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巨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的書畫收藏 幾乎囊括了唐五代北宋的傳世名作 據臺北故宮官網信息自202陳列室開放以來 幾乎每隔三月 這裡就會更換一批展品 時至今日 202陳列室已展示過的 巨幅書畫已逾百幅 一起來看看此次 換展的部分藏品
-
臺北故宮藏巨幅書畫換展了!
四月初,臺北故宮的202展廳又換了一批巨幅書畫。如果單以畫的大小來論,與北京故宮相比,臺北故宮「石渠」書畫特多大軸中堂。這是因為目前大陸的遺存,絕大多數是被末代皇帝溥儀盜出宮去的,大都為手卷、冊頁等易攜帶者。雖說臺北故宮的書畫收藏,幾乎囊括了唐五代北宋的傳世名作,但因為展館的原因,這批藏品裡的巨幅書畫展示曾一度受到阻礙。
-
臺北故宮明年看點:有南薰殿帝後像,也有北宋山水巨作
臺北故宮明年看點:有南薰殿帝後像,也有北宋山水巨作 葉榕 整理 2020-11-26 08:45 來源:澎湃新聞
-
臺北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展廳 展櫃可防彈
華夏經緯網6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南院打造專屬書畫展廳,即日起盛大推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為妥善保存珍貴文物,又能讓民眾近距離看文物,南院特製立軸櫃,大幅將畫作與觀眾間的距離從過去70公分以上縮短至20公分,且材質不但可讓櫃內維持一定溼度和溫度,還具防彈功能,號稱全臺唯一。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南院打造專屬的書畫展廳。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三寶」 觀念糾正 關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若論其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者可以入選,但是肉形石和翠玉白菜的價值卻沒有傳言的那麼高。因為臺北故宮的管理原因,以及國人大眾審美的心理,造就了「鎮館三寶」之名。 那臺北故宮常設展出的文物中,真正頂級的是什麼呢? 臺北故宮裡有一項堪稱世界第一的收藏,那就是瓷器。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我認為有誤解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當時國民黨政府認為最珍貴的文物已運到了臺灣;另外就是臺北故宮不斷拿出一些精品進行展覽。臺北故宮的設計很適合展覽。北京故宮是一個宮殿式的建築,不具備展覽功能。但從2005年開始,北京故宮把精品文物拿出來展覽的次數越來越多。其實很多遊客來北京故宮主要看宮殿看房子,對文物的關注也少。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將推巨幅書畫,敦煌呈現吐蕃藝術珍品
7月1日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包括《明太祖坐像》等在內的「巨幅書畫」以及「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受贈名品展—現代書畫選萃」和「故宮動物園」4場特展,其中「臺北故宮動物園」是首次為兒童專門策劃的展覽。7月2日起,百餘件講述絲路文明的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將在敦煌莫高窟與觀眾見面。此外,在東京、京都、倫敦、巴黎、紐約等城市,近期都有精彩展覽推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1948年12月22日出發的第一批文物由海軍輸送艦「中鼎號」裝載,故宮元老莊尚嚴負責此次護送,其子莊靈回憶:「我和哥哥們隨同雙親及另外三位故宮同仁,都以押運員名義,伴隨第一批運臺的320箱故宮文物精華,穿過擾攘混亂的南京下關碼頭,登上灰色的海軍中鼎號登陸艦,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及中央圖書館的文物和人員,一同啟程航向東南方的大島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藏張大千國畫精選
備註:本文圖片均來自臺北故宮官網我一向最關注臺北故宮的書畫展覽,一方面這裡的藏品舉世無雙,另一方面臺北故宮的學者在策劃展覽上在學術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假亂真的紅燒肉還有翡翠大白菜,精美絕倫
等我們逛完三樓去兩樓的時候,大白菜的展廳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我們看了慶幸不已啊。館內是嚴禁拍照的,我相信這也是保護文物的一種措施,照片只是個形式,把所見所聞留在心裡就行了。另外,故宮的紀念品非常豐富而且有特色,尤其是大熱的「朕知道了」貼紙~作為伴手禮很合適~進故宮以後,隨身的包和相機都會寄存,手機可以隨身攜帶。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去臺北故宮參觀了幾次之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普通觀眾對臺北故宮的認識頗有偏差,大家把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種東西當成國寶,排大長隊參觀。臺北故宮收藏的中國青銅器是很有水平的,至少比北京故宮要強上許多,但是比不上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後者的青銅器藏品中有大盂鼎、虢季子白盤、利簋、后母戊鼎等一批重器,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其實當年蔣介石也想把司母戊鼎運到臺北故宮,可惜這傳國重器實在是太沉了,會壓壞甲板,根本無法裝船運走,毛公鼎只有34.5公斤,非常好運,一拿就走了。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我給的統計出自北京故宮編的《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一書,這本書是故宮前院長鄭欣淼主持編寫的,其數據仍在被現任院長引用,徐邦達先生是故宮泰鬥,書畫方面的事情不可能繞過徐先生。其實吧,比較兩個博物館的藏品,說哪家「更好」很難,因為標準難以統一,你多一件青銅器,我多一件瓷器,又不能說青銅器和瓷器哪個更重要。
-
臺北故宮「鎮館三寶」被指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臺北故宮收藏的中國青銅器是很有水平的,至少比北京故宮要強上許多,但是比不上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後者的青銅器藏品中有大盂鼎、虢季子白盤、利簋、后母戊鼎等一批重器,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其實當年蔣介石也想把司母戊鼎運到臺北故宮,可惜這傳國重器實在是太沉了,會壓壞甲板,根本無法裝船運走,毛公鼎只有34.5公斤,非常好運,一拿就走了。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
逸筆草草間遇見《潑墨仙人》,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國寶聚焦」展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展期為三個月。「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雖然數量不多,但均為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宋 梁楷 《潑墨仙人》(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依藝術性之高下,區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