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告訴你答案

2020-12-23 惠人美食

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主食——米飯

如果問一句「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可能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能回答這個問題。

「晶瑩剔透,色澤潔白。」

「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

這些話全都是體現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對五常大米的描述。

俗話說得好,

「中國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亂天下。」

雖然兼有「五常大米香天下」和「天下大米亂五常」的名聲,可名氣越大,緋聞自然也就越多。

太多人關注五常大米,不少人也曾詆毀過,實際上他們吃到的卻並不一定是正宗的。

這兩年五常大米口碑打出去了,可仍有不和諧的聲音。行業內造假現象嚴重,不良商家唯利是圖,只做一錘子買賣,摻假米降低成本價格,敗壞大米名聲,亂象層出不窮。

去年年初,五常市長曾在工作報告中說,

「持續加強對五常大米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域外冒充五常大米行為。」

從農戶到政府,從上到下,幾乎這許多人都像走出這本地米賣不出高價,外地人買不到真米的怪圈。究其根本,到底什麼才是導致亂象的原因?

說這之前,問個問題——什麼才是正宗五常大米?

大眾對五常大米有一個嚴重誤區!

那就是覺得產自五常的大米就叫五常大米。

純正的五常大米卻不僅僅限於地域這一個條件,能稱得上正宗五常大米的,只有稻花香2號。而且,還是要真正生長在五常產區,用的是地表水灌溉的稻花香種。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稻花香被田永太培育出來之後,就被廣泛種植在五常的大片田地裡。

無論是本地農村還是城裡,之前央視記者去暗訪五常的時候,就得到了當地人的忠告:

「要到農民手裡去買稻子,送到米廠盯著他們磨出來。」

講句實話,就是本地人想吃純正五常大米也並非易事,除非是種地的農民,他們手裡才有資源。

五常當地有24個鄉鎮,可以看成是24個獨立產區。因為晝夜溫差、氣候條件、光照時間、灌溉水源、土壤肥質等因素的差異,產出的大米品質也會略有不同。

五常大米真的貴

五常大米品質好毋庸置疑,但價格卻很貴。

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了吧。稻花香這個品種雖然好吃,可品種毛病確實多。容易倒伏,出米率低,一年在五常這地只能吃一茬米。沒啥東西是十全十美的,稻花香好吃,缺點是比普通水稻成本高,稻種貴,出米只有5個。這也讓稻花香在產量上跟普通大米一比,不具備優勢,還不能大規模用增產化肥和農藥,免得壞了品質。

今年東北破天荒颳了三次颱風,雖然對產量影響不大,但很多水稻倒伏嚴重。地裡機器下不去,只能用人工收割。人工收割的水稻味道更好,但人工收割的成本比機器收割高了一倍。每畝地從300塊漲到600塊。

造假問題嚴重

作為本地農民,王曉斌說:

「純五常稻花香十塊錢一斤是成本價,外地賣的那些四五塊錢一斤的都不是真的。」

外地「調和米」、「洗澡米」冒充五常大米,在當地已是公開秘密。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類似的話,

「根據XXX分析,五常大米市面上年產量至多105萬噸,實際銷量卻足足有1000萬噸。」

這樣的產銷比,似乎吃不到純正的五常大米是正常的。畢竟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能買到真米。

五常大米貴,是因為稻花香從根上就貴,種子需要特殊採買。儘管稻花香的稀缺性算優勢,可在跟外地水稻價格戰中卻處於劣勢。前兩年秋收,應該說正是賣米的好時候,農民都等著一年的盈頭。

結果在家等著,家裡的大米卻一直沒人收。眼看外地車呼啦啦往五常拉稻子,一車能裝個三三十噸,自家大米卻只能在家堆著,心裡那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

外地稻子價格每斤1.8元,對本地稻花香價格簡直是致命打擊!不少農戶的稻花香,價格一路暴跌,從每斤2.8壓價到每斤1.4元,最後比外地稻子便宜才算賣掉出手。

有人說,難道等一等不行嗎?等市場價格回升了再賣?當然可以,可實際情況不允許。

絕大多數農民都是欠著明年的債還今年的款,一家老小等著餬口,稻子要是真堆在家裡變不成錢,等成了陳米跟外地稻子一比就更不值錢了,怎麼還能等呢?所以很多包地大戶甚至賠了數十萬元。

