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風味人間》的豆腐,我最想吃這一種

2020-12-17 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者:許冰(國家公共營養師)

豆腐是由中國人發明,並影響了全世界的食物。豆腐的歷史,據傳最早可追溯到漢高祖劉邦之際。發展至今,豆腐的品種有很多,有傳統的北豆腐、南豆腐,還有水水滑滑的內酯豆腐、Q彈十足的日本豆腐。

你可知道,豆腐也分「三六九等」。

從營養上看,吃新式的內酯豆腐,遠不如吃傳統的南北豆腐。而我們常說的日本豆腐,其實根本不是豆腐。

年度饞人紀錄片《風味人間》,讓人見識了不同的豆腐,從中國到日本,從豆腐作坊到家常飯桌。

「在中國烹飪裡,豆腐是最好的配菜,配魚肉,得其鮮美;搭果蔬,得其清爽。」看到這,口水實在要把持不住。

還有更令人驚豔的,紀錄片用了顯微攝影來拍攝「點豆腐」,滷水一入豆漿,奇蹟便開始了。我們的視線第一次走進豆腐,看到了豆腐的奇妙變身,豆腐在「鎖水」的瞬間,也是美味的開始。

點豆腐這道工序很妙,它成就了豆腐的不同品種和口感。

大豆磨成漿,再「點」一下,成了豆腐

傳統豆腐的製法,大致分兩步:

一為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為凝固,即,將凝固劑加入熱豆漿,利用蛋白質的「膠體沉聚效應」,使其凝固成形。這個過程,又叫「點豆腐」。

不過此時,仍是凝膠狀,凝膠含水量較高,被稱為「豆花」或者「豆腐腦」。

要將它們用模具或者用布包起來,通過擠壓或者依靠重力除去一部分水分,成為有彈性的固體,就是市場賣的豆腐塊了。

《風味人間》中的黃豆腐之所以黃,是用了薑黃染色。薑黃是天然植物染色劑,不僅可染色,還有一定的抗菌防腐作用。

北豆腐韌、南豆腐軟,內酯豆腐最水嫩

豆腐的不同品種,在於「點豆腐」的用料的不同。

我國北方地區的豆腐是滷水豆腐,用滷水「點」的,北豆腐含水量在85%左右,質地較為堅韌、粗糙;南方地區則是石膏豆腐,用石膏「點」的,南豆腐含水量在90%左右,質地偏鬆軟。

至於市面上柔軟、可口的內酯豆腐,其實是用新型凝固劑——葡萄糖酸內酯製成的。這種豆腐更保水,外觀細膩,口感也更嫩滑。

豆腐不僅改變了中國的飲食,還影響了世界。日本的絹豆腐就十分出名,去往京都的人,都喜歡嘗一嘗地道的絹豆腐。

日本「絹豆腐」極為軟嫩,它沒有凝固之後脫水成型的操作,而是直接裝在盒中成型,這樣的操作,用葡萄糖酸內酯就十分方便。

《風味人間》中做絹豆腐的日本老人,堅持傳統做法,用鹽滷來「點豆腐」。

內酯豆腐口感好,但營養差太多

豆腐值得常吃,是因為它保留了大豆中的營養成分,如植物性蛋白、鈣、鎂以及植物化學物(如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

用大豆蛋白代替動物蛋白,對預防慢病有利;吃豆腐補鈣,性價比相當高;而鎂有益心血管健康。

那麼,吃哪種豆腐營養高呢?看下表:

數據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2009)》,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

可以看出,內酯豆腐的蛋白質、鈣、鎂含量均不如傳統工藝「點」出來的南、北豆腐。

吃200克的北豆腐或300克的南豆腐,就能滿足一個成年女性一天蛋白質和鈣約各三分之一的需要量。

而如果換成內酯豆腐,你可能要吃上1斤多!

另外,豆腐容易變質,存放在冷藏區,一般2~4天為宜,務必早日吃完。如果吃不完,可以把剩餘的部分放入冷凍室,製成凍豆腐。

有一種日本豆腐,真名叫「水蛋」

我們常指的這種日本豆腐,也叫玉子豆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豆腐,它的主要原料是雞蛋,而不是大豆。怎麼鑑別真假豆腐呢?

