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吃兩頓飯和吃三頓飯,哪個更科學?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12-17 食補營養師

作為營養師,我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如題,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吃三頓飯,哪個更科學?其實這個是屬於膳食習慣的問題。我認為一天吃幾頓飯不應該是按照喜好來決定,而應該看身體健康的運轉規律來決定的。我們不能忽視身體對營養飲食的生理需要而一味按照自我不正確的觀念來進行飲食。一天到底吃幾餐合適?其實應該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以及身體狀況來決定的。但是相對於一日吃兩餐,個人覺得一日吃三餐更為合理。

在營養膳食不發達的時候我們靠自我覺知進餐

如果說在我們中國古代人們對於飲食的看法是樸素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時候什麼時候吃飯會根據是否飢餓來判斷,餓了就吃,飽就不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如果吃飯時間不固定,饑飽無常,腸胃容易出問題,身體也會不舒服。因此提倡飲食有規律,稱之為「飲食有節」,節就是節制而有規律。漸漸地就會形成一日吃三餐吃飯時間相對穩定,這樣我們的身體也會相對穩定,大部分情況還是一日三餐為主的膳食方式。類似「過午不食」等等的一些特殊膳食方式,可能只是對於自我的約束性膳食行為。

人體的膳食營養消化吸收的規律決定餐次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我們對人體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於各個器官,系統的了解也越來越明確,針對飲食的研究也越來越明確。不同年齡的人體,不同的疾病狀態,每天需要吃多少的營養食物,需要多長時間在身體當中消化吸收,如何在身體當中轉化,都會讓我們更明白我們應該如何去設定自己的飲食餐次更為合理。這對於我們知道每天到底吃多少食物,吃多少餐都有指導意義。

具體說明如下:

1、嬰幼兒時期,消化系統還不完善,我們現在對於嬰兒餵養有嚴謹的認知,隨著胃腸功能的發育完善,針對不同月齡的嬰兒每天餵養的次數時間間隔都有嚴格的規定。既要滿足嬰兒的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又要符合胃腸功能的發育規律。如下圖:

說明:通過以上的簡單說明可以看出,隨著胃容量以及腸胃消化吸收功能的發育,孩子能接納的食物量以及種類,以及餐次都會在發生變化,餐次在減少,時間間隔在拉長,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

2、學齡前兒童以及學齡時期,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胃腸發育慢慢完善,但是還是比較弱,因此我們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餐次安排會以三餐兩點為主的餐次,也就是一天三餐是主餐,在上午和下午的時候分別加餐點心,這樣符合孩子的胃腸生理特點,同時又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對於在生長發育重要時期的青少年,以及營養需求比較大的孕婦,同樣可以用三餐兩點的方法進行膳食方式。

3、對於大部分成年人而言,我們的胃腸功能發育完全,食物在我們胃當中的停留時間大概是4-6個小時,而晚上的時間我們有大概8個小時的時間是休息的。因此扣除晚間的時間,我們白天可以大概間隔4-6個小時左右吃一餐,從早餐如果設定為7:00吃早飯,那麼中午可以大概12:00左右吃午餐,晚餐可以大概18:00左右吃晚飯,而晚上經過四五個小時消化差不多了,胃腸負擔不重的時候再休息睡眠。這樣就比較符合我們人體的身體規律。當然對於三餐的食用量以及食用品種可以進行調節。

如果說這三餐有任何一餐不吃,變成兩餐的話,肯定會有一段時間胃腸是處於飢餓狀態的,有時候雖然沒感覺飢餓,但是身體當中能量已經不足了,同時胃液分泌太多會損傷胃腸。因此不吃早餐,不吃晚餐,不吃午餐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時間長了對胃腸以及身體健康是有損傷的。短暫的缺了餐次可能人體可以適應,但是長時間的紊亂傷害就比較大了。

3、對一些特殊的生理或者疾病人群我們提倡少吃多餐,以緩解腸胃的壓力,並且保障營養供給。比如老人胃腸功能減弱了,為了保證飲食營養需要可以跟孩子一樣少吃多餐,比如糖尿病人為了控制血糖,而進行少吃多餐。這些都是根據身體的具體情況而定的餐次的。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每天吃幾餐並不是由我們喜好感覺來決定的,而是應該根據身體的具體需要以及生理規律來決定具體到底一天吃幾餐,吃多少等等。但是從分析來看,一天吃三餐肯定比一天吃兩餐合理一些。

