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去故宮100多次,這位在故宮錄抖音的大叔被200萬粉絲默默愛著

2020-12-18 物道

物道君語:大家這三天應該都沒心思上班了吧,計劃好五一去哪玩了嗎?如果故宮不是人太多,物道君也想再去一趟。你去過故宮嗎?物道君問你幾個故宮的小秘密:乾清宮曾經放了27張床。皇帝一個人為什麼要睡那麼多張床?隆宗門匾額的左邊插著一個箭頭,誰射上去的呢?故宮600歲了,為什麼大殿屋頂上幾乎沒有鳥屎?答案就藏在今天文章裡,大家去找吧。

前段時間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人,他叫「只露聲音不露臉的宮殿君」。他總會一邊逛故宮,一邊拿著手機錄小視頻,給網友科普故宮每個角落。

物道君找到了神秘的宮殿君。跟他聊了一個下午後,發現他也許不是最了解故宮的人,但算得上是全宇宙最愛故宮的人之一。他10年裡去了故宮100多次。

有一次,他晚上在家裡看故宮的書,突然想去故宮走走,坐了兩個小時的夜車就去了。雖然進不去,但他說,能夠隔著城牆看到她也滿足了,她在夜裡安靜的樣子也很美。

圖片|攝影師蟈蟈小姐說-攝

宮殿君的解說太專業,網友都誤以為他是故宮官方解說員。現實中他只是一個深深迷戀著故宮的大學老師。

他的視頻永遠只露聲音不露臉。他說視頻的主角是故宮的一磚一瓦,自己只想做陪襯的旁白。但是這位大叔的視頻吸引了200多萬粉。

今天請宮殿君來帶大家故宮深度遊。

圖片|Gone____坤-攝

圖片|碳碳叄鍵V-攝

大家好!我是為大家講述故宮的宮殿君。

咱們人生在世,至少對於我來說,有三個人是要說我愛你的,父母和故宮。去年520,小君特意到了故宮,想跟故宮說一聲我愛你。

每年生日我都選擇來故宮過;2018年最後一天,我跑到沒人的景山公園上俯瞰故宮。那晚沒有亮燈,在黑暗中的她也值得記住;第二天元旦一大早我又去了。

當得知元宵可以去故宮夜遊看燈會,我立馬來到官網去預約門票,結果秒光,秒光!唉,好難過啊。那晚燈光秀爭議很多,但燈光靜止的一剎那,我好似回到了明朝午門的鰲山燈會。

故宮分享了我很多喜怒哀樂,有很多的記憶在裡面,高中、大學、工作以後……故宮記錄了我每一個階段的人生。

圖片|張林-攝

看清宮劇都會聽到一個詞兒:「冷宮」。那麼紫禁城裡到底哪個宮叫「冷宮」呢?

其實並沒有一個專門的宮殿叫這個名兒。凡是住過失寵、犯錯妃嬪的宮殿都叫冷宮。可能是位置偏僻,可能是收容失寵妃嬪的地方。

比如沒有開放的景陽宮。這個景陽宮可不是《還珠格格》裡五阿哥的居所,這裡曾住過明朝一位失寵妃嬪,王恭妃。

圖片|故宮博物院微博

圖片|張林-攝

第二處做過冷宮的就在珍妃井旁邊兒。不是那個好美好美的「景祺閣」,而是閣樓後面叫「北三所」的破屋子。

現在木有了,但可以告訴大家,那個屋子很破很破超級破,只有一扇窗戶可以打開。太監宮女就靠這個給她送水送飯。哎,太慘了,得罪婆婆的下場真不好。

圖片|曹孑米-攝

圖片|張林-攝

也有很多小夥伴有疑問,珍妃井井口那麼小,再看看珍妃,長得也好像不是特別瘦。

那當年崔玉貴是如何把她推入井中呢?有說原本的井口在下邊兒,肯定要大一些。現在在上邊加了井蓋石,防止遊人老巴著往裡看發生意外。也有種說法是原本那口珍妃井已經不在了,這個是新建的。

