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慶起源於農業社會,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間,為了調節生活節奏,反映歲時季節的變化,遂訂定各種節日,並隨著時間遞嬗,逐漸形成豐富的節令習俗。從各地的新年慶祝,一直到圍爐守歲,不外乎謝神與祭祖儀式,表達對天地萬物的感謝、慎終追遠以及對未來的祈願。其間,不僅蘊藏著倫理觀念,也包涵了深刻的人文情懷。正在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通過三個精心策劃的單元「年節年俗」「花燈迎春」「歲朝報喜」,讓觀眾宛若穿越時空,親臨其境般賞覽古代濃厚的年節歡慶興味,體驗燈市之輝煌盛景。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臘月冬至祭天、臘八節敬佛,到祭灶送神、迎神的儀式;除夕驅疫、祭祖、分歲、守歲;元旦爆竹迎新、拜年賀歲,直到元宵觀燈,才算完成整套年節儀式。這一系列的年俗活動,除了表達對天地神祇及萬物的感謝與敬畏,也包含慎終追遠與飲水思源的文化傳承。藉由古代畫家的巧手,新春佳節也以多種角度,呈現各種禮俗與歡慶氣氛。
在「年節年俗」單元,共展出明代吳彬《歲華紀勝圖冊-大儺》、清代董邦達《繪御筆範成大分歲詞》、清代劉權之《萬戶春聲》等9幅明清時期作品。
明 吳彬 歲華紀勝圖 冊 大儺
吳彬,萬曆(1573-1620)間人。所繪人物,形狀奇特,自成一家。「大儺」是除夕打鬼驅疫求吉的儀式,以戴假面裝判官、土地之類,驅祟出城外;另有銅鼓驅疫習俗,如橋上一列送祟隊伍,其中兩人手舞足蹈,裝扮成「儺」的奇特面貌,四人抬著「神祇」,橋頭兩人抬鼓,一人打鼓,一人敲鑼引導,描寫儺儀時鬧烘烘的景象。畫中人物外形肖似陶偶,通體結構雖不盡眞實,但細看卻處處充滿變化。
清 劉權之 萬戶春聲
劉權之(1739-1818),乾隆二十五年(1760)翰林,官至大學士,善書、畫。《萬戶春聲》選自《億春書瑞》冊第一開,畫過年即景,城垣連綿,房舍林立,遠山掩映,煙雲無際。河岸邊,孩童燃鞭炮戲耍。鄰裡友人,互道恭喜賀年,大有「千家萬戶臘月鬧,阡陌道路互道吉」的春節熱鬧景象。通幅設色淡雅,線條簡練,點染隨意。
正月一日是為歲朝,此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展覽「歲朝報喜」單元中,8幅自宋代至民國時期的作品,展示了以歲朝命題的吉祥畫,描繪茶花、臘梅、水仙、南天竺和靈芝等新春應景花卉,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的洋洋喜氣;同時,還有描繪以親朋故舊走春拜年,孩童嬉戲於庭,慶賀新年的新春情景。歷代畫家作歲朝圖,蘊含有元旦開筆,預祝全年皆萬事吉利之意。
傳 宋 趙昌 歲朝圖 軸
本幅畫梅花、山茶、水仙和長春花等新春花卉,色彩明麗,以硃砂、白粉、胭脂、石綠畫成,再用石青填底,顯得富麗堂皇。構圖壓縮景深,採取層層往上堆棧的方式,坡石和繁密交錯的花木布滿整個畫面,將自然生態轉化成圖案式的趣味,燦爛繽紛,富裝飾性,與「歲朝圖」的吉祥命意相齊。
這幅畫據傳為宋代趙昌(10-11世紀間)所繪。趙昌善畫花卉,每於清晨朝露下,對景描摹,故自號寫生。本幅雖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筆墨畫風論,應是宋以後畫家的託名之作。
傳 宋 緙絲 新韶嬰戲(局部)
緙絲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織造,將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分別裝進梭子中,依圖案設計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又稱為「刻絲」。這幅為紅地設色織,牡丹文石滿布畫面,花形繁複碩大。孩童十人,於新春過年時節,戲耍於花間,有著官服,有穿僕役、馬夫服飾,扮演官員出巡、差役鳴鑼開道的戲碼,陣仗威風,既富趣味,又具吉祥意涵。
清 金廷標 戲嬰圖 軸
《秋庭戲嬰圖軸》是北宋宮廷畫家蘇漢臣的代表作之一,畫作描繪了二個兒童在庭院中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玩推棗磨遊戲的情景,畫面自然真實有趣,用筆工細,設色鮮豔,構圖新穎,是一件難得的兒童題材畫佳作,同時也是研究兒童服飾、玩具、宋代家具的重要史料。這幅作品不久前還曾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中亮相。
在一年慶典中,以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最具歡喜意象。「元宵」又名上元節、元夕節或燈節,可溯源至漢武帝對「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燈火進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燈火演變成可供遊賞的花燈,夜舞百戲,喧囂熙攘,盛況空前。宋代元宵節前後會置設「燈市」,懸售各式奇巧燈彩,明代以後更為風行。現代的元宵節盛會,除延續觀燈、猜謎、擲炮城及品嘗元宵美食等活動,復結合時尚、科技與傳統等豐富元素,綻放綺麗繽紛的視覺效果,為燈節妝點出無比歡樂的氣氛。
觀燈、提燈自然是畫家喜好的主題。畫家們記錄古時元宵燈節的盛況,傳達出燈月交輝,迎春納福的景象。
清 畫院畫 十二月月令圖 一月
《十二月月令圖 一月》描繪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賞花觀燈活動。亭臺樓閣處處張燈結彩,戶外施放煙火,人物集聚品評各色燈具,觀賞滿園盛開梅花。門廊屋頂多採用厚重卷棚頂,圓弧頂宅門與彎蜒遊廊,將院落劃分出幾個獨立空間,沿著斜角線縱向延伸,頂端即重簷卷棚觀景樓閣。後方庭院空地高架盒子彩燈,婦孺老少群聚觀賞各種技藝表演,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清 昇平樂事圖 冊
《昇平樂事圖冊》共計十二開,描繪宮廷仕女、孩童,於庭院中嬉戲鬧元宵,賀新年等歡樂情景。畫中提燈有象、鶴、鹿、蝙蝠、鷹、兔,魁星等,樣式多元,製作精美,清宮過年奢華景況,表露無遺。圖冊描寫了各樣的吉祥涵義圖樣,如第一開《白象花燈》,象馱插著如意、戟之花瓶,有太平有象、吉祥如意等寓意,是民間過年喜愛的題材。依精麗之畫風看來,應為院畫家所作。
此次《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的展期為2018年1月1日至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