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昨日,本報A06版刊發了《「蒼蠅館子」如何禁塑成為難點》的報導,曝光了武漢市黃陂區一家一次性塑料餐具廠家,對其生產車間內的衛生情況表示擔憂。當天下午,武漢市市場監管局、黃陂區市場監管局對該廠家進行了突查。發現廠內生產衛生條件簡陋、企業地址與登記地址不一致、產品無生產日期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要求該企業限期整改。
【現場】 生產衛生條件簡陋
昨天下午3時許,楚天都市報記者和執法人員一同抵達該廠區。
看見執法人員車輛後,廠內人員突然關閉了電動卷閘門。在餐具廠負責人試圖關閉另一側的卷閘門時,被趕到的記者和執法人員制止。
進入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滿眼全是摞得很高的紙箱。兩條生產線被圍在了紙箱中間,幾個工人熟練地將一旁紙箱內的碗、盤、杯子、勺子分開放進機器。幾秒鐘一套包裝好的成品餐具就出了生產線,進入紙箱。現場生產衛生條件簡陋。
經執法人員詢問,得知該公司為封包廠商,其餐具產品主要來自安徽鑫科生物環保有限公司。同時,執法人員查驗了相關產品的檢驗報告、進貨憑證,以及生產許可等資料信息,相關產品的生產許可及進貨渠道正在調查核實。
【產品】 包裝信息與實際不一致
執法人員在現場還發現,廠內產品存在包裝上的生產地址與實際地址不符、有保質期但未印製生產日期等問題。
工廠負責人解釋,因為公司原廠址在青山區,所以沿用了之前的包裝,造成地址、信用代碼都是原廠的信息。
「換了廠址生產,相關信息就都應該進行更改。」黃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大隊執法人員表示,包裝信息不是兒戲,如果不符合實際情況就涉嫌違法違規。
當天,記者粗略統計了下廠房內已經包裝好的餐具,共有1300餘箱。廠內一名米姓負責人介紹,這些餐具批發價40元一箱,每箱100套,兩條生產線一天產量在2萬套。
【後續】 抽檢產品查驗是否合格
在武漢實施「限塑令」的大環境下,廠內餐具是否真的為「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需要進一步求證。
從外包裝看,包裝箱上清楚地寫明「可降解」字樣。但套裝餐具內,沒有可降解「JJ」標識和相應的可降解執行標準。
根據我國2020年12月31日起實施的《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國標,餐具的降解性能應該滿足相對生物分解率≥90%。該產品是否能夠達到這樣的分解率,還有待監管部門進行後續的檢測、驗證。
執法人員表示,如果無法達到90%的分解率,那麼該產品有可能涉嫌虛假宣傳。
當天下午,執法人員在生產現場已經要求該企業對未實行分區管理、企業生產地址不一致、包裝不規範等問題責令整改,下步將對其分裝產品進行抽樣送檢,對分裝餐具生產情況以及進貨渠道進行查證,以採取進一步措施。
記者了解,去年起,武漢市場監管部門就已經開始在商超、農貿市場等地開展了「禁塑」的宣傳引導工作。目前,正加強對「禁塑令」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如今,武漢已經有兩家企業能夠生產可降解的塑料產品,中百倉儲、沃爾瑪等商超都已經用上了可降解的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