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2020-12-16 騰訊網

僅憑一塊小小的晶片,就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把所有手機製造企業緊緊攥在手心裡,生死懸於一線之間。

像晶片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產品,中國還有很多,而大飛機無疑位列其中,甚至嚴重程度遠甚其他。

截止2019年底,中國民航在冊的飛機架數達到3818架,而國產飛機只佔了1?還全都是支線飛機,對外依存度高達99?

2017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填補了國產幹線民用客機的空白,更難能可貴的是,此型飛機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這場勝利早在1980年就已經取得過,但卻因為各種原因被迫中止,並最終造成了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全面落後。

01 運-10橫空出世

從1970年開始立項研究的運-10客機,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當時,空客A300的研製也才剛剛起步。

1972年,飛機總體設計方案通過審查;1975年6月,設計圖紙全部完成;1976年7月,第一架用於靜力試驗的運-10製造成功;1980年9月,運-10首飛成功,之後又在國內各大主要城市進行飛行測試,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在成都到拉薩的試飛過程中,正好趕上西藏遭受天災,運-10奉命向西藏運送救災品,天天載重起飛,連軸轉。

據運-10項目副總設計師程不時介紹,成都機場的民航飛行員曾經憤怒地說:「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拿來我們飛!」

當時,波音的一位副總裁在實地考察了運-10的情況後,感慨地說:「如何研製大型噴氣式運輸機,你們畢業了,我們也不過是早畢業而已。」

所有這些讚譽,都從側面肯定了運-10的成功,

運-10經濟艙設計了178座,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裡/小時,升高12000米,最大續航裡程8300公裡,足以媲美波音707。

飛機上的原材料幾乎全部國產,研發過程中誕生了100多項新標準、新工藝,技術人員還為此開發了138個計算機應用程式。

機體100?產,航電和機械系統國產化達到96?只有發動機還在外購,我國對運-10擁有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

可以說,運-10寄託了當時整個中國的航天希望,擎起了中國的航天工業。

可就是這麼一款明星產品,最後卻銷聲匿跡了。

1985年2月,累計試飛130架次,累計飛行170小時,未出現過任何問題的運-10被迫停飛。

關於運-10的落寞下馬,原因眾說紛紜。

2004年7月,運-10項目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教授作客央視《大家》節目。

當被問及運-10「為什麼停飛」時,不願多說的程不時教授給出了一個答案,「沒錢買油」。

那到底需要多少錢呢,數字在今天看來,讓人匪夷所思。因為,程老的答案是「三千萬」。

運-10研製費用總計5.8億元,區區三千萬元竟然就讓價值5.8億的項目,中國航天的希望斷送了,實在無法讓人信服。

運-10下馬還有其他幾個藉口,比如「產品不成熟」「沒有市場」。

運-10連試飛都還沒結束,技術能成熟嗎?

至於沒有市場,更是扯淡。

就在運-10成功試飛後不久,美國就開始積極促成麥道公司和中國民航的合作,也才有了後來的「襯衫換波音」。

1985年3月,也就是運-10下馬僅一個月後,美國麥道和上海航空公司籤署了聯合生產MD-82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合作協議。

到了1986年12月,國務院重新決定開始研製大型幹線飛機,但可行性報告直到6年後的1992年初才上報,並且變成了中美合作生產MD90飛機。

同年11月,國務院下發文件,決心研製150座以上的幹線飛機,但最後還是變成了中外合作研製大支線飛機AE100。

到底為什麼停掉運-10,雖然現在已經無法查證,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外資企業得以進入中國市場,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