就分享到這裡,希望我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可以在互動區一起討論關於膳食問題。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看看醫生怎麼說
    有的人認為一日三餐,一天吃三頓飯才是最科學的飲食,而有的人講究過午不食,認為古時候老百姓是吃兩頓飯的,現代社會的人飲食營養太好,腸胃負擔重,應該也吃兩頓飯,減輕胃腸道的負擔,也有助於減輕體重。那麼到底一日三餐更科學還是一天兩頓更科學呢?一天吃兩頓飯和一日三餐,哪個更科學?
  • 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更健康?
    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更健康? 吃飯是我們每天離不開的事情,人活著就要吃飯,常言道:一日三餐,我們每天都吃三頓飯,有的人一天吃兩頓飯。這兩種方法哪個更科學健康呢?
  • 一天吃兩頓飯和吃三頓飯,哪個更健康?醫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答案
    於是就有一些人提出來減少每天吃飯的次數,比如一天兩次,但是每天三頓飯似乎大家更習慣了,那到底那種說法更正確呢?今天醫者良言一文解答這個問題。 1.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需要分情況而定: 不知道大家看動物世界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不少動物一天只吃一頓飯,而有的動物卻一直在吃飯。
  • 古時候講究過午不食,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
    但以前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聽說過一天只吃兩頓飯,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因為光照時間比較短,很多人就把飯菜做成了一天兩頓。究竟是一天吃兩頓飯,還是一天吃三頓飯更好了?食物是我們人體獲取營養素的主要途徑,即使我們一天什麼飯也不吃,我們的身體也是在消耗能量。能量的消耗量,隨著我們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增加,也隨之增加。
  • 每天吃兩頓和三頓,哪個更好?堅持吃兩頓飯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民以食為天,每天保證充足的飲食量,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去支撐日常的運作。正常來說,我們每天都是三餐,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飲食規律,身體健康。而現在不少人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想要採用古人的一些方式,就是每天保持兩頓飯,那麼堅持做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一天吃兩頓飯好,還是一天吃三頓飯健康?少吃一頓會變瘦嗎?
    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吃三頓,哪種吃法更健康?你可能從沒想過這個問題,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兩種吃飯方式到底有什麼不同。一天吃兩頓和一天吃三頓飯,哪種更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通常是指,每餐食物種類豐富,吃飯要有規律。
  • 一天到底該吃兩頓還是三頓?營養專家: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生命時報》採訪營養專家,告訴你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河南省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呂沛宛一日兩餐並非古人「養生智慧」古代人到底吃幾頓飯?
  • 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誰更加的科學?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一天兩頓飯或者是三頓飯,其中包括一頓飯,到底科學不科學,其實並不是在幾頓,而是在吃法。首先,我們可以從能量的角度來解釋一下。我們可以用「能量守恆定律」的理解來吃飯。其次還需要有多種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以保持人體營養的均衡。非常明顯的一個道理,所有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含量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動物肉,豬肉以及牛肉其實都是不一樣的,營養成分也是不一樣的,味道當然也是不一樣的。
  • 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有什麼不同?誰的腸胃更好?
    吃飯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它能解決溫飽問題,還能給人體補充營養,身體就會有能量去應對工作或者是其他事情。根據傳統方式來看,每天三頓飯必不可少,每一餐都很重要,可以給人體補充不同營養。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許多人就有了新的想法,習慣也有不同。
