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浦東30年|王相道:大型商業零售為何找日本搞合資

2020-12-21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

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

三十而立,浦東的崛起,不僅是嶄新城市天際線的立起,更是中國昂首走向世界、擁抱世界的步伐。

上海的浦東,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人海潮·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口述」系列專題,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以陸家嘴、金橋、外高橋、張江四個開發區為切入點,採訪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參與者、執行者,講述那段浪奔浪流的進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創業史,更為今天的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一個大歷史視角。
澎湃新聞 王亦贇 製圖

口述:

王相道

採訪:

郭繼 沈潔

整理:

沈潔

時間:

2019年11月12日

上海商業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後,全國各地的新人結婚,都會選擇來上海採購新婚用品,如「三轉一響」(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等,尤其是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簡稱中百一店),曾經代表了「行業第一」,超大的營業面積、光滑的打蠟木地板和玲琅滿目的商品,在當時絕無僅有。

然而,上海的購物環境也存在許多問題,急需改進。我當時任市政府財政貿易辦公室副主任,受組織委託,參與了第一八佰伴合資項目的談判、落地等工作。

改變上海購物環境需要打開大門引進外資

1984年5月,南京東路商店全部恢復夜市,到1987年,南京東、西路、淮海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等五條馬路的商店開設了燈光夜市,營業時間均延長到晚上九點,改變了三十多年來晚上七八點商店打烊,馬路一片漆黑的狀況。但這時候的上海購物環境存在突出問題,供需矛盾大,購物環境差,顧客多,商場十分擁擠。一有好的商品,南京路上就排長隊;由於商品銷路好,營業員體力消耗大、勞動強度高,難免會服務態度生硬,對顧客不熱忱、不耐煩等。

針對上述情況,上海市政府財經貿易辦公室決定從多方面給予解決。一是抓服務態度;二是在豐富商品種類、提高商品質量上努力;第三是引進先進的商業理念。我們嘗試「開架」,即開放式貨架。當時國外已經普遍採用開放式櫃檯了,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營業員和顧客之間的矛盾。然而,國內開架銷售很容易導致商品丟失,很多商店都不願意開放貨架。我們財貿辦積極動員各大百貨公司實施開架,最終豫園商場第一個同意嘗試。他們想了個辦法,將旅遊鞋作為開架的試點商品,在貨架上放單只作為樣品,這在當時可謂是一個創舉。

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也開始嘗試用開放來促進商業改革和發展。不過,最早開放的行業不是百貨商業,而是餐飲和賓館業,像錦江賓館、海倫賓館和新亞大酒店等,他們已開始引進國外的管理模式。但要從根本上提高服務質量、改變購物環境,還是需要引進新式的、大型的綜合商場。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同意上海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上海浦東開發十項優惠政策中就包括「允許外商在區內興辦第三產業,對現行規定不準或限制外商投資經營的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業,經批准,可以在浦東新區內試辦」。我們開始把目光放到浦東,放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當時市裡給我們財貿辦在陸家嘴留了一塊基地,位於張楊路-嶗山東路-浦東南路-沈家弄路這塊兒區域,用於建造開發「新上海商業城」。我到財辦後去看過,那裡還是一大塊蔬菜地。當時的想法就是,想通過引進先進理念、建造一個大商場改變購物環境。但招個什麼樣的外資企業進來還是未知數。

第一八佰伴所在的新上海商業城地塊及模型圖。陸開發集團供圖

「阿信」的兒子為我們送來八佰伴項目

1990年浦東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時候,商業方面經國家正式立項批准的中外合資企業尚無首例,因此市政府也很重視商業利用外資工作。1991年4月,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洪的牽線搭橋下,日本的和田家族在和田一夫的帶領下,來上海考察,商談合作事項。

和田一夫,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很是出名。1980年代後期,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在上海熱播,劇中出身貧寒的女主角阿信通過奮鬥,最終在日本各地成功開設17家連鎖超市,在上海觀眾中引起很大反響。阿信的原型就是八佰伴的創始人和田加津太太,她和家人把家族事業打造成了國際商業巨頭——日本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看中了上海浦東這塊兒熱土,親自去北京,表達要到上海投資開店的意向。上海對這個投資項目非常重視。當時的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在全球已有400家店鋪,一年的營業額超過5000億日元。我們希望通過與八佰伴的合作,加快商業的對外開放,藉以引進國際先進的商業模式和管理理念,改變當時上海商業現狀。

