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治好分離焦慮後,媽媽用神秘武器幫自閉症兒子融入學校

2020-10-14 自閉症在線

今年9月,7歲的俊俊升入了一年級。

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俊俊依然簡單的快樂著,守在教室外的俊俊媽媽卻每天提心弔膽,俊俊的一點點小成績和小錯誤都能牽動她的心神。

前幾天遇上了連續陰雨天,背著書包的俊俊總是穿不上雨衣,躲在樓上的俊俊媽媽每次都想衝上去幫幫兒子。

默默的關注了幾天後,俊俊媽媽興衝衝的跑來和我分享,俊俊學會自己穿雨衣了。「我看到俊俊在模仿別的小朋友,先把帽子套頭上,然後再穿袖子,最後竟然成功了,用時大概有10分鐘左右。」聽到消息後,我即為俊俊的成功感到高興,又為俊俊媽媽的付出和用心感動。

俊俊媽分享的照片

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付出和收穫總是不成正比。儘管知道這個道理,俊俊媽媽卻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所以她正在試著放手讓俊俊自己去嘗試,試著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多關注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1.自我「排除」的自閉症

我的兒子叫俊俊,是一名7歲的自閉症孩子。

在俊俊確診前,我是一名代課老師,但我的專業並不是教育學,所以我對自閉症的知識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但是,我和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再熟悉不過。在俊俊一歲多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和別人家的小孩有點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又說不上來。例如我帶他出去玩,俊俊全程只要媽媽抱,其他一個都不要,每次玩回來,我晚上整個手臂酸的都抬不動。當時,我以為俊俊只是粘人,現在回過頭看,才覺得這應該就是刻板了。

當時我也偷偷查過關於自閉症的一些特徵,但是查到的資料說:自閉症孩子對父母的離開會沒有反應,但是俊俊從小就特別的粘人,媽媽只要一離開,就要哭;還說自閉症孩子對於親人沒有回應,但是我們逗弄他,俊俊都會咯咯的笑。

對照了幾條之後,我就自我「排除」了。

說到底,其實還是因為自己對自閉症了解太少,那個時候網上有一些宣傳,但不像現在這樣豐富全面,各種APP、公益課、宣傳課,都可以去了解,去對照學習。

所以我總是想,如果一歲多的時候我就能意識到這些,我想我的俊俊還會更好,甚至有希望在普校「隱藏」。當然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我現在能做的就是不斷學習,調整心態,去和他一起成長。

俊俊兩歲半了,但是語言只有爸爸媽媽,連爺爺都說不清楚。有一次,俊俊感冒發燒去醫院看病,因為內科排隊時間太長,我們當時就順帶掛了一個兒保科的號。

原本只是無心之舉,但檢查結果卻讓我們措手不及。拿到醫生開出的診斷證書,明明是7月份炎熱的暑天,我卻出了一身冷汗,整個人都是涼的。

2.幹預3年治好了分離焦慮

醫生下了自閉症的診斷後,建議我們儘快帶孩子去幹預。

之後,我經歷了幾乎每一位「新(星)」家長都會經歷的路程,去預約,找黃牛,弄一個大咖醫生的號,檢測,排隊,等上幾個月,然後出報告。中間等待的那段時間,我也不死心的又輾轉了另外的醫院去排隊檢測,等待結果。

一方面,我希望多找一些醫生專家能擺脫這個可怕的診斷,另一方面,理智又讓我在預約排隊檢測等號的過程中,給孩子找機構幹預。

所以,我們並沒有浪費時間。在俊俊第一次診斷,我回家哭了一周左右後,一家人商量之後由我全職陪同幹預。調整好心態後,我果斷地打了辭職報告,聽從醫生的建議,直接帶俊俊去了機構上課。

第一個機構離家太遠,3個月後,我們回到當地,選擇了一個離家二十分鐘路程的機構,開始了我們近四年的幹預路程。

我去的時候,這家機構還只是一個由4個老師組成的小機構,機構老闆既是老師也是一位家長。這裡的老師都特別有愛,能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我們的孩子,我覺得這點特別重要。而且機構離家很近,讓我在帶他上課的同時也能兼顧家庭。

