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青海第二大勝跡,由明朝四位皇帝賜建,同時仿造故宮太和殿

2020-12-22 蘇丹卿

瞿曇寺,是青海樂都之旅不得不去的一個重要人文古蹟之一。始建於明代早期,迄今已有600多年,是青海省唯一的明代早期官式群組建築,也是我國西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規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築,有「小故宮」之稱,為青海省第二大勝跡。

據歷史資料顯示,當年明代為強化對安多的控制,建有 「西蕃諸衛」、「土流參設」、茶馬互市外,尊崇藏傳佛教成為重要國策。因而皇帝曾在該地區敕建大批藏傳佛教寺院。尤其是從蘭州經永登、樂都至西寧一線更是寺院林立。現為全國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寺,除了樂都瞿曇寺還有永登妙因寺、顯教寺、大佛寺等古建,且至今保存完好。

這座古老的佛寺,別看是採用漢式廟宇形制,但實際上這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該寺因所藏珍貴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畫而聞名。但最先令我感到著迷的是,這寺院的建築和格局設計。

這座寺廟在最初修建時,還只有一個小佛堂,後在明朝四位皇帝的扶植下,寺院規模越來越大,也是越來越壯觀。雖為藏傳佛教寺院,但寺院大多建築採用的是漢式廟宇形制, 且比起廣泛的磚石建築,瞿曇寺留有大量木製建築物,且造型獨特,具有佛寺之外的意境之美。

佛殿門的造型也極為雅致,在秋日的餘暉下,木製建築物令人感到無限美好。像這樣的佛門,不論是在西北地區,還是南方,是藏傳佛寺還是漢傳佛寺,都十分少見。

寺內的瞿曇殿(1392年)、妙因寺萬歲殿(1427年)、顯教寺大殿(1482年),是瞿曇寺重要古建之一,是研究14、15世紀藏傳佛教寺院形制和甘青地區古建築做法的重要例證。在明初,安多地區出現了許多「漢式」藏傳佛寺,比較典型的就是由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四位皇帝賜建的瞿曇寺。

作為漢式廟宇形制的藏傳佛寺,卻因為文化和歷史的關係,不僅是被當時的僧人和信眾所接受,更成為了樂都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但讓後人倍感驚詫的是,時間過去了600多年,這些佛殿依舊保存完好,在歷史的長河裡,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寺內,最為壯觀最大的一座建築物要屬隆國殿,俗稱大殿。建於明朝宣德二年, 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太和殿)而建,兩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勢連綴抄手斜廊,還有造型端莊的大鐘樓和大鼓樓對峙左右,非常宏偉壯觀。因此,瞿曇寺有「小故宮」之稱。自建起至今,不僅保存完好,還留有大量珍貴文物。

但整座寺院最值得探究和參觀的文物就是壁畫,這些壁畫過了600多年,依舊色彩奪目,且壁畫內容仍是清晰。寺院畫廊共有50餘間,面積近400平方米,其中28間布滿了巨幅彩色壁畫,堪稱寺內最為珍貴的藝術品,它是用連環畫的方式描繪釋迦牟尼一生的故事。場面宏大,畫藝精湛,為瞿曇寺一絕。

儘管瞿曇寺大多建築物為漢式廟宇形制,但寺內也有明顯的藏傳佛教建築物,最為醒目就是院落裡的白塔,這是典型的藏傳佛教建築,在西藏、青海、雲南和四川等地都非常普遍。

風景幽雅的瞿曇寺背倚羅漢山,前臨瞿曇河,面朝鳳凰山,藏匿於雄渾而清幽的風水形勝之地。寺內古木參天,在秋日下更顯柔和,甚至是充滿了詩意。安靜、古樸,沒有塵世喧囂。精美、雅致,於長河中沉澱了600餘年古韻。 是探訪樂都人文之旅,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