為了投資上海,和田家族多次到上海考察。當時是我接待的。記得和田帶著妻子,他的兩個弟弟,弟媳婦,還有八佰伴的工作人員,經過交流,我覺得和田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對象。在談到實質性的內容後,和田表示地塊偏僻一點不要緊,他可以把它搞起來,變得很興旺,他們在其他國家開發也是這個模式。我們就告訴他浦東有一塊地等待開發。我們把和田帶到當時的浦東第一高樓東昌大樓頂樓,讓他一覽這塊土地,雖然當時這個地塊還是毛地,和田非常滿意。

怎樣開展合資,我們經過反覆研究,最終確定由原第一商業局所屬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公司與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合資。和田對這家每天有十幾萬人次的客流量、年銷售額達八億元的合作夥伴十分滿意。合資企業冠名為「第一八佰伴」,取自中外雙方名稱各半。

關於投資金額,當時是這樣約定的,外方提供貨幣資金,中方提供場地使用權。我們財貿辦的這塊地是第一塊商業批租。當時找土地局譚企坤局長商議如何拿地,使用了當時常用的土地「空轉」方法。我們把這塊地批租給外方,將批租所得的資金作為投資金額,最終實現了50%的股權。

在批租的過程中,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土地使用權的作價。當時,我們提出的價格是1100-1200美元/平方米,外方認為浦東的投資環境如通水、通電、通路等還不盡完善,提出採用較低作價。當時外高橋地塊的平均價格是800美元/平方米,外方有了參照,覺得我們定價過高。我們就向倪天增副市長匯報。倪市長表示全力支持我們談判,最終給的底價是1000美元/平方米左右,給了我們比較大的議價空間,進一步促成了我們與外方的談判。最後,雙方各讓一步,以950美元/平方米作價談成。

談判過程中,外方還提出按國際慣例,自己是國際著名企業,「八佰伴」字號應作為商譽作價。我方則堅稱:上海第一百貨乃是全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大型百貨商場,在全國消費者中享有極高商譽,營業額也是全中國第一,是國內最有名的商業企業。按此說法,我方商譽也應作價,並且與你們的作價相等。最後,外方顧及到第一八佰伴面向的是中國消費者,雙方投資不宜挑得過高,且第一百貨確為中國最有名的商業企業。終於被我們說服了,放棄了商譽作價。

總體講,我們與八佰伴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代表團的談判是比較順利的,用了較短的時間就在合資意向的若干主要問題上取得了共識。我們是1991年4月13日與日方談判的;4月14日,雙方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和合資意向書的籤字儀式。

當然,在當時商業引進外資還沒有現成的方案,政策性又非常強,必須經國務院特區辦、商業部、體改辦、外經貿部、計委、外匯管理局等六個部門的審核,並報國務院批准。

為此,我們上海方面由莊曉天副市長帶隊,先後多次赴京向相關部門請示匯報,反覆溝通。1991年10月8日市長黃菊籤發了呈報國務院的請示報告。1992年5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興辦中日合資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1992年9月28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大型商業零售合資企業。也為日後設立其他商業性合資企業提供了模板。

1992年9月29日,中日合資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紀商廈在浦東新區奠基。新華社 資料圖

可以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開業第一天

199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紀念日之際,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紀商廈奠基。

整個建設項目由日本清水株式會社設計施工總承包、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土建分包單位為上海市第三建築發展總公司建造。商廈正面外圈是長100米,6層樓高的白色大彎壁,下部設有12個拱形洞門,門洞內壁有十二生肖圖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呼應。內部設施在當時都是一流的,共有10個樓面商場,每個樓面近1萬平方米。建築內外有87部電梯。商廈還擁有地下兩層停車場,可泊小車410輛。這些設施和規模在當時相當罕見,號稱亞洲之最。

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正式開業。因為在當時全上海乃至全中國從未有過如此大型的綜合商場,第一八佰伴一下創紀錄地創下單日107萬人次的客流量,轟動一時。

1995年12月,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開業當天熱鬧的景象。新華社 資料圖

開業現場,至今記憶猶新。商場組織了一場日本式的開業慶典,沒有程序似的講話,而是請來日本最有名的和太鼓隊,穿和服,敲皮鼓,持續約半個小時。許多浦東和浦西趕來的市民等候著開門,頓時上下幾十部電梯全部客滿。由於客人太多,每一層都有工作人員舉著喇叭拼命喊,保安立在電梯口拉繩索,點著人頭一點點放客人上去。