蘇聯解體就是被裡根忽悠的,中國停掉運-10難保不是被裡根忽悠瘸的。

七十年代,中國設立了四大重點攻關項目,分別是701衛星項目、708運-10項目、728核電站項目、718遠洋測量船項目。

運-10曾經是最早出成果的項目,卻也是結局最悽慘的項目。

運-10的下馬不僅讓前期投入打了水漂,也讓積累的技術力量、專業人才失去用武之地,更使得中國航空事業一蹶不振。

經歷晶片斷供後,再次回看這段歷史,我們才深深認識到當時決策的失誤,本來握著一手好牌,最後卻打成了這幅鬼樣子。

以史為鑑,知恥後勇,相信中國將會吸取教訓,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相關焦點

  • 國產大飛機 從運10到C919
    1981年12月8日,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種大型噴氣旅客機運10成功完成從上海到北京的轉場試飛課目。運10是中國航空工業研發大型噴氣式旅客機的首次嘗試,研製工作從1970年開始,1972年總體設計方案通過審查。1975年6月全部設計圖紙完成,5年之後的1980年9月26日,運10在上海首飛成功。
  • 大型飛機運十:國人永遠的痛
    她的研製成功,使我國擁有了自已設計製造大型飛機的複雜技術,這不僅填補了我國民航工業以前不能製造大型飛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掌握了製造100噸級噴氣式飛機的國家。而且在Y10研製的10年中,還同步研製成功了與JT3D-7性能相當的915發動機,並成功地裝在707上進行了飛行試驗。最難能可貴的還在於培養和鍛鍊了隊伍,為進一步發展我國民機工業打下了基礎。
  • 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我國民用大飛機使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都是國外進口的,但這不等於中國在發展民用渦扇發動機上沒有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研製運10型大客機時,就著手研製為其配套的渦扇8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空中試驗取得成功,但後因運10型飛機下馬而夭折。
  • 國產飛機運10下馬,中國航空業誤入歧途?5大問題曝光:教訓深刻
    運10二號機亮相上海這款飛機的研製成功,讓中國成為繼英美俄法四國後,第五個躋身自主研發大型噴氣式客機"俱樂部"的國家。它的成功,也成為了無數國人難以忘懷的時代記憶。技術方面來看,當時運10面臨著5大技術瓶頸,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也非一朝一夕之功。5大問題妨礙運10發展首先,運10的結構壽命較低,有人說運10逆向仿製了波音707。
  • 前蘇聯的科技創新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說法,蘇聯人首先在半導體領域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若干年後,美國人主導建立起龐大的電晶體世界時,蘇聯人苦心經營的電子管體系便在沒有未來的嘲諷聲中逐步死去。事實上,早在大塊頭Dyna-TAC誕生的16年前,蘇聯工程師庫普裡揚諾維奇就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1958年經過改進後的Dyna-TAC重量僅500克(含電池),外形精簡至兩個香菸盒大小,可在城市裡任何地方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到60年代中期,庫普裡揚諾維奇的行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裡範圍內有效工作。
  • 傻傻的「袋鼠國」,被盟友忽悠「瘸」了
    傻傻的「袋鼠國」,被盟友忽悠「瘸」了合作發展是當下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但卻不是唯一趨勢,畢竟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近日,針對澳洲在我國傾銷紅酒的事件,中國調查取證並且確定之後,宣布將會對澳大利亞兩升已經以下的葡萄酒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收107.1%到212.1%的保證金,防止澳洲葡萄酒供應商再度在中國進行大量紅酒傾銷,擾亂中國市場。此舉仿佛踩到了澳洲的尾巴,許多官員都紛紛「斥責」我們,說中國不遵守世貿約定,違反世界貿易的基本準則。
  • 運-10是波音707的副本?原來中國80年代就造了大飛機,下馬成遺憾
    在購買客機的同時,中國還特意採購了一批普惠公司生產的JT3D-7渦噴發動機作為備用發動機,以便為波音-707更換和進行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研究。而在不久之後,中國決定製造自己的民用大飛機,也就是中國的運-10客機。這款客機在研發初期,獲得了不少技術和資金上的幫助,並且成功進行了100多次的試飛,性能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 前蘇聯的科技創新是如何被忽悠瘸的?-虎嗅網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說法,蘇聯人首先在半導體領域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若干年後,美國人主導建立起龐大的電晶體世界時,蘇聯人苦心經營的電子管體系便在沒有未來的嘲諷聲中逐步死去。2.事實上,早在大塊頭Dyna-TAC誕生的16年前,蘇聯工程師庫普裡揚諾維奇就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1958年經過改進後的Dyna-TAC重量僅500克(含電池),外形精簡至兩個香菸盒大小,可在城市裡任何地方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到60年代中期,庫普裡揚諾維奇的行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裡範圍內有效工作。
