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一些文創產品將優秀傳統文化變成人們手中的日用品或工藝品,如膠帶、筆、模型等,受到很多年輕人的歡迎。不過,也有一些文創產品缺乏創意和文化內涵,製作粗糙。你喜歡文創產品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1%的受訪者購買過文創產品,79.1%的受訪者願意選擇文創產品作為禮物。受訪者對融入傳統文化(48.8%)和能表達情感(48.4%)的文創產品更感興趣。受訪者認為目前市面上的文創產品存在種類較少(53.8%)和價格高(53.3%)的問題。
79.1%受訪者願意選擇文創產品作為禮物
重慶七中高二學生薑喻(化名)對於做工精緻、有內涵、新奇小眾的文創產品很感興趣。他曾給媽媽買過一個小陶藝儲物筐,是4頭小豬圍著豬槽吃東西的造型,豬槽裡放著刻有「招財進寶」的銅錢。「它看起來很蠢萌,因為我家有4口人,而且家裡在做生意,所以我就買給媽媽了」。
「去江南或北京的話,我會買很多小東西。」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專業大三學生範雨晨(化名)喜歡蘊含傳統文化的小玩意兒,「舍友去蘇州時買了一條帶有蘇州園林文化的絲巾,我覺得很美」。
調查顯示,82.1%的受訪者購買過文創產品,74.4%的受訪者喜歡文創產品,79.1%的受訪者願意選擇文創產品作為禮物。
姜喻說,他去旅遊、觀看大型賽事和參加大型活動時經常看到文創產品,「比如在奧運會、啤酒節上,這類商品特別多」。
調查顯示,47.8%的受訪者瀏覽過網上銷售的文創產品,47.8%的受訪者在旅遊景點了解過文創產品,此外,博覽會(44.1%)、博物館(40.8%)、電商平臺(31.7%)、朋友推薦(21.7%)和自己搜索(10.3%)也是受訪者接觸或了解文創產品的渠道。
「如果你讀過什麼故事或者見過什麼人,當見到了相關的文創產品,你就會有一種共鳴。如果那個文創產品本身非常新奇、有創意,也會讓人忍不住去接觸和購買。」福建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四女生沈嘉(化名)說,她去浙江東湖時,曾看到湖邊有個女孩在用陶笛吹一首非常哀怨的曲子,「我觸景生情,就很想買個陶笛」。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融入傳統文化(48.8%)和能表達情感(48.4%)的文創產品更感興趣,被受訪者歡迎的文創產品的特點還有:實用性強(45.9%),很新奇、有創意(45.8%),應用了3D、VR等高科技元素(23.0%),美學價值高(25.2%),附著在商品上的流行文化(16.5%)以及地域特色明顯(17.9%)等。
沈嘉買過最多的文創產品是書籤。「給朋友買禮物時,如果對方有特別明顯的對某種文化的喜好,我就會去了解那方面的東西。我朋友曾去重慶旅遊,回來時帶了塊石頭送我,上面畫著粉色的樹和綠色的天,他說看到那幅畫就一下子想起了我,覺得這個東西很符合我的氣質」。
受訪者認為文創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種類少和價格高
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目前市面上的文創產品存在的兩個最大問題是種類少(53.8%)和價格高(53.3%),其他問題還有:製作工藝粗糙(41.3%)、缺少文化和創意(32.1%)、不能滿足實際需要(28.1%)和購買渠道少(17.0%)等。
沈嘉覺得很多景區的文創產品缺乏當地特色。「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數的文創產品還是以裝飾觀賞和收藏為主,實用性不算很強。我希望文創產品增加一些實用性」。
「出去旅遊時,有些有當地特色的東西,我雖然很想買,但是不方便攜帶,只能作罷。而且很多文創產品都差不多,有的價格過高。」姜喻說。
調查顯示,78.4%的受訪者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文創產品,9.2%的受訪者不希望,12.5%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姜喻希望文創產品能夠設計得更巧妙一些,創意再獨特一些。「高科技文創產品雖然很好,但是如果不能把文化與技術好好結合就不值得期待,融合高科技不能喧賓奪主」。
受訪者中,00後佔2.2%,90後佔27.3%,80後佔49.9%,70後佔14.6%,60後佔5.1%。來自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佔29.3%,二線城市的佔48.9%,三四線城市的佔18.1%,縣城或城鎮的佔3.5%,農村的佔0.2%。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李丹妮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