挑選豆腐時,記住看配料表。如果是真豆腐,那麼黃豆往往會排在配料表的前三位。再看營養成分表中的蛋白質,又再能辨別優豆腐或劣豆腐了。

本內容為《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轉載、轉摘、複製、翻譯等方式使用該作品者,須徵得本司同意。

本文來自《食尚健康》雜誌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2》的文案,看餓了!
    大火的《風味人間》2,今年又如約而至,依然是大眾熟悉的畫面與風格,在滾燙的畫面中,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這支豆瓣評分高達9.4的美食節目中,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充滿煙火氣息的畫面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文案帶來的新鮮感。
  • 看完《風味人間》,我被蒼南周邊美食饞哭了!
    網友評論:看了餓到想揍人微博上有網友說看了節目「餓到想揍人 」!另外一個網友則對一款土豆泥混牛奶的拉絲奶酪非常感興趣,稱「饞得我想跳樓」 看完《風味人間》,下面一起跟著小編走進溫州,去把溫州美味嘗個遍。蒼南篇蒼南繼光餅 | 上過央視的百年燒餅
  •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原標題:陳曉卿的「風味人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從未停止過遷移的腳步,有多少人遠離故土定居他鄉,就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尋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
  • 《風味人間》一個秘訣做好醃火腿,風味絕佳,金庸生前最愛
    《風味人間》中介紹了一個做好醃火腿的秘訣,可以讓火腿的風味絕佳,非常出眾。金庸先生生前就特別喜愛這種火腿。《風味人間》中說了很多火腿的做法和吃法,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因為過去沒有電沒有冰箱,把肉類醃製起來是一種很好的儲存方法。這次《風味人間》講到了火腿在醃製過程中使用的一個訣竅,能讓火腿風味絕佳。最早醃製火腿的時期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時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火腿並遠銷海外了。據傳,有一個廚師在後廚偷吃狗肉,老闆到後廚視察的時候,廚師怕被發現,把還沒來得及吃的一條狗腿塞進了醃製火腿的缸裡。
  • 《風味人間2》:論螃蟹的一百種「死」法
    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一道美食。《風味人間2》開播第一期,就用「甜」徵服到不少觀眾的味蕾。也因此,這檔美食節目獲得了一致好評。昨天,看了第二期「螃蟹橫行記」之後,又一次刷新了筆者對「吃」的認識。
  • 看《風味人間》,在美食裡品味人生智慧
    任何一種愛,都不比對美食的熱愛真切。——蕭伯納《風味人間》上線很久了。說真的,有點不敢看,又忍不住想看。陳曉卿這個滿肚子食經的可愛胖子,講起美味來,不光自己咽口水,聽者都跟著一起流涎,更別說這個下足力氣的美食紀錄片了。無論是色彩、光線、角度的運用,還是那貼著心的解說詞,都給人以極大的感官衝擊。
  •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可以看
    10月28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將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記者昨日獲悉,為創作這部作品,總導演陳曉卿帶領團隊不僅走遍全球20多個地區來尋找全球風味,還採用了許多全新的拍攝方式來探究食物不為人知的一面。­  走出國門,記錄下那些鮮為人知的當地風味,是《風味人間》的一大看點。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口碑流量雙豐收去年底,騰訊視頻發布「風味」IP,陳曉卿以騰訊視頻副總編輯身份,帶著新作《風味人間》正式亮相。從開始就備受關注的《風味人間》一開播就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播放量破億,這檔「下飯紀錄片」註定成為今年份的爆款!
  • 中國到底哪裡的豆腐最好吃?
    與此同時,當地人拿豆腐與羔羊肉相媲美,豆腐的魅力可見一斑。▲ 看這圖,我已經聞見香味了。圖/soogif各地文人墨客當然也不能錯過這個「時尚icon」。將剁好的肉餡放入一寸大小的方形薄塊沙河豆腐中,可油炸,可紅燒,可煮火鍋,肉、豆腐與調料在鍋中翻滾,一口咬下,肉與豆腐已經融為一體,它們相互激發香、鮮、酥、辣定讓你拜倒其下。▲ 釀豆腐,完全滿足了想吃肉又想吃豆腐的需求。
  • 從「豆腐」走進《人間滋味》
    這幾天在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滋味》,一邊讀,一邊感覺到自己的味蕾似乎也開始了運動。
  • 風味人間最好吃的5款宵夜,東北的最接地氣,廣東的最清淡