  • 一天吃兩頓還是三頓更好?根據這幾點「因人而異」!
    親 ,你一天吃幾餐呢?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 農民喜歡一天吃兩頓飯,合理嗎?你怎麼看
    前幾天看了一小視頻,視頻裡讀幼兒園的小女孩披頭散髮,一副打敗仗的樣子,媽媽問她為啥和小朋友打架,孩子咬牙切齒的說道:你還好意思問,我長這麼大剛知道一天得吃三頓飯,我在幼兒園跟人家小朋友說兩頓飯,誰都不服誰就打起來了。你說我都五歲了,今天才知道還有一頓飯叫早飯。
  • 一般人一天兩頓飯或三頓飯,古代「四餐制」又稱帝王餐,怎麼吃?
    一般人一天兩頓飯或三頓飯,古代「四餐制」又稱帝王餐,怎麼吃?我們現代的很多傳統習俗,都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當然,難免在傳承的過程中,因情況而定。今天要說的是吃飯,俗話講,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民以食為天。
  • 一天到底該吃幾頓?2頓、3頓還是5頓?吃2頓和3頓,有啥區別?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是採取的「一日三餐」的吃法,但近年來,隨著肥胖率和各種疾病發生率的升高,很多人對吃三頓飯提出了異議,認為過午不食、吃兩頓更養生;少食多餐、吃五頓更科學。那麼,一天到底吃幾頓飯更好呢?
  • 一天只能吃兩頓飯,還沒有宵夜,一日三餐要感謝宋朝?
    民以食為天,一天能吃到三頓既營養又美味的飯菜是許多人的幸福源泉。尤其是在最近肺炎期間,呆在家裡的網友各顯神通,做涼皮做蛋糕,將多餘的精力都給了廚房那一畝三分地。所以古人吃飯的時間和我們有很大的區別,雖然也是一頓早飯,一頓晚飯,但他們的早飯吃的也不是很早,一般在上午九點多,稱作朝食;晚飯在下午三點到五點,稱作哺食。吃完晚飯,古人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早早的熄燈休息了,因此雖然一天只有兩頓飯,但他們的活動量小,兩頓飯也就夠了。
  • 古代人本來只吃兩頓飯,為什麼後來改成了三頓?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一切時間安排都要以農事為中心去考慮,所以只吃兩餐。每天早晨起來七八點鐘吃一頓飯,叫朝食,也就是早點,然後男人就帶著農具牽著牛去幹農活,女人就在家中紡布紡線,搞一點家庭手工業,有孩子就帶帶孩子。
  • 在農村,很多農民一天只吃兩頓飯,專家:習慣不科學,但非常實用
    據說,玉皇大帝讓老牛下凡間傳達玉帝旨意,旨意的原意大致是這樣「農民們一天要打扮三次,辛勤勞動,然後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即三打扮一吃飯。」但是呢老牛到了凡間以後摔了一跤把玉帝的旨意搞糊塗了。於是向農民們傳達了一個相反的旨意。告訴農民,玉皇大帝的旨意是「人們一天要吃三次飯,打扮一次,即三吃飯一打扮。」然後就回到天庭。
  • 周末兩頓飯:「早午餐」和「晚午餐」
    周末愛睡懶覺的夥伴們多半都不會像平時一樣按點吃三頓飯,而是把三頓合成兩頓,在三頓飯之間的時間解決。上午時段的早午餐(brunch)我們已經很熟悉了,那麼下午時段的午晚餐或晚午餐,你知道該怎麼說嗎?Dunch指在午餐之後、晚餐之前吃的飯,跟早餐和午餐之間的早午餐(brunch)類似。
  • 清朝皇宮裡一天吃能吃兩頓飯?那皇帝和妃子們不餓?
    清朝皇帝一天只有兩頓飯,而不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每天三頓飯,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滿族人大多生活在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大家都知道,冬天冷的能凍死人,下午五點多的時候天都黑的,而且早上7點鐘的時候天才亮,屬於典型的晝短夜長。所以,生活在那裡滿人就早上9點才吃一頓飯,到了下午3點才吃另一頓。那個時候的人們又沒有什麼消遣工具,所以睡得也早。
  • 一天只吃兩頓飯,和吃一日三餐,哪種飲食方式是科學的?一文解釋
    我們吃飯一般一天吃三頓,早中午各一頓。但是有的人為了減肥就會選擇不吃晚飯,他們一天只吃兩頓飯,那麼哪種飲食方式是科學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不吃晚飯有什麼危害?不吃晚飯容易失眠。正常的人都會吃完飯,胃子就會按照既定規律進行消化摩擦,但是如果不吃晚飯,胃子沒有東西研磨,會擦傷胃黏膜,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病出現,人會因此腹痛噁心,食欲不振。如果不加以調理治療,會增加癌變風險。不吃晚飯容易得膽結石。晚飯不吃,胃部空空無物,就不需要膽汁進行消化,膽囊中就會不斷堆積剩餘膽汁,時間長了會出現膽結石,給生活帶來不便。
  • 北方人一天兩頓飯,南方人要三頓,是什麼造成這種差異?
    東北人也不是一年四季都吃兩頓飯,只是在冬天天比較短的時候才吃兩頓飯,其他季節還是和其他地方都一樣的,東北冬天白天時長比較短,晚上黑的比較早,一般4點多鐘就黑天了,所以會在下午1點多的時候吃飯,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晚上會餓,還是會在晚上七八點鐘再吃一頓的,其實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吃兩頓飯,不同的地方還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