第一八佰伴第一次為上海帶來「一站式」消費理念。商場除了百貨經營外,還有各種輔助配套功能,可以提供購物、餐飲、娛樂、休閒及日常生活(郵局、衝印、美容美髮、銀行)等一站式服務。商場裡的超市在當時算是新鮮業態。第一八佰伴超市櫃檯裡五光十色的生鮮品看起來洋氣上檔次,就連封保鮮膜的進口機器、可以列印標籤的電腦,看上去也是那樣先進又高級。一下就點燃了大家的購物慾。

當然,一開始由日方派人擔任八佰伴總經理,也有水土不服的問題。按他們的思路布局,把一樓最好的位置擺放汽車,進行售賣,這不符合我國當時的國情,當時汽車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消費得起的,後來更換由熟悉中國國情的中方人士主政,日方接受了這一建議。經過調研,進行了大膽創新,改成了化妝品櫃檯,頓時吸引了大量顧客,營業額節節攀升。這一做法後來被上海其他商家乃至全國各地的商戶效仿,一直沿用至今。

遺憾的是,後來因和田一夫自身經營出現問題,日本八佰伴集團在1997年宣布破產。上海第一八佰伴也因此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危難之時,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一舉收購了日本八佰伴持有的第一八佰伴股權,從而所佔股權升至64%,實現了中方對第一八佰伴的全面控制,幫助第一八佰伴渡過了難關。