圖片|Taojie_W-攝

在網上也經常發現,很多寫故宮的一些宮廷秘聞,還有一些靈異故事。也不知道真假,總覺得不太好。

故宮在我心裡是一個比較神聖的東西。我不想為了博眼球,寫一些讀起來有意思,但沒經過考證的東西。把故宮原原本本介紹出來,我認為這已經很有魅力了。

圖片|張林-攝

圖片|Liwei751-攝

大家眼前的這個院落,就是現在故宮裡最熱鬧的延禧宮。跟你想的不一樣,它是一座爛尾樓。延禧宮也許是故宮裡遭難最多的宮殿,老是著火。

清末的時候,隆裕太后命人建了這樣一座水殿,取以水克火之意,命名靈沼軒。妃子可以在水池底下的負一層一邊喝茶、一邊賞魚,類似於水下餐廳。

圖片|王璡-攝

圖片|張林-攝

到了張勳復闢時,直系部隊的飛機轟炸紫禁城。延禧宮也不幸中彈,一直爛尾在這裡。那到底有沒有住過令妃呢?不得而知。

那些很火的電視劇我也看,看的時候不會吐槽,抱著娛樂的心態放鬆自己。

從電視劇裡學清史,那是不太可能。按照真實歷史來拍肯定沒法看,沒有吸引眼球的地方。但通過電視劇,可以大致地了解。細節的地方,還是要靠看書。

圖片|王璡-攝

就像現在手機上的碎片化信息很多,我有時上完一天課特別累,就稍微刷一刷,放鬆一下。更多的時間我還是拿來看看書。

我在課堂上就經常告訴學生,你們不要老玩手機,別老覺得自己在手機下幾個學習軟體就是在學習了。

圖片|背包攝影楊東-攝

最後來告訴大家物道君語裡那三個問題的答案。

問題一:乾清宮裡曾有27張床。皇帝一個人住,為什麼要睡這麼多張床?

問題二:隆宗門匾額的左邊插著一隻箭頭。是誰射上去的?

問題三:故宮600多歲了,為什麼大殿的屋頂上幾乎沒有鳥屎?