去年打下的糧,現在還沒賣掉,這也是一些農戶家裡的常態,全都放在倉庫生灰。本來不捨得賤賣,想等價格回升出手,沒想到最後砸手裡了。

很多農戶等不起,為了下一年春耕,必須要換舊帳帶新款,不得不馬上賤賣。

怎麼買純正五常大米

王曉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

「五常大米口感跟外地米就是不一樣。煮出來的米飯泛著油光,吃起來軟糯又有嚼勁,剩飯不會回生。」

這短短的一句話,算是說了許多五常大米的特點。

口感好,有嚼勁,剩飯不回生。

和水蜜桃、大閘蟹等農產品不一樣,水稻是不能直接賣的,必須要拉到加工廠進行脫粒磨米,變成大米後包裝售賣。農戶是沒有什麼人脈和途徑的,在當地米廠面前,就是實打實的弱勢群體。

自己耕種出來的五常大米,作為品牌推廣出去,名氣變大,反而給眾多勾兌米做了嫁衣。

這兩年五常當地造假現象日益嚴重,單單肉眼來看,業內人士也已經分辨不出來了,這,就是現狀。現在能信任的,就是去黑龍江當地專業的質檢局檢測,通過檢測,擁有質檢報告的,才能稱得上是正宗的五常大米。

利字當頭,別的話就不多說了。

在五常大米中摻雜其他品種的大米,或者是龍洋,或者是長粒香,按照不同的比例定價。在其他品種的大米中添加香精,增加香氣,給陳米打蠟,勾兌後的陳米充滿香味,表面透亮光滑,這一般消費者能分得出來?

農民辛苦一年,除了種地也不會別的,就指著這點大米賺辛苦錢,結果卻因為外地米價格戰,自家大米砸在手裡也沒有米企來收,米販子更是漫天吆喝定價格。而那些米販子拿到真米後,往往會轉手給收購商,他們將米拉到加工廠,摻雜不同比例的其他品種,而這些米大批量分到大眾餐桌上。

現實情況是,中間商環節出現的問題,敗壞了五常大米的名聲。

消費者痛罵農民沒良心,花了冤枉錢買不到好大米。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在家種地的農民,有口難言,銷路閉塞,真米沒有渠道賣,心中五味雜陳。相反,調和米卻賣到飛起,更可悲的是,消費者瘋狂搶購三四塊錢一斤的大米,還堅信自己買到的就是「純正」的。

對消費者來說,不太可能千裡迢迢來五常當地,為了點大米直接來農戶的田間地頭,農戶也不可能直接去消費者小區售賣。這兩年直播行業興起,網絡平臺發展,很多農戶其實也盼著大米能有個好去處。

作為消費者,想吃一口純正五常大米真就這麼難?

試想一下,當自己把精挑細選的大米做成香噴噴的米飯,送到自己心愛的人面前,可卻不知道這是一碗勾兌香精、摻了陳米黴米的劣質米……香精,說好聽點是調味劑,說白了卻是化學成分。

偶爾吃點沒影響,可大米偏偏是每天都要入口的口糧。長期吃下去,會是個什麼後果?

真正的五常大米,晶瑩剔透,質地堅硬,色澤清透亮白。米粒均勻,味道醇厚綿長,芳香四溢。

做好的大米飯口感極好,吃到嘴裡清淡略甜,綿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的表面油光豔麗,最重要的是米飯不掛碗,剩飯不回生,可以說是追求品質生活的人們米飯首選。尤其適合腎臟和腸胃比較嬌弱的老人小孩長期食用。

文章結尾,打個廣告,不喜勿噴。

給大家誠心推薦這家五常大米,好米從播種生產、收割加工再到最後的包裝銷售,全程可靠看得見。農民伯伯自產自銷,去掉中間環節,最大程度保證價格和品質,吃這樣的米,才放心!

