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計委開啟《名醫面對面》欄目,今天邀請市中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楚佳梅,來談談秋季如何養肺。
中醫認為「肺為嬌髒,其位最高,不耐寒熱」,且肺「喜潤而惡燥」,最易受燥邪傷害,而秋季往往比較乾燥,因此秋季是最傷肺的時候,也是最應該養肺的時候。
秋季要多喝水,一天6-8杯(每杯約200ml)。不宜吃燥熱、辛辣的食物,否則以熱助熱,如動物內臟、辣椒等。要多食應季的蔬菜水果,像熱帶水果,如芒果、菠蘿、榴槤、菠蘿蜜等儘量少吃。
楚醫生特別強調,現在正是橘子成熟的時候,但不能大量吃,一次最多不要超過5個。因為橘子本身比較燥,容易導致大便乾燥。
梨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如果在秋季,因為氣候過度乾燥,繼而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或者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嗽及痰黃等症狀,可多吃梨。
很多人吃梨都會把皮削掉,但事實上,梨皮的價值甚至大於梨肉。可用川貝、沙參、梨皮各10克左右熬水,煮十多分鐘,作為茶飲,有利於緩解乾燥的症狀。
不少人擔心果皮表面會有農藥殘留,因此清洗乾淨很重要。楚醫生說,農藥往往都是脂溶性的,可用洗潔精清洗帶果皮的水果。但她強調,最後一定要用清水把洗潔精衝洗乾淨,直到果皮表面不再滑膩,摸上去感覺有點澀。
除了用梨皮煮水外,還可將梨和川貝同蒸,或者挖空梨芯,放入川貝蒸煮,約半小時。喜歡甜的,可以加點冰糖。
梨子雖好,但並非人人都能吃。楚醫生說,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煮湯,或與藥材清燉;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易加劇腹瀉。同時,體質虛寒、平時手腳冰涼的人也不必刻意提早用梨潤肺降燥,除非已經出現了相關症狀。
除了梨燉川貝外,楚醫生還推薦了幾個食療方,用於秋季潤肺降燥。
用料:百合120克,蜂蜜30克。
做法:將二者拌和均勻,蒸至熟軟。
適用範圍:補肺,潤燥,清熱,適用於肺熱煩悶,或燥熱咳嗽、咽喉幹痛者。
用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做法:將白木耳、黑木耳用溫水發泡,除去雜質,洗淨,放入碗內,加冰糖、水適量,置蒸籠中,蒸1小時,待木耳熟透時即成。
適用範圍:滋陰潤肺,補腎健腦,適用於腎陰虛、血管硬化、高血壓、肺陰虛咳嗽、喘息者。
用料:紅棗10枚,黑木耳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木耳用溫開水泡開,然後與紅棗同煮,慢火熬成羹,加入冰糖即可。
適用範圍: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潤肺止血、補腦強心,適用於虛勞咳喘、痰中帶血、慢性便血、痔瘡出血、眼底出血及脾胃氣虛之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面黃肌瘦者。
來源:杭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