我也很嚮往外地的知名大機構,但是一想到要和家人長年的分割兩地,我就望而卻步。

我覺得俊俊嚴重的分離焦慮症,或許來自我的遺傳。俊俊的分離焦慮症很嚴重,記得剛開始上大課時,整個上課過程中基本就是坐在我的身上,有的時候我只是站起來關個門,他都要哭半天。

時間長了,慢慢的能不用坐我身上了,自己坐椅子了;後來慢慢能自己坐前面,我坐他後面,間隔兩步路的距離;然後能接受,他上課的時候,我遠遠的坐在門口;最後在他上課的時候,我和他說,媽媽要去「上廁所」,然後出去一下,馬上回去;慢慢的我「上廁所」的時間越來越長,直到我整節大課都不用陪在裡面。

僅僅是媽媽撤出課堂,就花了接近3年的時間。

中間當然也有用過錯誤的方法,嚇唬、打罵都有,最後還是強化比較管用,在他自己獨立上大課的時候,等我上完「廁所」回去就誇獎他,給他一個擁抱或者親親他。

在給俊俊做家庭幹預時,我最開始做起來也是磕磕絆絆,記得一開始上個訓課,我看老師會教孩子認卡片,回家後我就依葫蘆畫瓢,學著做,現在回想就覺得自己當時教的有很多問題,例如指令不到位,重複指令,沒有及時強化,卡片的擺放位置一直都是同一個位置,卡片出現的次數等比比皆是。

最最最重要的是,我沒有做好及時泛化,在俊俊水果類卡片都過掉的情況下,在家裡拿給他一個蘋果,他卻還是不認識。

所以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泛化,把孩子學過的那些,拿到生活中來。教基礎認知,最「便宜」的方法,選一個人少的時間段去超市,不需要花錢,整個超市貨架上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免費教具。

我真正系統的接觸康復理論知識,是在俊俊幹預的第二年,我報考了恩啟上崗證課程。所以,我們新家長在幹預之初,還是要多學習一些系統的理論知識,只有理論結合實際,才能知道回家後應該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在家庭幹預過程中有問題能夠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調整。

另外,幹預有的時候除了找到科學的方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我們堅持了四年,中間除了生病上醫院,從來沒有長時間的中斷過。

3.愛吃愛做就是最好的強化物

俊俊是個小吃貨,他還有一項「特長」——烘焙。他很喜歡做東西吃,一開始只是幫忙打發蛋白,或者幫忙撒芝麻。但我慢慢發現他做東西的時候,指令的跟從特別在線,而且是立即性回應。

我就開始嘗試著帶他一起做,他喜歡喝奶茶,但是外面奶茶他喝了容易興奮,所以我們就自己做,做奶茶的時候還會幫忙搓珍珠。

17年11月 第一次自己包餛飩

18年11月 和他的恐龍在分享他的奶茶

18年9月 做冰皮月餅,幫忙用模具摁出花型

做熔巖芝士給爸爸當早飯

今年8月,俊俊參加了超市做蛋糕的活動,而且表現特別好,因為小朋友多,所以做之前需要等待,俊俊全程都有乖乖把手放好,放在以前簡直不敢想像。

俊俊愛做也愛吃,這些他愛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強化物,在他有好表現的時候獎勵他,和他一起做。所以,我們周末的親子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樂,又能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又能一起吃好吃的,但我也會偷偷的埋怨他就是我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在俊俊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如果俊俊沒有機會再繼續受教育,或許開一個烘焙店,也是個不錯的想法,畢竟很少有人能那麼幸運,將事業當作自己的愛好。

4.融入集體的「秘密武器」

轉眼間,俊俊該上幼兒園了。

在上幼兒園前,我們已經在家做過訓練,他能自己去大小便,但是卻不會主動說,所以偶爾也會有尿溼褲子的時候。

報導的時候,我選擇向幼兒園「如實交代」了俊俊的情況,提前和老師做好溝通。我對老師講述了我們這幾年的努力,俊俊的進步,以及他的一些問題。我還帶了一些他畫的圖,做的手工去給老師看。

