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解讀七:關於學習的五大要點,值得孩子和家長同時學習

2021-02-08 高山碼字

有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孩子上學很積極,從來不遲到早退,作業也做到深更半夜,在家裡是個乖孩子,在學校是個乖學生。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卻跟上不來。

存在著這種現象,很多人會認為是孩子天生腦子不行。實際上,這是家長和孩子都沒有掌握學習要點。其實,《弟子規》的《餘力學文》篇早就給出了答案。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原文欣賞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餘力學文》篇,該篇共144字。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三、整理歸類並解析

通過整理,將《餘力學文》篇的學習要點歸類為五大方面。

(一)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不能身體力行以上的道德準則,一味死讀書,只會華而不實,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去做而不學習,就會任性而為,蒙蔽真理。(二)三到方法,循序漸進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剛剛讀到這裡,不要羨慕那裡,這裡都沒有搞懂弄通,就先不要理會其他。(三)計劃執行,有疑必問讀書計劃期限寬鬆一點,執行加緊一點,功夫深了,原先的困頓疑惑都會迎刃而解。心裡有疑問,應隨時做筆記,有機會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明白它的真義。(四)書房整潔,書卷有序書房要清潔,牆壁要乾淨,讀書時,書桌不能雜亂無章,筆墨紙硯要井井有條。把墨磨偏了,是心不在焉,字寫不好,是心定不下來。書籍課本應分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讀誦完畢,歸還原處。雖有急事,書卷也要碼放整齊,書本有缺損,就要修補完整。(五)剔粕求精,堅強自信不是聖賢書,就不要打開看,智慧會遭受蒙蔽,心志會變得不健康。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聖賢境界雖高,只要循序漸進,是可以達到的。

四、結合實際來解讀

也許以上五大要點生澀難懂,下面,結合我們大人的日常學習和孩子家庭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來解讀怎樣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一)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需要應用。很多人應該看過「讀死書」、「死讀書」和「書讀死」的故事,雖然是同樣的三個字,只是順序排列不一樣,但是意義卻截然不同。

我們將學習的目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會更生動有趣,會更通俗易懂。

比如我們教小學二、三年級孩子元角分,很多小朋友會不認識錢的金額,也不知道怎麼付錢。家長可以用一些零錢,讓孩子去買東西,孩子的腦海裡自然會對元角分有一個概念了。

還比如很多人寫作,在網上花了很多錢,購買了很多雞湯文,到頭來還是不會寫,會寫也是別人印出來的模子,沒有一點特色。實際上應該邊學邊寫,邊寫邊改,並交由廣大網友來評判。

(二)學習的方法是什麼?就是需要心、眼、口都到。在學習中,有些人心裡很想把書讀通弄懂,但是就是不行動;有些人只是把書本端起來做做樣子;還有些人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更有甚者,急於求成,總想著一蹴而就。

以上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學習的方法很重要,必須先要心到,再眼到,再口到,最後自然會成為我們的精神食糧。

這個三到,有著一定的邏輯關係,先後順序,才能學以貫通,越學越有勁。

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學習可以一蹴而就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人學習,急於求成,總想著一蹴而就。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

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一半未學到。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年輕的時候學習基本知識,就業以後學習專業知識,就是老了,需要學習年輕人的時髦,不讓自己落伍。

既然是長期過程,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學習計劃。

一個學生需要每個年級學習計劃,一個大人需要明白,每一段時間需要學習什麼。

對於學習的成果,領悟當然不會完全相同,不懂的地方,需要虛心向別人請教。

(四)需要營造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整潔有序。設想一下,一個很愛學習的人,學習的地方是不是雜亂無章的?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個很熱愛學習的人,會把學習的地方搞得很整潔,桌面、凳子都會幹乾淨淨,一塵不染,書本會碼放得整整齊齊,歸類會清清楚楚,一明瞭然。

而所有書呢?即使在翻過多次以後,也不會捲起來,而是像新的一樣。

(五)是不是該當什麼都學?當然是有針對性地學。不是所有東西都值得去學,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有糟粕的一面,我們是需要摒棄的。

再比如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學習基礎知識,而一旦成年後,就需要「術業有專攻」。

對一些不該學的東西,堅決不要去碰,對於一些非專業類的東西,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過多地深入。

再就是很多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在做好學習計劃以後,一定要持之以恆,多加努力,最後一定能夠成功。

五、、寫在後面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

明天我們將繼續研讀《弟子規》。

我是七零尾的@高山碼字,平時喜歡讀書和寫作。

喜歡我的朋友請加關注吧,我會及時為您碼出更好的文字。

你們有什麼想說的,請在下面留言討論吧。

您的點讚、推薦、收藏和轉發也很重要哦!