時至今日,上海第一八佰伴一直營利。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刊發時有刪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口述浦東30年|池洪:地價房價上漲 緩解開發區資金壓力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口述浦東30年|池洪:地價房價上漲,緩解了開發區資金壓力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人海潮·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口述」系列專題,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以陸家嘴、金橋、外高橋、張江四個開發區為切入點,採訪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參與者、執行者,講述那段浪奔浪流的進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創業史,更為今天的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一個大歷史視角。
  • 口述浦東30年丨李大來:通信巨頭如何解決國外技術封鎖難題
    【編者按】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
  • 口述浦東30年|王安德:陸家嘴規劃30年無大修改
    【編者按】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
  • 浦東30年:生於改革,強於開放
    作者:飯統戴老闆編輯:俞詩逸校對:張豔1995年12月20日,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大型商業零售企業——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開門營業,當天共有107萬消費者湧入購物,相當於南京路步行街一天的人流量,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
  • 浦東30年,那些萬人空巷的瞬間
    30年,照片中的浦東有氣勢恢宏,也有生動鮮活。恢弘和生動,屬於浦東,更屬於人民——他們經歷了這裡每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間,見證了浦東的流光溢彩。而浦東發展的每一處著墨,也因為人民的參與,熠熠生輝。值此,我們採擷片段,再現浦東30年間,那些萬人空巷的瞬間。
  • 1991年—1996年:外資零售湧動下的「上海速度」
    編者按:2019年,正值建國70周年歷史節點,贏商網全國19城大聯動,特別推出《70年城市商業變遷史》大型專題策劃,回溯過往70年城市與商業發展脈絡,以史為鑑,探路商業與城市結合的更多可能性,最終將匯集成冊。   上海,這座消費文化濃厚、製造精神深刻的城市,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口述浦東30年丨陳凱先:生物醫藥創新技術鏈是如何形成的
    【編者按】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
  • 口述浦東30年丨朱純宏:世紀公園建設背後故事和遺憾
    【編者按】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人海潮·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口述」系列專題,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以陸家嘴、金橋、外高橋、張江四個開發區為切入點,採訪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參與者、執行者,講述那段浪奔浪流的進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創業史,更為今天的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一個大歷史視角。
  • 因為它 崇明島將結束沒有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歷史
    原標題:因為它,崇明島將結束沒有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歷史  百聯集團繼在青浦、奉賢、金山、浦東、嘉定的購物中心項目相繼開業後,又投巨資在崇明開工建設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百聯崇明商業廣場。記者從百聯集團獲悉,百聯崇明商業廣場項目預計明年6月底建成完工,年內驗收開業。
  • 改革開放成就浦東30年奇蹟
    2020年,浦東這一「90後」迎來了而立之年。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一聲號角,浦東這片爛泥渡、阡陌農田和蘆葦蕩開啟了蛻變過程。30年滄海桑田,30年風雨兼程!一個個有力量的數字,見證浦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縮影。不簡單說NO以改革促發展上海浦東南路141號,一幢灰黃色小樓,在周邊高樓林立的環境中並不顯眼,這就是「浦東奇蹟」的開啟之地。30年來,浦東敢為天下先,大膽試、勇敢闖,創造了一系列「全國第一」的案例。
  • 口述創業史——為何是王寧?為何是泡泡瑪特?| 光華案例
    在潮流、創意、IP運營能力一向並不充沛的國內市場,泡泡瑪特為何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開宗立派」和持續引領?泡泡瑪特的崛起是近年來一個備受矚目的成長案例。日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一弛教授、研究員王小龍撰寫的案例《口述創業史——為何是王寧?為何是泡泡瑪特?》正式入庫。本案例通過一手訪談,對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先生歷次創業經歷進行了整理。
  • 徐靜波:日本實體店為何還能撐下去?
    第一次參加中國(福建)國際智慧商業大會,我有點緊張,因為剛才聽了中國商業界3位領袖的發言,我被智慧商業、數字零售的概念,搞得有點暈頭轉向,我感覺自己像是來自非洲,而不是商業發達的日本。抱歉,請允許我首先說出這一個感受。從2018年開始,中國不少零售企業,包括各種商學院的MBA班到日本考察,考察什麼呢?考察「新零售」。
  • 中國零售40年,百貨店都經歷了什麼|零售40年特別報導
    1992年到1996年,大型百貨店零售額平均以21%的速度遞增,最高年份的利潤增長高達64%,太讓人驚喜了。百貨百強企業總銷售額由318億上升到805億,增長2.5倍。1995年全國百貨業平均利潤增幅達到9.714%。
  • 空港商業助力浦東世界級「機場城市」-中國民航網
    「過去是城市的機場,如今是機場的城市」,這是近年來民航行業對於機場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描繪:全球範圍內,一流水準的機場正在夯實基礎出行功能的前提下,打造不亞於大都市的的零售、餐飲等現代商業,為非航產業、乃至航空樞紐建設輸入新的重要動力源。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伴隨9月16日三期主體工程建成投用、全球最大的機場衛星廳正式迎客,一座世界級的「機場城市」也正呼之欲出。
  • 今年新開5家購物中心,未來商業面積增200萬,上海最大的區逆襲浦西...
    記者從上海購物中心協會發布的《上海購物中心2020年度發展報告》中獲悉,今年上海計劃開業3萬㎡以上購物中心共30家,其中浦東有5家,數量為全市最多。  浦東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浦東的商業也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開發之初,浦東商業一片空白,根本無法和浦西的傳統商圈相比,而如今浦東商業設施總量已超過1000萬平方米。
  • 浦東時報特供:花木塘橋片區商業配套不斷完善
    據了解,富薈廣場位於浦東浦建路與櫻花路交界處,由上海綠城投資建設,廣場由商業和辦公兩部分組成,其中辦公樓9000平方米,商業部分約15000平方米。商場部分共分地上三層和地下二層,其中地下二層為車庫,地上三層主要入駐商家為餐飲和零售。
  • 高島屋戲劇反轉、華潤時代廣場升級歸來︱2019年上海商業地產大...
    (ARA Asset Management)與Straits Real Estate以及工銀國際組成合資聯合體,共同收購位於上海浦東的三林印象城。據了解,上海三林印象城的前身是竣工於2008年並於2010年開業的「三林城市商業廣場」。2017年,印力集團聯合信城不動產接管了該項目,將其改造成浦東三林區的核心購物中心。
  • 傳奇浦東:開放的先行者
    短短28年,從一窮二白,到雲集3萬家外資企業、28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其中1/3落戶陸家嘴,成了中國外資最密集、外資銀行資產最重的地區,更擁有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經濟總量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9651億元,今年將突破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11億元躍升到3938億元,增長了357倍。
  • 30年,浦東做對了什麼?
    這個地方叫浦東。今年,浦東30歲了。中國人喜歡用而立來形容三十之齡,這恰是最好的年紀,有歷練、有經驗、有膽識、也有幹勁。不過,在今天網際網路的時代,三十而立似乎不再那麼「新」了。當30歲的90後女生,開始自嘲自己是「老阿姨」時,30歲的浦東還能繼續叫「新區」嗎?
  • 日韓商業地產商們那些年在上海都做過哪些項目?
    空無一人的懸空觀光長廊、世界最高的Park Hyatt、據說得房率70%的超5A甲級寫字樓、日系餐廳及小型配套零售商業,全都組合在一棟樓裡,正是完美契合MORI Building的「垂直城市」開發理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