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媽媽諮詢我了一個關於孩子需不需要午睡的問題,她兒子現在3歲多,馬上要上幼兒園了,但是從2歲多開始就不好好午睡,把他按在床上午睡怎麼都睡不著,但是每次玩到下午4、5點的時候就困了要睡覺,如果此時讓他睡,晚上的覺肯定拖到23點左右,如果此時不讓他睡,孩子又困得顛三倒四,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個媽媽遇到的問題非常常見,很多孩子在2歲以後,都不願意好好睡午覺,精力旺盛活蹦亂跳,讓家長誤以為孩子不需要午睡了,但是往往到了下午就電量嚴重不足需休息,這個睡覺的時機就非常尷尬,離正規的午睡時間太晚,距夜晚入睡的時間又太近,所以最後出現的必然結果就是:晚睡。
因此,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午睡了。
如何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午睡
1、參考嬰幼兒國際睡眠標準及大數據
調查表明,85%兩歲孩子、65%的三歲孩子、25%的四歲孩子、15%的五歲孩子每天都會小睡,從生物學角度來講,在三歲到五歲之間,如果孩子在夜間能獲得充足的睡眠,白天有時可以不小睡。------《寶寶不哭之白天小睡》
從大數據上來看,2-3歲這個年齡段的絕大多數孩子還是需要小睡的,4-5歲之間的孩子需要小睡的比例相對來說就減少了。
我們再來參考《嬰幼兒國際睡眠總量和睡眠結構標準》,從下面這個表格中能看到,24-36個月的孩子白天小睡的次數是1次,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需要1次午睡的。
通過對比這些數據,我們能做到心中有底,如果你家孩子確實不需要午睡了則不必擔心,如果你家孩子依舊保留午睡習慣也是件好事,畢竟幼兒園有午睡這個環節啊。
2、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表現
標準歸標準,我們只做參考不能生搬硬套,關鍵還是要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去觀察他是不是需要午睡,因為整體來說,2、3歲的孩子精力旺盛,像個小馬達,很容易就扛過困意。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些表現的時候,則表明他其實是需要午睡的:
當孩子出現以上這些表現的時候,其實就表明孩子是需要午睡的,晚上的電量根本不足以維持一整天的消耗,一定要中途休息充個電。
如果孩子的表現是下面這樣的,則說明他確實不要午睡了:
以上這些表現則說明孩子真的不需要午睡了,其中夜間睡眠能夠達到11個小時的連續睡眠這個參照標準是個硬性標準,我們必須保證孩子的夜間睡眠總時長是足夠的,所以如果孩子夜間睡眠時長達不到這個年齡段的時長標準,不夠11個小時,那麼你就需要仔細觀察一下他白天的行為舉止,以此來客觀判斷他是否需要白天小睡一下來彌補夜間睡眠,而不是因為孩子不願意睡就真的不讓他睡了。
雖然有一些孩子確實不需要午睡了,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堅持讓孩子午睡是很有意義的,就像我們成年人保持午休的習慣一樣。
新的研究指出,白天的小睡有利於身體健康,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當您一直想「我的孩子何時可以放棄小睡了」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好的答案就是「永遠不要放棄小睡」--------《寶寶不哭之白天小睡》
睡眠缺失的孩子,或者說在疲倦狀態下的孩子,特別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認知能力、社交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回想一下我們上學的時候,下課鈴一響,同學們都趕緊趴在桌子上睡覺,尤其是下午的第一、二節課,困得睜不開眼睛,如果能夠午睡一會兒,學習狀態則完全不同。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請堅持讓孩子午睡。
不過,就像文章開頭那個媽媽的煩惱一樣,讓一個2、3歲的孩子午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自己的孩子兩歲半,前段時間也在拼命抵抗午睡,明明很困但就是不睡,這是為什麼呢?