《弟子規》解讀系列連結:

不孝敬父母的人,從《弟子規》中可以看出自小缺少哪些日常教育

盤點被父母嚴厲教訓的趣事,看觸犯了《弟子規》中的哪些日常規範

失信人員有什麼特點?《弟子規》的信用規範告訴你,又該如何防範

愛心只是能者的專利?《弟子規》中的建議很全面,該如何培養呢

兄弟叔侄反目成仇,可在《弟子規》中找到原因,還有一個特別原因

怎樣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弟子規》中用一個字概括,要注意什麼

相關焦點

  • 易中天公開表示,拒絕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都是害人的
    ,很多家長發出疑問,真的有必要背誦《三字經》嗎?最近幾年,國家的經濟不斷增長,「國學」也在國內掀起一片熱潮,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教導孩子,於是將眼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起初的時候,家長們信賴國學教材,隨後又開始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
  • 家長比孩子更需讀《弟子規》
    《弟子規》作為封建社會的啟蒙讀物,緣何成為國學新寵?錢文忠接受本報採訪:  近日,著名學者錢文忠先生攜新書《錢文忠解讀〈弟子規〉》巡迴籤售至廣州,吸引了一大批讀者到場支持。《弟子規》作為封建社會的啟蒙養正讀物,緣何成為國學新寵?封建社會的規矩是否對當下孩子的精神造成壓抑?哪些人需要看《弟子規》?
  • 少兒英語學習的要點和必要性,各位家長該知曉
    ,兒童學英語也開始成為家長們相互交流的話題,兒童學英語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和興趣,這對以後的學習發展很有幫助。這些沒有錯,但是培養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最重要的。下面就來講講少兒英語學習的要點和必要性。3-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段,孩子頑皮貪玩,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興趣與方法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格外重要。比如1-3歲孩子模仿能力很強,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孩子多聽一些關於英語的故事,多看一些關於英語的動畫,給孩子讀一些枕邊故事。
  • 《弟子規》國學經典讀物,值得所有的爸爸媽媽學習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本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我為什麼想分享《弟子規》呢?因為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弟子規,而且也沒有學過做人應有的禮儀,以及接人待物該怎樣做,有了《弟子規》,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會有個方向。這本書有古文也有譯文,不懂得話可以看譯文。比如: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一段的意思是: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 幼兒園開展《弟子規》教學的3大方法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教育的精華,是關於兒童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課本。但是,《弟子規》中的內容,對於幼兒來說有很多是很難理解的,怎麼辦?通過實踐證明,只有將誦讀、講解和故事分析結合在一起,同時結合幼兒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幼兒理解《弟子規》中的經典內容。因此通過集中教學,讓幼兒領會、理解其中的經典內容顯得尤其重要。
  • 用指印畫解讀《弟子規》
    長江商報消息 黃石籍小女孩張寧馨擅長創作指印國畫,近日出版了新書《張寧馨指印畫弟子規》。年僅7歲的她,不僅成為史上最年輕百度LOGO的設計者,還籤約著名出版公司北京磨鐵圖書,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籤約作家。
  • 「學習弟子規 致敬最親人」悅讀活動
    ,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們,8月12日陽山鎮光明村婦聯攜手尹城村婦聯,開展了「學習弟子規 致敬最親人」讀書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鄭華老師進行了分享。在課堂上,大家一起學習、演示如何使用筷子。小小的筷子,我們提倡環保原則,選擇廢物再次利用,傳承和體現禮儀之邦的傳統文化。緊接著,鄭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故事,為孩子們講解《弟子規》中入則孝的含義,並與大家分享了黃香溫席、楚國孝子孟宗的故事,教育少年兒童,對於賜予我們身體髮膚的父母,應該湧泉相報。
  • 學習《弟子規》,找回中華文化的禮儀
    但是同時在講禮、講規矩的同時應該以和為貴。那麼中國古人通常用體、相、用來解釋一個事情。那麼這個禮的體,就是它的本體是什麼呢?就是敬;禮之相就是它的表現形式,是儀;而禮之用,主要就是和。也就是說這個禮的根本是從內心表示出的一種恭敬心。那麼內心的恭敬怎麼樣通過形式來表達出來呢?那就是外在的儀,禮儀的儀。所以通過各種規矩、儀式才能夠表達出內心的恭敬。
  • 《弟子規》通篇解讀(新)
    很多人對「勿」字表現出了反感,有的人批判反對弟子規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內容裡「勿」字太多,如果孩子學弟子規,會嚴重影響自主性,這理由實在太牽強了。解讀:出門前要告知父母,同時告訴大概回來的時間。從外面回到家,同樣要告知父母,並且讓父母見到你,並且生活要有規律,學業要有恆心。