為了讓俊俊能融入集體,我在班級有活動的時候都會積極參與,和俊俊帶著小朋友們一起烤餅乾,做牛軋糖,烤雞翅,包餛飩,做月餅,搓湯圓……發揮我們的特長。

久而久之,我和孩子們都混熟了,這對俊俊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班級裡的小孩大部分都很喜歡他,會誇俊俊好可愛,回家後最多會對家長說俊俊經常「調皮」。

這樣和諧友愛的氛圍,其實離不開班級老師的引導,因為我們的坦白和幸運,俊俊的老師們都很包容他,也會在他乖乖的時候獎勵糖果、餅乾吃。

今年9月,6周半的俊俊升入了普通小學。

開學前,俊俊已經掌握了:拼音的書寫以及拼讀,簡單漢字的正確書寫,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一年上冊的英語正本書的認讀。為了能讓俊俊更好地融入課堂,我們在開學前還進行過2個月的小組課模擬課堂訓練。

因為我覺得學業問題一定要提前進行,不然又要讓老師管學業,又要管行為,那就是天方夜譚,試想一個班級四十幾號人,老師哪有那麼多精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減少老師的負擔,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同理心,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多幫助。

在開學前,我申請了陪讀,但是並沒有進班級,只是偷偷在他們樓上觀察,並方便和老師交流問題。

開學一個月後,語數英老師對俊俊的評價是: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自言自語,在完成課堂作業的情況下會發生離座行為,但是課堂會有跟隨,會提交作業,出去吃飯也會排隊等。所以目前老師覺得還可以。

另外,我自己也在學習影子老師課程,我希望在俊俊有行為問題的時候,能夠儘量去提供幫助,比如製作低頻強化的表格給老師,便於老師在他發生行為問題的時候去管控他。

幹預4年來,俊俊的成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也在努力的進步,所以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要知足,不要過度的去要求孩子,因為幹預是為了更好更快樂的生活,不是為了幹預而幹預。

但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媽媽,我現在心理都明白,但還是做不到,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我也在不斷的學習中,試著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試著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多關注他的優點,不要過度關注他的缺點。

最近幾天接連下雨,放學後小朋友要自己穿雨衣。因為背著書包穿雨衣,書包拱起來,還特別重,所以穿起來有難度,另外一個袖子總是穿不進去。

第一天我在樓上偷偷看,俊俊穿了有十分鐘,還沒穿好,最後是老師幫忙的。第二天我又在樓上偷偷看,五六分鐘還是不行,老師沒關注到,我自己忍不了,下樓幫俊俊穿了。第三天,我還在樓上偷偷看,我看到俊俊在模仿別的小朋友,先把帽子套頭上,然後再穿袖子,最後竟然成功了,用時大概有10分鐘左右。