相關焦點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修繕一新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日前重新向遊客開放,並推出陶瓷展、書畫展、清宮民族語文辭書展、典籍展、捐獻文物展5大精品展。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只有和「天子」皇帝有關的大事件,才能在這兒舉行儀式和慶典。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今天只簡單介紹一下太和殿。據說清朝的時候,外國使節見中國皇帝不願意下跪,可進了紫禁城,一走進高高的紅牆內,立馬就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見了皇帝,由不得自己就跪了。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當時修建故宮的時候,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則而修建,右邊就是社稷壇。右邊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老百姓家叫祠堂,而皇家呢?就叫太廟,最大的廟!看出來了吧!皇帝坐在金鑾殿上,一邊要想著江山社稷,一邊要想著祖宗。對老百姓而言,皇帝是最大的,但是和江山社稷比起來,皇帝就小了;和祖宗比起來,皇帝就小了。
  • 明清皇帝究竟在哪裡上朝?故宮太和殿裡能容的下文武百官嗎?
    其實,金鑾殿,也就是故宮的太和殿,面積有2300多平米,盛下文武百官不是問題(能進屋的也是有數的,芝麻官們都跪在門外面),但它的作用不是辦公室,也不是會議室,而是皇權的象徵,皇上的屁股不是每天都要蹭那張龍椅的。金鑾殿主要是舉行國家大典用的,比皇上登基啊、冊封皇后啊、出兵徵討啊,以及在國家重大節日(皇帝生日、元旦和冬至)接受大臣們的朝賀用的。
  • 古代皇帝上朝去太和殿是走雲龍浮雕還是走臺階?
    --司旦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叫《故宮博物院》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簷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簷鬥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 二女開車進故宮與太和殿合影,太和殿同意了嗎,知道它的地位嗎?
    昨晚, 一個很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小年的祥和氣氛,有兩位美女開大奔進北京故宮的不雅事件(人雖美,但做的事堪稱不雅)引起網友眾怒,媒體跟進報導,輿論持續發酵,此事件竟然接連上了四個微博熱搜↓在其他熱搜榜也名列前茅。有關此事件的起因、經過和最新進展,相信大家了如指掌,不過有一個被忽略的問題是,照片中雄偉的太和殿顯得很失落,它有話要對兩位美女說,也想對所有人說。
  • 太廟享殿比太和殿高大?「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故宮太和殿  由68根金絲楠木柱支撐的太廟享殿  太廟享殿    提到老北京最高大的殿宇,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確實,紫禁城的「金鑾殿」在體量、規模、形制、用材上,都堪稱第一。但如果不算太和殿下面8.1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僅從大殿本身的高度來看,太廟的享殿則當數高大「之最」——比太和殿高出2米多。而且,太廟享殿殿柱的柱高、柱徑也是老北京所有殿宇中最高大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理應至高無上,讓祭祖的太廟享殿高過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反映出中國古代禮制中皇帝雖「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 浙江宮廷廟宇,仿造故宮太和殿,以「江南紫禁城」而聞名
    談到鹽官古城,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位於哪裡,它位於浙江海寧市,距杭州約50公裡,是一個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在漢代的時候這裡因曬鹽製鹽而得名,並從那時起,就設在杭州的鹽官衙門裡。同時,我也是第一次到鹽官鎮遊玩,漫步古城,到處可以看到古樸的建築,令人印象深刻。
  • 《我要去故宮》:太和殿浴火重生,經歲月洗禮後最珍貴的歷史見證
    《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多部清宮戲那麼火,不僅是有好演員,還因為劇裡的故宮景,也為戲加了不少分。而《上新了·故宮》是有史以來第一檔進宮拍攝的綜藝節目,由鄧倫和周一圍共同主持並擔任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探尋歷史文化。
  • 紫珍軒仿故宮太和殿江山永固寶座屏
    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
  • 為什麼中和殿要比太和殿、保和殿小很多
    中核電,故宮外朝三大殿是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於明永樂是吧?中核電是我們沿著北京故宮中軸線,穿過太和門,轉過太和殿後看到的第二座大殿。這座大殿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皇帝舉行大典前的休息室,它始建於明朝,最開始叫華蓋殿,後更名中極殿,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將它改名為中核電。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若要在故宮建築群中擇一殿作代表,非太和殿莫屬。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世界上現存體量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在帝制時代,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冊立皇后、冊封太子、接受各國朝拜等等全在這裡,代表一國之門面。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 重繪彩畫更換琉璃瓦
    後年十月竣工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明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如此形容這次大修。根據此前的勘察,太和殿的一些木結構存在歪閃、變形問題,這主要是太和殿的結構部件荷載超大。此次大修將對這些信息進行核實,如果確實存在影響建築安全的狀況,將會毫不遲疑地進行修繕。  外部彩畫重新繪製  「太和殿內的彩畫保存完好,不會重新繪製,但外部彩畫將重新繪製。」
  • 太和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可以值得遊玩
    北京故宮最有名太和殿也是比較知名,故宮從明清開始已經成為皇帝登基的地方之一,那麼故宮的太和殿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皇帝從太和殿開始,第一次來北京,掌柜覺得大家就應該去故宮。故宮是北京,應該說故宮是北京最有名的建築,不是之一,是最有名。
  • 太和殿有幾處鮮為人知的細節,去過故宮十次的人也未必知道
    故宮是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宮,它匯集了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太和殿位於故宮中軸線上最顯要的位置,是故宮當之無愧的核心。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太和殿的主要用途是舉行國家重大典禮,比如新皇登基要在太和殿舉行加冕儀式。而平日裡皇帝辦公主要是在乾清宮、養心殿等場所,太和殿基本不使用。我們在參觀故宮的時候,太和殿往往是必去的場所。但關於太和殿的一些細節,即便去過故宮十次以上的人也未必會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和殿中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太和殿垂脊10個神獸)去過故宮的朋友肯定對太和殿上的10個小獸有很深的印象,在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琉璃瓦上蹲坐著這些小獸,它們是至高無上的象徵,也意味著只有至高無上的皇帝才能享受這樣的這些小獸最開始的作用是固定屋頂上的瓦件,防止掉瓦,同時它們也體現宮殿等級,傳達著皇家宮殿文化的寓意。太和殿作為紫禁城之中最高等級的宮殿,裝飾和其他宮殿上的裝飾不同,最為明顯的就是正脊和垂脊的裝飾,從樣式和數量上都是特殊的。太和殿正脊上的裝飾叫作「鴟吻」,以13塊中空黃琉璃瓦件拼搭而成,故而也被人們稱為「十三拼」。
  • 故宮太和殿那把曾遺失的龍椅在歷史上有過什麼樣的發展變遷
    皇帝的寶座中的「寶座」是佛家用語,一般是稱諸神佛所坐之具,用七寶裝飾。後被人間的天子所借用,在舉行重大的祭祀慶典時,「寶座」被尊稱為皇帝,象徵人世間至高無上的權力。據明朝歷史記載,弘治十八年春,奉天門寶座上的石頭忽然裂開,不久,天子升天。
  • 故宮修繕時在太和殿天花板發現一物,竟意外揭開了雍正篡位之謎!
    2005年3月15日,《故宮總體保護規劃大綱》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覆,故宮迎來了自1911年後第一次整體大修。這次修繕包括了故宮整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修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當修繕到故宮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時,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