  • 中國運10飛機同款:這臺60年老發動機,B52轟炸機為何還在用?
    其實美軍現役的B-52H戰略轟炸機的普惠TF33-P-3渦扇發動機並不特別落後,是60年代換裝的當時世界最先進打飛機,到1985年總共生產了8000臺。TF33發動機運用非常廣泛,至今還在不少機型上使用,包括美國空軍裝備的E-3預警機,E-8C聯合星指揮機和B-52H戰略轟炸機等。即使現在已經老舊,完全落後於主流的大型飛機渦扇發動機,但並不影響使用,基本能滿足美國空軍的要求。
  • 第一代國產大飛機運-10下馬:性能不及美國貨,廠房被取代者使用
    在確定研發計劃之後,「國產大型客機」項目也被正式命名為運-10,並且還制定了相關的設計指標,飛機最大飛行速度9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000千米,最大升限12000米,可以搭載100名乘客。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款飛機將會是我國民航市場的主要產品,同時也是領導人出訪國外使用的專機,類似於後來普京總統使用的伊爾-96客機。
  • 國產首種大飛機運10下馬究竟可惜嗎?沒當客機其實一點不可惜
    當年啟動的072大型運輸機工程孕育的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於2013年1月首飛,2016年7月裝備部隊,隨後啟動的純國產幹線客機——C919也在2017年5月完成首飛,目前已有兩架原型機在試飛取證,而30多年前,中國也曾研製過一種劃時代的大飛機——運-10,則引發廣泛爭議,它的下馬究竟可不可惜?
  • 俄羅斯最先進客機圖334沒人要?具體原因,跟中國運10下馬很相似
    俄羅斯最新型國產客機蘇霍伊SSJ100型飛機,該機是是俄羅斯第一次完全使用西方的適航標準從頭研製的商用客機。至2018年交付140架,其中海外用戶40架。圖-334飛機的D-436T-1雙涵道渦輪風扇發動機由烏克蘭進步機器設計局研製,其他部件基本由俄羅斯研製。
  • C919不等於運10,現在我們手裡有底牌
    一說到民航大客機很多老一輩的軍迷都會感到」痛心疾首「,曾經的運10一度讓我國的大飛機夢變得觸手可及,但在自研不如買的思想指導下,加上運10本身技術的缺陷,我國的大飛機運10最終黯然退場,國內民航市場拱手讓給了波音、空客,這一讓就是35年,直到2017年C919試飛成功,我們才終於在大飛機領域重新起航。
  • 殲35明年首飛?真的會是隱形艦載機嗎?國產戰機是如何起名字的
    中國航空研究院的近期一篇文章似乎是火上澆油,稱「確保新一代戰鬥機2021年首飛如期實現」,不少人都把它和傳說中以FC-31「鶻鷹」隱形戰鬥機為基礎研發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聯繫在了一起,甚至有人「劇透」了它的型號是殲-35,那麼問題來了,國產戰機究竟是怎麼起名字的?
  • 運-20與C-17同樣先進,但貌合神離
    運-20和C-17的設計定位相似,都在載重量和航程方面達到戰略空運要求,但能在傳統上只能運作戰術運輸機的跑道上起飛和降落。運-20和C-17這一級先進運輸機模糊了戰略空運與戰術空運的界限,代表軍事空運的最高水平。兩者相比,運-20稍小,但也足夠在戰略空運的航程上運載主戰坦克,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了。
  • 運-8運輸機的性能如何?
    運-8運輸機是目前中國空軍的主力戰術運輸機,除了執行空投、空降、機降、運輸等常規任務外,還被改裝成預警機和高新電子戰飛機,應用非常廣泛。而運-8運輸機在中國民用航空業中也常常扮演著不小的角色。再者,雖然運-8仿效安-12運輸機,可不同時期的運-8在性能上也會有所不同,但要了解運-8運輸機在不同時期的性能,又是另一回事了。起源於安-12的運-8運載火箭解放以來,新中國一直缺乏有效的空運力量,所以發展更大、更重、更先進的「大型」運輸機成為解放軍的迫切需要。
  • 運-10下馬竟有這種秘聞,為何重點投入的項目被下馬
    它就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大飛機——運-10。 令人惋惜的是,運-10研發早在1970年就啟動了,就比空客公司成立晚了兩年。多年後,歐洲空客已經成為挑戰美國波音的巨人,但咱們的大飛機產業卻因運-10的下馬不得不重新開始。
  • 運十飛機成為國家級工業遺產
    近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 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運十飛機上榜!
  • 運十飛機成為國家工業遺產
    據中國商飛公司微信公眾號「大飛機」12月25日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運十飛機上榜!此次上榜項目通過多個角度鮮活展現了我國製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凝聚了中國人艱苦奮鬥、產業報國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是行業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
  • 那座山在飛:運20之後,中國還有4個巨無霸要亮相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航空事業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戰略空軍雛形初現。特別是如山一般的運20運輸機正式步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有效提高中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但運-20遠非中國大飛機的終點,相反只是起點,班長接下來就為大家羅列下未來很有可能出現在中國空軍4款大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