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或許你並不知道,中餐作為人體吸收能量和營養最重要的一餐,佔到40%的比例。特別是幼兒尚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午餐就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每天的午餐到底衛生不衛生、到底好吃不好吃、到底營養不營養?在本報十路記者目擊十所幼兒園的午餐現場後,又邀請我市二位權威營養師逐一對每家幼兒園的一周食譜進行點評。
幼兒午餐要精、細、少
附二醫營養科主任趙新兒介紹,孩子消化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所以給孩子食用的食物要容易消化。昨天,本報十路記者直擊幼兒園的午餐現場,調查發現這些幼兒園在烹飪方式上總體還是不錯的,如儘量把食物燒得比細軟、清淡、精細,照顧了孩子特殊的飲食特點。
趙主任指出,幼兒園的午餐應該幹稀結合,食物質量要儘量精而少。由於孩子的胃容量較小,應少吃多餐,每次吃飯要保證食物品種多樣,量少。在溫州市第一幼兒園,記者就發現小朋友碗裡的食物量並不是很多,如蝦球就只放了三四塊。
在營養搭配上,趙主任認為,這十家幼兒園基本都做到了食物多樣化,保證營養均衡。
飲食色彩也很重要
營養師介紹,孩子中餐總原則是——每天都應有水果和奶製品,平均每天應攝入200~300毫升的牛奶。每餐應當有蔬菜,而且蔬菜的品種要多樣化,各種顏色的蔬菜要換著吃,儘量不要重複。「像鹿城區百佳二幼那樣,每天雖然有蔬菜,卻只有一樣青菜,太過單一。」
營養師還說,孩子們的午餐飲食應清淡,少吃臘腸、皮蛋等加工類食品。但有幾家幼兒園竟採用加工過的食品,如鹹蛋、臘腸等,這對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此外,還要注意食物多樣化和顏色搭配,保證色、香、味俱全,如鹿城華電幼兒園,周五的年糕配料裡就加了球菜、香菇、胡蘿蔔,顏色搭配比較好看,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食慾。
菜價標準可適當提高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中午吃得少,晚上就大魚大肉的,讓孩子吃得很飽。其實這樣不太好,吃太多容易加重孩子的腸胃負擔。
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最為重要的時期,骨骼、大腦以及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對於營養的要求都非常高,營養搭配不合理,可能會導致兒童發育不良、過度肥胖或者是出現性早熟。
前天隨同記者去市一幼檢查的鹿城監督所工作人員陳鷗就有這樣的想法。做為執法者,她發現大多數幼兒園衛生情況都很良好,孩子吃得也很安全。同樣她做為一位母親,她覺得有的幼兒園每餐只要5元錢,這樣的價位很難達到吃「好」的標準,她建議可以適當提提價,想來大多家長們都不會反對。
經了解,根據我市物價局規定,每個在校用餐學生(包括幼兒園)的每頓午餐費用是5元標準,所以有的幼兒園只能收5元一餐。對此,物價部門根據實際情況,不妨放寬一下標準,讓家長們更放心。
營養意識要培養
據了解,我市營養師行業的從業人員還是不夠,算是鳳毛鱗角。由於營養師比較缺乏,我市還沒有出臺明令規定學校必須配備營養師。許多幼兒園的衛生老師都在「兼職」營養師的角色。
其實不管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校,學生的營養配餐關乎著孩子的未來。如今,很多孩子的中餐都是在學校吃,午餐這一餐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記者 葉文耀 胡海珍
早前報導:熱點聚焦:幼兒園午餐衛生條件家長可放寬心
附:部分幼兒園營養午餐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