他穿上去的一瞬間,其實我是挺驚訝的,因為之前在家也有練習,但是都沒有成功,所以後來我就教他,先穿雨衣再背書包。

那一瞬間,我就覺得其實有的時候他沒有我,也會學習,也會去模仿,雖然會比別人慢,但是最後也會成功,反而是我太多慮,太憂心,太放不開。

我也經常會想,我們的孩子雖然慢一拍,但他或許會比別人多一點快樂,少一點憂愁,成年人世界太不易,他不懂所以他幸福。

————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兒子確診自閉症後,媽媽開始跟時間賽跑
    兩歲的兒子被確診自閉症在兒子圓寶被診斷出自閉症之前,李美玲認為自己的人生很自由。出生於1989年的獨生女,武漢本地人,家庭經濟條件尚可,大學念了平面設計,順利地上班、戀愛、結婚。她甚至一度覺得自己沒有被任何事情束縛過。但她的自由感很快就被截斷了。如今,在她的人生裡,凡事都必須以圓寶為首考慮。
  • 媽媽十餘年同桌陪讀,18歲自閉症兒子考上本科院校
    包涵今年18歲,3歲那年被確診患有自閉症。15年過去了,如今的包涵,不僅從以前別人眼中的「傻子」,蛻變成為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大一學生,而且包涵的才藝,還在這幾年的多種比賽中,捧回了多個全國大獎。「包涵現在是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裡的大學生了!」
  • 「媽媽,我不去幼兒園」孩子每天賴著不上學?都是分離焦慮惹的禍
    宋雅每次送兒子上學的時候,在幼兒園門口總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媽媽,我不去」「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媽媽,不要讓我去幼兒園好不好」「為什麼你那麼狠心,讓你的寶貝兒子離開你」……「真搞不懂,上幼兒園都有一個半月了,兒子怎麼還是那麼抗拒上幼兒園?」宋雅吐槽道。
  • 養育自閉症兒子15年,媽媽呼籲關愛自閉症從來就不是英雄壯舉
    在阿根廷,有一位叫Carina Morillo的媽媽,她是自閉症人士社會融入的倡導者,也是阿根廷非盈利組織Fundación Brincar的創始成員和總裁,該組織自2010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改善自閉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
  • 自閉症男孩上日託班被拒,美國媽媽怒考心理學碩士助兒子成優等生
    據美國媒體1月30日報導,為了幫助患自閉症的兒子,美國一位媽媽奮發圖強,攻讀下心理學碩士學位。這位美國母親名為伯奇。此前她慢慢發現,兒子安東尼奧跟別的孩子相比有一些特別:他的語言技能和表達能力非常差,而且並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互動。同時他對聲音以及不同的食物質地和顏色非常敏感。
  • 媽媽這樣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太有愛了!
    媽媽暫時離開寶貝,如何克服分離焦慮與恐慌。節後上班,兒子在老家晚些回來。每天視頻通話,看到兒子精神抖擻、活潑快樂,適應得非常不錯,我心中滿是安慰。回想半年前,第一次和兒子分離長達六天的日子裡,我使用了書信的方式跟兒子保持親情聯結,順利地化解了他首次長時間和媽媽分離產生的焦慮感。儘管那時兒子還不滿兩歲,而我堅信媽媽親手寫下的文字、畫出的圖畫以及姥姥誦讀時溫暖的聲音足以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愛和存在。好了,話不多說,有圖為證!(為保護隱私,圖片中隱去了真實的時間、地點和孩子的名字。)
  • 8個月開口的神童卻是重度自閉症,媽媽幹預10年分享4則經驗
    大宇的姑姑和姑父都在醫院工作,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比我這個做媽媽的還細心。之後,在大宇不到兩歲時,大宇姑姑就帶著他去濰坊的一家醫療機構做了檢查,醫生的診斷是:自閉症傾向。我上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程是《幼兒精神與心理保健》,裡面提到過自閉症,我知道自閉症這三個字的分量有多重。當我知道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傾向後,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
  • 幼兒新生入園,緩解分離焦慮三「不要」
    我兒子是2018年春節入園的,新生是3月1日正式開學,他們班原來的老生因為寒假提前放假,2月底就開學了,於是入園前一天,我帶著孩子去他們班上找老師,並希望見一見新同學。老師非常熱心,立刻給他安排了座位與學號,還留他吃了中餐。孩子非常開心,一下跑出教室告訴我:「媽媽,楊老師給了我一個2號的杯子。」「媽媽,楊老師給了我一個2號的凳子」。吃完中餐後,老師出來告訴我,孩子還想看本書再回家。
  • 年後要送寶寶入園,分離焦慮了解嗎?暖心遊戲幫寶寶緩解情緒
    而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將寶寶的分離焦慮分為下面3個階段。第一階段:反抗階段當孩子離開最親近的人(媽媽)後,便會通過哭鬧、扔東西等行為進行反抗,以表達自己不願分離的想法。有閨蜜和我說,她的寶寶3歲送幼兒園時,最初的幾天,每次她送孩子離開後。
  • 單親媽媽養育自閉症雙胞胎,26年後兒子在央視感恩獻歌
    26年前,馬曉秋早產生下一對腦癱自閉症雙胞胎,在隨後的9000多天裡,馬曉秋一直在用母愛彌補兩個兒子身體上的殘缺。不會說話、不能正常溝通、沒有同齡孩子的思維,特別愛哭鬧,即使這樣,馬曉秋依然視兩個兒子為珍愛。為了照顧好兩個兒子,馬曉秋每天只能睡2~3個小時。原來,老大航俊出生時醫生即宣判:這個孩子活不了多久!