宮殿君說有時看了故宮的書,下次到現場親眼看了以後,都能「哇,原來是這樣的」,像挖到寶藏發自內心開心。

有時就算什麼都不想去到故宮,找個地方靜靜呆一下也很舒服。故宮無論是你快樂還是悲傷,她永遠靜靜地在等待著你。永遠聽你傾訴,永遠不會拒絕你。

圖片|心照不喧-攝

圖片|朱楷-攝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在故宮擼了8年貓,這個女子是真有愛還是作秀?
    關於故宮,可能大家在電視劇裡看得比較多,比如《甄嬛傳》、《步步驚心》之類的清宮劇,劇裡偶爾也會出現一些貓咪,大家是否有想過,在現實的故宮裡,也是有貓咪在裡面生活呢?近日,在社交媒體上有一個叫「宮貓圖鑑」的帳號火了,這是一位三十出頭的愛貓人士,在進入故宮後,在疫情期間註冊了一個叫「宮貓圖鑑」的帳號,專門拍攝在故宮裡生活貓咪的生活,目前已經有46萬粉絲,被成為「貓姐」。故宮裡的貓,聽起來就特別有高貴的感覺。當然這只是人類的想法,貓本身是不會有這樣奇怪的觀念的。
  • 故宮600歲生日背後,這位匠人默默無聞堅守7000天
    其實捲尺可以代替排杖竿,而且又方便又簡單,但是李永革卻說:「捲尺的誤差很大,我試過最大有10釐米誤差,要是去量20多米高的柱子呢?差一點,榫卯就合不上。老祖宗的方法看來笨拙,但更實用。」除了李永革和張奉兵之外,故宮修繕部、文物部等還有很多匠人。比如鐘錶文物修復師王津,他已經跟故宮相守了43年。漆器文物修復師閔俊嶸,修復漆器文物超過1.2萬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無名匠人。比如故宮的前三代匠人。
  • 網友曝光故宮建福宮入會協議書:入會費100萬
    本報訊 (記者林阿珍 王瑞峰 實習生田恬)前日開始,網友「不要臉愛面子」在陸續曝光故宮(微博)建福宮會所的入會協議書,並表示入會費是100萬元。昨日,受邀參加建福宮會所開幕式的知情人向本報表示,建福宮會所要向全球限量發行500籍會席。目前,故宮對此仍未有回應。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 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宮怎麼就是不倒?
    2017年,故宮博物院工程師周乾 接到一通跨洋電話, 來電者是英國一家電視臺, 震級9.5級, 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級, 這已經是人類經歷過最高的震級了。 當地震臺的震級顯示,達到10.1級! 壽康宮在地震臺上瘋狂起舞, 但就是死活不散架。
  •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600歲故宮咋就成了網紅
    記者 史春陽/攝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賣萌表情包上線不到一個月使用量近4000萬次  600歲的故宮變了,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時尚,越來越具有「科技感」。無論是「一年賣出10億」的故宮「萌娃娃」,還是在角落裡不被人注意的「大銅缸」,亦或是新晉「網紅」故宮保安「故宮貓」。
  • 抖音發布2019數據報告 故宮博物院成年度最贊博物館
    2019年,抖音上最火的景點在哪裡?被贊最多的博物館是什麼? 1月6日,抖音發布《2019抖音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以上問題進行了解讀。報告基於2019年抖音平臺數據,從記錄與表達、城市形象建設、文化傳播等多個方面闡述抖音社會價值。
  • 1992年故宮靈異事件,故宮驚現古代宮女
    據說當時有人看到了生活在這裡的宮女,然後警告後人千萬不要晚上去故宮,夜晚闖入冤魂的世界他們會非常生氣。92年發生的牆壁宮女故事流傳至今,聽到都會覺得毛骨悚然。老人們經常說千萬不要晚上去故宮,傳說中這裡居住著不少的冤魂,特別是晚上他們會出現,如果無意闖入的話會遇到他們。
  • 故宮院長:不建議單純漲價 希望均衡淡旺季客流
    故宮旺季開放時間擬縮短一個月,同時適當調高旺季門票票價,降低淡季門票票價,通過加大淡旺季票價價差,引導客流錯峰參觀。另外,故宮還可能推出實名「年票」制。  昨日,故宮博物院票務政策調整方案(徵求意見稿)發布。關於漲不漲價,故宮博物院邀請故宮員工、博物館志願者、網上粉絲現場提意見。原本兩個小時的會議,延長到三個多小時。
  • 打造《故宮如夢》 繼《我在故宮修文物》後故宮再次嘗試影視化之路
    9月16日,騰訊和故宮博物院共同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這一次,數位化、5G成為被頻頻提及的詞語。據了解,未來三年雙方將通過「數位化+雲化+AI化」,在文物數位化採集與文化研究等領域助力「數字故宮」建設,故宮博物院預計將完成10萬件文物的高清影像採集、精修。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本暫存於臺中的北溝文物陳列室,但該處展示空間狹隘且所處地點偏僻,社會教育功能無法發揮,加上簡陋館舍難敵雨水滲入庫房的危害,理事會於1959年提議於臺北興建現代化博物館,由理事會理事長王雲五經請"行政院長"陳誠同意撥款新臺幣6,200萬元興建,1965年完工。1948年12月22日,南京下關碼頭,中鼎號軍艦闢開兇險的海路,四天後,712箱文物到了基隆港。
  • 6歲孩子向我介紹600歲的故宮|《我要去故宮》蘊育少兒文化自信
    我雖去過故宮,但只是走馬觀花。真正的走近它、慢慢的了解它,是與孩子一起讀《我要去故宮》知曉的。這是一套故宮博物院出品的精品書,適合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細細品讀,值得收藏一套,真的好。故宮太大了,我先讓孩子了解故宮,以後再去實地參觀,孩子才會有更多更好的收穫。」好!
  • 故宮始建於哪個朝代,故宮介紹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有25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那麼故宮始建於哪個朝代?故宮的資料如何?世界小編一一為您詳解。故宮始建於哪個朝代故宮始建於哪個朝代?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
  • 開大奔進故宮引發熱議!人民日報評:一查到底
    當晚,故宮在核查此事屬實後向公眾致歉。17日午夜前,當事人@露小寶LL刪掉了過往近10年所發的微博,國航空乘人員的加V認證被取消,頭像也進行了更換……不過,在故宮道歉、當事人刪博的操作過程中,公眾的一系列疑問仍亟待解答:涉事「大奔」被放入,誰開了綠燈?故宮內被「大奔」碾壓後,會不會影響文物安全?
  • 央視《故宮》《故宮100》配音員是誰?歷史紀錄片怎麼配音?
    1、以故宮為主題的三大紀錄片2005年,央視以故宮為主題,播出了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故宮》拍攝視角廣大,像一本百科全書,將故宮的肇建歷史、建築藝術、使用功能、館藏文物等向觀眾娓娓道來。2012年,央視再次以故宮為主題,從面到點,將拍攝視角縮小,攝製了每集6分鐘,共100集的大型歷史紀錄片《故宮100》。《故宮100》講述了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將「看得見」的空間和「看不見」的紫禁城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向觀眾細細道來。2016年,央視又以故宮為主題,出品了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
  • 故宮博物院迎來2020年首次直播!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故宮博物院主辦,中信出版集團協辦,聯合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百度APP、騰訊網、抖音等多個平臺,首次對閉館的故宮博物院進行直播,讓全國的觀眾在家就能感受故宮的春意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他研究故宮 10 年,「哪怕是讚美,也要有自己的腔調」| 100 個有...
    如果一個東西讓你感動,你不做一點事,老天就會把它收回去,送給有條件擁有這份感動的人。趙廣超說。在接下來的十年,他時不時地出入故宮,編寫了《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十二美人》、《紫禁城100》等書。如果不是講了一口蹩腳的港式普通話,且用詞浪漫,他這會兒一身藍格子上衣,出現在故宮東面9公裡外的大望路,看起來就像是一位北京大爺。
  • 春節武漢肺炎傳播中|能去北京故宮旅遊嗎|網友:抱歉,閉館了
    下雪中的故宮與遊客飄雪停歇後的故宮網友:這位愛旅遊的小夥伴,您想去旅遊目的地北京故宮博物院已經閉館啦,如果您想到故宮旅遊,請原諒北京故宮博物院如今無門給你進,簡稱「門都沒有」。早在幾天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就已經發出公告,將由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起開始閉館,原因是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在人群中的進一步傳播與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