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賠5498萬!湖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最高公益訴訟案宣判!

2021-02-13 湖南高院

近日,湖南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最高的公益訴訟案件宣判了!侵權賠償總額達5498萬元!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彭正明等涉惡犯罪集團非法採礦、尋釁滋事、重大責任事故、生態環境損害一案作出二審判決,維持原判,31名被告人共同承擔侵權賠償總額5498萬元。


一審庭審現場 長沙縣法院 圖

今年9月15日,長沙縣人民法院一審依法認定被告人彭正明、楊小輝等31人分別犯非法採礦罪、尋釁滋事罪、重大責任事故罪,分別判處十二年六個月至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就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分,判令其中16名被告人共同承擔侵權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失賠償2400餘萬元;判令其中25名被告人共同承擔侵權造成的礦產資源損失賠償3000餘萬元,侵權賠償總額達5498萬元;責令被告人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宣判後,彭正明等19人向長沙中院提出上訴。

一審庭審現場 長沙縣法院 圖

長沙中院審理查明:2012年,上訴人彭正明明知湘江水域禁止採砂,為獲取非法利益,在沒有取得採礦許可證的情況下,購買並改造非法採砂船在湘江長沙段、湘潭段非法採砂。2016年,彭正明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上訴人楊小輝,在了解到楊小輝在新開鋪區域有一定勢力、有一幫人可以調配後,便採用合夥開設海鮮店、入乾股合夥租賃採砂船非法採砂等方式,拉攏楊小輝。之後逐漸形成了以彭正明、楊小輝為首要分子的惡勢力犯罪集團。該犯罪集團在長沙市、株洲市圍繞非法採砂,多次實施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活動,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2012年至2019年,彭正明等人非法採砂近75萬噸,獲利逾3000萬元。其瘋狂盜採行為造成了河床結構破壞,水生物、礦產資源受損,水質下降等一系列嚴重後果。

二審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附帶民事公益部分認定損失、劃分賠償責任、認定賠償數額符合法律規定,遂作出前述裁定。