  • 與自閉症抗戰8年,孩子順利融入普校,媽媽寫下反思與收穫
    接著又問沐沐,讓媽媽走,他自己留下玩小汽車好不好,他也不說話就開始哭。醫生讓我真的離開,他馬上扔下小汽車追我,一個勁地哭,扯著門把手不放,快把自己掛在門把手上了。醫生讓我回來,我就回來抱著安慰他,他摟著我說「媽媽我愛你」(這個其實是突擊教的,因為網上說自閉症的孩子不會說「我愛你」,我天真地想,教會他這句話也許他就是NT?)。
  • 和媽媽分開一分鐘都不行,寶寶「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Q:老師您好,我兒子1歲了,自出生就是我自己一個人帶,現在休完產假回公司上班,交給家裡老人帶。每天出門前,孩子都要扯著衣服跟著我,不讓我去上班。電梯門一關,就哇哇大哭,不吃不睡一直鬧,我很心疼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想過偷偷走掉,又怕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好影響。我該怎麼幫孩子緩解這種分離焦慮呢?
  • 大紅時息影,用3年時間教會自閉症兒子上廁所,現兒子成「神童」
    這個人便是當年在TVB紅極一時的陳錦鴻,他在大紅大紫時做出了重要的決定,就是娶妻生子,在他大婚不久,他卻對外宣布退出娛樂圈,原因竟是為了照顧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孩子兩歲時他漸漸發現兒子不對勁,同齡孩子都已經開口說話,叫爸爸媽媽,而自己的兒子至今沒說過一句話,而且情緒時常極端激動,就連正常的溝通都成為了奢望。
  • 自閉症康復能治好嗎?
    很多人一提起自閉症,都會想起前幾年的一個綜藝節目上出現的一名擁有異常計算天賦的「雨人」周瑋,他能夠在不藉助計算機等手段的情況下,計算出多位數開次方的答案,很多人看完這個節目後,都被周瑋的計算能力所震撼,甚至有人覺得自閉症患兒是「被關閉了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雖然患上了自閉症,卻得到了「特殊能力」。自閉症也有其「好」的一面。
  • 疫情後遺症 「媽媽不要去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這次開工上班的時候,我面對委屈哭泣的兒子,首先是好好擁抱了他,撫摸他的背部,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愛,對他說:「媽媽知道我要去上班,你很捨不得對不對?」這是指出孩子內心的情緒。 然後我接著說:「媽媽必須要上班,因為媽媽去上班才能賺錢買吃的和玩具,但我答應你,媽媽晚飯前一定會回來好不好?」
  • 上幼兒園了,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中嗎?
    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嗎?處理分離焦慮的八個原則,提供給家長參考。這幾天不約而同的好幾位媽媽詢問我有關分離焦慮的議題,讓我腦中不斷出現之前在幼兒園處理時的景象和案例,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大方向,可以做為檢視的工具,也希望可以穩定住大人的焦慮。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與此同時,對於一些剛剛邁入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和家長們來說,也正面臨著一場令人頭痛的「分離大戰」!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再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原本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他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不管前一天晚上在家答應的多好,第二天在幼兒園門口還是會情緒爆發。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3歲多的小翔在剛上幼兒園的這幾天,每天都會在幼兒園門口和媽媽進行一場「戰鬥」。原本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他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不管前一天晚上在家答應的多好,第二天在幼兒園門口還是會情緒爆發。
  • 媽媽成就自閉症兒子:10歲鋼琴10級 手風琴8級
    記者 沈悅實習生崔小靜攝影報導  3歲半被確診為自閉症;  10歲鋼琴過十級,手風琴僅學習兩年,就過八級;  12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四川音樂學院附屬中學;  15歲以全年級前三的成績升入高中。  這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成績單,他的名字叫包涵。從2006年到2016年,龐芝華做了10年的「同桌媽媽」。
  • 「媽媽不要走!」復工後小孩「分離焦慮」怎麼破?
    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記者採訪發現,面對爸爸媽媽要去上班,有的孩子哭著不讓爸爸媽媽走,有的在家整天都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那麼,面對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