    早餐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宵夜則是一個城市靈魂,中國人的深夜食堂不在華麗的小酒館,人聲鼎沸,滾滾紅塵的喧囂大排檔才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味和特色,今天就帶大家走進五座城市,風味人間最好吃的5款宵夜,東北的最接地氣,廣東的最清淡1、武漢燒鳳爪
  • 沂南風味——滷缸豆腐
    不想活有好幾種法,城裡的人好吃安眠藥,農村人沒這皇子,拿根繩上吊或喝碗滷缸水是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問問大人:「喝滷缸水為什麼會死人?」「豆汁子一點上它就拿了腦,人喝上血還不成總的,血不淌了人不就死了!」這不就是鶴頂紅嗎?!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滷缸帶來的恐怖感不是一般得強,以至於嚇得不敢吃豆腐、喝豆腦,萬一剩下點滷缸汁沒化好,吃進去還了得!
  • 看《風味人間》紀錄片,究竟什麼是風味的源頭?其實人人都見過!
    我是小久,《風味人間》第七集已經更新,可是還有很多小夥伴們沒有跟上更新的節奏,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風味人間》第六集——香料歧路。這一集的故事,真是顛覆了我對香料的態度,起初,我以為香料是各種高級餐廳、大酒樓後廚內廚師精心挑選出的、平常百姓家不會見到的東西,比如迷迭香啊、羅勒草啊,哪些聽過沒見過的東西,然而並不是!
  • 《風味人間》探索 中外美食的奇妙緣分
    我希望大家對我們的產品也能夠一直喜歡下去。」從中國到世界:「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共鳴」《風味人間》全片共8集,分別為「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餚變萬千」「香料歧途」「江湖夜雨」「萬家燈火」和「風味之旅」,從多種角度探索和解讀食物背後的歷史文化。
  • 等不及看《風味人間》?不如看這些美食節目解饞
    有沒有被剛開播的《風味人間》刷屏呢?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陳曉卿的名字已經成了質量保證。也是從《舌尖》開始,美食紀錄片開始受到國內觀眾的廣泛關注。如果等《風味人間》的每周兩集的更新太焦躁,不夠看,也可以看看其他同題材紀錄片,看看原來全世界有這麼多人,用同樣充沛的情感和巧妙的心思,作出各異的美食。與國內這幾部美食記錄片不同的是,這些紀錄片大多由各國名廚主持,除介紹當地風土人情與美味出產之外,也會親自下廚,在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漁船上、海邊、葡萄園中,烹調幾道當地風味菜系。
  • 《風味人間》第二季畫面滿分,文本不及格,但是果斷還是要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風味人間》可以算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一種延續,同時也彌補了陳導無法拍攝《舌尖3》的一種遺憾(豆瓣3.8分,沒什麼可惜的)。不過從《舌尖1》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陳導這段美食之旅,也走走停停了4季,能不能拍出美食的新意,走進新天地,這也讓我這個美食迷一陣擔心。從《風味人間》第二季第一集來看,我的擔心看來不無道理。
  • 《風味人間》中國人的宵夜小吃,美國人當飯吃,一家人一次吃一船
    有時候最誘人的食物不是最具有特色的食物,而是吃不到的食物。我們總是喜歡把一些深夜曬出美食圖片的行為叫做「放毒」,其實就是因為馬上要睡覺了,那些美味誘人的食物我們吃不到了。更可氣的是,中國的夜宵小吃種類怎麼就那麼豐富,讓人光憑想像就能長胖3斤。
  • 《風味人間》這道菜又「毒」又辣,粘稠噁心,卻是雲南人待客尚品
    《風味人間》介紹了雲南人喜愛的一道菜,看起來粘稠又噁心,而且很辣。甚至會讓人懷疑會不會有毒,但是這道菜卻十分珍貴,一般不做。《風味人間》被稱為全球版《舌尖上的中國》,不僅介紹國內美食,也介紹國外美食。不過還是以國內的為主,畢竟中國美食太博大精深了。
  • 想豆腐
    想豆腐文/鄭義一小時候,有豆腐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的家鄉沂蒙山區,製作豆腐的過程叫「出豆腐」。黃豆經過挑選、浸泡、磨糊,裝入懸起的大布袋,一通揉搓,瀝出豆腐渣,再上鍋燒開,成了豆汁。然後是點漿,這是最關鍵的技術,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老漿或滷水。
  • 我去過中央電視臺的「神仙豆腐」鎮
    很多人說越來越不好吃了,不過,如果你想讓我說,最具代表性的新年風味是食物,別無他法。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食物的概念是複雜多變的,因此無論在中國的哪個區域,都會有那個地方獨特的美食。如果每個地方的食物都能使人「垂涎欲滴」,那麼我們怎麼能少吃那些貴州食物呢!作為貴州人,期間會準備什麼樣的必需品?1仙豆腐說到貴州食物,最吸引人的當屬中央電視臺的不朽豆腐!這種美味的食物略帶苦味和甜味,他是用一些澱粉把野生灌木的葉子磨碎製成的,野生灌木的學名是「二翅六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