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幾分鐘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如果還有哪裡不懂,歡迎交流,共同探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這樣描述
    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主食——米飯如果問一句「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可能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能回答這個問題。「晶瑩剔透,色澤潔白。」「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這些話全都是體現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對五常大米的描述。俗話說得好,「中國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亂天下。」
  •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五常大米,吃完感覺以前的米都白吃了!
    在糧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擁有東北是中國的一大幸事。而東北大米更是這份幸運中的「口味擔當」,東北人的驕傲。歷史上,《新唐書·渤海傳》記有「盧城之稻」(盧城今在吉林省境內):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粒長色白,俗名「本地鮮」。清朝的著名美食網紅袁枚更對東北的米讚不絕口:「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 超多消費者都被「中國最好大米」騙慘!3個常見疑問,你中招了沒
    身邊有不少的消費者,他們平時無論買什麼,總是會先考慮是什麼牌子的。衣服鞋子如此,生活日用品如此,連吃喝也是。有些人過分關注大米等農產品的品牌,自以為大品牌就一定可靠,殊不知品牌產品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他們之中不僅有年紀較大的叔叔阿姨,也有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輕一代。就拿日常消耗品大米來舉例子吧,我們大家買大米,無非也就兩個用途,自己吃或者送給別人。
  • 舌尖上的中國2之蘿蔔飯
    蘿蔔飯By 請叫我努力Ling最近《舌尖上的中國2》可謂風靡一時,看的手都痒痒,咱也自己動手來做一個舌尖上的美食!原料:大米、白蘿蔔、五花肉、海蠣子幹、海虹幹、乾貝、蝦幹、珍珠香菇、紅蔥頭、薑片、香蔥、鹽、生抽、老抽、鮑汁、黃酒、水。
  • 令人回味的侗族特色早餐,小店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一天能賣1萬元
    朋友告訴我們,這是一家地道的黎平米粉店,2012年小店的「黎平米粉」曾在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播出過,「黎平米粉」從此更是名聲遠播。8年過去了,小店的牆壁上還有相關的介紹,如上圖的價目表的左上方就印有《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米粉,朋友說凡是有外地朋友來到黎平,他都會帶來此店品嘗。
  • 終於等到你!《舌尖上的中國3》首播成績喜人,能否再掀「舌尖上的高潮」?
    這似乎是中國人約定成俗的認知,隨著除夕夜、春節的到來,年夜飯、特色小吃也迎來了長達半月之久的霸屏;恰逢此時,《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也如期而至,在正月初四迎來了精彩首播。在此基礎上,她們走遍「千山萬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拍攝上百種美食,最終確定了「器具」、「小吃」、「宴席」、「食養」、「廚人」、「點心」、「節氣」和「融合」八個主題,組成了《舌尖3》。
  • 《舌尖上的中國》與《慢食運動》
    選題:靈感來源於一本書沒有人能夠否認:想要用非味蕾的形式去簡要概括中國美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無論這種形式是一本書還是一部7集的紀錄片。難得的是,如今在《舌尖》贏得的諸多讚譽中,分集的結構是其中的重要一點。片子的結構既沒有按照傳統的時間或者歷史脈絡展開,也沒有按照食物的地域說起,「說不出來是什麼結構,但你就是覺得有其合理性,並且很科學。」有網友這樣評論。作為《舌尖》的顧問之一,美食家沈宏非參與了最初的分集策劃,在他所提出的原始版本中,《舌尖》被按照「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結構進行分集。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進口是因為短缺嗎?
  • 《舌尖上的中國3》2018年春節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讓您久等了!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與紀錄頻道在京舉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暖心回歸,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老吃貨告訴你,《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裡那些美食到底好不好吃-七小將
