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食物證明你來自哪裡,
那請驕傲地甩出這篇美食!
別急,客家的19種味道都在這了!
東江海邊鹽場的鹽工們發明了鹽焗雞,才有了今日的粵菜代表之一。這是兩廣人最耳熟能詳的日常,對客家人來說,它不僅是道菜,更是一種情懷。香氣濃鬱,鮮美嫩滑~!
客家菜無所不釀,除了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還有釀蓮藕、釀蘿蔔、釀腐皮、釀辣椒、釀豆角、釀豬紅、釀雞蛋、釀田螺、釀蟹鉗……
你朋友結婚,你前任結婚,你二舅結婚,都會有的客家紅燜肉!加上節日祠堂吃飯,只要是客家圍餐,它就是C位出道!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一道走向世界的客家紅燜肉!
盆菜於客家人的意義,無可代替。它詮釋著十全十美、盆滿缽滿的美好寓意。分別經過煎、炸、燒、煮、燜、滷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裡更有乾坤,集齊了山珍海味,包羅萬象!
又是一道漢族名菜,它有個霸氣的名字叫「鳳凰投胎」!流行於粵東一帶,客家地區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湯裡有濃鬱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豬肚爽口鮮脆,雞肉細嫩可口!
粄之於客家人,就像粿之於潮汕人,帶著莫名的情愫。這是客家人最想念的味道,也是吉祥的象徵,包括甜粄、釀粄、筍粄、包粄、細粄、蘿蔔粄、味窖粄、憶子粄、老鼠粄、薴葉粄、仙人粄等。
瘦肉、馬蹄、蔥,釀入蛋裡,金黃色的蛋角,很家常的一道菜,有媽媽的味道!
豬肉丸、鯇丸、牛肉丸,總稱捶丸,又叫搏圓,起源於客家。味道純正,保持原肉味,既有韌性又很爽脆,既有嚼頭又不打渣。客家魚圓不似沿海地區的魚圓結實爽脆,而是軟嫩爽滑,別有風味。
煎圓是客家人過年時傳統的自製年貨,取意「團圓、圓滿」。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溼冷,於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於禦寒祛溼。油炸食品耐保存,於是成了梅州客家人鍾愛的小吃~!
客家炸芋丸是人們在春節、七月半、八月半的應節美食,炸芋丸具有「酥、香、脆」的口感,吃後回味無窮,如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牛耳餅」,顧名思義,因其外形與牛的耳朵類似而得名,是河源客家傳統小吃,也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樣食品。
客家地區普遍有炸花生餅、黃豆餅的風俗,外觀一般為金黃色圓形薄片,中間半包有花生米、黃豆等,香酥可口。河源和平縣、連平縣客家把這種餅叫做鐵勺噠。
蓼花,又稱「燎花」,始於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歷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獨特風味。外形呈圓鼓槌狀,個大體輕,咬開後,裡面是雪白細膩的蜂窩狀糖心。
月光餅是河源客家人最古早的中秋節糕點,因餅為圓形,故又取團圓之意,象徵著圓滿、平安的節日祝福。
客家人普遍有吃餈粑的習慣,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煮成糊的方式製成,餈粑鬆軟甜美,富有彈性,特別受老人小孩的喜歡~!
又名摘炒米或米程,是客家地區每戶必備的年料。由米組成,加糖或加蜜糖,口味非常不錯,種類也繁多,是吃擂茶時的最佳主料。
冬至前後,北風吹來,便是客家人做腊味的好時節。包括臘肉、臘鴨、臘香腸、臘豬肝、臘牛肉等,除夕夜晚,家家戶戶都會把腊味切片、斬塊放在鍋中蒸熟,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味!
客家人有釀米酒的習俗,因此可利用酒釀蒸雞蛋,雞蛋一整顆打入碗中不要攪碎,加入酒釀和白糖一起蒸,味道甜甜的,還有米酒的香味。
一年又一年,
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你記憶中必不可少的河源年味美食是什麼呢?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