  • 小朋友聽陳嶽講《弟子規》:有些東西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8日訊(記者 蔣亮)對於一名小學生來說,學習成績也許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持有這樣觀點的家長和學生還真不少。然而成都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陳嶽卻說,對於孩子們來說,生命中有些東西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
  • 「乒媽媽解讀」政法大學高水平校測簡章要點解讀(桌球項目)!
    聯盟在高水平特長生聯盟服務平臺系統的「招生簡章快速查詢系統」即時轉發後,很多特長生家長緊張、忐忑,卻不知如何下手,唯恐有一絲差錯。聯盟特地為桌球特長生家長和孩子建立「乒媽媽簡章解讀」免費服務專欄,百家號的粉絲朋友即時收閱乒媽媽解讀簡章分析!
  • 《弟子規》飽受爭議?那些給孩子的規範,你能做到嗎?
    ;立志感召、打造一支德行高尚、心懷仁愛、尊享五福、備受家長和學生敬愛的管理和保教隊伍。幼兒園老師表演舞蹈最近幾年來,國學教育風靡一時,面對當前應試教育和西式教育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有不少家長開始思考,該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雖然《弟子規》等一些啟蒙教育書籍大家都爭議不休
  • 當現代兒童遇上《弟子規》
    比如,孩子該不該學習蒙學讀物《弟子規》,已成為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與此相關,社會上圍繞《弟子規》的爭論也一直不絕於耳,各路人馬的觀點幾乎是冰火兩重天。  當代淨土宗一代名僧淨空法師,宣稱「沒有《弟子規》,你的一生努力最後都等於零」,他和弟子陳大惠、蔡禮旭等人,結合著佛教的因果報應,多次宣講此書,感化了大批民眾。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則把《弟子規》一路講上了央視的《百家講壇》。
  • 家長教育孩子的五大困惑之首:孩子不愛學習咋辦?
    這五大困惑一直都圍繞著家長,但是真正是家長,感到發愁的則是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賀賀就是一個不願意學習的孩子,因為在他眼中認為學習並沒有用處,只會耽誤自己更多玩的時間。所以對於賀賀這種看待學習的認知,他的父母也感到非常的困擾。眼看著賀賀的成績從中等變成了倒數,不能再任由賀賀一直玩耍了,所以就給賀賀報名了許多的輔導班。
  • 今年寒假作業:和父母一起誦讀《弟子規》
    今年的寒假作業是——  和父母一起誦讀《弟子規》  成師附小擬在新學期把國學誦讀引入課堂  昨天,成師附小的學生家長們都領受了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在寒假期間陪伴並引導孩子誦讀《弟子規》,用國學經典滋養孩子的心靈。
  •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和老師一起學習《弟子規》(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進步,《弟子規》中的某些思想並不適應當代社會,比如說孩子要對父母言聽計從,不能反駁(父母有錯,孩子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為父母守喪三年,不能夫妻同居,不能吃酒肉等。一.日積月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踐行傳統美德。
  • 樂學嘉年華 家長和孩子共同感受學習的快樂
    樂考空間經過老師們的精心裝扮,布置一新:五顏六色的氣球和文字彩帶也都被高高掛在了走廊上,儀式感十足呢!相信經此一「考」,小朋友們都能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信心和期待。             樂考進行時(家長篇)         家長參與樂考就是讓樂考這種形式充分做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樂考除了考孩子,更讓家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只有走進孩子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孩子得到更適合自己學習方法。
  • 是否讓孩子學《三字經》和《弟子規》?易中天:絕不學,那是毒藥
    許多學生的家長,都不信任今天學校的教育,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傳統課本。國人一開始追捧的是民國語文教材,後來又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這樣的傳統蒙學教材。但是,《三字經》和《弟子規》的情況不一樣,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三字經》是經典,是否學習,在哪個階段學習,請自行斟酌,《弟子規》就可以扔了。
  • 孩子怎麼背詩詞受益最大?「神童」奶奶的3條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飛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所選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對參與者的詩詞積累量和臨場反應能力都要求極高!到底有多難?撒貝寧在小恆屹對出最後一聯時,頓時癱在舞臺上道:「像經歷了一場馬拉松!」董卿在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後,也激動得鼓掌稱讚!許多大人都自嘆不如,詩詞存儲量都沒有一個5歲的孩子多。
  • 新加坡家長應如何指導孩子居家學習,一文解讀學生居家學習措施要點
    對於新加坡學校而言,新加坡電子學習系統已經到位,教師很可能會設置每日任務,並在當天完成任務。為了確保常規性,如果學生在指定時間之前尚未登錄電子學習系統,學校老師可能會親自打電話給家長。如果家長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無法監督孩子,可以將平臺密碼保存在網站中以免孩子忘記密碼導致登錄不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