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亂的環境裡擺著待加工的原料。
加工的沒有質量保證的蛋餃。梅建明攝
連日來,記者接到市民報料,稱在南京雨花臺經濟開發區南河附近一帶,有一家黑作坊,在非常惡劣的出租房裡加工不知名的產品,往附近的大市場送,生意還非常不錯。記者經過暗訪發現,這是一處非法加工蛋餃的黑作坊,工作人員不僅沒有相關的生產許可證,也無健康證,生產環境也不合格。隨後,記者將這一情況向當地社區作了反映,公安、工商、質檢及城管趕到現場,聯合執法,將這個黑作坊生產原料進行封存,並對黃燦燦的蛋餃進行暫扣。目前,相關的調查仍在繼續進行之中。
黑作坊裡存放著八大冰櫃蛋餃
在知情人的指點下,記者來到位於雨花臺經濟開發區南河一側的一片出租房旁,在一串低矮的出租房外,記者聽到裡面已響起了加工食品特殊的聲音。
記者推開一扇鐵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塊三四十平方米的一個院子,其中有一半蓋著頂棚,下面就是工人們的操作間。在入門的左側,擺著數十隻黑塑料筐,上面雞毛雞糞清晰可見。在斜對大門的地上,擺了三個蛇皮袋,上面擺著幾片肉,正在解凍。記者假裝購買蛋餃的老闆,詢問一名工人。她告訴記者,老闆外出了,談生意還得找老闆,她做不了主。
這名工人介紹,他們做的蛋餃銷路比較好,基本不愁賣不出去。此時,一名正在準備原料的工人搬出一蛇皮袋豬肉,倒在地上的塑料布上,記者看到豬肉上面有綠毛,湊上前聞了聞,隱約聞到一股異味,便隨口詢問這原料是不是從正規渠道買來的?這名工人笑著回答記者,都由老闆買來後,放在冰櫃裡凍著,需要用時再搬出來解凍,絞碎就和上其它原料,就是做蛋餃的餡料。
一名工人掀開旁邊一個冰櫃,裡面用塑料飯盒裝的蛋餃便呈現在記者眼前。黃黃的雞蛋外衣,裹著鼓鼓的肉餡,粗略看了一下,分布在幾個小平房裡多達八隻大冰櫃,裡面全盛滿了蛋餃。
無證生產的蛋餃去向成謎
然而,當記者要求看一下對方的生產許可證時,一名工人向記者承認,他們並沒有生產食品所需要的健康證,只是到附近的社區辦了暫住證。而這些冰凍的豬肉被他們做成了餡,包成了蛋餃。牆邊那數十箱碎雞蛋殼,都是用來做蛋餃剩下的,也說明他們的銷量很大。
據知情者介紹,這裡原本是宰雞的,以前經常有活雞被送過來,加工後送走。但不知為何,數個月前,除了殺雞,又兼職做起了蛋餃。而那些冰凍的槽頭肉也不知從哪裡購進的,在用溫水浸泡解凍後,會散發出一陣陣不明氣味。而加工好的蛋餃和宰殺的雞,都會被老闆送到外面,大多用於批發,至於買家是哪些,比較雜,老闆也不會說,守口如瓶。
公安工商等暫扣了黑作坊所有物品
隨後,記者將這一情況向轄區雨花經濟開發區西寇村委會作了反映,隨後,他們聯繫了當地的城管、公安、工商和質檢等部門一起趕到了現場。
正在裡面的一名工作人員面對執法人員提出的查看證件,只稱有宰雞的證件,但放在附近一個大市場裡,其它的證件都沒有。此時,一名中年男子騎著電動車帶著多隻鼓鼓囊囊的編織袋過來,見到這名工作人員使了個眼色後,男子又轉頭騎車跑了。板橋工商所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經過現場檢查,發現該作坊沒有任何手續,也未經許可就現場加工製作食品,是一個黑作坊,他們將對現場貨物進行清點封存,然後作進一步查處。
而記者隨同檢查人員一道,在院內一個桌子上發現一個帳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一筆筆的發貨時間與數量,顯示蛋餃的銷量比較龐大。上面還附了不少收貨的聯繫人,但令人奇怪的是,老闆以類似於密碼的方式記錄著,其聯繫人均以小張、小胖、肥牛之類的稱號。一個本子裡,除了有一個"大觀天地"名稱外,再也找不到更為具體的單位名稱。
而對於轄區內的這家黑加工作坊,西寇村王主任向記者表示,他們平時有專人負責監管此事,所有暫住的外來人員,都與村裡有約定,不做這類生意。但出租房裡為當地居民的,他們無權進行管理或者檢查,所以出現一些偷偷摸摸做這類加工的作坊,他們將加大巡查力度。目前,此事仍在調查之中。 揚子晚報記者梅建明
(責任編輯:佟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