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科技再現「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登陸深圳
7月11日,以故宮院藏清代《海錯圖》為藍本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正式開幕。該展覽是故宮博物院與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在文教領域的首次合作,旨在運用數字科技、多媒體方式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覽將於10月8日結束在深圳的首展後,巡展至北京、上海等國內主要城市。
-
讓孩子適應未來的閱讀方式——穿越時空的多媒體閱讀
上午,看一集動畫片《託馬斯和朋友》,然後一邊看繪本一邊聽英文兒歌。下午,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凱叔講故事」,然後看一集「探索宇宙」的科普視頻,再學一節數學互動AI課。晚上,上一節外教英語直播課,睡前聽媽媽讀一本書,最後安靜入睡。
-
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走道的另一邊,擺著一排玻璃櫥櫃,裡面是一幅幅故宮所典藏的各代名家書法複製品。一角牆上的小盒中放在故宮博物院中文版簡介,供行人隨意取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條通道已被故宮開闢成「形象走廊」,驚嘆號頓時湧上心頭,想不到故宮會走出戶外。
-
《故宮觀止》從書裡看故宮,這一本就夠了
遊人進故宮時間有限,即便這些房舍全部對外開放,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全部看得完,更何況遊人買了門票也只能在故宮裡逗留幾個小時。你走的路線,決定你能看到的物件可能有哪些,碰到的是國寶級的珍藏品,還是只能見到普通的「資料」。因此,合理安排遊覽線路就顯得很重要了。看國寶,不但要看時機,還要看運氣。
-
《中國新聞周刊》: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一角牆上的小盒中放在故宮博物院中文版簡介,供行人隨意取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條通道已被故宮開闢成「形象走廊」,驚嘆號頓時湧上心頭,想不到故宮會走出戶外。 再次發現故宮改變,是到同事倩如家做客,她六歲的女兒嘉嘉正在閱讀一本圖畫書,口中朗朗的念著:「皇后娘娘最端莊,一字眉,柳葉眉,白淨臉兒面紗垂……」稚嫩又押韻的童音十分地悅耳,好奇問倩如:「嘉嘉看的是什麼書啊?為何詞句如此優美。」
-
【聽見閱讀的力量】閱讀一座城 故宮建成600年(1420-2020)
讓閱讀成為終身學習的基礎,成為基礎教育的靈魂,用閱讀使孩子和家庭充滿力量,
-
故宮神獸「出逃」到西岸藝島,竟然被「轉譯」成了一個展覽!
循著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展開的一幕幕幻境,人們跟隨神獸白澤,找尋起它失蹤的小夥伴,開啟了一場補全《獸譜》的旅程……兩三百年前的一本御製圖譜《獸譜》竟然被「轉譯」成了一個展覽,可觀、可聽、可感、可觸。 今天,由故宮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多媒體綜合展」登陸上海文化藝術「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作為2020年西岸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的特別合作項目,以多元、立體、活潑的觀展體驗讓人大開眼界。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在今天的開幕式上指出:「今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文化視點|當多媒體文博展成為新藍海,下一步該往哪兒走
製圖:馮曉瑜 故宮御貓打翻了清代御製《獸譜》,封印失衡,神獸四散。循著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展開的一幕幕幻境,人們跟隨神獸白澤,找尋它失蹤的小夥伴,開啟了一場補全《獸譜》的旅程……由故宮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多媒體綜合展」,近日登陸上海文化藝術新地標——西岸藝島,以創新的觀展體驗讓人大開眼界。
-
北京故宮和上海豫園攜手IP合作展示《海錯圖》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7日報導:故宮IP除了能開發出各類爆款文創產品,還能變為沉浸式展覽。近日,以乾隆皇帝喜歡的讀物《海錯圖》為藍本,「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開幕。
-
故宮海底總動員 乾隆最愛《海錯圖》登陸豫園
隨著啟動捲軸徐徐展開,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正式拉開帷幕。12月6日起, 這一承接了300年傳統文化的公共教育類多媒體綜合展將在上海落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覽。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交互式多媒體數位化系統,10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讓科技賦予古代科普讀物靈魂,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海錯圖》為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所著。「錯」,即為種類繁多的意思,早在漢代,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
-
「不可錯過的家庭音樂劇」《故宮裡的大怪獸》,把故宮講給孩子聽
被無數家庭譽為「近年來最不可錯過的家庭音樂劇」百萬「小獸絲」翹首以盼一則關於故宮裡大怪獸的奇幻故事......故宮的怪獸們因為人類的遺忘準備離開守護了幾百年的故宮。忽然有一天,小女孩李小雨在故宮撿到了一隻神奇的寶石耳環,誤打誤撞闖入了故宮怪獸們的世界,和龍的兒子吻獸成為了朋友。離別之際臨近,故宮深處卻開始陰雨連綿,與此同時,李小雨和吻獸也產生了隔閡。這對朋友能否解開誤會?烏雲背後隱藏著什麼可怕的事情?故宮將面臨怎樣前所未有的危機?怪獸又是否從此絕跡於故宮?
-
...故宮發布的數字產品(故宮名畫記+故宮數字文物庫+故宮數字多寶閣)
7月16日,故宮召開「融古鑠今 無界未來」——數字故宮發布會,一次性上新7款數字產品。 「故宮名畫記」改版後重新上線,其中珍貴數位化繪畫藏品增至345幅,新版的名畫細節更為逼真,細到《步輦圖》中人物服裝胸前的錦繡花紋都纖毫畢見。未來故宮力爭每月上新50幅數字名畫,並將故宮所有書畫藏品全部數位化,觀眾可以通過標註、收藏,建立自己的「私人藏畫館」。
-
「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在馬甲中心小學揭牌
「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揭牌儀式。 省關工委副主任、教育廳關工委主任郭榮輝,教育系統關工委副秘書長潘家坤,省關工委德育中心副秘書長陳劍,市委文明辦副主任陳慶宗,洛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王伊景,馬甲愛心企業家王昌茂先生出席了揭牌儀式。 儀式上,郭榮輝與王昌茂為馬甲中心小學「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揭牌。
-
泉州投800萬元建「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福建省首屆「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建設使用經驗交流會獲悉,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泉州市共投入800萬元建設「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 2013年6月以來,泉州市各縣(市、區)共有227所中小學申報建設「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2014年前完成了全市100個建設任務。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一個是臺灣故宮。對於這兩個故宮,人們是這樣評價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灣故宮,有寶無宮。在這個小故宮,我在那宮外、宮內徘徊了半天,想起了中國那絕大部分的國寶如何通過蔣介石最終輾轉的在這裡落地,心裡不禁感慨萬千。無論這國傳之寶最終在哪裡,只要它們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了、保存在我們龍的傳人手裡,就好。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讓文物「活起來」,故宮「宮囍龍鳳呈祥」打造沉浸式體驗
新京報訊(記者 曲亭亦)12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宮囍龍鳳呈祥」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故宮宮囍IP文創的開發系統與項目數字多媒體目前已取得新的進展,不僅完成大量的圖樣創作設計,還通過高科技互動藝術手段,創新了沉浸式體驗模式。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