    《舌尖上的中國》該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國民的喜愛,它記錄著中國各地的美食,各種不同的做法,煎炒烹炸燜溜熬燉。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人間百態,喜怒哀樂,回到家中,吃上一口家的味道,也就沒那麼放不下了。而生活在車水馬龍的大都市中的我們,往往最想念的也是那一口家的味道。
  • 《舌尖上的中國》,溫情脈脈的「中國美」
    近日,央視一套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單從選題和播放時間來說,能引發收視狂潮,簡直不可思議。但能夠贏得觀眾深夜守候,好評如潮,原因為何?筆者認為:它真實完美的詮釋了「中國美」!  那麼,它詮釋的是什麼中國美?是一灣柔情西湖水,一簾幽夢故人歸?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奔流到海不復回?
  • 《舌尖上的中國》是這樣拍出來的[組圖]
    在被食品安全問題困擾的中國,數千萬中國人在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重新找到了傳統美食的可貴和食物中蘊含的人情味。中國中央電視臺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自5月14日播出以來,不僅在夜晚10:30的時段掀起收視高潮,更是在網絡上獲得接近兩千萬的點擊量。
  • 舌尖上的中國3在爭議中播完了,你期待會有舌尖上的中國4嗎?
    《舌尖上的中國3》在口碑崩塌中播完了。網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不滿和失望。目前豆瓣上的評分也低到慘不忍睹的程度。觀眾如此不買帳,一個原因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前兩季有著上佳口碑。這檔紀錄片在中國電視紀錄片領域到今天還是他人望塵莫及的。第二季時選擇周播也可見其實力與資本的雄厚。儘管第二季比第一季口碑有所下滑,也引起一些爭議,比如模仿BBC的《人類星球》、造假擺拍等。但觀眾還是比較認可的,評分也一點不低。可能就是前兩季如此成功,讓觀眾對第三季的期待值格外高,期待第三季能比第二季好甚至超過第一季。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怎樣曲折你的故事。這才是最關鍵的!這一點實際上和電影製作類似,你所做的是把好萊塢和新聞進行混合,或者說是平衡。就像中國的『陰陽』。」《舌尖上的中國》它之所以能夠吸引眼球,其投資和製作水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並不是單純只講述美食的紀錄片,它是把美食當做一個媒介,通過這個普通的媒介找到與這個媒介相關的、能夠令大眾熱情討論的東西。
  • 五常大米多少錢一斤?3步讓你買對香飄博鰲論壇的五常大米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將五常大米的清香吹向全中國。在海南博鰲舉辦的2020年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中,五常大米更是作為品鑑專用米,受到盛會嘉賓們的一致好評。尤其是特邀嘉賓,格力集團總裁董明珠,親自動手用電飯鍋煲煮五常大米,並且誇讚五常大米:開蓋顆粒分明,香氣撲鼻,這餐五常大米飯,你們吃完一定念念不忘。 世上大米千千萬,為何五常大米這麼受追捧?今天我們來科普一下好大米。
  • 《舌尖上的中國》改編電影版 原作總導演扮廚師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改編電影版 原作總導演扮廚師 《舌尖2》讓杭州的菊英麵店火了一把,電影版裡會有多少浙江美食?  能想像一個畫面嗎?一家飯店裡,服務員桂綸鎂端上一盤紅燒肉,食客謝霆鋒看了一眼她,「知道嗎?
  • 剛在看《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集看到桂林米粉流口水,趕快開動...
    本來吃著呢,突發奇想看了個《舌尖上的中國》,看到米粉真香啊,那麼到底咋弄的啊? 米粉,中國特色小吃,是中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美食。
  • 舌尖上的《早餐中國》播出1集就爆火!神仙製作讓你邊流口水邊流眼淚
    紀錄片的總顧問更是《舌尖上的中國1、2》&《風味人間》的總導演陳曉卿影片質量之高不言而喻看過最強下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體會過《風味人間》的全球美味之旅瘋狂過宵夜《人生一串》享受了一人食的《孤獨美食家》就在只能靠著紀錄片下飯的孩紙們
  • 廣東功夫、粵菜滋味,你是《舌尖上的中國》當之無愧的主角!
    《舌尖上的中國》一共拍了四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哪個地方的美食出現的頻率最多?作為旅遊、美食及《舌尖上的中國》的資深愛好者,很肯定的告訴大家——是廣東!他們品味的是稻米的原香,充滿田園味的稻香是辛苦工作後最好的慰籍。(忽然感覺自己寫出了些「舌尖上的中國」的意韻,嘻嘻)腸胃得到了慰籍後,他們會泡上一壺功夫茶,在茶香中暢聊。聊生意、聊工作、聊鄉親們團結起來,共創新天地。
  • 東北人都難買到的真·五常大米,我們從原產地幫你搶到了
    想必廚友們心中已自動浮現出一個答案:東北。而你要問東北最好的稻米產自哪裡?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將會揭曉謎底——黑龍江五常。©動圖來自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下廚房市集最近上新的「趙樹清稻花香2號」就是這樣一款來自黑龍江五常的大米。