腥氣重。魚擦乾後撲一點幹澱粉,用中火兩面煎上色。
蔥烤鯽魚要用大量的蔥,魚半斤,蔥半斤;魚一斤,蔥一斤。這不愁,每次我們家的蔥長成野草時,我就拔來做蔥烤鯽魚、蔥烤大排和蔥油餅。把蔥剝好了切段,魚大點,蔥段大點;魚小點,蔥段小點,反正在10-20公分之間吧。
鍋下油,放入蔥段,開小火,慢慢熬一下,撈出。在油鍋內墊一點泡發好的肉皮或海帶,再鋪上一層蔥,這是比較正宗的做法。如果沒有肉皮和海帶,直接墊蔥也沒問題。然後把魚碼在蔥上,再蓋一層蔥。加入兩片生薑,醋,一點高湯,等湯汁沸騰了,加點酒,轉文火,再分幾次加入醬油、糖和高湯。
烤魚的時候人不要離開,不必翻動,但要不停地加湯和調料,整個過程,要保證魚被湯蓋住。差不多一小時左右。魚烤好後,熄火,加蓋燜著,等到自然冷卻,撈出魚和蔥,碼盤。然後開大火,將剩下的湯汁收濃,淋在盤中。蔥可不要丟掉,用來拌飯,味道香得很呢。
蔥烤鯽魚和紅燒鯽魚不同,一是在火候小,時間長;二是在蔥多;三是在糖少醋多。醋多,去腥,還能軟化小魚刺,放的又早,不用擔心魚的味道會發酸。
本文選自小蘋的新浪博客。
小蘋,出生上海,旅居美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理工背景,美食家傳。從傳統的滬上及江浙美食,到歐美大陸各種美食,涉獵廣泛,中餐西餐,中點西點,喜好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記憶與現實彼此相聯。更多她的內容,請關注她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ch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