那些明明需要午睡的孩子為什麼不肯睡覺的原因
1、為了玩,抓緊一切時間玩
那些2、3歲的孩子啊,如果用成語來形容他們就是「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上躥下跳、精力旺盛」,號稱「鐵人三項運動員」,此時的他們已經完全取得了自己身體的控制權,世界那麼大,才不要回家。
他們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在家裡有玩具,在外面有小夥伴,根本玩不夠,午睡在他們看來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他們才不管午睡對自己身體有啥好處,總之在沒玩夠之前,休想讓我睡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坐在地上擺弄他心愛的小汽車,此時你讓他睡覺很可能就是對牛彈琴,你決定來硬的,抱起他就往臥室走,你會發現他們掌握了一種讓你抱不起來的對抗姿勢,像個泥鰍一樣從你手裡滑到地上。
2、一直沒有養成規律的作息
很多孩子在小月齡階段就沒有養成過規律的作息,睡覺完全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時間,一切隨緣,那麼這樣的孩子到了2、3歲以後,午睡、夜晚睡覺更不願意按部就班了。
規律的作息安排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秩序感的建立上,到點睡覺、到點吃飯、到點活動已經成為他體內的「作業流水線」,不用家長費太多心思,只需要按照時間表執行就行,而沒有規律作息的孩子,本身生物鐘的運轉就不按套路出牌,一天一個樣,午睡自然就很難固定下來。
如何確保孩子的午睡能夠順利進行呢
1、早上不要睡懶覺
有些孩子前一天晚上睡得很晚,家長一般都會讓孩子次日睡個懶覺,比如睡到九點左右(實際上很普遍的現象是晚睡會導致早醒),如果九點左右起床,那麼早餐、早上的戶外運動、午睡基本上都會推遲,一整天的作息相當於全部後移了,午睡自然要麼沒有要麼接近黃昏。
因此,不論孩子前一天幾點睡著的,第二天早上請保證孩子在7:30左右起床,這樣的話午睡才能按時進行,晚睡情況也會逐漸改善,作息規律慢慢就會走上正軌。
2、不要錯過早晨的戶外活動
不論多大的孩子,「吃玩睡」的科學作息模式都是非常有效的,孩子早上起來以後,吃完早飯就出去運動吧,2、3歲的孩子適合騎車、攀爬、跑步、跳躍等耗能比較大的運動,時間保證在1小時以上,玩得暢快了,午飯吃得好,午睡也有著落。
如果孩子起的晚,洗漱、早飯這一系列事情做完,估計已經10點多了,戶外活動的時間就會被擠掉,所以,保證早起也是戶外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
3、午睡也需要睡前流程
大家都知道夜間入睡前需要固定的、充滿儀式感的流程,其實午睡前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大孩子,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午睡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所以建立一套有趣的睡前流程能夠讓他們欣然接受午睡。
午睡的睡前流程和夜間睡前流程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可以直接照搬:
睡前流程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保持安靜,情緒不要太激動、興奮,音樂、看書這些舒緩的活動就能發揮很好的鎮靜效果,創造一個「安靜時分」(因為篇幅有限,下一篇文章將詳細講一下安靜時分的重要性)
4、學會判斷孩子的疲倦狀態
在講小月齡寶寶的睡眠時候說到過一個詞叫做「睡眠時機」,大孩子其實也有睡眠時機,並不是說孩子大了以後就不需要捕捉這個信號了,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判斷孩子是否疲倦了。
1)行為表現
大體上的表現就是這些,如果家長仔細觀察還會發現自己孩子獨特的睡眠信號,比如我兒子,因為膚色比較白,發困的時候眼圈就開始發紅,有一次出去玩沒有午睡,到了下午困到極限的時候,兩個眼袋發青發黑,還有些浮腫,嚇了我一跳,以為是眼睛發炎了,等到次日睡醒來眼袋又恢復了正常。
2)清醒時間標準
不同年齡的孩子兩次睡眠之間的清醒時間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肯定是保持清醒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下面這些時間數據可以作為參考,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大概計算一下,孩子清醒到幾點的時候就可能撐不住了,那麼接下來就可以注意觀察他的疲倦信號了。
以2歲的這個數據為例,假設孩子早上7點起床的,那麼到了中午12點-13:30之間,就是他要開始犯困的時間了,到這個時間段他應該會表現出疲倦信號。
當孩子出現睡眠信號的時候,就說明他疲倦了需要睡覺,那麼這個時候就趕緊帶孩子上床準備睡覺,不要耽擱,因為很有可能會錯過睡眠,大孩子不像小月齡寶寶,困極了開始鬧覺,他們抵抗睡眠的能力只會越來越強。
孩子錯過小睡該怎麼辦
我們經常會帶孩子出去玩啊,聚會之類的,那麼很容易就錯過午睡,到了下午4、5點的時候孩子就困了,這個時候讓不讓孩子睡覺呢?
個人建議可以這樣解決
【墨仔媽媽寄語】
很多家長擔憂自己的孩子不午睡上幼兒園以後該怎麼辦,首先我們應該要確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午睡,很多情況下,孩子並不是真的不困,而是因為文中所說的那些客觀原因導致的錯過小睡,因此,家長要先判斷,再進行調整,保持小睡的習慣還是有諸多好處的。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