來源:人民日報、長沙中院、長沙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傾倒廢物汙染土地,三被告被判賠近2000萬元
    賠償近2000萬刷新了廣州環境公益訴訟案的判賠金額!▼記者2月28日從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近日,廣州中院依法對郭某成、梁某艮、郭某勳汙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支持了廣州市檢察院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依法判決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修復好被汙染地塊或賠償對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935.488866萬元,承擔事務性費用48萬元,並在廣東省級電視臺及全國發行的報紙公開賠禮道歉。
  •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題】張梓太、席悅: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糾紛處理機制探析
    訴訟類型可分為私益訴訟和公益訴訟兩類。從以上要求來看,應當構建私益訴訟為主體、公益訴訟為補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私益訴訟,以憲法和物權法規定的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為權源,將生態環境損害界定為功能毀損,適用侵權責任法的核心規則,具有合法性;私益訴訟機制能夠消解行政手段帶來的對結果偏頗的懷疑,並與正在探索建立的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形成適應性的制度合力,具有合理性。當然,由於生態環境損害會不可避免地觸動公益,因此,應當允許公益訴訟以監督的立場進行補充。
  • 【惟民動態】我所提供全程法律服務的江西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在九江開庭審理
    2017年10月30日,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對上述違法行為立案調查,並於2018年2月5日將該案移送九江市公安局刑事偵查,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此前已作出相關刑事判決,各被告均以汙染環境罪被判處相應有期徒刑。2018年12月,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委託江西省生態損害鑑定中心對各被告非法傾倒汙泥對環境造成的損害程度及修復費用等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為本案被汙染土地修復工程總費用1446.288萬元。
  • 【公益訴訟】從挖山到修山,渝東南首例礦山修復民事公益訴訟案始末……
    2020年11月17日,經市檢察院第四分院提起公訴,市第四中級法院當庭判決:被告劉某某需按照鑑定機構制定的修複方案出資32萬餘元對採石場進行生態恢復治理,在8個月後未通過生態修復驗收則需直接賠償生態恢復治理費用32萬餘元。 32萬元數額雖不多,但這起礦山修復民事公益訴訟案,卻是渝東南地區首例判決結案的環境修復民事公益訴訟案。
  • 速看:邵陽市首例非法佔用林地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邵東開庭
    7月17日上午,邵東縣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邵陽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邵東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縱觀人類社會進步發展足跡,可以得出這樣的歷史經驗——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於國家民族而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永續發展的根基。對於百姓而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非法傾倒95餘噸廢渣造成環境汙染,賠償保證金400萬
    如皋檢察建議推動400萬生態環境損害保證金及時到帳在江蘇省如皋市檢察院訴前檢察建議的推動下,相關地方政府指定專用帳戶上收到了一筆400萬元生態環境損害修復保證金,為被汙染的土壤、水體得以修復提供了資金保障。
  • 被羈押15年後重獲自由,張志超將獲332萬國家賠償
    10月19日,記者從張志超案代理律師、北京市大禹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李遜處獲悉,被羈押15年後重獲自由的張志超將於明天(10月20日)領取約332萬國家賠償。李遜介紹,張志超所獲得的約332萬國家賠償,包括張志超被羈押5449天的人身自由賠償金為188.9萬元和精神損害賠償141.6萬餘元。
  • 「中國船舶油汙損害賠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研討會在滬舉行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司法機構和政府部門的代表,高等院校的法律專家以及國內保險公司、保賠協會、律師事務所、鑑定評估機構等行業50餘人參加了研討交流。研討會上,國內外知名學者、權威專家以及保險界的資深人士分別圍繞「海洋汙染損害評估」、「我國《海商法》設立船舶汙染損害賠償制度的思考」、「我國船舶油汙損害賠償基金未決問題探討」、「海洋汙染損害索賠的有關證據和法律問題」、「完善中國船舶防汙染損害賠償機制的建議」等議題發表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議。通過研討,各方專業人士在完善我國船舶汙染損害賠償機制方面進一步拓寬了思路、凝聚了共識。
  • 生態環境誰破壞誰修復
    1月4日,修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陳某榮、楊某蓮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該案同時也是全國首例創新生態修複方式、委託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管理和監督,使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的案件。
  • 張志超將獲332萬國家賠償,稱希望追究當年辦案人責任
    10月19日,記者從張志超案代理律師、北京市大禹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李遜處獲悉,被羈押15年後重獲自由的張志超將於明天(10月20日)領取約332萬國家賠償
  • 「永興大頭娃娃」涉事蛋白粉,63名消費者獲賠103萬
    63名該產品的消費者已獲賠1029940.58元。消息顯示,「湖南省永興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典型案例。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20年5月,湖南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食用一款「倍氨敏」產品後,身體出現異常。
  • 最高含量超標21倍!長沙一男子在自製滷菜中超標添加亞硝酸鹽被判刑!
    新湖南客戶端12月6日訊(記者 王為薇 實習生 鄧子涵 通訊員 莫婷)滷雞爪、滷牛肚、滷耳尖……這些滷製熟食色香味俱全,深受長沙人歡迎!然而,有些不良商家在滷菜時添加亞硝酸鹽超出國家限量標準……昨日,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程某某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 爬個山賠了600萬,還要坐牢!這3人作大了
    與此同時,檢察機關認為,三被告以破壞性方式攀爬巨蟒峰,破壞了珍貴的地質遺蹟,僅提起刑事訴訟不足以彌補其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經呈報江西省檢察院批准,於2018年8月29日向上饒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 有人已被判!襄汾各村一律禁止!
    近日,由晉城城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的全市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晉城市城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李某甲犯非法狩獵罪
  • 罰款超380萬!賣廢電池又出事了,多個回收商家坐牢2年!
    朱某在未辦理任何環保手續的情況下組織工人非法處置拆解鉛蓄電池,被相關部門現場查獲成品鉛塊18塊(41噸)及尚未熔煉的鉛片18.04噸,另有拆解廢舊電瓶空殼1.5萬餘只,共計10.98噸。近日,江西省樂平市檢察院提起的朱某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法院判處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2萬元,同時判令朱某承擔環境生態修復及因汙染環境產生的應急處置、鑑定等費用合計380萬餘元,並在省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
  • 一男子破壞生態環境被信宜檢察公益訴訟索賠近百萬
    路途遙遠,環境險惡,這樣的惡劣條件給勘查現場、調查取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調查取證 儘管如此,該案承辦檢察官容慧輝檢察長仍帶領幹警,頂著烈日上山,冒著狂風暴雨下山,夜宿鎮上簡陋旅館,克服困難先後三次上到山頂進行現場勘查,多次到山場向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了解情況。同時,茂名市人民檢察院大力支持,多次到現場進行實地指導。
  • 張志超將領332萬國家賠償!
    此前張志超委託律師提出789萬的國家賠償。對於這筆國家賠償,張志超透露將交給其母親馬女士保管,「因為這筆錢不僅是對我的賠償,也是對我母親這麼多年遭受傷害委屈的補償。」 據南都此前報導,2005年1月10日清晨,山東臨沭縣第二中學分校高一學生高寧(化名),在入校後與同伴分開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